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比较

2012-01-06 11页 doc 435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3196

暂无简介

举报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比较 论题: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班级:09级地理科学 学号:2009160131 姓名:黄敬云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地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黄敬云(2009160131) 摘要: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基本状况的比较,分别分析三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分析三地区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经济所有制等经济发展情况,进而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城市群;区位优势;产业结...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班级:09级地理科学 学号:2009160131 姓名:黄敬云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地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黄敬云(2009160131) 摘要: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基本状况的比较,分别分析三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分析三地区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经济所有制等经济发展情况,进而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城市群;区位优势;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经济所有制;经济发展 引言 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个地区基本状况的比较,了解三个地区的范围,土地面积等相关资料;由此分析三地的区位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交通、航运等方面的区位优势;然后通过对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其中包括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经济所有制、经济发展竞争力、动力机制、经济增长源泉、科技含量等方面,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三是京津唐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相互依存度不高。由此也发现三地虽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个人学的一点经济学知识,提出一些建议。 1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基本状况比较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地域范围的概念,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共识,而以京津为中心的城市群其地域范围如何界定则认识各异,既有环渤海、京津冀、京津唐城市群等多种概念,也有首都经济圈和大北京经济圈之说,在此我们采用京津唐城市群之概念。 ⒈1 长三角城市群基本状况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其中科技人员占区域总人口的3.8%。(见表1-1) 1.2 珠三角城市群基本状况 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见表1-2) 1.3 京津唐城市群基本状况 京津唐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3个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县级市。土地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34%;人口2762万,占全国的2.15%。其中科技人员占本区域人口总数的3.65%。(见表1-3) 1.4 三大城市群面积与人口的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覆盖的空间面积为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1%;人口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08%。其中长三角的空间面积和承载人口数远大于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土地面积分别是这两个区域的4.5倍和3.1倍,人口分别为其2.9倍、2.7倍。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则大体相当。在各区域内部,除上海、广州外,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他城市规模差距不大,而京津唐地区,除北京、天津外,其余城市规模较小。(见表1-4) 2 三地的区位优势比较 2.1 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东海和黄海,江海交汇处,长江黄金水道起点,南北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组成得综合运输网,加上经过多年建设形成的通讯、网络等资讯条件,使本区域拥有了良好得投资环境。铁路方面,铁路营运里程占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的6.4%,区域内按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 公路方面,京沪、沪宁、沪杭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上海到成都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快速公路网;水运方面,上海市是全国的海空运输枢纽,全国第一大港上海港,2002年上海港吞吐量达到26384万吨,占同期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的15.8%;宁波港是全国第二大港,吞吐量达到15398万吨,占全国的9.2%。空运方面,上海是国内第一个拥有两个大型机场的城市,周边有若干机场与之呼应。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展,工业新区不断涌现。目前在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之外,还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在数量上和功能齐备方面都居全国之首。从而使城市用地不断扩大。这些条件,使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环境最好的区域之 2.2 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有力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使珠三角成为我国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公路通车里程达2902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0.70公里/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为中心以及珠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2.3 京津唐地区发展的有力条件: 地理条件优越,北京市到唐山市150公里,唐山市距天津市120公里,天津市到北京市137公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京津唐三市互有相邻,覆盖地域4万余平方公里。东临渤海,易于对外进行经济交流。同时,三地渊源深厚。自古唐山地区就是北京防御塞外游牧民族进攻的重要屏障,而天津则因拱卫京师而设卫,成为海运、漕运重镇。三地同属燕赵大地,具有相同的文化认同感。交通便捷,对外有京哈,京广,京沪等多条铁路线路及京沈,京石等高速公路,内有京津唐高速贯穿其中。尤其是今年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更是把京津两地的最短运行时间缩短到了三十分钟。同时,本区拥有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四大港口,海运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本区有大量的煤、铁及石油天然气资源。迁安铁矿现为我国四大铁矿之一。储量丰富,探明储量50亿吨左右,且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开滦煤矿是我国最早的煤矿,储量丰富。而南堡油田的发现,更是我国石油勘探40年来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其储量超过10亿吨,开采年限超过50年。同时,海洋资源优越,具有良好的滩涂和深水港口。经济基础雄厚,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国际交往中心,是综合性产业城市,2007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6.3亿元人民币,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8亿,2217.2亿和5405.1亿元(2006年),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北京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之一,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制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均在北京,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均设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地区总部,总部经济发达。八十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生物、电子仪表等现代高科技产业落户天津,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冶金、医药、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为主,150多个工业门类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群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配套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有强大的科技、人才力量,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到2000年底,跨国公司在京投资设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已达18家,占在华设立的大规模跨国研发机构的50%。北京是全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有中国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和号称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天津也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作为在科研方面强有力的后盾。 3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概况比较 3.1 产业结构情况比较 三大经济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比分别为:长三角5.8:51.9:42.3;珠三角5.6:49.3:45.1;京津唐4.0:42.3:53.7。三次产业的排序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呈现为二、三、一结构,京津唐为三、二、一结构。上述现象说明,京津唐地区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快,且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在京津唐地区内部,北京三次产业构成依次为3.1%、34.7%和62.2%,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最高。此外,河北省廊坊、保定、秦皇岛三市的产业构成也呈现为三、二、一结构。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只有上海、南京、广州的三次产业构成为三、二、一结构。(如下表)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3.2 主导产业比较 从主导产业看,三大经济区域具有同构现象。如都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在区域内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趋同问题。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主导产业雷同。(见表2-12) 3.3 经济所有制结构比较 由于统计资料限制,我们主要通过区域核心城市工业总产值所有制结构来分析各区域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44.2%,超过全部内资企业所占比重。对广州和深圳来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如深圳的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78.2%,内资企业仅占21.8%。与其他核心城市不同,北京和天津的内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了50%,外商投资企业也有一定规模,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小。(见表2-13) 总体来看,从北往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依次减少,市场开放程度、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逐步升高。珠三角因为最早开放,优先享受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与港澳台自然的经济联系,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充分,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较发达;长三角因为越来越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经济活力也逐步增强;京津唐则明显受到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影响。 3.4 三地竞争力比较 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就其本质而言,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以此标准来比较三地区的竞争力,结果表现为: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区位竞争力最高。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城市体系完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建制镇和县级市(小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近几年,这一地区开始由重点发展小城镇转向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空间布局上再次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类开发区成为原有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标志。长三角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未来10年内,长三角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珠三角都市经济圈: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省1994年曾确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无疑,这里是中国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经济圈。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接近香港。香港是其主要的投资来源,约占75%。十—届三中全会后,广东步入改革开放之“先河”,设特区市,撤县设市,均走在全国前列,一批新城市随之拔地而起。东莞就是典型例子。香港与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从深层次上推进了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新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IT产业的生产基地。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聚集竞争力最高,京津唐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先行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外资进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唐则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中关村、奥运村的出现均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 3.5 其他比较 动力机制和增长源泉的比较; 动力机制 增长源泉 长三角 民资主导型 投资拉动型 珠三角 外资推动型 出口拉动型 京津唐 国资主导型 内需拉动型 科技比较; 长三角: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产业科 技含量相对较高。 珠三角:信息产业同样占了重要比重,但是珠三角主要是在承接港澳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中发展起来的,其经济发展的软肋就是自主创新相对不够,产业科技含量整体比不上长三角。 京津唐:雄厚的科技力量使得高科技产业主要体现和集中在研发上,特别是以中关村为首的研发机构。 4 几点结论 4.1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区域的土地面积仅占我国的1.61%,但聚集了我国10.08%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过我国平均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2009年GDP占我国GDP的3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5%,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2倍。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同类指标的比率均超过了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4.2 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 珠三角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很好地利用了国家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在20世纪后20年的大改革、大发展中,由深圳、广州带动起的珠三角,已经把制度改革所释放的能量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了。进一步的发展将不是特区和特殊的优惠政策所能支撑的。珠三角正在进行动力的凝聚和结构的重组。区域合作或包括港澳的泛珠三角大区域的合作,将为这一地区进入新一轮发展注入活力。 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在改革开放方面都还有较大的空间。在新的形势下,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更上一层楼。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从理念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进而得到企业界的广泛共识。在这一基础上,长三角正在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带。 4.3 京津唐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相互依存度不高。 京津唐地区内部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最强,成为区域发展的“飞地”,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反差和落差。这一方面反映出北京、天津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不够,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周边城市对北京、天津的经济支撑力相对不足。 总体来说,京津唐地区区域经济分工、合作、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仍未摆脱单体城市或行政区经济封闭发展的旧有模式,国有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中,京津唐区域合作与发展既要寄期望于国有企业的大踏步改革,也将催化这场改革攻坚战的进行。没有大力度的改革,京津唐地区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都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5 三地在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5.1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有历史渊源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但由于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承载压力大,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5.2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由于受到南岭阻隔,经济腹地狭小,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加入WT0后,随着内地尤其长三角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流向已有所改变,市场因素将代替地缘和血缘因素;另外,珠三角的人才储备仍然是弱项,从“民工经济”进一步转向“知识经济”还有待时日。 5.3 京津唐地区 京津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分割严重,各地区在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服务市场等多个层面还不统一,生产要素的流通性还比较差;二是管理与建设缺乏统一,区域内产业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三是城镇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未能形成一个公认的区域经济核心,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还很严重,整个大都市经济圈内的土地、淡水、能源等战略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力不断加大。 6 对三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6.1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区域内合作 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加速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既加剧了竞争又深化了合作,这对三地的经济和外经贸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6.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三个地区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也会受到冲击,所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6.3 加强区域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良性竞争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几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竞争、三角洲内部各个城市的相互竞争也在加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何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建立良性的竞争模式、避免地方保护行为和避免重复建设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小建. 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及研究特点.[M].人文地理, 1998, 13(4): 5-9. [2]陆大道.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 1987, 42 (2): 97~105. [3]李文彦. 我国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报,1986,41 (4): 370~ 379. [4]李小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学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1999,19(4): 332~337. [5]百度百科 [6]中国统计年鉴 [7]陈栋生. 区域经济学.[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区域经济学小论文
/
本文档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