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归脾汤治疗心悸验案1则

归脾汤治疗心悸验案1则

2012-03-25 1页 pdf 94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4297

暂无简介

举报
归脾汤治疗心悸验案1则 · 58· 山 西 中 医 2011年 7月第 27卷第 7期 SHANXI J OF TCM Ju1.20l1 Vo1.27 No.7 系统理论的著作,而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的 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三国时期 ,华佗 已开始使用 “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 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也 已趋成熟 ,如针灸、外科、儿科 、眼科等均有专著出现 ,并有 大型方书《千金要方》问世。唐代,《新修本草》的出现,完 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到宋代,《铜人腧穴针...
归脾汤治疗心悸验案1则
· 58· 山 西 中 医 2011年 7月第 27卷第 7期 SHANXI J OF TCM Ju1.20l1 Vo1.27 No.7 系统理论的著作,而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的 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三国时期 ,华佗 已开始使用 “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 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也 已趋成熟 ,如针灸、外科、儿科 、眼科等均有专著出现 ,并有 大型方《千金要方》问世。唐代,《新修本草》的出现,完 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到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及 针灸铜人的出现推动了针灸学的教育及发展。明代,在同 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温病学派。到了清 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从 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人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 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近百年来,随着西医 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 面。 在博物馆中,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文物、标本、图片、照 片、塑像、壁画、景观及文字说明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这 就使他们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史除了以往从书本上获得 的 抽象的文字印象外,更有 了如此形象、具体的认识 ,强化了 他们的专业知识。此外,在对博物馆的实物等进行参观的 过程中,既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又激 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发了他们的潜能,树立了他们的 信心,巩固了他们的专业思想素质。 4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中医药博物馆文物的参观学习,可以培养大学 生勤学好问、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例如:淳于意所记录的病案 ,既有治愈的病例,也有死 亡病例,如实记录,并不隐瞒;李时珍历时27载,在对大量 药物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撰写出 《本草纲目》;清代医家王清任,不迷信古人,坚持数十年观 察研究人体,著书《医林改错》,改正了古代医书在人体解 剖方面的一些错误,强调了解剖知识对医学的重要性。正 是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推动着中 医事业不断前进。这些感人的事例启示当代大学生在钻 研医学的道路上要有勇敢探索的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总之 ,中医药博物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我们更应深入研究探 索,使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 能发挥博物馆应有的教育作用,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做出贡献。 (收稿日期:2011—04—25) 本文编辑:李艳萍 归脾汤治疗心悸验案 1则 郭 放 毛静远 关键词:心悸;归脾汤;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 — 7156(2011)07—0058—01 归脾汤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至明朝补人 当 归、远志两药,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 健忘或脾不统血等病证。笔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采 用归脾汤治疗 1例心悸患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王某,女,48岁,2010年 11月9日初诊。 患者心悸气短伴乏力 3月余,加重 1周。3月前劳累 后出现心悸气短,伴乏力,偶有头晕,未予重视,自服参松 养心胶囊,症状缓解,1周前又感风寒 ,自觉心悸气短乏力 较前加重,伴头晕,精神倦怠,语声低微,少气懒言,行动迟 缓,纳差,寐欠安,多梦,盗汗。舌黯淡、舌体胖大、苔白腻, 脉沉细弱。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早。中医诊 断:心悸,证属心脾气血两虚,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宁心。 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 30 g,人参、当归各 12 g,茯 苓、白术、龙眼肉各 15 g,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木香、炙甘 作者简介:郭放(1985一),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天津中医药大 学(天津 300073);毛静远,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草、生姜各 10 g,五味子 6 g,大枣 3枚。每 日1剂 ,水煎分 两次服。连服7剂后,诸症减轻。效不更方,继服 7剂,病 愈,随访未复发。 按:心悸的辨证重点是要分清虚实,辨明阴阳盛衰。 特别应注意重病、久病的危逆征象。本病大多数属虚证, 常在禀赋不足、久病失养、劳累过度基础上,突遇惊恐,忤 犯心神,或长期忧思不解,伤及心脾而致。因此,最常见的 证型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 、心阳不振 ,少数为本虚标实之 证。久病虚损加重可致水饮凌心。因此补益心脾,安神定 志为基本治法。有痰饮瘀血兼证者可适 当兼顾。归脾汤 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气血不足所致之证而设 ,方 中以 参、芪、术、草诸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苓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宁心安 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 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 不滞,滋而不腻,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 补血、健脾宁心之效。 有学者复制小白鼠血虚模型,给试验组小白鼠灌服归 脾汤制剂,对照组小白鼠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1周后 测定小白鼠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 ,结果显示 归脾汤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目前,国外对于归脾汤的作 用也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证实归脾汤具有增加红细胞、 白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 (收稿日期 :201】一03—07) 本文编辑:李艳萍
/
本文档为【归脾汤治疗心悸验案1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