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析_董娇娆_的艺术特色

浅析_董娇娆_的艺术特色

2012-04-28 2页 pdf 17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070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_董娇娆_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o d e r n c h i n e s e M20XIA N D A I Y U W E N 2008.09 ???? 但正如庄子所说:“嗜欲深者天机浅”,他才不胜欲,德不 胜才,天机浅薄,乃薄命之相。一个做大事之人必须具有面 对世界时的那种自大自信,超然豁然,那种把握自己,不被 世界左右的定性,在诱惑或在压力面前保全正常理智,不被 其淹没或误导的心力。在这一点上,李斯显然有些孱弱无 力。他的老师荀子知道他的弱点,所以李斯做了秦丞相的消 息传到他老人家耳朵后,这位世故的学者...
浅析_董娇娆_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o d e r n c h i n e s e M20XIA N D A I Y U W E N 2008.09 ???? 但正如庄子所说:“嗜欲深者天机浅”,他才不胜欲,德不 胜才,天机浅薄,乃薄命之相。一个做大事之人必须具有面 对世界时的那种自大自信,超然豁然,那种把握自己,不被 世界左右的定性,在诱惑或在压力面前保全正常理智,不被 其淹没或误导的心力。在这一点上,李斯显然有些孱弱无 力。他的老师荀子知道他的弱点,所以李斯做了秦丞相的消 息传到他老人家耳朵后,这位世故的学者和地方老吏(他长 期做楚兰陵令)不仅不为他高兴,反而忧愁得吃不下饭了。 他已预见到这位不能把握自己的学生将要自蹈不测之祸了。 《盐铁论·毁学》记载:“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 无二,而荀卿为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10]对于李斯的 评价也有不同的观点,秦二世继位以后,一味追求淫乐、大 兴土木,激起各地人民反对。“李斯也上书劝谏,而二世不 听,反欲责李斯不能禁乱之最。这时赵高为了独揽朝政,逞 其野心,故意挑拨二世与李斯的关系,使李斯失去信任。最 终设计诬陷李斯与他的儿子李由谋反,将其收捕入狱,腰斩 而死。”[11]如果这样的话,李斯的悲剧就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的来定论了。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我们知道,悲剧的主人公大多应是正面人物或者英雄 人物,可有时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的缺点, 但他要实现的某种愿望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 而失败、受难或毁灭。李斯是属于后者,客观评价李斯的悲剧 也应有英雄的色彩,他也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可能力量,但这 个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现,因此导致了悲剧。 注释: [1]李 贽.史纲评要·后秦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0. [4]鲁 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5]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6]刘 勰著.文心雕龙[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1. [7]李 涂.文章精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李兆洛.骈体文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李 斯.会稽刻石[M].上海:上海书店,1989. [10]桓 宽.盐铁论·毁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11]褚斌杰 谭家健.先秦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6. (汪淑霞,淄博职业学院音乐表演系中文教研室;付浩 宇,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乐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继承了 《诗经》的优良传统,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两汉时期广阔 的社会生活,唱出了人民心里的理想之歌,为后代的现 实主义创作树立了典范。汉乐府民歌的作者在前代文学的基 础上,为了适应表达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对诗歌的艺术形 式和艺术表现技巧作了新的探索,从而大大丰富了古典诗歌 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技巧,给后代作家从事诗歌创作提供 了宝贵的艺术经验。郭沫若先生曾经对汉乐府民歌作了高度 的评价,他说:“古乐府中的民间诗歌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现在的诗人还达不到。”(《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目的》)现 选取宋子侯的《董娇娆》进行浅析: 董娇娆 汉·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顾素芝 浅 析 《 董 娇 娆 》 的 艺 术 特 色 摘 要:汉乐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两汉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唱出了人民心 里的理想之歌,为后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树立了典范。其中宋子侯的《董娇娆》就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的 艺术特色更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董娇娆 艺术特色 情节 手法 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o d e r n c h i n e s e M 21XI A N D A I Y U W E N 2008.09 ????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这是一首是汉代叙事体裁的乐府诗,流传很广,至今受 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中写的是洛阳女子和路旁桃李花的对 话,感伤女子命薄于花,花可以“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 芳”,而女子则“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这首诗深刻 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命运。此诗有以下的艺术 特色: 一、层次清晰,故事情节完整 两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 志》),它继承了先秦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 传统。明代徐祯卿说:“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谈 艺录》),这是其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较之《诗经·国 风》,两汉乐府多叙事诗,即使是抒情之作也每每带有叙事 成分。《董娇娆》是一首叙事诗,续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春暖花开之际,洛阳城外的景色异常迷人。这 一天春风拂面,盛开的桃花李花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故 事的开始,在这静景中,突然跳跃出一个活动的画面:一个 美丽的女子,手提小篮在采桑。她径直走到花下,白皙的手 儿折着花枝,只见桃花李花上下飞扬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 花”的感觉。故事的高潮,花儿不解地问,你是谁家的女 子,为什么要折损花呢?女子听到问话就答道:当秋高气爽 的八九月到来时,白露凝结变成了白霜,万木将凋零,到那 时再美丽的生命也会飘落成泥,怎么会永远保留这样美妙磬 香的景色呢?花也答道:按照自然规律,秋天时百花会飘 落,而春天到来时,百花依旧芬芳吐艳。可是年轻的女子 呀,青春不会永在,爱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色而不在。 故事的结尾,女子听了花儿的话,心中非常惆怅。回到家里 进了上房,弹着琵琶,独自饮着酒,似有无限的滋味在心 头。诗歌的篇幅不长,层次清晰,故事的情节非常完整,即 开始、发展、高潮、结尾。一组组画面映入眼帘,似大写 意,又似工笔画,每个环节都不少,这样环环相扣,构成了 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美不胜收的完整故事。 二、问答新颖,拟人手法贴切 诗中采用了花和人问答的形式,非常新颖,使本来没有 波澜的情节,因此有了波澜,有了跳动,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读者。在我们所熟悉的古典诗歌中,这种形式是很少的,因 而很新颖。与此同时在问答中又加入了拟人的手法,即以花 拟人,也就是设置了让花开口说话的情节,这里的问答不是 人与人的问答,而是变成了人与花的问答,这样花与折花女 子的对答就更生动,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我们好像在和花 仙子对话一般。有了这样的一种形式,诗中感叹人不如花, 年老爱绝的议论就顺理成章了,并且隐含作者自叹人生短 促、青春不再的感慨。问答与拟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语言质朴,平白如话 语言纯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 现力和生活气息。正如胡应麟所论:“汉乐府歌谣,采摭闾 阎,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 至文,靡以过之。”(《诗薮》)整首诗没有生字生词,也 没有艰涩难懂的句子,就如同“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 琵琶曲”一般,语言平白如话。这吸收了民歌的优点,它来 自民间,反映民间的生活。而且还吸取了民歌口语化的特 点,如路旁、花叶、正低、不知、谁家子等词,简洁明了; 再如句子,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不知谁家子,纤手折 其枝,就像诗人在与我们说话,质朴平实。尽管诗人宋子侯 是近两千年前的人,他好像和我们处在同一个时代,一点也 没有语言上的代沟,彼此很容易交流沟通。 四、人物形象逼真 这首诗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性格的刻画上,也显示出了 娴熟的艺术技巧。通过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的描写塑造了鲜 明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利 用环境、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诗名中的董娇娆,有人认为 是东汉时一个著名歌姬,后世常用以代称美人。我们不管她 是谁,什么出身,只从诗歌中就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大胆,有 思想,热爱生活,乐观并且爱美的女子。其实诗中已告诉我 们,她不是大家闺秀,也不会是殷实人家的女孩,而是普通 百姓家的女孩,靠采桑养蚕来维持家计。她天性爱美,采桑 的途中也不忘折些花枝,或许是自己戴,或许是装扮家里, 她那种乐观,热爱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从她所说的话 中“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 香?”对自然界的观察细致入微,并且有自己的想法,由此 可知她也是有思想的女孩。董娇娆的形象真实可信,犹如邻 家小妹一般亲切可人。 总而言之,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汉 乐府的特征,同时艺术技巧也达到了娴熟的程度,具有很高 的阅读性和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班 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徐祯卿.谈艺录[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2005. [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顾素芝,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
本文档为【浅析_董娇娆_的艺术特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