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写作——学习观察景物

2012-02-12 4页 doc 3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1888

暂无简介

举报
写作——学习观察景物 【本讲主要内容】 写作——学习观察景物   【知识总结归纳】 观察景物重在观察人物所在地的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例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星移斗转、天气阴晴、雨雪霜雾、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等天地景况,以及花卉树木、鸟兽虫鱼的生物形态等等。 观察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景物变化。 只有热爱大自然,才能萌发了解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杰出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之所以能将世人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十卷本《昆虫记》展示在世人面前,就因为他把观察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倾心地热爱他所观察...
写作——学习观察景物
 【本讲主要内容】 写作——学习观察景物   【知识总结归纳】 观察景物重在观察人物所在地的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例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星移斗转、天气阴晴、雨雪霜雾、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等天地景况,以及花卉树木、鸟兽虫鱼的生物形态等等。 观察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景物变化。 只有热爱大自然,才能萌发了解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杰出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之所以能将世人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十卷本《昆虫记》展示在世人面前,就因为他把观察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倾心地热爱他所观察的事物。而有些人在观察中费时费力却收获全无,那是因为他对自己观察的事物没有感情,观察时无动于衷造成的。因此,同学们应该永远记住,“热爱”是观察的前提,写作的前提。   ⑵明确观察目的。 目的性强,才能取得观察的成功。我国著名的物候学家竺可桢在世时,每天早晨都带上必要的测量工具出门,一边散步,一边进行物候测量,并且纪录下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观察结果,留给科学工作者们一笔宝贵的财富。竺可桢的观察有着明确的目的,我们进行观察时也要认真思考这次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观察它的哪些方面,要达到什么观察目的,这样的观察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⑶做好观察的准备。 观察的准备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准备,一种是知识准备。例如,我们刚才例举的竺可桢出门散步就带上简便的测量工具,那就是竺可桢观察的物质准备。知识准备指的是观察前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的大概了解。比方我们去观察颐和园的长廊,外出前,我们先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检索,了解一下长廊的建筑年代以及相关数据(总长度、建筑格局、廊画数量等等),然后再对长廊进行实地观察。这样观察的好处是胸中有数,目的性强,观察效率高。再例如我们要观察室外的桃花,就不妨先查阅一下有关树木的书籍,请教一下生物老师,再阅读一些描写桃花的片断,在头脑中有了桃花知识的储备,再定出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我们的观察就会顺畅高效且卓有收获了。   ⑷确立好观察方位。 观察景物经常使用的方位一般有两种: ①定点。观察者的位置是固定的就叫做定点。定点观察可以将角度自行调整, 以对比景物的形态。可调整的角度如:变前后为左右、变上下为两旁等等。进行定点观察要注意保持观察点与景物在同一平面上。 例如下段对窗外法国梧桐的描写: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②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③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④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   从此段落的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者观察的定点位置。①句写了站定观察点略看的形态;②句目光集中于整体的特点,树叶;③句写目光在细细审视叶的情况;④收回目光从总体上体会法国梧桐给人的感觉。观察从始至终都和景物保持了不变的距离,都保持在了同一平面上。 ②移步。移步就是在运动中观察,观察复杂的景物多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从头至尾,从全局到细部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例如文段:   《村头夜景》 猪场西侧,沿小河飞着越来越多的萤火虫,闪闪烁烁的,把猪场前的空地布置得像是真的舞台。田野上,蛙鼓虫鸣,一阵阵如潮涌起。月亮这时悄悄爬上了天空,村民们都沐浴在银辉之中,久久不愿散去,把乡村的夜晚闹成了我至今难忘的狂欢节!   观察夜景,关键在一个“夜”字。能否抓住景物特征,取决于对“夜”的具体感受,也就是观察后的对“夜”的内容的把握。“夜”在“猪场西侧”,是“萤火虫”的世界;“夜”在“田野上”,是“如潮涌起”的“蛙鼓虫鸣”,“夜”在“村民”的“乡村”,是一片欢腾的“狂欢节”。 小作者观察夜景“移步换形”,真切而富有灵性地写出了乡村夜景的美丽。如此夜晚不仅能使人在神秘中放飞精神,也能在静谧中享受安宁。   ⑸观察中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肤觉都是我们观察的“得力工具”。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便于准确地捕捉住观察对象的特征。优秀的作家一般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例如《从文自传》中写到优秀作家沈从文:“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在童年时,就‘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能‘十分容易’地辨别‘死蚊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出土窑被雨淋以后放出的气味’;对于声音,如‘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刺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中泼棘的微声’,都能辨别得清清楚楚。” 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应该说是生活使然。例如一位同学的作文段落:   爸爸的一个朋友听说我病了,便特意给送来一盒止咳二号。 止咳二号是儿科研究所制造的药,按说咽水不该费劲儿,可这药水却有股怪味,喝到嘴里简直让人无法下咽。这药水好像是把苦味、涩味、辣味合在一起了。妈妈见我看着止咳二号发愁,就过来帮忙。先是给我拿来一个爸爸的小酒杯,然后把止咳二号倒进杯子里,再掺上一点儿白开水,还往里面加小半勺糖,使药味不那么浓。平时妈妈不怕吃药,但就怕喝药水,但为了让我喝起来不紧张,妈妈还在我喝之前,让我看着她自己喝一口……   “这药水好像是把苦味、涩味、辣味合在一起了”,是这位同学的观察体会,这是光用眼睛看看不出来的,它是嗅觉,味觉综合所得。因此,我们在观察时应该大胆实践,尝试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⑹要注重细节观察。 优秀的作品中,往往都有出色的细节描写,出色的细节描写,往往是细致观察细节的产物。 法国有个著名文学家莫泊桑。他曾向法国另一位著名作家福楼拜学习写作。福楼拜教导他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去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述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福楼拜对莫泊桑要求树和篝火,都是强调要抓住“这个”的细节特征,以区别于“其它”,并且以此作为写作的基础。 观察景物的细节,要注意由形入神。 例如同学写作文段: 晨光熹微,我独自来到海边。 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海滩,像妈妈的一声声的叹息。我走在海滩上,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大海伸出她温柔的手——海浪,轻轻将它拂去。也许那金黄的沙滩是大海的金发,它不愿他人随意践踏。 我明白了大海的心意,便坐在海边的礁石上,静静地倾听大海的呼吸。 大海过意不去了,你瞧,它伸手抛出了自己的玩具——贝壳,送给寂静的海滩,送给与它为伴的我…… 文段中所写“海浪拍打海滩”、“海滩留有脚印”,都是人们在海边司空见惯的景象,而文段以同一景象写出,却别有情味,原因就在于小作者在观察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由“有形之物”中体会出了“无形之神”,写出景物之形的同时,也努力描写出景物之神,所以文段情景交融,神色斐然。 再如例段: 风,刮起来了 放学了,走出教室,便看到浑然一体的天与地,朦胧之中的树与屋。池塘里的水显得异常激动,动员起满塘的浪花去顺随春风的呼啸。路上的行人们奇怪地将身子倾斜成60°角一步一步地向前挪,他们身上的一切似乎都被一只巨手紧紧揪住向上拽着头发、围巾、衣襟,然而他们似乎顾不得那许多,只用手把嘴捂住,捂住……呀,这春风分明未“滤”啊! 文段小作者紧紧抓住了一个特定的“景致”,采用定点法,认真观察,仔细揣摩……这几年,风越刮越大了,在文段中小作者用描写的方法写出了他印象中刮得最有特点的风,并且在注意景物特点的时候,注意从深层处开掘内涵,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含义,这就叫做“写出物中意,表达景中情”吧!   [例文] 在青山绿水之间 久居都市,过惯了紧张的生活,呼吸着三级污染的空气,整个人好像也成了灰色的。就像鱼儿需要水,我渴望拥抱大自然的青山绿水。 一个假日,我们驱车来到京郊的怀柔。黄昏时分,我们到达驻地。一下车,一阵清新的晚风和着淡淡的花香扑在脸上,柔柔的像缎子滑过肌肤。我精神一振,贪婪地吸吮着清新的空气,情不自禁地沿着小路走了下去。 这里三面环山,剩下的一面是水。远眺,溪水从西北的山林里钻出来,在乱石嶙峋的谷里蜿蜒,穿过山岩,淌过草地,流过郁郁葱葱的芦苇滩,一直汇入茫茫的湖水。突兀的山岩从山腰里探出来,松柏从岩石的缝隙里挤出来,伸展开腰身,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迎候着我们。苍翠的青山掩映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美得像垂首梳妆的妙龄少女,而修在山脚下的公路恰似少女那条白亮亮的裙子的花边。山是一望无际的绿,与天相接的地方,绿映着蓝,蓝衬着绿,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我一路走下去,不觉到了溪边。溪水好清,淙淙地穿过乱石,像光芒四溢的水晶。我高兴地追逐着溪水,偶尔掬一捧水扑在脸上,那种感觉——好清新,像一串美妙的音符淌过耳畔。有人说:“水是山的魂魄。”不错,有水的地方总有那么一种灵气,让人不由自主地爱它、亲近它。可是,水又何止是山的灵魂?它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生命。看,远远的,几只牛羊在芦苇滩上漫步;湖面上,隐隐现出一群水鸟,激起片片的水花,有几只也许受了惊,“扑棱棱”直冲向青山,融入那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中。 溪水在山脚下曲曲折折,渐渐离开了山影树影的遮蔽,眼前顿时开阔了:好大的一片湖水啊!夕阳西下,波光摇曳着红彤彤的晚霞,金光闪闪的湖水荡漾在风儿的欢唱里。浪花轻轻拍打着我脚下的碎石,溅起一串串雪白的“珠花”。芦苇轻轻摇摆着,与浪花的每一次起伏应和出一段轻柔的舞曲。 不由记起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眼前是一条小溪,汇入的也只是平静的湖,自没有长江雄浑的气势。我也自认不及周公瑾,没有羽扇纶巾也不雄姿英发。我有的,只是一颗追求自然、追求清新、追求青山绿水的心。 坐在岩石上,任手中的芦苇一根根顺水漂去。一抹夕阳把湖水辉映得像撒金的织锦,青山倒映在湖面上,起起伏伏,映出一片挥之不去的绿……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点明人居其中的地点,因此解题就应该是“我在青山绿水之间”了。既然是“我在青山绿水之间”,那么”我”必有许多所见,由所见山水之“青”“绿”,写及所感山青水绿之美妙。   文章主要使用了定点观察法: 文章第三段定点观察,抓住“三面环山”,“一面是水”的特点进行“远眺”结果的描摹:“溪水从西北的山林里钻出来,在乱石嶙峋的谷里蜿蜒,穿过山岩,淌过草地,流过郁郁葱葱的芦苇滩,一直汇入茫茫的湖水。突兀的山岩从山腰里探出来,松柏从岩石的缝隙里挤出来,伸展开腰身,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迎候着我们。苍翠的青山掩映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美得像垂首梳妆的妙龄少女,而修在山脚下的公路恰似少女那条白亮亮的裙子的花边。山是一望无际的绿,与天相接的地方,绿映着蓝,蓝衬着绿,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小作者不仅描摹而且抒情,使描写有了升华,使抒情落在了实处. “我一路走下去,不觉到了溪边。”是移步换景的提示句,来到溪边,就又是细致的定点观察,看近处,是清澈的溪水;望远处,是片片水花托起的一群水鸟…… 写景散文最易犯的毛病是:写景平板表现不出特征和为写景而写景。 本文的作者避免了第一个毛病,紧紧抓住景物特征,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既以形象、丰富、充满活力的语言描摹了眼中的“青山绿水”;又避免了第二个毛病他在自己真动情感的时候才动笔,在生动描写的基础之上,夹叙夹议极抒自己对青山绿水的眷爱,使每一处景物都如同一幅华丽、鲜活的画卷,尽展于读者眼前,真有“挥之不去”之感。      
/
本文档为【写作——学习观察景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