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2-02-08 4页 doc 77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7409

暂无简介

举报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浅析 周 铜 糖尿病的诊断由血糖水平确定,判断为正常或异常的分割点主要是依据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人为制定的。随着就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及认识的深化,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的血糖水平分割点将会不断进行修正。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WHO(1999)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见表1及表2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浅析 周 铜 糖尿病的诊断由血糖水平确定,判断为正常或异常的分割点主要是依据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人为制定的。随着就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及认识的深化,糖尿病诊断中的血糖水平分割点将会不断进行修正。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WHO(1999)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见表1及表2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ng/dl)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解释如下: 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 表1内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推荐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如用毛细血管及(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2)。 表2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mmol/L(mg/dl)] 全血 血浆静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糖尿病 空腹 ≥6.1(110)     ≥6.1(110)  ≥7.0(126) 或负荷后2小时     ≥10.0(180)     ≥11.1(200)   ≥11.1(200) 或两者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     < 6.1(110)    < 6.1(110)   < 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      ≥6.7(120) ≥7.8(140)    ≥7.8(140)                 ~< 10.1(180 ~< 11.1(200) ~< 11.1(20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           ≥5.6(100)   ≥5.6(100)   ≥6.1(110)                ~< 6.1(110)     ~< 6.1(110)    ~< 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 6.7(120)  < 7.8(140)    < 7.8(140) 正常 空腹           < 5.6(100)  < 5.6(100) < 6.1(110) 负荷后2小时 < 6.7(120)  < 7.8(140)   < 7.8(140) (1)如用全血测定,采血后立即测定,或立即离心及 (或)置于0~4°保存。但后两者不能防止血细胞利用血糖。因此,最好立即分离出血浆。 (2)糖尿病症状指急性或慢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 (3)必须注意,在无高血糖危象,即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状态下,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表4-1内三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访中复查明确。再次强调,对无高血糖危象者诊断糖尿病时,绝不能依据一次血糖测定值进行诊断。 (4)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5)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6)妊娠妇女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长期以来未统一,建议亦采用75gOGTT。 (7)流行病学调查时可采用空腹及 (或)OGTT后2小时血糖标准。最好进行OGTT,如因任何原因不能采用OGTT,则可单用空腹血糖进行调查。但应注意,某些个体空腹血糖水平及OGTT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判断结果可不一致,以致分别以此两水平调查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尤其在老年人中,有时可有差异。理想的调查是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并用。 糖尿病的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治疗 1、概述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上述药物降糖的机制各不相同。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常规剂量见附录5。 2、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 (1)决定降糖药物选择的因素: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也是选择降糖药物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他决定药物选择的因素包括药物是否在市场上供应、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健康状况如肾病和肝病。 因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的疾病,多数患者在采用单一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都可出现治疗效果的下降。因此常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治疗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可采用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虽然可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血糖,但这种联合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比尚有待评估。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 (2)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图11-1):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治疗(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类,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的患者也可优先选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间可联合用药。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或换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如在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3)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图11-1):非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可首先采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或α-糖苷酶抑制剂。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无明显空腹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的患者)。在上述口服药联合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超重/肥胖 体重正常 (非肥胖)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2~3个月 血糖控制不满意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两种口服降糖药合用: 二甲双胍+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或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两种口服降糖药合用: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格列酮类或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胰岛素补充治疗:一种/两种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1~2次) 血糖控制不满意 胰岛素治疗:短效、中效或长效制剂间合用,多次注射 2型糖尿病的治疗 二、胰岛素治疗 概述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水平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以往,人们担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在UKPDS研究中,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组与其他药物治疗组和主要以饮食控制的对照组相比,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并没有增加。因此,胰岛素目前仍被当作使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通过皮下注射速效或长效的胰岛素尚不能模拟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生理学曲线,尽管如此,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运动和调理及自我血糖水平监测,至少一日两次用各种长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或便携式胰岛素泵输注可以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常用胰岛素制剂和作用特点见附录6。 2、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以达到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1)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自身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基本或完全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来维持体内血糖的代谢和其他体内需要胰岛素的生命活动。因此,无论是采用多次的胰岛素注射还是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来补充,均要模拟体内生理的胰岛素分泌方式。目前,常采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睡前和早晨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采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来提供餐时胰岛素。如无其他的伴随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约为0.5~1.0U/kg体重。在出现起他的伴随疾病时(如感染等),胰岛素的用量要相应增加。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对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对增加。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如表11-3。 (2)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补充治疗(图11-1):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病因之一为胰岛β细胞功能的缺陷且进行性减退。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因高血糖导致的葡萄糖毒性可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体内可出现严重的胰岛素缺乏。如患者对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采用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得到控制并减少葡萄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随后,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仍可改用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治疗。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在口服降糖药效果逐渐降低的时候,可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当上述联合治疗效果仍差时,可完全停用口服药,而改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治疗)。此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同1型糖尿病(表11-3)。有些患者因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胰岛素(如每日1U/kg体重),为避免体重明显增加和加强血糖的控制,可加用二甲双胍、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 胰岛素注射时间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10pm) 方案1 RI或IA +NPH RI或IA RI或IA NPH 方案2 RI或IA +NPH RI或IA +NPH 方案3 * RI或IA + RI或IA RI或IA Glargine或PZI 注:RI=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IA =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RI或IA与长效胰岛素(Glargine或PZI)合用时应分开注射,且不能注射在同一部位。 PAGE 4
/
本文档为【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