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江内古六大茶山”有何特点?

2012-02-06 8页 doc 352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6631

暂无简介

举报
“江内古六大茶山”有何特点? “江内古六大茶山”有何特点? 茶马世家  紫娟 文章编辑、配图、上传:茶马世家苏博     普洱茶也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还是进入新时期以后。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是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为了保证普洱茶的健康功效,茶马世家力争打造从种植、采摘、发酵、蒸压、加工、运输、仓储等符合系列标准的一体化生产工艺流程,使茶马世家成为远离污...
“江内古六大茶山”有何特点?
“江内古六大茶山”有何特点? 茶马世家  紫娟 文章编辑、配图、上传:茶马世家苏博     普洱茶也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还是进入新时期以后。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是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为了保证普洱茶的健康功效,茶马世家力争打造从种植、采摘、发酵、蒸压、加工、运输、仓储等符合系列的一体化生产工艺,使茶马世家成为远离污染、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添加剂的纯天然生态健康饮品,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普洱茶的同时,茶马世家也将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发扬中华千年茶道文化。    INCLUDEPICTURE "http://www.13728.cn/UploadFiles/20111201155656833.jpg" \* MERGEFORMATINET 茶马世家普洱茶拍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乡---帕沙古茶山古茶树群一景       茶马世家素有“普洱典范,国饮世家,云南名片,世界珍宝”的美誉,是云南普洱茶的骄傲,坚守世代流传的传统制茶工艺,将没有施过化学药品的晒青毛茶杀青、揉捻,蒸压成型或者经渥堆成熟茶干仓陈放,让茶马世家普洱茶在时间的仓房里自然而然地开启神奇的陈香之旅,最后到达爱茶、恋茶、懂茶、品茶的茶客口中。     当代随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需求呈现多样化,普洱茶文化也开始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人们对名茶爱不释手,掀  起了对普洱茶收藏、经销、研究的热潮,对有着产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茶种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及茶文化多样性集为一体的云南普洱茶讨论热烈,对越陈越香的普洱老茶和芳香醇厚的乔木古树茶,特别是对江内外古六大大茶山的新老“七子圆饼”追求者更趋之若鹜。六大茶山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957年11—12月,古六大茶山经西双版纳州政府组织专业茶叶普查工作队的实地普查确定:盛产普洱茶的六大古茶山除攸乐外,其余五座均在勐腊的象明、易武和现今的曼腊乡。今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曼撒、蛮砖和革登。这与历史上所称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帮、莽枝、蛮砖、曼撒,略有出入,这是因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随莽枝、架布、熠空茶山的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六大茶山地理位置为:剑L纬21*51,-22*06,,东经101。14'-101。31,之间,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87.3公里,北与江城县接界,西与景洪市毗邻,南与勐仑、瑶区连接,幅员2260余平方公里,约合338800亩,历史上称为江内地区。     ①攸乐茶区:是景洪市的一个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距景洪城53公里。攸乐茶山3200亩,采摘面积1400亩。 ②易武茶区:包括易武茶山、曼撒茶山,距景洪123公里,距勐腊县城10公里。易武茶山现有茶园面积29662亩,其中采摘面积15200亩;曼撒茶山6440亩,采摘面积2572亩。     ③象明茶区:包括倚邦茶山、蛮砖茶山、革登茶山,距景洪168公里,距勐腊县城163公里。象明茶区24821亩,采摘面积9721亩。     古六大茶山山水相连,地形、气候、植被相近。海拔最高2023米,位于易武茶区的黑水梁子,最低海拔565米,位于象明茶区曼配罗梭江(人渡)水面,海拔高低差距1458米,具有立体性气候特点,海拔800N1800米范围内的土地有上百万亩,这些土地属赤红壤、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间,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由于地处南亚热带,这里年平均气温19度—20~C,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鲜花不断,四季不明显,只有雨季与旱季之分。特点是曰照短、雾曰长,仲秋至来年孟春,不论高山或沟壑,常常云雾弥漫,午后方散,特别是秋冬站在山顶鸟瞰,一望无边的茫茫云海中露出点点山峰壮观无比,不愧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好地方。     六大茶山未受到第四世纪冰川的破坏影响,保留下来的山茶科植物繁多,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桫椤随处可见。在六大茶山最高山峰海拔2023米的黑水粱子,这里山峰陡峭,有桫椤、野生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有一株围茎198厘米,高10余米的大茶树,这样大的茶树附近有10余株,在1998年被野火烧死了。是典型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在易武王罗河及金厂河头右侧,有两片分别为30余亩及10余亩的野生大茶树,围茎在140—198厘米,高14-18米的有几株,属野生大叶白毫,证明六大茶山是大叶白毫的原产地。在易武茶区最大的茶树是茶王树村的茶王树。     古六大茶山到处是树木、竹林、草、藤条、鲜花覆盖,终年小溪叮咚流淌,蝴蝶起舞,鸟儿鸣唱,是一片美丽富绕多姿多彩的动植物王国。这里又远距城镇,纤尘不染,无比洁静和美丽,让人留连忘返。这里生长的     古茶园,由于生态美,难怪茶质优良,色、香、味、形俱佳,远在清雍正十年就被朝廷指定为贡茶,清政府指定地方政府年解贡茶,并:在普洱建办贡茶厂,将六大茶山晒青毛茶运普洱加工成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等八种(称八色贡茶)。     乾隆年间,倚邦、易武已会加工饼茶、沱茶、方茶,茶叶就地加工后直运昆明,再转运北京。其中象明茶区年解贡茶、15000斤,易武茶区66666斤,以求六六有福,六六大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对著名作家老舍(舒舍予)先生说过:“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古六大茶山产的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普洱茶还是朝廷馈赠各国首脑、贵宾的礼品,深受外宾喜爱。贡茶制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历时163年,后因清朝末期,内部动荡,社会治安不好,贡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贼抢,朝廷鞭长莫及,没有追究,贡茶制到此结束”。     勐腊境内的五大古茶山有四座在象明,分别是倚邦、莽枝、曼庄(曼砖)、革登。象明四大茶山总面积约有3万亩以上,随着历史的变迁,象明古茶山至今仍有连片存在并继续采摘的,也有完全荒废的。     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是古普洱茶盛产重地之一,历史上是倚邦土司领地,属车里(今景洪)管辖,1958年建象明区,区政府设在倚邦街。其辖区内有倚邦、曼庄、革登和莽枝四大茶山,该乡位于勐腊县城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府160公里,距离版纳州府170公里,东与曼腊、易武乡接壤,西与景洪市勐养、基诺乡交界,北与普文的勐腊县比邻。     全乡辖曼庄、曼林、•安乐、龙谷、倚邦五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民小组,63个自然村,总人口为9035人,民族有以彝族、傣族为主的9个民族,土地面积1066平方公里。历史上曾因茶而负盛名,商旅接踵而来+茶马古道上,人喊马嘶,贩运茶叶繁忙,倚邦街、牛滚塘街茶号林立的热闹的景象,至今仍遗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传着许多遗迹和故事,向人们展示着往昔的辉煌和厚重的茶文化底蕴。     曼砖茶山茶叶产量约占象明彝族乡全乡的20%。曼砖茶山最早形成在乾隆六年(1741年)以前,由石屏汉人或早居曼砖的其  他民族栽植,当时茶叶产量在1000担以上。  目前现存古茶园,一为曼砖的瓦荸有1113  亩,年平均单产为20公斤,全年总产量为 X26吨。二为曼砖的缅空有1100亩,曼砖  古茶园是目前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长势较强,属一类茶山,极有发展前景。     曼砖(庄)大寨,包括周围20余个村寨统称为曼砖茶山,盛产茶叶,如今的曼砖茶山已今非昔比,1963年,当地茶叶收购仅113公担(226市担)。曼砖大寨现今有一块建大庙时的功德碑,此碑实际上就是建关帝庙后而立的,目前保存在村民老人丰绍康家(原茶叶大户丰家的后代),碑文已不太清楚,其主要内容刻记着当地重大茶事及建庙韵捐银等;在曼砖曾建有关帝庙,庙碑文载‘曼砖为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春一月,石屏会馆就设在关帝庙内,经实地勘察,该石碑上刻记着当地土司官•土干总曹当斋管六大茶山……”,以及建此庙时,曼砖以丰家为首的各茶户捐献银的名 单,碑文刻有“乾隆六年立’’的字样,据丰绍康介绍:“这块石碑是我注意保存下来的(石碑砌在丰家灶墙壁上),我家祖先丰大斋为建庙捐 献37两银子,是捐银     最多的,捐款盖大庙,立了此碑。我家祖辈种茶、做茶、卖茶,从那时起就开始栽茶了,祖辈是从江西迁进来的,至今已190多年了”。过去曼砖的七子饼茶是出了名的。如今有的曼砖人已开展了茶叶加工,  专供港、澳、台、韩等茶商的订货需要。     倚邦茶山当年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街是六大茶山茶叶、经济、政治、军事中心,茶马古道的辐射中心。倚邦茶山共约19个自然村组成倚邦茶山。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省内外,后又扩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倚邦街坐落在一条山梁子上,茶叶兴盛时有过历史的辉煌。曾经建过至少三个会馆,即石屏会馆、楚雄会馆和四川会馆,石屏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 1941年大庙被火烧,三个会馆至今都已不存在了,原挂在大庙大门上的一幅大匾被保护下来,匾的中央自右向左刻着斗大的四个大字:“福庇西南”,右上角刻着:光绪贰年藏丙子李下之吉旦,左下角刻有普洱府思茅同知加三级级十次……从庙的题词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倚邦及周围茶山的茶叶造福一方的巨大价值和稳定西南边疆的重大意义。另从大庙的有五六尺长的横条地基石台和残;存的雕花瓦盖,还可看出当时大庙建筑的雄伟气概和汉族文化融入思茅民族区域的积极意义。        倚邦有傣族土司衙门。据县志载:明隆庆年间(1567-1573年)划十二版纳时,以整董、播腊(即倚邦)、易帮为一版纳,隶属车里(今景洪)宣慰问。清雍正年间曹当斋功授土千总世职,管理倚邦等六大茶山,(乾隆二  十三年曹以军功升守备)。土司的儿子召宗字迁居车里。     在倚邦街东南向不远的山坡林里,有一座大坟和一个高大的石碑,碑文载有:普洱属茶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统管六茶山的史事,石碑雕凿精细,头上部雕有三条飞龙空心花的龙头,呈三角形,碑身印上有汉满文字,刻记着倚邦六茶山有关茶事,整个碑长两米以上,立于清乾隆2年(1737年)农历37月初,是清皇封敕曹当斋为倚邦土千总时立的碑。就在大石碑左下方不远,有一座曹当斋的坟墓,碑刻皇清敕赠昭信校尉应赠武德郎显考曹公当斋墓,乾隆癸未(1773年)季春吉旦。曹公受封土千总(后晋升守备)到其逝世(1773年)执事38年。     1941—1943年,攸乐民众受不了当时车里王宇鹅县长的苛税猛增,曾爆发起义,倚邦牛滚塘街均成灰烬,居民全部徙走他乡,人气散尽。     革登茶山位于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历史上的革登在阿卡村公所菜园边,后全寨搬迁,革登为古茶较闻名的地方,茶叶年产量均在500担以上。如今古茶园的面积仍有1040亩,全年产量为?2吨,但原来最为辉煌的革登老寨和新发寨已经找不到茶树了,只剩下断碣残碑。 普洱府志(卷十九)的檀萃《滇海虞衡志》载:“……云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祭之”,这里所指的是六大茶山之一的革登茶山的茶王树,另见清郎中仪阮福《普洱茶记》中载:“……思茅厅志云:     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现这株有历史记载的茶王树,如今已不存在,惟一留下的遗迹,只是个大土坑,这个土坑的周边长满了杂草,周围十多米见方内,自然生长着十多棵小茶树,这可能是茶王树落下的茶籽,而自然萌发生长出来的。     革登山西面便是当地各族人民尊崇的孔明山,可以清晰地看到酷似孔明的形象,把该山称为孔明山,反映了各族群众对孔明无比的崇敬与信仰。     莽枝茶山历史上称牛滚塘(现称安乐),为曾喧嚣一时的茶马古道要;中。在六大茶山鼎盛时,有居民数千人。由于兵燹,茶山基本上已消失,现在古茶园面积仍有970亩,但产量极低,年平均单产只有10公斤。     曾经辉煌一时的牛滚塘街,在100多年前的同治年间,发生了一场持续一年多的汉回两族的残酷械斗,双方伤亡惨重,许多房屋被烧,居民四处逃散,人绝寨空.以牛滚塘为代表的莽枝茶山从此较早地走向衰退,人口大减,茶园放荒,离牛滚塘不远的莽枝大寨,很久以前就已不存在了。民国初年,莽枝茶山人口有所回升.茶业开始回升,不料一场大火又把牛滚塘烧个精光,过去几百户人家的牛滚塘只剩下七八户人家。?950年以后牛滚塘被改名为安乐。     2002年,政府将从红河州流入的100多户?300多苗族人家,安置在牛滚塘安居落户,加上原有的老户共1400多人,新盖了  排排房子,已通水、通电、通路,准备重新开  发牛滚塘,沉寂100多年的牛滚塘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易武、漫撒茶山分别属于勐腊县易武、曼腊乡,位于勐腊县城东北部,东面与老挝交界,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勐腊县瑶区、象明二个乡镇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023米(黑水梁子为西双版纳州第二高峰),最低海拔630米,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低纬、多雨、湿润、静风、终年温暖之特点,年平均气温17.2℃,年积温7500~C,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9%。土壤为微酸性的红壤、赤红壤,土层深厚、质地松、结构良好、保水保肥性好,pH值在5.0—6.0之间,境内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泅曲折,水流切割深,生态条件极好,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     全乡辖易武、纳么田、麻黑三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寨,全乡总人口6126人,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民族以汉、傣、彝、瑶族为主。2003年地方生产总值1885.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99元,主要经济作物是茶。    易武乡原为勐腊县的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时,置第六行政分局于易武,旋移治倚邦,民国19年(1930年),镇越县治所由勐捧迁至易武,1949年成立镇越县政府,仍驻治易武街。易武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是云南省古老茶区和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中心之一。易武、曼腊乡全境都分布有茶树,特别是易武的落水洞、国庆河、刮风寨和曼腊的杨家旧寨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树,很多大茶树,树干茎围有14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而且分布有一定密度,每亩30—50株不等,验证了易武、曼腊乡全境“山山都有茶”。 易武、曼腊古茶山的茶种群体较纯,从叶型可初步分为长叶型、椭圆型两种;从茶芽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对易武茶树地方品种可称为易武长叶茶、易武园叶茶、易武绿梗绿芽茶和易武红梗绿芽茶属云南大叶种。      早在南宋时期,易武、曼腊就成为了“普洱茶”的故乡。《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一中记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山、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今勐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汉族在易武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 ~1795年),云南石屏一带的汉族人纷纷迁居易武大种茶树,同治年间(1862 1874年),茶叶产量大增,到光绪年间(1877年),仅易武茶达250多吨。据史书记载,1930年镇越县政府从勐腊移至易武街,直至解放。易武盛产茶叶,是明清时代至民国初年滇南六大茶山分布地之一,所产茶叶在六大茶山中位居榜首。因此,在乾隆年间,易武曾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攸乐茶山现称基诺山,面积有1千多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属景洪市基诺乡,攸乐茶山与其他五座茶山不相连,中间有条小黑江(补远江)相隔,过去从攸乐山去倚邦、易武需乘竹筏过江。   攸乐山无论过去和现在居住的汉族都很少,居住在攸乐山的主要是基诺族还有少量傣族、瑶族、彝族,从史料和老人们的叙述来看,攸乐山解放前没有茶号,攸乐山人不做七子饼茶和砖茶,只有少数人会做竹筒茶,攸乐山人大多卖散茶,散茶多由易武和倚邦的老板过江来收,小黑江上过去有3个渡口。分别是曼瓦、打角、石咀。     “攸乐”又称“丢落”,传说攸乐(即基诺)本是蜀国丞相孔明的居下将士,随孔明南征时由于落伍在今基诺山一带,未能随主力回归。因是被丢落于此,后被人称作“攸乐”(即丢落)。据传,诸葛孔明担心这支丢落的队伍无法生存下去,就把自己的拐杖插在地里,使其生根发芽,变为茶树,让基诺人得以种茶、采茶为生。后来,基诺山就成了普洱茶六大茶山之首。惟恐人们不信,连《普洱府志)的“古迹”篇也作了如下记载:“旧时武侯遍游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芒于莽芝,埋砖于曼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子曼撒,因此名其山”。说得活灵活现,有鼻子有眼的。然而,翻遍所有的史籍,从不见诸葛孔明南征到西双版纳的真实记载。人们把茶树、茶山与他联系起来,除了可以说明基诺植茶历史的悠久外,也可看出孔明当年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深得民心的。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王朝在基诺山司土寨设“攸乐同知”,修建攸乐城.派右营游击一员,带马步兵丁500名驻守。其辖区东西长1355里,南北宽537里,囊括了普洱茶六大茶山范围。此时,基诺种茶已成规模,制茶业也相当繁盛。巴亚、洛特、司土、亚诺、巴坡等地都是茶叶主产区,每年约有外地马帮1000多驮来此驮运茶叶,巴坡寨还有能制作茶膏的加工作坊。《滇海虞衡志》记载的,便是当时的情景。“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矣。”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为输送贡茶和外销普洱茶,还专门修筑了攸乐至思茅厅、普洱府的茶马驿道。著名学者方国瑜在《闲话普洱茶》中说:“清道光年间至光绪初年,普茶运销盛极一时,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于途,还有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国的驮马商队,每年来往于西双版纳……”。据称,当时基诺山年产茶叶4万公斤。曾吸引大批内地商人、农民来收茶和种茶,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增进了民族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如内地汉人曾在基诺山开设打铁坊、织布坊、石灰窑、酿酒坊等。以及木匠、铜匠等手工艺人,带来了较先进的技术,对基诺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基诺山被列为热带山区建设的试验示范区。确立了“以林为主,因地制宜,综合发展”的方针,古老的基诺茶山恢复了蓬勃生机。茶叶、砂仁、橡胶成了基诺山的骨干经济作物,在科技专家指导下,高产栽培试验成功的速生密植茶园。奠定了基诺山绿色产业基地的根基。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尽管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在种茶,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在饮茶,但各国最早的茶树品种、培植技术、加工工艺及饮用却毫无例外地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云南传入,因此,中国云南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茶的祖国”。     普洱茶是云南的骄傲,茶马世家素有“普洱典范,国饮世家,云南名片,世界珍宝”的美誉,是云南普洱茶的骄傲,茶马世家坚守世代流传的传统制茶工艺,将没有施过化学药品的晒青毛茶杀青、揉捻,蒸压成型或者经渥堆成熟茶干仓陈放,让普洱茶在时间的仓房里自然而然地开启神奇的陈香之旅,最后到达爱茶、恋茶、懂茶、品茶的茶客口中。不仅越陈越香、历久弥新,更以其特有品位、独特的发酵加工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康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历经沧桑,至今依然受宠而且越来越受青睐,原因是什么呢?       茶马世家告诉你,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功效。     总的来说,普洱茶具有止渴生津、清热消暑、提神明日、消食利肠、通便利尿、定心安神、杀菌解毒、去腻醒酒、去疾治痢、祛风解表、美容减肥、改善营葬,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为人们所钟爱、历千年不衰。现代;医学及生物化学实验研究又科学地证明了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治肥胖症、高血压,抗氧化、抗突变,对防治心脑血管疾患及癌症有重大作用。     由此可见,喝普洱茶确有奇效!     普洱茶确有奇效,不过,茶马世家提醒你,只有真正的普洱茶才能起到这个效果,假茶、劣质茶、湿仓茶、回炉茶是不可能起到这个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去避免买到这些问题茶叶呢?茶马世家提醒你,从辨别真伪普洱茶上是很一个核心的方法。     做普洱茶行业,最要紧的是从业人员的道德和良心底线!普洱茶市场巨大,所以一定会有许多不法商家为求暴利,大做文章,茶马世家有义务普及普洱茶的知识以及提供给消费者辨别真伪和优劣普洱茶的技巧。 外形辨别     普洱散茶:一般分特级及一至十级普洱。从外形上讲: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因采用大叶种为原料)。普洱散茶的级别是按嫩度为基础的,嫩度越高的级别也就越高。衡量嫩度看3点: 1)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2)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嫩度高。 3)色泽光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变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 内质辨别:     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如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黄,橙色或浅,或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香气:主要看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红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普洱茶香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所以陈香味与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香味等为不正常。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刺激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回甘是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茶马世家普洱茶必为真茶!这是茶马世家企业文化的底线!因为,“以茶取信,唯至诚可达四海;以茶传家,唯质优可传万世”是茶马世家的祖训,也是茶马世家秉承至今的制茶理念。     做人,天在看;   做茶,神在看;  贩卖,人在看; 可以获利,不可无德。 本文版权归茶马世家官网www.13728.cn/index.asp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本文档为【“江内古六大茶山”有何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