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

2012-04-10 3页 pdf 146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9858

暂无简介

举报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  第 16 卷                   安康师专学报                   Vol116 2004 年 2 月              Journal of Ankang Teachers College               Feb12004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 石 涛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 , 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外国在华银行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 它来到中国后 , 除了从事一 些基本的金融业务外 , 还与晚清政府发生了借贷关系 ,...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
 第 16 卷                   安康师专学报                   Vol116 2004 年 2 月              Journal of Ankang Teachers College               Feb12004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 石 涛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 , 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外国在华银行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 它来到中国后 , 除了从事一 些基本的金融业务外 , 还与晚清政府发生了借贷关系 , 并从中为自己和本国政府获取了巨大利益 , 同时它 作为一支新生的金融势力 , 客观上对传统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 : 外国在华银行 ; 晚清政府 ; 借款 中图分类号 : K25  文献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 024X (2004) 01 - 0073 - 03① The Loans of Lat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Foreign Banks in China SHI Tao ( Social College , Suzhou University , Suzhou 215021 , Jiangsu , China) Abstract : Foreign banks in China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ces of Western countries to invade China in economy. Since their coming to China , they not only took the basic financial business , but also created a relation with the Late Qing Govern2 ment by loaning. For that , they grabbed huge benefits both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countries . In the meantime , as a new financial influence , they promoted obj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of old China . Key words : foreign banks in China ; Late Qing Government ; loans 鸦片战争后 , 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外贸易的发展 , “资本主义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银行 , 开 始进入中国。从 1845 年 , 第一家外资银行 ———丽如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 , 在广州设立分理处 , 到辛亥革命前的整个 晚清时期 , 在华设立过营业机构的外国银行不下 40 家。这些通商口岸的外国在华银行 , 除了从事一些国际商务汇兑 结算、存放款等基本金融业务外 ,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 , 它们又开拓了一个新的更大的业务 ———向清政府提供借款。晚 清时期 , 清政府曾举借大量外债 , 涉及军事、实业、赔款、行政等方面。据统计 , 可以确认的有 208 笔 , 总额约为 13 亿余两〔1〕。这些外债绝大部分就是由外国在华银行提供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借款的活 动 , 来探讨它的影响。 一、外国在华银行对晚清政府的借款活动 首先 , 军需借款。晚清时期 , 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借款就是从军需借款开始的。军需借款主要是清政府在 镇压国内起义、革命和抵御外国列强侵略中举借的外债。早在 50 年代 , 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 , 就曾 对外借款 , 但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偶尔行为 , 借款对象则全部是外国在华洋行。1862 年 , 苏松太道吴煦 为筹集运输“‘常胜军’入江轮船租价”, 向英商阿加刺银行借款 916 万余两〔2〕, 揭开了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借款的 序幕。1874 年 , 因“台湾防务吃紧 , 调兵募勇以及购买军火船炮各件 , 在在需饷”〔3〕, 台防大臣沈葆桢向汇丰银行举 借 200 万两“福建台防借款”, 开始了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大额长期借款的历史 , 也开始了汇丰银行独占清政 府军需借款的历史。 甲午战争前 , 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的最重要的军需借款是向陕甘总督左宗棠提供的“西征借款”。“西征借 款”共六笔 , 除前两笔是向上海洋行举借 , 第三笔向丽如、怡和银行举借 , 其余三笔均向汇丰银行举借 , 银行借款总 额为 1375 万两 , 占“西征借款”总额 86 %以上〔4〕。此后 , 中法战争期间 , 清政府举借外债 1259 万两 , 其中 92 %由汇 丰银行提供〔5〕。甲午战争期间 , 清政府为加强防务 , 于 1894 年 11 月、1895 年 1 月 , 向汇丰银行先后借款 1000 万两和 300 万英镑〔6〕。据统计 , 整个晚清时期共举借军需外债 58 笔 , 总额约 9645 万两 , 其中绝大部分是甲午战前为抵御外 侮而借 , 这些借款中由外国在华银行提供的为 19 笔 , 总额约 7300 万两 , 占整个晚清军需借款的约 76 %〔7〕。 37 ① 收稿日期 : 2003 - 10 - 25 作者简介 : 石涛 (1980 - ) , 男 , 陕西白水人 ,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2002 级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中国近 现代社会经济史。 其次 , 实业借款。实业借款是晚清对外借款的一个重要部分。19 世纪 70 年代 , 清政府发起了“求强”“求富”的 洋务运动 , 大举兴办军用、民用企业 , 但这些企业几乎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扰 , 尤其是甲午战争后 , 巨额的战争赔 款使清政府的财政濒临崩溃 , 同时清政府又开始大举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 发展实业 , 对资金的需求更加庞大。为了 解决资金问题 , 晚清时期共举借实业外债 85 笔 , 总额约 317 亿两 , 涉及铁路、矿业、电讯、轮船招商局等多个行 业〔8〕, 在这些借款中 , 很大一部分就是由外国在华银行提供的。 晚清时期 , 第一笔由外国在华银行提供的实业借款是 1885 年中法战争后 , 为从旗昌洋行赎回轮船招商局而向汇 丰银行借款 30 万英镑 (约 120 余万两)〔9〕。80 年代后 , 清政府逐步确立了在修筑铁路、开采矿业等大规模实业活动中 利用外资的政策 , 这就为外国在华银行提供了许多机会。在晚清铁路建设中 , 共举借外债 37 笔 , 总额约 3118 亿两 , 其中由外国在华银行提供的有 14 笔 , 约 1158 亿两 , 占铁路借款总额的 4916 %〔10〕。同时 , 外国在华银行还以企业联合 形式来争夺对中国铁路的借款权 , 如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组成的中英公司 , 实际上“不过是汇丰银行的外号”〔11〕, 它 在汇丰银行的全力支持下 , 向晚清政府提供 5 笔巨额铁路借款 , 总额约 6100 多万两。如果说在晚清铁路借款中最大 的债主是以汇丰为主的英国在华银行 , 那么 , 在晚清矿业借款中 , 日本在华银行则是最大的债主。晚清矿业借款的主 要部分是汉阳铁厂、萍乡煤矿和汉冶苹公司三矿借款 , 总计 19 次 , 约 2000 多万两 , 其中由日本在华银行提供的为 8 次 , 总额超过 1000 万两 , 占整个矿业借款的三分之一以上〔12〕。 第三 , 赔款借款。自鸦片战争以来 , 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 , 腐败的清王朝屡战屡败。战败后 , 在强 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 , 列强总免不了乘机勒索赔款。甲午战争前的对外赔款 , 数额不是很大 , 清政府基本上 可以独立偿还 , 但是甲午战败的巨额赔款却远远超出了清政府的承受能力 , 因此只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借债 赔款 , 从而产生了赔款借款。晚清时期的赔款借款只有 6 笔 , 但其总额却高达 719 亿两〔13〕, 其中除了庚子赔款外 , 都是由外国在华银行所提供。 甲午赔款是晚清时期对外赔款的重要一笔。1895 年 , 甲午战争失败后 , 清政府被迫向日本支付赔款和“赎辽费” 共 213 亿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总收入 , 对于国库一贫如洗的清政府来说 , 根本无力偿还 , 而且要在三 年内还清 , 于是不得不举借外债。同时 , 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 俄德英法四国非常热衷于向清政府提 供借款 , 经过一番激烈争夺后 , 清政府于 1895 年 7 月向俄法借款 4 亿法郎 , 1896 年 3 月和 1898 年 2 月向英德两次各借 款 1600 万英镑 , 这三次借款都是由各国在华银行通过发行债票提供的。其中 , 俄法借款是通过两国财团组成的华俄 道胜银行提供的 ; 两次英德借款则是由汇丰和德华两家在华银行提供。三年之中 , 由三国在华银行提供的借款 , 折合 银两 , 多达 311 亿两〔14〕。 二、外国在华银行对晚清政府的借款影响 晚清时期的外国在华银行 , 作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和代表 , 在其本国政府的支持下 , 通过向晚 清政府提供巨额借款 , 使本国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影响都得到了迅速扩张。 首先 , 通过提供借款 , 尤其是长期借款 , 外国在华银行直接获取了巨额利润。 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的借款 , 有些是由其作为债权人直接提供的 , 这主要是五六十年代镇压农民起义中所 借的一些短期小额借款 ; 而七十以后的巨额借款则多是由外国在华银行作为经理机构 , 通过在国外市场上发行债票来 筹集的。但是 , 无论何种方式 , 外国在华银行都能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如 1874 年汇丰银行通过在市场上发行债票向 清政府提供“福建台防借款”, 不仅获取 8 %的年息和九五折扣利润 , 而且还通过汇率差额榨取利润 , 以至汇丰董事长 在当年的股东会上说 :“假如没有中国政府这笔借款 , 我很抱歉 , 恐怕将无赢余可言。〔15〕”“西征借款”也使汇丰银行 获利不少 , 如 1877 年的第四笔借款 , 汇丰向清政府取利年息 10 % , 而它在市场上只需付 8 %的利息 , 此外 , 还有通过 它操纵下的汇率 , 可以获取巨额利润 , 在该年的股东大会上 , 董事长承认说 : 借款的条件很有利 , 预期有很可观的利 润〔16〕。对于外国在华银行而言 , 获利最大的借款莫过于甲午战后的三次大借款。俄法借款 , 年息 4 % , 折扣 941125 % , 俄法“银行从 4 亿法郎的中外公债中得到百分之八的利润”〔17〕; 英德借款年息 5 % , 折扣 94 % , 英德银行家 从中获利近 80 万英镑 , 汇丰银行因发行这笔借款股票贴水由 174 %涨至 192 %〔18〕; 续英德借款年息 415 % , 折扣 83 % , 汇丰银行和华德银行在伦敦、柏林市场上按 9 折发行债票 , 从中获取了高达 112 万镑的差额利益〔19〕。由此可见 , 向清 政府提供巨额借款 , 发行中国政府公债 , 已成为“外国银行追求最力最赚钱的生意。〔20〕” 其次 , 通过向清政府提供借款 , 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和经济命脉。 外国在华银行的的活动都得到了本国政府的支持 , 甚至有些银行就是本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直接产物 , 如日本的横 滨正金银行、沙俄的华俄道胜银行等。因此 , 外国在华银行除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外 , 还作为本国政府在华经济势力的 代表 , 负有对本国政府的特殊使命。 晚清时期 , 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的借款基本上都要求担保或抵押 , 其中实业借款多以实物作抵押 , 赔款借 款大多以收入较稳定的关税、盐税作担保。如 1875 年的“福建台防借款”就是以牛庄、宁波、镇江、上海等 9 个海关 的关税收入作担保 , 这是“第一笔以外国人管理的中国海关作担保的贷款 , 为以后的借款造成了先例”〔21〕。以后的许 多借款 , 都是以关税作保 , 如俄法借款“以中国海关所入税项及存票作为押保”〔22〕, 英德借款“以中国通商各关之税 47 第 16 卷                   安康师专学报                   2004 年 银为抵偿还”〔23〕, 续英德借款除关税外还要求以苏州、淞江、九江等七个关卡的货厘和盐厘作担保。此外 , 在借款合 同和声明中还有一些特殊规定 , 如《中俄四厘借款声明文件》规定 : “无论何国、何故 , 决不许其办理照看税入等项 权利。如中国经允他国此种权利 , 亦准俄国均沾”〔24〕, 表明俄国不仅要染指中国海关税收 , 而且企图染指其他税收财 源。《英德借款详细章程》规定 :“至此次借款未付还时 , 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法办理。〔25〕”《英德续借款合 同》除有类似规定外 , 还专门对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聘请英国人做了规定 , 从而使英国长期霸占海关税务司一职。 甲午战争前 , 外国在华银行通过向清政府提供一些担保或抵押借款 , 已开始部分地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甲 午战后 , 外国银行则配合列强在以前篡夺的中国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管理权的基础上 , 通过向清政府勒索巨额赔 款 , 然后又提供巨额借款 , 并以关税和其他税项作为贷款的担保条件或偿还基金 , 进而控制中国关税和其他赋税的征 收、分配大权 , 最终控制中国财政命脉。 第三 , 外国在华银行借款的积极作用。 无可否认 , 外国再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的借款有其积极作用 , 如 1875 —1881 年汇丰银行等提供的四笔“西征借 款”, 对于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集团的叛乱分裂活动 , 使新疆复归于祖国怀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外国在华银 行向清政府提供的大批实业借款 , 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最明显的就是推动了晚清时期中国铁路 事业的发展。 三、外国在华银行对晚清金融制度的影响 外国在华银行的一个最大客观作用 , 就是对晚清的财政金融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自办 银行的影响。在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后的五十年间 , 中国只有传统的金融机构钱庄、票号等 , 而没有产生自己的新式银 行。外国在华银行则以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经营程序、宽广的业务范围 , 取得很大成功 , 赢利显著 , 这对于财政窘 困的清政府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同时 , 中国历次财政困难或兴办各种实业 , 由于没有自己的银行 , 无法举借内 债 , 而多由外国银行代办举借外债。外国在华银行通过向清政府提供借款而获取的巨额利润和它们利用清廷官员缺乏 近代财经知识 , 通过借款使中国蒙受的巨大亏损 , 都极大地刺激了部分有识之士学习西方财经制度 , 建立自己的银 行 , 以弥补“洋款”这一“通商以来一绝大漏卮”〔26〕的愿望。 这一时期 , 许多主张自办银行的人士都看到了自办银行可以筹借内债 , 利息轻而且利权仍操自我 , 不受外人挟 持。如郑观应认为设立银行有里利国利民的十便 , 其中就有 : 国家急需 , 可随时通融 ; 国家借款不需重息 ; 国家借款 无须关票作押等〔27〕。这些想法无疑受到了外国在华银行向清政府提供借款的影响。晚清时期倡议开设银行最力的就 是盛宣怀 , 他在 1896 年 11 月向光绪帝上奏《自强大计折》并附《请开银行片》, 认为“西人聚举国之财力为通商惠工 之本 , 综其枢纽 , 皆在银行 , 中国亟宜仿办 , 毋任洋人专我大利。”中国自办银行的一个好处就是“仿借国债 , 可代 洋债 , 不受重息之挟制 , 不吃镑价之亏折”〔28〕。1897 年 5 月 , 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正式成立 , 它可以 说是在外国银行巨额利润诱惑和沉重剥削刺激下产生的。它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汇丰银行 , 甚至总行和各重要口岸 分行均用西人为洋大班 , 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 由此可见 , 外国在华银行对中国财政金融体制影响之深。 总之 , 晚清时期的外国在华银行作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工具 , 进入中国后 , 尤其是向清政府提供巨额借款 , 发生债 权债务关系后 , 不仅从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 而且扩大了其本国政府在华政治势力。与此同时 , 它作为一种新生 的先进的金融机构 , 客观上对中国近代财政金融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1〕〔7〕〔8〕〔10〕〔12〕〔13〕许毅 1 清代外债史论 〔M〕1 北京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19961 附录一、二 1 〔2〕〔4〕〔5〕〔6〕〔9〕〔14〕徐义生 1 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 〔Z〕1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214161812818128 - 301 〔3〕宝均金等 1 筹办夷务始末 (卷 95) 〔Z〕1 台湾 : 文海出版社 , 381 〔11〕汪敬虞 119 世纪末外国在华银行的投资活动 〔J〕1 近代史研究 , 19971 (4) : 781 〔15〕洪葭管 1 中国金融史 〔M〕1 成都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111571 〔16〕汪敬虞 1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M〕1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8312451 〔17〕列宁 1 列宁选集 (二卷) 〔M〕1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6017751 〔18〕周育民 1 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M〕1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013271 〔19〕洪葭管 1 中国金融史 〔M〕1 成都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111651 〔20〕〔21〕汪敬虞 1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M〕1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8312431 〔22〕〔23〕〔24〕〔25〕王铁崖 1 中外旧约章汇编 〔Z〕1 北京 : 三联出版社 , 195716271639163016431 〔26〕郑观应 1 盛世危言·国债 〔A〕1 夏东元 1 郑观应集 (上) 〔C〕1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215841 〔27〕郑观应 1 银行上 〔A〕1 夏东元 1 郑观应集 (上) 〔C〕1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21679 - 6801 〔28〕盛宣怀 1 请设银行片 〔A〕1 沈云龙 1 愚斋存稿 〔Z〕1 台湾 : 文海出版社 , 501 57 石  涛 :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
/
本文档为【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