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复件 中医内科歌诀正文

复件 中医内科歌诀正文

2012-02-10 15页 doc 101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2384

暂无简介

举报
复件 中医内科歌诀正文 中 医 歌 诀 丛 书 中医内科学 编委会名单 丛书主编 :田朝晖 本册主编:田朝晖 覃太敏 郝双阶 本册副主编 陈俞池 张钦哲 潘 墩 内容提要 本书总共收载了52个常见中医内科疾病,以歌诀和注解的形式编写,每个疾病包括概述歌诀、辨证论治歌诀、方剂歌诀及其注解,歌诀均采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并以白话文加以注解。本书主要特色是把中医内科中的常见疾病繁多复杂的内容以七言歌诀描述出来,内容全面,形式新颖,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能够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减轻学习中医内科的困难。本书适合中医...
复件 中医内科歌诀正文
中 医 歌 诀 丛 书 中医内科学 编委会名单 丛书主编 :田朝晖 本册主编:田朝晖 覃太敏 郝双阶 本册副主编 陈俞池 张钦哲 潘 墩 提要 本书总共收载了52个常见中医内科疾病,以歌诀和注解的形式编写,每个疾病包括概述歌诀、辨证论治歌诀、方剂歌诀及其注解,歌诀均采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并以白话文加以注解。本书主要特色是把中医内科中的常见疾病繁多复杂的内容以七言歌诀描述出来,内容全面,形式新颖,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能够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减轻学习中医内科的困难。本书适合中医药类教师和学生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前 言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因此,掌握好中医内科的基本内容是每个中医学生和中医师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背诵歌诀是帮助学习中医内科的有效方法。为了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习中医内科的方法,田朝晖等特编写了《中医内科歌诀》一书,本书主要包括三类歌诀。一是概述歌诀,歌诀中简明的概括了疾病的临床变现,并在注解中详细介绍病名含义、临床现、病因、基本病机、病理性质、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二是辨证论治歌诀,歌中简明的概括了疾病每个证型的特点和代表方剂,并在注解中详细介绍证型的症状、证机、治疗原则、代表方剂。三是方剂歌诀,歌诀中简明的概括了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并在注解中详细介绍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以及适用的证型。这些歌诀均采用七言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能够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减轻记忆的难度。 学习中医内科,记忆是一门基本功,只有熟记于心,方能临证运用自如。中医内科内容繁多,篇幅较长,记忆起来常常力不从心。本书编著者旨在为学习者寻求一条执简驭繁的捷径,以减轻学习负担,达事半功倍之效。但由于编著者学识有限,疏漏抑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广大读者批评斧正。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陈龙全 2011年9月于湖北恩施 目 录 6第一章 肺系病证 6第一节 感冒 11第二节 咳嗽 18第三节 哮病 27第四节 喘证 35第五节 肺痈 39第六节 肺痨 45第七节 肺胀 51第八节 肺痿 53第二章 心系病证 53第一节 心悸 61第二节 胸痹 72第三节 不寐 77第四节 癫狂 84第五节 痫病 89第六节 痴呆 95第七节 厥证 100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100第一节 胃痛 107第二节 痞满 112第三节 呕吐 119第四节 噎膈 122第五节 呃逆 127第六节 腹痛 133第七节 泄泻 139第八节 痢疾 145第九节 便秘 151第四章 肝胆病证 151第一节 胁痛 156第二节 黄疸 164第三节 积聚 170第四节 鼓胀 177第五节 头痛 184第六节 眩晕 189第七节 中风 199第八节 瘿病 203第九节 疟疾 210第五章 肾系病证 210第一节 水肿 219第二节 淋证 225第三节 癃闭 231第四节 阳痿 236第五节 遗精 240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240第一节 郁证 246第二节 血证 264第三节 痰饮 274第四节 消渴 280第五节 自汗、盗汗 284第六节 内伤发热 290第七节 虚劳 302第八节 肥胖 307第九节 癌病 323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323第一节 痹证 329第二节 痉证 336第三节 痿证 342第四节 颤证 348第五节 腰痛 353中医内科常用方剂 383参考文献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一、概述歌诀 [歌诀] 风邪病毒袭人体,感冒一证始可起, 体质不同有轻重,风寒风热证有异, 头痛恶风咳嗽急,鼻塞喷嚏流鼻涕, 咽痛寒热全身痛,解表达邪分证治。 [注解] 感冒是指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此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为多。本病的基本病机为卫阳被遏,营卫失和。病位在肺卫,而主要在卫表。病理性质为实证、虚实夹杂证。临证应辨风寒风热,辨兼挟症,辨一般感冒、虚人感冒、时行感冒。治疗原则为解表达邪。 二、辨证论治歌诀 1.风寒束表证 [歌诀] 风寒束表热偏轻,头痛恶寒鼻涕清; 无汗脉浮苔薄白,荆防败毒解表宁。 [注解] 风寒束表证的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证机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治宜辛温解表。方用荆防达表汤(《时氏处方》)或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淡豆豉、葱白、生姜等驱散风寒;前胡、杏仁、桔梗、橘红、甘草宣肺止咳。表寒较重,头痛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加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湿蕴中焦,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藿香、苍术、厚朴、半夏化湿和中;头痛较重,加白芷、川芎散寒止痛;身热较著,加柴胡、薄荷疏表解肌。 2.风热犯表证 [歌诀] 风热犯表病表经,头痛咽干恶寒轻; 痰黄涕浊苔黄薄,葱豉银翘力量胜。 [注解] 风热犯表证的症状为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黄,脉浮数。证机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或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加减。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芦根、竹叶清热生津;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利咽化痰。若风热上壅,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以清利头目;痰阻于肺,咳嗽痰多加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痰热较甚,咯痰黄稠,加黄芩、知母、瓜蒌皮;气分热甚,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多饮,尿黄,加石膏、鸭跖草清肺泄热;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时行感冒热毒较甚,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加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等清热解毒;风寒外束,入里化热,热为寒遏,可用石膏合麻黄内清肺热,外散表寒;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之邪,伴有咳呛痰少,口、鼻、咽、唇干燥等燥象者,加南沙参、天花粉、梨皮清肺润燥。 3.暑湿伤表证 [歌诀] 身热心烦暑湿伤,头昏重胀小便黄; 口干胸闷苔黄腻,方用新加香薷良。 [注解] 暑湿伤表证的症状为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证机为暑湿遏表,湿热伤中,卫表不和,肺气不清。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加减。常用药:香薷祛暑发汗解表;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暑热盛者,可加黄连、山栀、青蒿、黄芩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较甚,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较甚,口中黏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滑石、甘草、赤茯苓清热利湿。 4.气虚感冒 [歌诀] 气虚动辄感寒风,发热头身痛楚同; 体弱神疲脉浮弱,参苏扶正祛邪功。 [注解] 气虚感冒的症状为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证机为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治宜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正;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桔梗、半夏、枳壳、陈皮宣肺化痰止咳。若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可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防感冒;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 5.阴虚感冒 [歌诀] 阴虚感冒阴已虚,心烦发热汗微微; 舌红干咳脉细数,加减葳蕤正适宜。 [注解] 阴虚感冒的症状为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证机为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治宜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裁。常用药: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白薇滋阴清热;葱白、薄荷、豆豉、桔梗疏风解表;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细,加地黄、当归滋阴养血。 三、方剂歌诀 1.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歌诀]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 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注解] 荆防达表汤(《时氏处方》)由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橘红、杏仁、赤茯苓、生姜、葱头、炒建曲组成。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甘草、桔梗、川芎、枳壳、茯苓组成。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祛风除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 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注解] 银翘散(《温病条辨》)由芦根、苦桔梗、荆芥穗、淡豆豉、连翘、薄荷、金银花、竹叶、牛蒡子、生甘草组成。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由葱白、豆豉、薄荷、连翘、栀子、竹叶、桔梗、甘草组成。两方均能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前方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后方重在轻宣解表,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 3.新加香薷饮 [歌诀]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注解]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由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连翘、厚朴。本方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4.参苏饮 [歌诀]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注解]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苏叶、人参、生姜、桔梗、大枣、前胡、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葛根、木香组成。本方能益气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5.加减葳蕤汤 [歌诀]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谓。 [注解] 加减葳蕤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生葳蕤、桔梗、东白薇、苏薄荷、红枣、炙甘草、豆豉、生葱白组成。本方滋阴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田朝晖.趣味方剂口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5]李兴广,林燕.歌诀便记口袋书·中医内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程绍恩、王凤材等.中医内科歌诀白话解[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科出版社,2009 [7]贾进录.中医内科证治歌诀[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8] 郝双阶,田朝晖.方剂记忆法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4:72 5
/
本文档为【复件 中医内科歌诀正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