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2012-02-29 9页 pdf 622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3037

暂无简介

举报
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第33卷 第3期 2011年3月 2011,33(3):451-459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3 Mar.,2011 http://www.resci.cn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3-0451-09 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张照志 1,2 (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摘 要:欧佩克(OPEC)是一个稳定的、政府间石油供应组织,其石油政策的...
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第33卷 第3期 2011年3月 2011,33(3):451-459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3 Mar.,2011 http://www.resci.cn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3-0451-09 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张照志 1,2 (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摘 要:欧佩克(OPEC)是一个稳定的、政府间石油供应组织,其石油政策的核心是制定符合其自身经济和政 治利益的石油政策。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因素很多且非常复杂。本文在对欧佩克成立以来石油政策进行全面 回顾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石油市场新形势和新情况,结合欧佩克石油中长期发展战略等,提出了影响欧佩克石油政 策的7个主要因素:世界石油供需形势,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市场投机炒作,欧佩克成员国派别、政治体制和外交政 策,石油进口国及消费国能源政策,非欧佩克对欧佩克的竞争博弈以及替代能源。这些因素并非是单一的和独立 的,其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影响和推动欧佩克未来石油政策的走向。未来欧佩克以全球石油供需形势为基 础,统筹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实施一种使油价逐步接近和达到替代能源的价格水平的比 较适中的油价政策。欧佩克未来石油政策更趋理性和合理。 关键词:欧佩克;石油政策;影响因素;生产配额;石油政策走向 1 问的提出 欧佩克(OPEC)是一个国际性石油供应组织。 2008年欧佩克 13个成员国 1)总人口 6.131亿,约占 全球人口的 9.15%,国土面积 1376.3万 km2,人口密 度 44.55人/km2,GDP总量(现价)2.88万亿美元,占 世界的 4.5%,人均 GDP为 4699美元,为世界的 51.96%。截至 2008年末,欧佩克石油探明储量 1 0273.83亿桶,占世界的 79.30%;2008年原油产量 3309.3 万桶/日,占世界的 45.9%。原油出口量 2418.99万桶/日,占世界的 60.3%。2008年该组织 成员国石油出口产值 1.0068 5万亿美元,分别占欧 佩克GDP的34.95%和出口总额的74.25%。可以看 出,欧佩克石油探明储量、产量、出口量等在世界石 油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2)。 欧佩克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石油 资源储量、产量、出口量等的不均衡性,以及各成员 国政治体制、外交政策等各异,导致各成员国对石 油政策的取向存在很大的差异。欧佩克的宗旨是 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统一和协调,对外实行 统一的石油政策。其应用油价体系和生产配额制 度,实施符合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卡特尔控制目 标,但其石油政策与非欧佩克国家,特别是石油消 费国家紧密相关,同时对全球石油供应格局和安全 影响重大。因为近20年来,国内学者针对欧佩克石 油政策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很少,且不系统,本文 受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能源战略研究》项目资助, 对欧佩克石油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利用大 量的石油储量、产量、生产配额、油价等资料,通过 历史对比、预测分析,对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走向 的 7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欧佩克未来石 油政策走向,所形成的结论对预测国际石油市场走 向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国制定利用国外油气资源 战略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为 2001年-2008年欧佩 收稿日期:2010-09-01;修订日期:2011-01-05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项目:“全球能源战略研究”(编号:ywf060702)。 作者简介:张照志,男,甘肃白银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经济研究。 E-mail:zhangzhaozhi@sina.com 1)这13个国家为:包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 酋,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于2008年9月暂时退出欧佩克,2008年的数据中包含该国,2009年以后,欧佩克有12个成员国. 2)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ASB).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Vienna, Austria, Ueberreuter Print and Digimedia, 2001-2009. 第33卷第3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克年度公报(ASB)、英国石油公司(BP)、国际能源 机构(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发布的数据。 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对比法和实证分析。 2 欧佩克石油政策回顾 历史上,欧佩克石油政策主要与油价体系和生 产配额制度有关。一是实施提价保值政策,通过提 高油价和扩大石油市场份额提高石油收益;二是实 施生产配额制度,通过控制产量来控制油价,进而 维护自身的石油经济和政治利益。这两方面紧密 联系、相辅相成,欧佩克往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 段的国际石油供需形势、世界政治经济状况等有时 单独使用,有时联合使用,共同推动维护其卡特尔 控制目标。总体而言,油价体系和生产配额政策实 施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2]。下面分 阶段阐述。 2.1 1960年欧佩克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前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提价,实施的是石油标价制 度,在当时石油需求旺盛、油价总体趋势向上的背 景下,没有必要实施生产配额制度。欧佩克创立时 的基本思想来自国际石油卡特尔的“生产配额”策 略,成立不久就开始讨论实施配额制度,以达到提 高油价的目的。20世纪 60年代,该组织只制定过 1965年度生产配额计划,配额为 1396.60万桶/日, 在1965年7个成员国实际产量1269.60万桶/日的基 础上增加 10%,增量 126.96万桶/日,其中委内瑞拉 和沙特阿拉伯最大,分别占配额总量的 25.58%和 17.65%1),[3]。本阶段欧佩克生产配额制度仅限于计 划层面,各成员国也没有认真执行,但为以后实施 配额制度提供了参考。 2.2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期,欧佩克实行 的是以沙特阿拉伯轻质油价格为基准的油价体 系。1981年-1983年,欧佩克实施高油价政策,促进 了欧佩克成员国石油经济的飞速发展,而高油价政 策抑制了西方等石油消费国经济发展,同时促使国 际石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国际石油需求减少, 油价大幅下跌。欧佩克占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由 20世纪 70年代上半期的 70.0%下降到 80年代初的 43.6%,欧佩克基准油价由 30.00美元/桶降至 29.00 美元/桶;国际原油现货价格由1981年的36.87美元/ 桶下降到 1983年的 29.54美元/桶,降幅达 19.9%。 国际能源市场的这种结构性变化以及油价的下跌 促使欧佩克基准油价体系走向终结,转而实施生产 配额制度。由于配额制度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加之 监督管理弱化,超配额生产屡见不鲜等,使欧佩克 陷入限制生产配额和提高油价以及力保市场份额 的矛盾漩涡中,对外面对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日益 扩大的市场份额,对内限产导致欧佩克市场份额萎 缩,剩余产能剧增,更重要的是石油收入减少导致 成员国国内经济萧条。这种限制配额和保价的石 油政策总体上说不是很成功。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欧佩克一揽子价 格体系。1986年,欧佩克制定了扩大份额、定价的 石油政策,把18.00美元/桶确定为目标价格。不久, 欧佩克考虑到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多元化和非欧佩 克竞争力增强等新特点,采用了“欧佩克一揽子价 格(OPEC Basket Prices)”,由于一揽子价格依据现 货价格而定,相比目标价格和长期价格更符合 市场规律,受到各成员国的认可 [1]。此间的配额制 度发挥了作用。如 1985年 1月至 1989年 12月,平 均实际产量超出平均配额达202.00万桶/日,峰值达 491.43万桶/日,油价从 27.10美元/桶下降到 21.10 美元/桶,超配额生产导致油价阶段性下降。1986 年 8月-10月欧佩克生产配额比 7月削减 377.00万 桶/日,西德克萨斯轻质油现货价格由 7月的 11.58 美元/桶上升到10月的14.90美元/桶,促进了油价的 阶段性上涨。总体上讲,生产配额制定的好,而执 行力差时,油价阶段性下跌;而欧佩克大幅削减配 额,且执行力好时,油价阶段性上行趋势明显。生 产配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在中短期发挥的作用明 显,而长期所发挥的作用有限[4]。 2.3 20世纪90年代 欧佩克实施定价定产的石油政策。油价大体 维持在(14.00~20.00)美元/桶,欧佩克扩大了市场份 额,由 1989年的 48.5%升至 1999年的 50.03%。生 产配额则维持在(2161.60~2750.20)万桶/日,超配额 生产现象十分普遍,执行情况差,市场石油过剩严 重,导致了油价的下跌。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 月间,平均实际产量超出平均配额达 163.00万桶/ 日,平均油价由 1990年的 23.13美元/桶降至 18.13 美元/桶,1996年7月-12月,实际产量超过配额达到 了此阶段的最高值 443.26万桶/日。1999年初欧佩 1)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卡塔尔,利比亚和委内瑞拉. 452 2011年3月 张照志: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http://www.resci.cn 克生产配额履约率只有66%。 2.4 2000年至今 进入 21世纪,欧佩克实施了价格带机制 1),但 仅启动了 1次,2003年始世界石油需求旺盛,油价 突破 28.00美元/桶的上限后一路飙升,2004年、 2005年原油平均现货价格分别达到 37.88美元/桶 和 54.04美元/桶,2005年 1月欧佩克暂时中止该机 制。此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基本追随国际石油期 货价格。在生产配额方面,2004年 7月,欧佩克共 实施 5次增产,并未对降低油价起到明显的遏制作 用。2005年-2008年间,欧佩克生产配额大约维持 在(2630.00~2976.00)万桶/日,均值2731万桶/日;实 际产量达到了(2967.00~3244.86)万桶/日,均值 3213.00万桶/日。生产配额和实际产量的均值相比 2003年分别增加 274.00万桶/日和 395.00万桶/日, 但油价上涨势头未减。2005年原油现货价格37.88 美元/桶上涨至 98.27美元/桶。这使得欧佩克配额 制度大打折扣[5]。 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的影响因素除供需 形势外,石油市场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基本供求以 外因素的影响,如美元贬值、投机炒作等。欧佩克 石油政策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变化。 高油价政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发挥 作用,配额制度也深受其累,非欧佩克国家又往往 责难欧佩克控制配额导致油价飙升,并把导致高油 价的原因归因于其配额制度,这使得欧佩克处于彷 徨之中,也处于提高油价与控制配额的两难之中, 曾经风光无限的卡特尔控制力也逐渐弱化。越来 越多的外部因素使得欧佩克在制定石油政策时,处 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油价这个 欧佩克石油政策的核心,对影响欧佩克政策制定的 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深入认识其未来石油政策走 向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走向的因素 分析 欧佩克制定石油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石油供 需形势。但近年来,由于石油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 市场条件的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市场投 机等控制石油市场的因素的增多,使其在制定石油 政策时往往难以把握世界石油市场的脉搏。如石 油消费国—尤其是OECD国家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科技发展、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非欧佩克国家 的产能变化等因素 2)。作者综合认为当今及未来影 响欧佩克石油政策走向的主要因素有7个。 3.1 世界石油供需形势 世界石油供需形势严峻,欧佩克制定提价和增 加生产配额政策,反之,则采取限制生产配额和稳 定油价的政策。 从供方看,欧佩克未来供应世界市场的原油产 量在 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分别为 2200.00万 桶/日、2830.00万桶/日和3760.00万桶/日,其对世界 石油市场油价的稳定和持续供应起到重要调节和 控制作用,但同时欧佩克的卡特尔作用也会逐渐增 强。俄罗斯在 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可为国际 石油市场提供 630.00万桶/日、690.00万桶/日和 660.00万桶/日的原油,但从长期供应趋势看,在 2020年后逐渐下降。从需方看,非欧佩克需求缺口 持续增大,预测 2010年供需缺口为 7609.00万桶/ 日,2020年达到8782.00万桶/日,而到2030年超过1 亿桶/日 [6]。2010年-2030年世界石油供需形势严 峻,缺口持续增大,对于欧佩克通过生产配额制度 实施高油价政策有利,但由于非欧佩克国家(如俄 罗斯、墨西哥等)石油生产国的供应潜力还依然很 大,加之欧佩克配额制度已经逐步弱化,欧佩克今 天及未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对未来世界石油 需求形势判断的不确定性,其成为制定合理油价政 策的重要因素,也是个很大的挑战。特别在欧佩克 制定高油价政策、控制生产配额时势必会小心谨 慎,否则会造成产能过剩的低油价状况,或造成产 能不足的高油价形势。 3.2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3.2.1 世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有关能源弹性系数 演变规律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同步增长,20 世纪 90年代至今,全球能源消费处于稳定增长期。 2009年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作用下,世界经济从 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 1)如果欧佩克原油连续20天每桶高于28美元或低于22美元,便自动增加或减少日产原油50万桶平衡油价,各成员国按配额比例分配, 该机制称为“价格带机制(Price Band Mechanism)”.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挑战的政府间国际经 济组织,总部在法国巴黎. 453 第33卷第3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快于欧美发达经 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1季度, 承接 2008年的经济大衰退,全球经济继续探底;2 季度,美日、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3季度,主要 经济体回升明显,美国GDP上升了 2.8%,日本经济 明显回升,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基 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2010年尽管世界金融危机 尚在继续,欧洲主权危机愈演愈烈,但世界经济整 体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预计2010年-2030年全 球GDP年均增速为 3.4%[7]。石油需求在未来 30年 仍然强劲,需求总量仍然很大,欧佩克《2009年度世 界石油展望》预测:在参考情景下,分别到 2015年、 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分别 达9020.00万桶/日、9540.00万桶/日、1 0040.00万桶/ 日、1 0560.00万桶/日,相比2008年分别增长5.37%、 11.45%、17.29%和 23.36%[8]。这是欧佩克制定石油 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欧佩克往往通过准确 预测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世界石油需 求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石油政策。 3.2.2 美元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 美元贬值及通货 膨胀对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历史 上,美元大幅贬值是导致欧佩克价格带机制石油政 策终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 2007年夏天爆发 次贷危机之前,国际原油市场处于比较平衡的状 态,而次贷危机、美元持续贬值再加上市场投机炒 作这3个存在密切联系的因素至少将油价每桶拉高 了 40美元。2000年-2008年,美元对欧元贬值近 40%,对英镑贬值约30%,对人民币贬值16%。由于 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经济衰退及美联储 持续降息,美元贬值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自 2007年9月以来美联储在6个月的时间里连续降息 6次,累计降息幅度300个基点,使美元保持疲软态 势,从而对高美元油价构成支持[4]。美联储自 2007 年 9月,将联邦基准利率从 5.25%降至 0~0.25%,极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就了美元的不断下跌。2010 年美元的美元贬值趋势依然难改,但长期走势也不 乐观,美元难改长期弱化的命运 [9]。2010年 11月, 美联储的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即美国第二轮 “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导致美元贬值,进而造成 程度更深、范围更大的通胀。这导致欧佩克成员国 石油收入更大的“缩水”。 2007年 11月 17日,在利雅得第三届欧佩克首 脑会议上,伊朗和委内瑞拉提议用一揽子货币取代 美元,作为该组织各成员国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10]。尽管会议最终的宣言文件没有涉及美元贬值问 题,但欧佩克已经要求其成员国财政部长研究相关 问题。美元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影响到欧佩克石 油政策的走向。未来欧佩克石油定价机制可能发 生重大变化,油价与美元脱钩是大势所趋,而采用 欧元等一揽子货币结算。作为“鹰派”代表的伊朗 和委内瑞拉力挺此事,而“鸽派”代表沙特阿拉伯明 确反对此事。未来欧佩克内部的博弈也对其石油 政策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3.3 市场投机炒作 2007年前,在制定和实施石油政策的历史上, 由于不存在这个推高油价的因素,欧佩克制定油价 政策时没有或很少考虑它。但2008年后,特别是7 月份,国际油价接近 150.00美元/桶的历史高价,到 12月下旬,油价狂跌至 40.00美元/桶以下,在这种 背景下,欧佩克非常关注市场投机炒作这一因素。 油价在短时间内在 100.00美元/桶的范围内剧烈震 荡,其中投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 5 月,日本公布的一份报告认为,2007年下半年90.00 美元/桶的油价中,市场投机的贡献率约占40%。墨 西哥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杰西·赫罗雷斯认 为:在 150.00美元/桶的最高油价中,投资成分达到 了47%,几乎占到了油价的一半。欧佩克一揽子油 价追随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价格 决定了欧佩克的油价。近年来流入国际原油期货 交易市场的资金规模庞大且速度很快,使得欧佩克 的油价高企,其中投资成分占相当一部分。据英国 《经济学家》杂志,截至 2008年 7月,进入国家原油 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约有 2600亿美元,是 2003年 的20倍,特别是2004年-2008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 态势[4]。 投资资金大量涌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其本质 是大量流动性资金为寻求更高回报而转移到国家 原油期货市场。为了对冲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风 险,同时也为了追求更高投资回报,大量资金涌入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成为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主要 因素之一。2008年 3月油价上涨,国际组织、国际 社会、甚至连美国总统都敦促欧佩克实施增加配额 政策,以平抑过快上涨的油价。但欧佩克认为2008 年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充足,高油价是由于投机炒 作、美元贬值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实施的控制配 额的政策是正确的。欧佩克今后制定石油政策时 454 2011年3月 张照志: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http://www.resci.cn 充分考虑市场投机炒作这一重要因素。 3.4 欧佩克成员国派别、政治体制及外交政策 欧佩克成员国派别。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基本 国情及经济发展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待油价和生 产配额上存在不同看法,因而影响制定统一协调的 石油政策,从而影响政策执行效力和效益。根据油 气资源储量和经济发展,欧佩克内部分为两个派 别,一类是比较激进的“鹰派”,以委内瑞拉和伊朗 为代表,还包括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伊战之 前的伊拉克也属于该派,这些成员国人均石油储量 较少,迫切需要增加石油收入,因而希望实施高油 价政策,其中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 态度强烈,“鹰派”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和炼油能 力分别占欧佩克的 35.80%,31.80%,27.00%和 50.47%。另一类是比较温和的“鸽派”,以沙特阿拉 伯、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为代表,这些国家 均石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石油收入高,有盈余 资金,因而主张较为适宜的油价政策。“鸽派”石油 储量、产量、出口量和炼油能力分别占欧佩克的 64.20%,68.20%,73.00%和 49.53%,除炼油能力外, 其他 3个指标均占优势地位,沙特阿拉伯在欧佩克 中地位举足轻重,历史上,配额制度所发挥的作用 与沙特阿拉伯担当的“缓冲器”的角色紧密相关,该 国主张低速稳定的提价政策,既维护了欧佩克成员 国的利益,又兼顾了西方石油消费国的利益,因此 该国的石油政策往往代表欧佩克的主流,即使在目 前,其在石油政策制定方面也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政治体制。欧佩克成员国中沙特阿拉伯、阿联 酋、科威特和卡塔尔均为君主制国家,国王拥有绝 对权力,王室有权支配巨额财富,利比亚和伊朗分 别在 1969年、1979年爆发革命,建立共和制国家。 君主制国家石油政策比较保守,原因是害怕油价大 起大落影响收入,导致政局不稳危及统治。这些国 家的石油政策倾向于稳定适中的油价政策。 外交政策。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 尔、印尼亲美。委内瑞拉和伊朗是激进地反对西方 政治体制的国家,1979年后伊朗反美,利比亚 1969 年-2003年反美。海湾战争前伊拉克亲美,海湾战 争后伊拉克被制裁,除了石油换食品计划那部分石 油出口,至1997年石油出口基本停顿。其余国家为 中间派,与美国外交关系一般。欧佩克未来石油政 策将受到美国的控制将更强。特别需要提到的是, 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张,这种状况自1979年伊朗伊斯 兰革命和人质危机后已持续了 20多年。多年的敌 对状态使美国和伊朗互相缺乏信任,他们持续紧张 的关系对欧佩克的石油政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3.5 石油进口国及消费国能源政策 石油消费国能源政策影响石油消费量,如欧盟 国家和日本石油基本全靠进口,能源安全系数低, 因此在税费方面抑制石油消费,补贴替代能源;美 国、中国和印度没有明显的政策抑制石油消费,但 也对替代能源补贴。欧佩克国家收入大部分依赖 石油出口,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欧佩克的长 期愿望,在需求增长的前提下,油价稳步上涨是收 入增加的保证,但必须在消费国经济得到发展、能 够承受油价上涨的情况下。 经历了 4次石油危机后,世界上主要石油进口 国家都提出要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力推行节能 技术,发展替代能源技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西 方各国普遍征收较高的石油消费税,对替代能源免 税或者价格补贴。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 少石油消费的作用。因此,在制定石油政策时,石 油消费国能源政策是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3.6 非欧佩克与欧佩克的竞争与博弈 1987年-2008年,欧佩克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 的比例由 1987年的 75.7%上升到 2008年 79.3%,增 长不足 5%,总体呈微幅上升趋势,但基本保持稳 定。欧佩克原油产量占世界的比例由 1987年的 31.6%增长到 2008年的 45.9%,原油年产量由 63.07 亿桶上升到 120.79亿桶,欧佩克占世界的比例从 31.6%上升到45.9%。欧佩克原油出口量从44.50亿 桶增加到 88.29亿桶,占世界的比例从 53.57%上升 到 60.3%1)。这为与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竞争奠定 了的坚实物质基础,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非欧佩 克石油出口国主要为俄罗斯、挪威、墨西哥、加拿 大、阿曼、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9个国家。2008 年9国石油探明储量合计1903亿桶,仅占世界同期 总储量的 15.13%,产量 28.07%,这两个指标分别为 欧佩克的21.3%和62.7%[11]。 从欧佩克剩余产能来看,不同机构、不同专家 1)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ASB).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Vienna, Austria, Ueberreuter Print and Digimedia, 2001-2009. 455 第33卷第3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对全球及欧佩克原油剩余产能数据说法各异 [12-14], 笔者综合后认为:欧佩克2009年原油剩余产能大约 在500.00万桶/日,且有增大的趋势。欧佩克成员国 目前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增加上游剩余产能,有 120 多个项目正在投产中,到 2013年末,预期净增加 500.00万桶/日的原油和液态天然气 [15]。而非欧佩 克剩余产能增长乏力。 可见,欧佩克目前的剩余产能对非欧佩克的竞 争力还是很大,而且差距还在拉大。但由于欧佩克 目前的剩余产能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00多万 桶/日相比仍然较低,加之目前实际产量又很高,欧 佩克剩余产能相对非欧佩克的竞争并不太激烈。 在欧佩克发展战略中,强调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才能 储备一定量的剩余产能,但这需很长的一段时间以 及相当大的投资,其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非 欧佩克石油需求量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究竟储 备多少的剩余产能才能满足石油消费国的需求,并 能使投资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制定石油政策时 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欧佩克制定的价格影响非欧佩克的石油产量, 因为非欧佩克石油生产成本比欧佩克高,只有当欧 佩克制定的油价高于其生产成本时才会开采,油价 越高,非欧佩克产能越大,当然非欧佩克必须以劣 等石油储量作为提高产量的前提。从理论上讲,欧 佩克制定的价格介于非欧佩克石油生产成本和替 代能源价格之间,至于更靠近非欧佩克石油生产成 本还是替代能源价格则取决于欧佩克价格是否会 导致大量非欧佩克石油挤占欧佩克石油市场份 额。从历史上来看,20世纪 80年代的高油价导致 非欧佩克石油抢占欧佩克市场份额,而当今的高油 价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说明非欧佩克油田生产成 本比欧佩克成本高太多。非欧佩克无力同欧佩克 竞争是欧佩克油价向替代能源看齐的重要原因[5]。 3.7 替代能源 欧佩克定价的原则是与石油替代能源相接近, 这样才能保证产油国和消费国的根本利益。替代 能源主要有醇类燃料、液化煤、天然气水合物、氢 气、核能、煤炭等。以主要替代能源为例,据2008年 6月测算,如果按照当时的煤炭价格 400元/t,20年 固定资产折旧和 7%的利息成本测算,煤制油的出 厂成本对应油价大概在60.00美元/桶。即中国的煤 制油成本在 60.00美元/桶左右,美国燃料乙醇折合 成石油成本在80.00美元/桶左右,均比石油便宜,当 时的油价大约保持在 130.00美元/桶。替代能源价 格水平是对石油价格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一旦油价 上涨超过替代能源价格,替代能源将挤占市场份 额,石油需求减少,导致油价短期下跌,欧佩克收入 减少,但随着市场的调整平衡,石油需求增大,反而 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推高油价。1979年-1985年的 高油价证明了这一点,1979年-1985年原油现货年 平均价格为31.46美元/桶,分别是1978年和1986年 的2.28倍和2.20倍。欧佩克在2007年6月曾警告, 如果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可能将大幅度推 高油价。这样将使目前具有高风险的能源替代产 业处于很大的危险之中。 由于欧佩克油价可以调整,当替代能源具备生 产规模有可能会和欧佩克的石油产生竞争时,欧佩 克可降低油价至替代能源成本以下,这将导致替代 能源产业面临巨额亏损,所以大规模投资替代能源 风险极大,极可能造成巨额资金浪费,一般都是国 家扶持,而且要非常谨慎。只有在交通运输部门能 源使用量很大,以致欧佩克无法保证供应,或者替 代能源成本降至与欧佩克石油生产成本差距不太 大时,大规模生产替代能源才有可行性[5]。 替代能源对石油定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 于替代能源在生产、技术、资金、风险等方面存在不 可预测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难以突破人才、技术、 投资等方面的不利或不确定因素,使得替代能源难 以在短时间内对油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欧佩克制 定石油政策时不能不考虑替代能源,但从欧佩克石 油长期战略看,欧佩克担心替代能源成本的大幅度 降低。替代能源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能终结欧佩 克的石油暴利时代。因此,替代能源成为欧佩克制 定石油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替代能源这一因素越 来越多地成为欧佩克制定油价政策的依据。 4 欧佩克石油政策未来走向 通过上述欧佩克石油政策回顾以及主要影响 因素的分析,对其未来石油政策走向预测如下: 4.1 生产配额制度是未来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 据 未来若世界石油供需形势紧张,欧佩克制定提 价和增加生产配额政策,反之,则采取限制生产配 额和稳定油价的政策。当前,随着欧佩克油价体系 完成其历史使命,生产配额制度成为其控制国际石 油市场的唯一手段。未来欧佩克会在其确定的合 456 2011年3月 张照志: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http://www.resci.cn 理完美的油价区间之外,即 60.00美元/桶最低油价 或超过 80.00美元/桶的高油价区间,充分利用配额 制度对国际石油市场进行干预和影响。当世界石 油供大于求、国际油价低于欧佩克所能结构的最低 油价 60.00美元/桶时,欧佩克通常实施削减生产配 额或产量的政策,促进油价的提高;而当需求大于 供给、若超过80.00美元/桶或以上时,迫于非欧佩克 石油消费国等方面的压力,则其实施增加配额或产 量的石油政策 [16]。针对生产配额制度在实施过程 中,中短期发挥的作用明显,而长期所发挥的作用 有限的特点,欧佩克配额制度在未来应更加注重中 短期对油价的调控作用。伊拉克石油产量不受欧 佩克配额的限制,1998年 3月以来,伊拉克的石油 产量没有纳入欧佩克配额体系之内。美国从伊拉 克撤军后,若伊拉克产量纳入欧佩克配额体系之 内,欧佩克配额制度的调整在所难免,这对欧佩克 成员国内部石油政策的协调一致很可能产生不利 影响。 4.2 沙特阿拉伯的政策主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石油政策走向 沙特阿拉伯石油政策制定方面也拥有较大的 话语权。其主张低速稳定的提价政策,既能维护欧 佩克成员国的利益,又能兼顾西方石油消费国的利 益。2009年,沙特阿拉伯石油已探明储量 2645.90 亿桶,产量 818.40万桶/日,出口量 626.76万桶/日, 分别占欧佩克的24.90%,28.29%和28.31%,在欧佩 克成员国中均居首位 1),这为沙特阿拉伯在欧佩克 中的权威地位奠定了物质基础。受沙特阿拉伯主 张的温和油价政策的影响,欧佩克未来政策走向 是,相对稳定的低油价政策应该成为欧佩克石油政 策的主流。 4.3 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其石油政策的主流 欧佩克强调继续加强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际能源机构(IEA),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等的对话与合作,建立战略对话机制,特别要 加强与欧佩克石油消费国的合作,增强石油供应的 主动性,实现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间的供需稳定, 促进良性发展,互利共赢。同时,加强与俄罗斯、墨 西哥等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的沟通和联系,以及与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这就决定了欧佩 克石油政策在较长时间内需要相对的稳定性,否 则,将影响欧佩克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形象和信誉, 也对其石油利益造成损害。这种团结合作的氛围 为欧佩克制定和实施好对生产国和消费国都有利 的石油政策提供了良好环境。石油进口国及消费 国能源政策是欧佩克未来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欧 佩克时刻关注进口国及消费国石油政策,为及时调 整和完善自己政策奠定基础。 4.4 替代能源的发展趋势为油价政策提供参考 欧佩克制定的价格介于非欧佩克石油生产成 本和替代能源价格之间,至于更靠近非欧佩克石油 生产成本还是替代能源价格则取决于欧佩克价格 是否会导致大量非欧佩克石油挤占欧佩克石油市 场份额。从欧佩克石油长期战略看,欧佩克担心替 代能源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能终结欧佩克石油暴 利时代。因此,替代能源成为欧佩克制定石油政策 的重要参考因素,替代能源这一因素越来越多地成 为欧佩克制定油价政策的依据。市场投机炒作推 高了油价对欧佩克有利,但长期扰乱了市场秩序, 从根本上讲,投机对欧佩克也是不利的,欧佩克石 油政策去向是:对投机炒作冷静观察,谨慎对待,坚 持对既定的石油政策不因投机炒作而做大幅调整 的总原则。 4.5 改革定价机制将成为未来政策的努力方向 逐步脱离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采用多元货 币汇率制度,很可能成为欧佩克未来政策的努力方 向和目标,作为“鹰派”代表的伊朗和委内瑞拉力挺 此事,而“鸽派”代表沙特明确反对此事。可以预 测,未来欧佩克石油定价机制很可能发生重大变 化,油价与美元脱钩是大势所趋,而采用欧元等一 揽子货币结算将成为欧佩克石油定价政策的核心。 4.6 未来欧佩克内外部的博弈也对其石油政策走 向产生重大影响 从内部看,“鹰派”主张高油价政策,而“鸽派” 主张较为适宜的油价政策。君主制国家石油政策 倾向于稳定适中的石油政策。这将导致有佩克内 部的政策协调难度将会增大,从而影响欧佩克对外 石油政策的一致性。 从外部看,亲美国家和中间派国家占据欧佩克 的大多数。仅个别成员国,如伊朗与美国长期敌 对。通过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美国在正式 占领伊拉克期间,是一个实际的欧佩克成员国,即 1)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ASB).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Vienna, Austria, Ueberreuter Print and Digimedia, 2001-2009. 457 第33卷第3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使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对伊拉克的控制依旧。这 表明欧佩克未来石油政策将受到美国的控制更 强。欧佩克石油政策中体现美国利益的成分将会 增加。 5 结论 (1)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制定主要与油价体系和 生产配额制度有关。一是实施提价保值政策,通过 提高油价和扩大石油市场份额提高石油收益;二是 实施生产配额制度,通过控制产量来控制油价,进 而维护自身的石油经济和政治利益。这两方面紧 密联系、相辅相成,欧佩克往往根据当时的国际石 油供需形势、世界政治经济情况等有时单独使用, 有时联合使用,总之,油价和配额石油政策实施取 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2)世界石油供需形势,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市 场投机炒作,欧佩克成员国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 石油进口国及消费国能源政策,非欧佩克对欧佩克 的竞争,替代能源等 7个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共同影响和推动欧佩克未来石油政策走向。 (3)世界石油供需形势严峻,欧佩克制定提价 和增加生产配额政策,反之,则采取限制生产配额 和稳定油价的政策。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能源 需求,世界经济发展良好,石油需求量增加,有利于 欧佩克增产或提价;而世界经济衰退,石油需求减 少,不利于欧佩克实施高油价政策。美元贬值、通 货膨胀以及投资对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影响明显,成 为欧佩克制定提价限额政策的重要依据。 (4)欧佩克成员国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鹰鸽 派别之争,不同的政体,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等影响 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制定。石油进口国及消费国能 源政策,非欧佩克与欧佩克的竞争、替代能源等均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欧佩克石油政策走向。 (5)欧佩克未来石油政策走向。生产配额制度 是未来欧佩克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沙特阿拉 伯的政策主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佩克政策 走向,替代能源的发展趋势为欧佩克油价政策提供 了参考,改革定价机制将成为欧佩克未来政策的努 力方向,未来欧佩克内外部的博弈也对其石油政策 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总之,欧佩克将以全球石油供 需形势为基础,综合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市场 投机炒作等因素,通过与非欧佩克在储量、产量、剩 余产能、市场份额、炼油能力、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应对能源替代等方面的博弈与合作,充分发挥生产 配额制度调控油价的作用,制定并实施一种使油价 逐步接近和达到替代能源的价格水平的适中的油 价政策,在维护欧佩克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同 时,实现互利共赢,保障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原 油的安全有效供应。欧佩克未来石油政策更趋理 性和合理。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 杨光.姜明新.石油输出国组织[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 1995. [ 2 ] 陈悠久.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经济[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 1998. [ 3 ] 齐高岱,马运堂,蔡福安(译).中东局势与能源危机—欧佩克30 年的发展与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1. [ 4 ] 张照志, 王安建. 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制度与油价关系研究 [J].地球学报, 2010. 31(2): 705-710. [ 5 ]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北京:地质 出版社, 2008. [ 6 ] World oil outlook 2008.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Vienna. Austria[EB/OL]. http://www.opec.org/ opec_web/static_files_project/media/downloads/publications/ WOO%202008.pdf, 2010-12-15. [ 7 ] 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N]钱江晚报,2010-01-04(1). [ 8 ] World oil outlook 2009.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Vienna. Austria[EB/OL]. http://www.opec.org/ opec_web/static_files_project/media/downloads/publications/ WOO%202009.pdf, 2010-12-15. [ 9 ] 付碧莲. 2010: 美元贬值趋势不改[N].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2010-01-08(03). [10] OPEC成员对现金储备转成非美元货币有兴趣[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1/19/content_7104106.htm, 2007-11-19/2010-6-15. [11]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EB/OL]. http://www.bp. com/ StatisticalReview,2009-06/2010-06-15. [12] 金士星. 油价急挫 OPEC剩余产能将成导向[N].中国证券报. 2009-05-18(A12). [13] 欧佩克目前石油总剩余产能为 800万桶/日[EB/OL]. http://oil. nengyuan.net/2009/0210/ 18031.html, 2009-02-10/2010-09-15. [14] 田莉.高盛:到 2013年欧佩克剩余石油产能将被消化[EB/OL]. http://content.caixun.com/NE/02/bn/NE02bndh.shtm, 2010-12-03/2010-09-15. [15] OPEC Upstream Capacity in the Medium Term[EB/OL]. http:// www.opec.org/opec_web/en/data_graphs/645.htm, 2010-12-15. [16] 张照志.欧佩克石油政策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 2010, 19(10): 32-35. 458 2011年3月 张照志: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http://www.resci.cn Principal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Oil Policy of OPEC and Its Oil Policy Orientation in the Future ZHANG Zhaozhi1, 2 (1. Research Center for Strategy of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China) Abstract: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is a permanent,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of oil supply. Carrying out the oil price policy is the core of OPEC oil policy, which accords with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oil policy of OPEC which are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Based on comprehensively looking into the oil policy of OPEC,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new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together with its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7 principal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oil policy of OPEC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e., the supply-demand situation for crude oil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speculative attacks in the oil market, the factions inside OPEC,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diplomatic policies of OPEC members, energy policies of the oil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the consuming ones, the competition and game between OPEC members and the non-OPEC ones, and alternative energy. These factors are interrelated and reinforced with each other. All of them together determine the oil policy orientation of OPEC in the future. The oil production quotas system will act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OPEC’s making oil policy. The policy position of Saudi Arabia would affect the oil policy orientation of OPEC to a great extent. Reinforcing cooperation, realizing the mutual benefits and win-win result will become the primary trend of OPEC’s oil polic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OPEC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dialogue with organizations such as OECD, IEA, EIA, as well as the main oil-consuming countries. OPEC’s oil policy will refer to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alternative energy. OPEC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reform the oil pricing mechanism. The games from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OPEC will also have a great effect on oil policy ori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oil supply-demand situations,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speculative attacks in the oil market, games and cooperation with non-OPEC countries concerning oil proven reserve, production, market share, refinery capacity, organization and its functions, response to alternative energy,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controlling oil prices by the oil production quotas system, OPEC would carry out a moderate oil price policy. This can make the oil prices very close to the alternative energy prices. By the time when OPEC safeguards its ow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the goal of th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 should be realized. In addition, the
/
本文档为【影响欧佩克石油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政策走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