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学作品阅读最后复习

2012-04-23 11页 doc 7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2919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学作品阅读最后复习 文学作品阅读 ※把握文本类型,总体把握结构主旨 ※辨析题型,依据每种题型要求作答 ※注意下列题型: 一、信息筛选(多问为什么表现在哪里,找对区域,圈划重点,按题目指向作答) 二、结构类题目(按位置有三类,问法灵活,有时与技巧题合并或连环设计,认真审读,最好的作答技巧从内容入手语言入手,自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四个切口——内容手法结构主旨) 三、表现技巧类赏析 窄题目(指向明确单一的)、宽题目——最好的对策转换成问题——怎样写出人或物什么特点) 四、探究情感取向和探究意蕴题区别 五、写景抒情散文提到人物和写人叙事文...
文学作品阅读最后复习
文学作品阅读 ※把握文本类型,总体把握结构主旨 ※辨析型,依据每种题型要求作答 ※注意下列题型: 一、信息筛选(多问为什么现在哪里,找对区域,圈划重点,按题目指向作答) 二、结构类题目(按位置有三类,问法灵活,有时与技巧题合并或连环,认真审读,最好的作答技巧从内容入手语言入手,自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四个切口——内容手法结构主旨) 三、表现技巧类赏析 窄题目(指向明确单一的)、宽题目——最好的对策转换成问题——怎样写出人或物什么特点) 四、探究情感取向和探究意蕴题区别 五、写景抒情散文提到人物和写人叙事文中提到的景物作用题 六、词句含义类题目 每类题型自己整理经典题目不少于5个,认真体会作答思路步骤,感悟记忆。 附: ※结构类题目必备知识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经典题目列举: 2009年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而这无非是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结合5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大点。(因只是三个问句,内容明确,所以无需结合文本内容。如是段落,一定要简单举例) 《麻鞋之歌》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答: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清水麻的赞美(1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首尾呼应,点题(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效果上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有韵律之美,激发读者兴趣(1分,任答一点即可)。 《背水的日子》(怀念背水的日子。)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答: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4分。每层意思1分) 2007年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的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春天里的村庄》 文章第⑤段描写城市的春天,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本段内容与春天里的村庄形成对比(反衬),(2分),以城市对春色的漠视、毁坏突出强调了村庄春天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或:山村的春色比城市更具青春)(2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 “句段表现技巧类赏析”经典题目列举: 《金色的飘落》 第②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指向在要求中明确) (4分)本节从视觉、听觉、触角(或“内心感受”)多方面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2分)这样描写,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抒写对生命的感悟做铺垫。(2分) 按照下面的要求,赏析本文的表现特色。(6分) (1)第④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运用了插叙的方法,虚实结合,将眼前落叶凋零的场景与对春夏时节银杏叶生长的动人情景的回忆交织起来,突出了生命轮回的短促,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 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通过“争先恐后”“涌”“青春的梦想”“涂满”等词语,赋予初春银杏叶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绿的银杏叶在和煦的春风中的蓬勃生机,抒发生命美好的喜悦之情。 2007年《麦天》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解答时要尽可能答全要点,不能遗漏。 2010年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先远观后俯瞰,变换视角;(2)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险峻气势,(3)使人如临其境,产生惊悚感。 《绿色的梦》陆文夫 问:这段所描写的画面,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答: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2’,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1’,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1’,把绿色的梦写得平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牵梦绕2’。 《春天里的村庄》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一个年轻的姑娘正舞动着一把长柄水瓢,飘洒的伞形水网在夕阳下七彩光亮,跳跃着珠圆滴露。 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拟人的手法,活画出溪头村姑浇菜的场景,表现村庄浓郁的生活气息。(手法1分,分析2分) (2)花开了,水暖了,树活了,草醒了,人们的心情特别地好。 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句式灵动活泼,生动地刻画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景,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手法1分,分析2分) 《寒冷的味道》(黄明山) 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问: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和动听声响,突出了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 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 如果是写景段,一定要先写选取了怎样的典型景物(场景),然后考虑“五觉”、动静、远近等写景角度的变化。然后——手法 + 内容 + 情感 写到人物的一定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再及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大地记忆》 童年在故乡南城墙上戏玩,近旁的大地,是一片菜田。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豆角藤蔓架用竹竿编扎,一排排挺立。每到初夏,茄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开出黄花,青菜长得最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菜田的尽头,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越过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脚下。出于好奇,我向着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塬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 赏析第①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选取典型景物(1分),色彩鲜明(1分);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1分);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1分)。(语言避繁就简,景人考虑周全) 再体会下面这个写人段落表达特色赏析题 第③小节: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2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3分) 另外还要注意赏析全文艺术特色宽题 2009.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本题的审题是关键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抒情主要是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押题卷一 注意托物言志手法赏析题目 “探究意蕴题与探究情感取向题”经典题目列举: 2009年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关键结合文本找到文本所涉及的事(物)、人、情的角度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 2010年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4.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关键结合文本找到文本所涉及的事(物)、人,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对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赞叹。 《怀念乡村春节》 1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深刻意蕴: 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统节日文化。(2分) 情感取向: 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1分 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1分 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1分 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1分 ※写景抒情散文提到人物和写人叙事文中提到的景物作用题 《故乡永在》 文章的主题是故乡,却用了不少篇幅叙写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这样写从人事和亲情的角度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揭示并深化了文章思乡怀旧的主题。(概括)(2分)故乡人是故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亲更是故乡的典型代表。(1分)母亲对故乡旧事的念念不忘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1分)母亲探寻的目光让我有了“父母坟茔的所在之地就是故乡”这一认识。(具体)(2分) 《金色飘落》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外孙“宝宝”,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内容上:描写宝宝欢快的舞动和兴奋的表情,既衬托了金色飘落的美丽,表现了新生儿的活力和朝气,引发并深化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2分 (2)结构上:宝宝是作者感悟生命的重要依托,描写宝宝的言行,显示出全文由落叶及生命(由物及人)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文中提到的景与物作用题”(与小说有相同处) 基本知识: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经典题目列举 2010年高考: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内容)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环境)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人物) 再看这个题目 第六节写花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2分)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 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3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作能恰当分析亦可) 《哑巴与春天》中写第三处写达子香花作用亦与此同。 小说阅读答题要领 基本题型及解题指导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标题 2010年: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领队是一个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提琴》)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性格:能体贴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 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 的形象。 线索人物作用采点类型化 必备知识: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的对比衬托作用。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作用 ③、揭示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④、如是第一人称还有见证和线索作用 2008年《侯银匠》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小结本身内容)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从父亲角度梳理情节) 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 (小结本身内容)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从女儿角度梳理情节) 解析:分析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无非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了铺垫。考生要做的,就是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铺垫以及推动作用。 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 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作用。本题是指向限定在情节所以答题只考虑情节。 另外要掌握情节安排艺术特色题目(看首看尾看中间,笔记上整理过务必立即背诵)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效果: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效果: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 (中间倒叙使小说情节曲折有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哑了的三角琴》) 中间插叙它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若用插叙手法交代人物身份,为刻画人物形象、情节展开作铺垫(《山乡五月》)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⑤线索安排,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双线 《海龟》这篇小说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6分) 答:我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一明一暗,平行交叉,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两个故事联系密切,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且不断映衬人物,突出父亲的性格;深化主题。因而,双线结构,更显出作者艺术构思的才华。 《日月行色》 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 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效果)。 小说《有钱无钱》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6分) 答: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在“有钱”和“无钱”之间不断构成矛盾冲突。(从整体看,概括说明)(2分)当钱百万想收集古钱时,他没有钱但精神充实;当钱百万放弃了古钱时,他有了钱但精神空虚;当钱百万生活富裕后,他却又想回到过去收集古钱的清苦生活中。(具体分析)在这种不断冲突的情节变化中小说主题得以突显。(作用)(4分) 《母亲的礼物》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8分) 答:(1)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 (3)母亲的行为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2分) (4)意味深长,突出母爱的伟大,也揭示了爱的失衡,批评自私,不知感恩的文卡们。(2分) 2、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例:《雪夜》:“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⑴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 ⑵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 ⑶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雁阵》:‘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① “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指向本身-环境句) 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指向情节) ③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指向人物) 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 (指向主题) 《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阳光,作用是什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小说标题的作用——人物+情节+主旨 (《陶罐》)小说题为“陶罐”,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6分) 1、( 情节角度)是串连情节的线索,小说中族人开会,夫妻议论,村人态度转变都是围绕“陶罐”;推动情节发展,是矛盾冲突的焦点。 2、(人物角度)反映了人物命运,九根因陶罐而由尊到卑,二山因陶罐而被尊重。揭示人物性格,前者重物质轻传统,后者相反。 3、(主题角度)小说通过人们对“陶罐”的态度,体现传统文化对村民的影响和乡村人情的淳厚与变化。 ※小说主旨(意蕴探究) 《有钱无钱》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6分) ① 小说描写了一个痴迷于收藏古钱币的普通人的形象,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人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生活的优裕,而是取决于精神上的追求,只要精神上有自己的寄托,幸福就会永远陪伴身边。 ②小说意蕴丰富,通过钱百万有钱无钱的情节变化启示我们:现代人总是处在物质生活困顿却精神充盈,物质生活富裕了却又精神空虚的矛盾境地,小说深刻地表现了现代人在价值取向上的困境。(表述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每点4分) (还可以从环境角度)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常见题型及应对注意点 1. 文本(段)的思路题 (读懂每段、归并划层;分析每段论述的角度方法---包括开头怎么引出论题或提出观点;主体如何论述;结尾怎么作结。) 请温习下列篇目的思路题: 《说面子》《再谈面子》《天人合一》《警惕自我糟蹋文化》《捧与挖》 2.信息筛选题——原因表现等分析概括题 (确认区域目标、整合提炼) 3.作者观点态度(怎么办)题目——探究题 (挖掘隐含信息、逆向思维) 4.词句含义题目 (语境意识、概括意识、语句表述形式吻合词句特点、有修辞的点明手法) 5.全文(句段)论述特点题目: (三要素入手考虑、三步骤作答——方法+论述的内容+语言表达效果)(表达特色类题目) 《再谈面子》 6.划线论据作用、论证方法作用、论述角度异同 7.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题目 《说面子》第二题 8.例证之间关系(段落之间的关系——对照、并列、递进) 9.由头作用题目(内容、结构) 《绝顶聪明与额外愚蠢》 开篇从郑板桥写起,有何作用? 重点复习全文思路类(某段内思路)类题目及划线句段论据作用题目 紧扣文本特征思考语句、语段的作用 (1)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是答该类题目的关键词。 《让“全民娱乐”变得有“营养”的》第1题 曾经是凤姐、伪娘、兽兽“满天飞”,曾经是“非诚勿扰”引出纷纷扰扰…….文章第三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答:举例论证,(1分)列举凤姐、“非诚勿扰”等事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国达人秀”节目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2分)和“中国达人秀”节目所体现的“有营养”形成对比,(1分)进而揭示电视娱乐节目的营养源泉,来自于人性中的真善美。(2分) 《再谈肖邦》文章第三段写到李斯特、舒曼和门德尔松三个人,有什么作用?(6分) 举例论证(1分),对比论证(1分);证明伟大艺术家作品的深刻和复杂的矛盾性在每个不同艺术家身上的有着特殊性质(2分)。肖邦在对于音乐矛盾性的处理方面比其他音乐家高明(“2分)。 《“文学城市”争议中被忽视的多数》 文章第③段将“所谓先锋作品”比作“动漫里的纸花、灯影下的泡沫”,其目的何在?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指出了这些作品与时代、大众、生活相当隔膜,缺乏鲜活人生的真切感受这一弊端(2分),与深圳大量“打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源自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进而揭示出“文学城市”的应有内涵:贴近大众,贴近生活(2分)。 (2)分析文章思路,就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给文章分段,然后阐述。段内思路---提出观点-列举事例-(正面反面)-分析总结 2010年《谈静》 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6.(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是什么)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为什么)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怎么样) (3)《人总得有一点锋芒》文章第3、4段所举事例,论证的角度有何异同?所要论证的观点又是什么? (5分) 2.答:相同的论证角度:主要从正面进行论证。 相异的论证角度:第3段从武将锋芒太露者难得善终的角度论证;第4段从文将锋芒太露者难得善果的角度论证。 所要论证的观点是:历史上锋芒毕露、正直耿介之士总是命运多舛,引人嫉恨。 ※信息筛选概括题目注意标志性词语 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①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可以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 ②副词:“同时”“另外”“还”“也”。这些词表示不能只限于前面或后面的意思,要追溯下文或上文的意思,“更”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 ③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这些词语往往是列举理由或事实的。 ④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⑤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或段落)的结论(或观点)所在。 另外注意隐含信息及因果思维与反向思维,确保要点齐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重点关注传记与访谈 传记常考题型及注意点 1. 关注人物性格、把我人物形象 1 注意标题的引领提示②注意从两个角度全面把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③注意梳理事件寻找细节。 2. 探究人物成功的原因(从内因与外因多角度分类筛选整合)请看江苏考试说明两篇。 3. 体会传记选材安排和结构艺术(文本特色题目须重点关注)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以骨灰安放仪式开篇有何作用? 《章太炎》最后两节为什么写他平和的相关细节? 《张充仁》开头结尾写手的作用? 《果戈理》为什么不把《死魂灵》作为重点处理? 《孤独的爱因斯坦》为什么重点写其怪癖? 《别了,司徒雷登》第5段是否带有作者倾向性? 4. 赏析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文本特色题目须重点关注) 《乔布斯》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简要说明。 《生化学家邹承鲁》开头结尾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于阅读 ※(1)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2)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3)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关于题目 ※关注就访谈所提的问题归纳题目 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 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6分) 答:①写作目的;②写作与生活的关系;③全的编排特点。(6分。每点2分) ※解答此类题目务必认真揣摩所有问题之间的关系及提问的思路。(一般某人取得某个成果原因——成长经历——未来规划___对当今某个问题看法) ※关注访谈文本特色题目,不妨背出。 1访谈之所以成为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原因: (1)采访的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 (2)采访的对象身份特殊,见解独特、深刻。 (3)采访者抓住要害,提问层层深入。 4)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 (5)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2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3访谈是如何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提问的? 要分析出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首先…… 然后…… 这样一层层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4提问特点: 针对性、启发性,提问技巧运用巧妙,提问方式灵活多变 《范曾与杨澜的对话》 简要分析杨澜在这篇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分) 特点:针对性强,非常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1点1分)作用:有针对性的提问,拉近了自己与被采访对象间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进行。(3分) ※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范曾“恃才自傲”;范曾说“其实能做到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又说“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狂”?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范增认为,艺术家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成就,才有“狂”的资本。(文本中“狂”意义1)(2)这是艺术家有艺术性的表现。(看法) (3)“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文本中“狂”意义2)说明范增对艺术的追求无止境,要求自己更高更严。(看法)(每点2分) PAGE 1
/
本文档为【文学作品阅读最后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