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绝望的爱情_生命的终结_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绝望的爱情_生命的终结_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2-04-22 2页 pdf 120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5133

暂无简介

举报
绝望的爱情_生命的终结_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学界 绝望的爱情,生命的终结 ———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闫艳锋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摘要:爱情和死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它似乎成为文 学创作者始终都无法割舍的情结。20 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 最富魅力的女作家[1]玛格丽特. 杜拉斯在她的创作中执著于对 爱情和死亡的抒写,在一种深沉的基调中她以特有的视角进行温 暖的人性言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这一主题。在这种言说 中她实现了对生命的超越,完成了一次向死而生的完美旅程。本 文将从主题和产生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
绝望的爱情_生命的终结_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学界 绝望的爱情,生命的终结 ———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闫艳锋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摘要:爱情和死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它似乎成为文 学创作者始终都无法割舍的情结。20 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 最富魅力的女作家[1]玛格丽特. 杜拉斯在她的创作中执著于对 爱情和死亡的抒写,在一种深沉的基调中她以特有的视角进行温 暖的人性言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这一主题。在这种言说 中她实现了对生命的超越,完成了一次向死而生的完美旅程。本 文将从主题和产生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有 关这位独特作家的信息。 关键词:绝望的爱情,生命的终结,产生根源 中国分类号:I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2111(2010)03 - 0053 - 02 1 作品主题 爱情和死亡是杜拉斯作品中不变的主题。在她作品里,她以 独特的视角看待爱情。她认为爱情是人的精神支柱,是它构建了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但这种爱情里也包含了深深的绝望和苦痛: 所有的爱到头来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在琐碎的生活里磨空。 在杜拉斯的小说《塔吉尼亚的小马》里,戴阿娜说过:“任何体验 过的爱都是对爱的毁灭。”[2]于是,爱情发展到最后,死亡便成了 保证爱的永恒、爱的绝对的唯一方式。主题便从爱情自然过渡到 死亡。读杜拉斯的作品,读者常常感觉到:爱到了顶峰,只有死亡 才能充分证实那种爱。于是死亡便成了杜拉斯作品中常见的结 局。 (1)癫狂而绝望的爱 杜拉斯的小说中始终展现着类似的主题:迷狂岁月中执著于 爱的追求,在激情的引导下超越世俗,摈弃一切。杜拉斯以女性 细腻的观察力注视着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自己的情感经历转化成 作品的原型。但她的爱情却是矛盾的、并给她带来了精神上的苦 痛:一边是严酷的传统道德规范,一边是强烈的本能情感。她描 写的爱情里充斥着日常烦琐单调生活的压迫感、空虚感和丰富内 心情感渴求表达的矛盾。比如《副领事》里,约翰-马克·H 是一 个纯洁的人,他还没有恋爱过。但是他从未停止过对情爱的追 求。遇上安娜玛丽·斯特雷泰尔夫人后,他便被她的美貌深深吸 引住了。爱情是杜拉斯描写的重点,在她那里,爱情是那么的无 声无息,难以捕捉,但是却飘荡着挥之不去的灵魂,穿插在一部部 作品里。 他们的爱情就这样无果而终,这种爱给杜拉斯的一生都留下 了永恒的痕迹,她怀念它,留恋它,但也永远地失去了它。 (2)生命的终结 在杜拉斯的笔下,死亡是爱情的出口,是生命的解脱,有时候 甚至是令人神往的。在她作品里,许多情节由爱情蔓延开来,又 以死亡为终结。她笔下的人都爱得自私而绝望,爱得让人叹息和 怜悯,甚至给人以瞬间窒息的痛感。《副领事》中,副领事所经历 的恰恰是那种欲爱不能、欲罢不休的爱情痛苦,他深爱不渝的正 是他不能爱的人,因此被爱抛弃的副领事在空旷的加尔各答高声 嘶叫:“我爱你”,没有回应。没有着落的爱伴着孤独而绝望的副 领事在贫瘠、荒漠的加尔各答流浪,寻求一方自己的栖身之地。 这种没有着落的爱情,这种因为爱而撕裂,而痛苦的感情渐渐地 化为一种沉醉。他喜欢自己呆在住所,让自己沉浸在孤独中,而 “疯狂总是伴随着孤独”。他在家里对着镜子———对着自己开 枪,夜里他朝萨里玛花园的麻风病人开枪,然后发疯似的吼叫。 “副领事每天都在吼叫……就像人们每天祈祷那样,他每天开枪 杀人。他杀任何人,为杀人而杀人。他在寓所里吼叫,在荒凉的 加尔各答里吼叫。副领事发疯了,因过于聪明而发疯,他在拉合 尔每夜都杀人。”[8]心灵内部的火山不断蓄积能量,愤怒在心中 油然而生,然后从怒火走向了行动。他“朝穷人开火,朝数百万 在几个月内饿死的孩子开火。他朝灾难、痛苦以及罪行开火”, 朝着“平庸的思想,朝着那些原则和哲学开火……他也朝上帝开 火”。副领事必须迎合这个世界的恐怖,去击碎,去毁灭,然而他 所进行的是幼稚的革命斗争,他没有摧毁拉合尔,却摧毁了自 己。[9] 《琴声如诉》是根据发生在巴黎的一桩谋杀案而作,杜拉斯 在 1957 年至 1958 年合刊号《法兰西观察家》上发表了《舒瓦齐 ·勒鲁瓦的悲剧》,她认为这是一出爱极生悲的爱情悲剧,她这 样推理道:“我爱你,因此我恨你,因此我杀你。”她把这一凶杀案 看成没有出路的爱情的最终极而又必然的结果,因此,她才敢这 样写道:“我认为应该接受黑夜里的事实。”杜拉斯认为西蒙娜· 德尚所以敢去谋杀埃韦努的妻子,是因为她实在太爱埃韦努,她 与埃韦努关系的公开只给她留下一条路:占据他妻子的地位以便 能永远地爱埃韦努,因此,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她对死亡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除了惨烈以外的情感,还有 解脱和重生。主人公也大多是不被世俗社会认可,却都执著于心 中的理想、不愿意和外在大环境妥协,最终只能用死亡来寻求真 我,寻找内在与外在的一种平衡。她们的死亡,赋予了与常见的 逃避、妥协不相干的另一种激烈和急切的情感。 2 主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玛格丽特.杜拉斯来说,内心生活就是一条涌动不息的 河流,永不枯竭。她一生都在回忆,回忆的片段,痛苦时的迷失、 愤怒、号叫、等待和沉默,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下都能成为一 本本书的源泉和内容。(下转第 57 页) ·35· 文学界 时祈愿:“这儿有一切的迫害、苦难、惊奇和骇恶;求神圣(heaven- ly power)把我们带出这国土。”时,普罗士丕罗出现了。于是这故 事出现莎士比亚最渴望的圆满:恶人悔改、义人不死、公道还回; 最重要的是,人性的软弱也得到补偿──普罗士丕罗成为性格没 有软弱缺失的完人,每个人在迷失本性的时候,也重新寻回了自 己。所有四大悲剧中的遗憾,在《暴风雨》中全都得到了补偿。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之梦,是中晚期深刻的悲剧创作后,一 种对圆满的向往。 莎士比亚也知道这是一场梦,他透过普罗士丕罗说:我们都 是梦中的人物,我们的一生,是在酣睡之中!莎士比亚之梦,到后 世,演变成另一种人性论 ──这就是浪漫时代。浪漫时代充满 对人性过度乐观的期待,而建构完人以完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所 不能完满的正义,也成为浪漫时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杜. 1962. [2]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 1—6 卷).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94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程汉大.英国法制史.济南:齐鲁书社. 2001. [5]罗益民. 奥瑟罗人物形象两面观. 国外文学(季刊). 2002(1) (余明洋(1978 - )女,汉族,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 ) (上接第 53 页)1.自身经历的绝望爱情 15岁半,她就拥有了美丽的容颜,安静地伫立于河岸上,那条 河叫湄公河。这时,一个叫李云泰的中国男人向她走来,并走进 了《情人》故事里。这其实并不是她第一个情人。她生命里的第 一个情人是她在多部作品里提到的“小哥哥”保尔,也是她的亲哥 哥。小哥哥集父爱兄爱异性爱于一身,陪她玩耍陪她睡觉。她和 他不可思议地相爱着。后来,她在作品里告诉我们,她通过小哥 哥的死发现了永恒,她一开始就爱上了一种无望的爱,所以她永 恒地绝望着。1980 年夏,66 岁的杜拉斯遭遇了又一场艳遇。一个 叫扬.安德烈亚(Yann Andrea)的 27 岁大学生像一株圣诞树莅 临,她喜欢上了他。早在中学时代他让她为《毁灭吧,她说》签过 名,她没在意他。后来他不屈不挠地写信给她,而她未置可否。 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正午,他和太阳一道光临。从此,这个优 雅而乖戾的男人臣服于不再美貌的她,甘愿做她的秘书、助手、司 机、情人和勤杂工。但是,身体,年龄和心理上的差异都使杨觉得 他们的交往不会有结果,因此,扬常常会没有缘由的失踪。而杜 拉斯却希望扬永伴左右,眼前无法跨越的鸿沟又使她备受折磨, 她也常常感觉到这种相爱的无奈与困难,绝望之中酗酒做爱便成 了她发泄的方式,同时也摧残着她的身体。这就是杜拉斯一生中 最重要的三个男人,他们赋予她创作的灵感和身心。她穿而不 透、爱而永失,因此,永恒地绝望着。 (2)不幸的命运 笔者还注意到,杜拉斯的绝望是个庞大体系,发端于童年、发 轫于她母亲的绝望。杜拉斯目睹了母亲的这种绝望,并深受这种 绝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均主编《杜拉斯文集》,第 1 页,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年。 [2]玛格丽特·杜拉斯,《塔吉尼亚的小马》,巴黎,伽利玛出 版社,1953 年,第 35 页。 [3]玛格丽特·杜拉斯,《副领事》,伽利玛出版社,1966 年。 [4]玛格丽特·杜拉斯著,宋学智、王殿忠译,《副领事》,春 风文艺出版社,2000 年,第 61 页。 [5]同上,第 60 页。 [6]同上,第 123 页。 [7]玛格丽特·杜拉斯著,王道乾译,《情人·乌发碧眼》,上 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第 20 页。 [8]玛格丽特·杜拉斯著,曹德明译,《写作》,春风文艺出版 社,2000 年,第 9 页。 [9]户思社著,《玛格丽特·杜拉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217 页。 (闫艳锋(1984 -)女,河南驻马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法语翻译 ) ·75·
/
本文档为【绝望的爱情_生命的终结_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