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2012-02-15 6页 doc 40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5448

暂无简介

举报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 2007-3-15 19:35:52 作者:焚琴煮鹤 来源:中青网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头号对手,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也很有参考价值。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性格是摸得很清楚的,“晋书”卷一“帝记”,有不少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猜度和描述,读来如饮醇酒,滋味无穷。   晋书载:   ****************************  ...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 -------------------------------------------------------------------------------- 2007-3-15 19:35:52 作者:焚琴煮鹤 来源:中青网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头号对手,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也很有参考价值。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性格是摸得很清楚的,“晋书”卷一“帝记”,有不少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猜度和描述,读来如饮醇酒,滋味无穷。   晋书载:   ****************************   -------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   这是司马懿根据诸葛亮性格而制定战策的一个战例。   司马诸葛,都是主帅,都有情报来源,都知道对方不是等闲之辈,但很少听到诸葛亮有“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司马懿的言语,什么事都非常谨慎,而司马懿对自己的所作判断是很有信心的,他举重若轻,一旦时机适宜,敢于采取带有赌博性的果断行动,这就是两个人的分别。   晋书又载:   *************************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   司马懿面对诸葛来犯之师,根据诸葛性格,冷静,其判断之准确,令人诧异。究其因,应该是平时就不断的琢磨对手,不断地的积累信息,见到蜀使,更是不放过询问他平时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的大好机会。诸葛平时“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会有那么多时间去琢磨司马懿吗?当然没有。我们常以为诸葛管事过多的恶果是累垮了自己的身体,从晋书记载的分析,还有一个更严重的恶果,那就是失去对敌人的审察和猜度。司马懿用的是“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突发奇想,冒出“孔明的旗子还能打多久”的奇趣之想,他很可能一早就怀疑孔明理事过多,身体会熬不住,到一听蜀使的描述,马上就有了应对之策。。。。。   司马懿对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的评论,反映他平时对“画”诸葛是非常用功的,乃至以寡敌众,仍然胸有成竹,思维活跃。而诸葛亮再聪明,恐怕也忙得头昏脑胀,耳鸣眼花,想不出什么出奇制胜的点子来了。有人批评诸葛用兵过“正”,欠用“奇”,试想,大小事情一把抓,累得几乎要睡着的孔明能想出“奇”来吗?   有人认为诸葛亮临阵用兵厉害,如果不是魏兵不出战,就不会因粮尽而退,并认为这是孔明练兵使用“八阵”法所取得的效果。罗贯中更是把八阵之神奇写得几乎要把三国演义变成封神演义。。。。。   从正史记载,难以看到八阵起临阵作用的记载,倒是晋书里,诸葛在临阵交兵中数次成为魏兵的手下败将,虽然晋书难免有贬低蜀汉的偏颇局限,但临阵战败的史实是虚拟不了的。司马懿用兵是要么不打,一打,就肯定有极大的胜算。这是一种稳健,但区别于诸葛亮的谨慎。诸葛亮的事事谨慎,时时谨慎,是胜算之失,被司马所算。   诸葛亮就象个大局观上佳的围棋手,从隆中对开始,就以大局观而吃香。伐魏经营凉西陇右,不用子午之计,也是一种大局策略,就象围棋里的“分投”,把大局面先做好,希望迂回魏国,诸葛亮第一次伐魏,从上表出师,进驻汉中,到和魏兵正式交战竟拖了一年的时间,他耐心的争取和等待凉西陇右的诸郡叛魏向蜀。   但司马懿粉碎这种空前的大作战,只用了区区八天时间。   有人讲,就算你用子午谷偷袭长安成功,人家集中各处兵力共救长安,你就得被歼灭。   这就涉及一个兵力众寡的问题。   还有人经常讲,魏国国力强过蜀国多少倍,结论是攻肯定不是对手,所以由此容易得出孔明亡蜀论。。。。。   也有人讲,魏国国力强过蜀国多少倍,发展肯定比蜀快,不攻,守肯定守不住,由此容易得到孔明救蜀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司马懿的拿手好戏就是以弱胜强,兵力够用就行,时刻体恤国库的军费庞大支出,正所谓“兵不在于多,在于精。”   诸葛最后一次伐魏,从晋书记载,以及司马懿评论诸葛“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的语气,可见坚守之魏兵,是以寡敌众,以弱敌强。诸葛亮却无法打赢。。。。。当然,你会说,人家城池坚固,当然能以弱敌强。   但是,还有一个鲜明对比,那就是,司马懿要么不打,一打,就没有他攻不下的城池。他是个十足十的攻坚能手。   关键是,司马懿攻坚之前必然采用袭击,使敌人的防守陷入被动的困境,除了最后被攻破或被困死之外,毫无选择。   资治通鉴卷74记载有司马懿擒孟达和大破公孙渊两次攻坚战的战略,非常有参考价值:   ***************   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秋,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馀不止,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俱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懿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朝廷闻师遇雨,咸欲罢兵。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禽渊可计日待也。”雨霁,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楯橹钩冲,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懿命斩之,檄告渊曰:“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渊复遣侍中卫演乞克日送任,懿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馀二事,但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任午,襄平溃,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懿既入城,诛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馀人,筑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渊之将反也,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渊皆杀之,懿乃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释渊叔父恭之囚。中国人欲还旧乡者,恣听之。遂班师。   ********************************   司马懿思维之活跃,料敌之准确,对总体战局理解之透彻,再一次呈现在我们眼前。他对粮草的理解,重视和准确计算更是令人瞩目,而粮草问题是孔明伐魏最头疼的问题。   司马懿面对公孙渊军的阵地,采取迂回,不肯“老兵”于“贼”“坚壁”之下,这是他用兵的一个精髓,司马懿回答魏帝询问军务时讲过:“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以精锐之师,击敌要害。   而诸葛亮伐魏,浩浩荡荡,但又慢慢吞吞,以至郭淮郝昭这些一方之守将,都不难慢慢地猜到他的动向,所以诸葛亮总是被动的陷入攻坚战,而守方总是准备充足。诸葛软硬兼施,都是攻不破,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的势头就“老”了。   从晋书的记载看,到临阵决胜,他的事事谨慎就变成事事慢半拍,所有对他有利的战机最后都落到每天都在琢磨诸葛亮的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是急行军和潜行军大师,他就靠这两招达到突然的兵临城下的效果。所以他的攻坚战总是主动的,也总是极其坚决的。   有趣的是,虽然罗贯中写的“空城计”多半是虚构,但看来老罗还是看出了点司马懿的门道来的,那就是------急行军,突然兵临城下。   所以,如果由孔明来做魏国大都督,司马懿来做蜀国的丞相,主持伐魏,那么无论是经营陇凉,还是子午急进,都将是另一番气象。   历史只允许比较,“司马懿子午谷伐魏”的构想,可以用邓艾度阴平破蜀来做比较。邓艾直取成都,他的兵当然不能抵敌姜维诸将的大军,但在江油绵竹一带,却并不逊色多少,加上邓艾带兵的质量,更是威力倍增,取得局部优势。   姜维能去救成都吗?就算能,也可能来不及。   所以那种子午谷袭取长安不能久守的提法,是失诸过于看重兵力多寡对比,而忽视了对兵力结构,行军时间,指挥水平等等灵活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诸葛亮六次北伐无功的根本原因。袭取长安后,是否魏兵真的能顺利集中兵力救长安?能否在其未集中之前就各个击破?能否再加上东吴趁火打劫的牵制?。。。。。。西谚云“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诸葛谨慎,而且太忙了!我怀疑子午之策,他根本没有下功夫详细过,那是极不正常的,但从他那远甚于常人的谨慎和忙碌看来,那是情理之中的事。   另外,诸葛带兵也远没有司马懿那种以弱胜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也无法这样去想。   三国演义写司马懿评论诸葛用兵时有“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司马懿是否说过这样的话,有待考证。   有时我在玩英雄无敌3这个电脑游戏的时候,忽然会想起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分别来。当我为了在下周周一之前攻下敌人的城池而日夜兼程的时候,我想起司马懿擒孟达。当敌军的强大的主将兵临城下,但是在攻城之前总忘不了顺路访问兵营岗楼,拾取资源,霸占矿藏,往往差一两步未能及时攻城,就到了下周周一,被我把天使黑龙什么的造出来,敌将无功而返。。。。。虽然是戏说,但真的有点像,相当有趣。   诸葛毕竟是无法否定的,司马懿在夺得蜀军图书资料,察看营地后,称赞他是“天下奇才”,那是一位可能连睡梦里都在琢磨诸葛亮的“诸葛通”在得到“偶像”的物品,并在“偶像故居”进行过“朝圣”之后的一声欢欣畅快的叫唤,当然,能战胜“天下奇才”,也不枉自己琢磨得那么辛苦了。另外还要注意到,司马懿赞叹的是孔明在后勤管理,行军扎营等等统帅指挥之外的才能,毕竟这个人能组织起举国之兵六次进犯。。。。。。   司马懿的“神机妙算”(这个词本来是孔明专用),博得魏帝极大的的信任,乃至伐辽时魏帝能力排众议,支持司马懿。而诸葛亮在刘禅心中有否这样的威信,就很难说。。。。。   评价三国人物,我们往往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角度。我个人觉得,可以把这个角度扩充为四个方面:1。上知天文,2。下知地理,3。中通人事,4。精通军事   愚以为,孔明是否能称“下知地理”,以及是否能称“中通人事”,我不好判断,但上知天文,精通军事这两条,孔明肯定不过关,虽然他是德昭日月,名垂千古的忠臣。   夫地理天文,外之阴阳也;兵法人事,内之刚柔也。如果上知天文以乾卦言之,下知地理以坤卦言之,中通人事以坎卦言之,精通军事以离卦言之,那么三国人物中,能四面俱到,达到“天地定位,水火既济”的境界的,恐怕只有司马懿一人!   司马懿缺点在于为人太心狠手辣,滥杀无辜,残忍无情,败坏阴德,虽有帝王之资器,而终损帝王之福分也。
/
本文档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