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可持续发展

2012-01-03 16页 pdf 4M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8039

暂无简介

举报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及内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环境保护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环境保护 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 题 的 逐 步 认 识 和 热 切 关 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 源 遭 到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破 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 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 右图:由于过分砍伐森林, 造成土壤侵蚀,生物消失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及内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环境保护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环境保护 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 题 的 逐 步 认 识 和 热 切 关 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 源 遭 到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破 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 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 右图:由于过分砍伐森林, 造成土壤侵蚀,生物消失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前所未有的巨 大物质财富加速了世界文明的演化进程。但是,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 工业文明的同时,一味地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使地球资 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 人类对生态系统资源 的消费速率越来越 快。 在过去的120多年里, 资源消费速率增加了 约800倍。 循环经济研究院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生活的富足 ——地球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和挑战 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面临的一个最重要课题 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经济、人口持续增长,资源、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面临资源、能源紧缺问题 废弃物排放巨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偏低 能源-资源-环境难以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快速持续发展, 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途径 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 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 略,试图冲破昔日牺牲生态环境,寻求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 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研究院 可持续发展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 远古时期——主要靠自然的恩赐度日。人类很少有意识地 改造自然,对环境的影响未超出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农业社会——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 开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沙漠化。但 工业生产并不发达,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 平。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利用,毫无顾忌地向 自然排放废弃物,环境污染发展的速度超过了自然环境代 谢更新的速度。 循环经济研究院 • 回顾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大致 经历了一个从畏惧自然、崇拜自然到征 服自然、改造自然,再走向尊重自然、 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过 程。 • 这一过程,实质上既是人类对于自然规 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又是人与自 然的之间的关系改进和调谐的过程。 循环经济研究院 演化的历程 思想萌芽-20世纪60年代, 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 1972年,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罗马俱乐部 发布了《增长的极限》 1992年,里约热内卢 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约翰内斯堡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1992,<<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环境与发 展的里程碑 前后轮子直协调了,车才能跑得快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概念 ™ 可持续发展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 业,指的是如何合理地收获全部资源中的一部分,使 得资源不受破坏,而逐渐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 收获的数量。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可持续产量的概 念。很快,这一词汇被用于农业、开发和生物圈。人 们现在关心的是人类活动对多种资源的管理实践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累积效应,范围则从几大区域到全球。 发展的内涵 -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 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量的增长)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仅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 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即强调量的增长。社会变革也只是实 现经济增长的手段。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 ~1970 年)”开始时,当时的联合国秘长吴丹概括地提出了: / 在这种发展 观的支配下,人们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 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继续造成了严重的 环境问题。 发展还包括质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低收人国 家急需经济增长来促进改善生活质量,但这不是全部目的,也 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下去。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 得到改善才能承认是真正的发展。 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现在经济增长,它还 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的昌盛、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 的和谐、国民素质的改进等。简言之,既要 “经济繁荣”,也要 “社会进步”。 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受限制的 发展受到三个因素制约 其中生态因素的限制是 最基本的。发展必须 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它必须保护世界自然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 多样性。 发展 经济 社会 生态 效益超过成本,或 至少与成本平衡 不违反基于传统、伦理、宗教、 同惯等所形成的一个民族和国 家的社会准则,必须保持在社 会反对改变的忍耐力之内 保持好各种陆地和水体生 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 生命支持系统以及有关过 程的动态平衡。 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受限制的 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环境承载力极限之内 ™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 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显然,地球的承载力 决不是无限的,因为最基本的一点是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 ™ 80年代的事实表明,如果不从环境的角度来管理经济,经济增 长就面临着极限;反之,如果对经济的管理是适宜的,则可以 在确保维持最低的生态资源水平的一系列限制下得到经济增 长。 可持续性的内涵 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 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所提高。如果某 项活动是可持续的,那么它对于任何一种实践目的,都可永远继续下去。 可持续性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情况是保持自然资源总量存量不变或比现有 的水平更高。从经济学角度讲,单纯使用存在银行里的本金所产生的全部 利息就是一种可持续的过程,因为它保持了本金的数目不变,而任何比这 更高的使用速度则会破坏本金。 1986年,Peter Vitousek等人撰文指出,地球上所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 产量的40%直接或间接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了。因此,假定地球上人口增加 到现在的3倍,而生产和消费模式仍不加以改变的话,人类将会耗尽地球 上全部的净初级生产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把 “净初级生产量”看作 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净初级生产量”则提供了理解可持续性的一个基础。 可持续性的内涵 Herman Daly提出可持续性由3部分组成: (1) 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 (2)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物的开发速度; (3) 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但问题在于污染物 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时,其危害人们仍然可以忍受。 Mohan Munasinghe等认为,可持续性的概念包括: (1) 生态系统应该保持在一种稳定状态,即不随时间衰减; (2) 可 持续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无限地保持永恒存在的状态; (3) 强调保持生态系统资源能力的潜力,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同过去 一样数量和质量的物品和服务。 可持续性的内涵 反映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的。重要的指标有: 其它… 商品和服 务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 供水的质 量和数量土壤资产 能量流和 营养流 大气组成 气候 土地的组 成和特性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 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二是 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要为子孙后 代着想,还 要把他们的 饭吃光了 战略目标 •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 会环境。 • 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治和多维临界阈值 匹配。 • 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 合。 • 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 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 • 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 多的发展机会。 • 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 长的需要,消除贫苦和区域差异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发 展的质量。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的全面进步,巩 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 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 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的方针,依法 大力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淡水、海洋、森 林、草原、矿产和生物等各种自然资源。 •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控制、治理污 染,防止水土流失,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 加快边远地区开发,缩小区域差别,加大扶贫力 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 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 系,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 机制。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本文档为【可持续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