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育学重点

2012-02-21 2页 doc 3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8705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学重点一:辨析题 1.教育与教学(P143)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意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两者关系: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义务教育与基础教育(P101) 义务教育:①强迫性:有必要的或强迫性教育;②普及性:保证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③免费性: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保障。 基础教育: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高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是指...
教育学重点
一:辨析 1.教育与教学(P143)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意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两者关系: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义务教育与基础教育(P101) 义务教育:①强迫性:有必要的或强迫性教育;②普及性:保证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③免费性: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保障。 基础教育: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高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广大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 3.讲授法和谈话法(P179)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要求讲授内容要有柯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注意启发学生,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前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为主。而后者是教师问,学生答,有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4.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的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即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关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目的和政策;而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它仅仅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制定教育方针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贯彻和实施教育的基本方针。 5.智育与德育(P83) 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关系:相依相存的、不可分割的,“德育”应在“智育”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它们是其他教育的基础。 6.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P135)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关系:①教学大纲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内容、顺序及其要求;而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明确某一阶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②教学大纲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而课程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通过课堂内容学习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③教学大纲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课程标准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④教学大纲内容的表达形式更多的体现原则性、规定性、刚性;而课程标准内容的表达方式更多的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7.继续教育与回归教育(P100) 继续教育:是指学习者离开学校后或从事某种职业后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回归教育:是指人的一生中工作(或闲时)时期与受教育时期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它力图使每个人在学习中断后都有重新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关系:继续教育是就学校教育后而言的,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回归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策略,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具体环节。 二:简答题 1.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什么? 答:人的培养、社会遗传 2.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批判、选择文化,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1)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如:生产力、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历史发展进程。 (2)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及其需要。 (3)教育目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所持的一种倾向。 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答: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制趋于弹性和灵活 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定“九年一贯,六三分段”的学制 ⑶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完善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 ⑷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的类型趋于多样化 ⑸构筑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重振中专教育,加强高职发展。 5.教师的基本角色是什么? 答:(1)“知识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理想师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7.课程有哪些类别? 答:(1)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2)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三:论述题 1.根据影响个体因素简单的谈谈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答:个体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基础无从发展,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环境因素一般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 根据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结合自己教育的实际经验这两种基本观点的利与弊。 答: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利在于它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发展、对教育育人的制约作用,弊在于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没有活力的个体,社会的存在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个人本位论的观点是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利在于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弊在于没有将个体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3.怎样处理好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矛盾关系? 答: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的本质决定教师处于教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靠教师的主动作用激发,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双发的积极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并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双方协调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
/
本文档为【教育学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