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被子植物1d

被子植物1d

2012-01-01 50页 ppt 29M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617

暂无简介

举报
被子植物1dnullnull背诵: 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茯苓         Poria cocos (Fries) Wolf.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 (L.) J. Sm. 银杏         Ginkgo biloba L.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null桑           Morus alba ...
被子植物1d
nullnull背诵: 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茯苓         Poria cocos (Fries) Wolf.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 (L.) J. Sm. 银杏         Ginkgo biloba L.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null桑           Morus alba L. 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null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yllus Sweet 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 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null半夏    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 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ex Red. 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L. 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种。亦称显花植物、有花植物、雌蕊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 。因为植物有雌蕊,所以也称雌蕊植物,与高等植物中具有颈卵器的其他类群相区别。 null  被子植物(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后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纪(1.37亿年~6500万年)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 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 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null 被子植物的种类如此众多,适应性如此广泛,这是和它的结构复杂、完善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给予了它适应、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从而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null 被子植物的产生,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鲜艳、类型繁多、花果丰茂的景象。 随着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的发展,果实和种子中高能量产物的贮存,使得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尤其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迅速地繁茂起来。null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广泛分布于山地、平原、沙漠、湖沼、海洋,具有各种生活习性和营养方式。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4万多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生活习性特征生活习性特征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 水生、陆生、自养或寄生 木本或草本 直立或藤本 常绿或落叶 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null被子植物生活史第一节 被子植物主要特征第一节 被子植物主要特征(一)具有真正的花 (二)具有雌蕊(胚珠包藏于心皮形成的子房内)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五)颈卵器消失,其余为卵器(一)具有真正的花(一)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外层部分为花萼,由萼片组成,通常呈绿色,有保护花的作用;内层为花冠,由花瓣组成,色泽鲜艳,有引诱鸟,虫传粉的作用;雄蕊群,由生有花粉的雄蕊组成;子房或雌蕊群由内含胚珠的心皮组成,能接受花粉。null 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虫媒、风媒、鸟媒、或水媒传粉的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到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null (二)具有雌蕊  (二)具有雌蕊   雌蕊由心皮所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 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null(三)具有双受精现象(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 null(四) 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四) 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包被在子房里,结成的种子包被在果皮里。 精子靠花粉管传送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单核花粉粒)发育为雄配子体,大部分成熟的雄配子体仅具2个细胞(2核花粉粒),其中1个为营养细胞,1个为生殖细胞,少数植物在传粉前生殖细胞就分裂1次,产生2个精子,所以这类植物的雄配子体为3核的花粉粒,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化。配子体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 null有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有自养的植物也有腐生、寄生的植物。 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而裸子植物中一般均为管胞(只有麻黄和买麻藤类例外),韧皮部无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五)颈卵器消失,其余为卵器(五)颈卵器消失,其余为卵器 反足细胞是原叶体营养部分的残余。有的植物(如竹类)反足细胞可多达300余个,有的(如苹果、梨)在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消失。助细胞和卵合称卵器,是颈卵器的残余。 null反足细胞在原生质结构经历剧烈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输出其内含物,哺育邻近游离核胚乳的增殖、生长,承担着转运与供应营养的双重。胚乳-反足细胞分界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淀积,有利于反足细胞内含物中的溶质向胚乳输出。但是,反足细胞原生质组分中的一部分,其结构解体的程度是有限的;以大分子结构物的形式经共质体途径而转移,是反足细胞以内含物哺育胚乳所采用的又一重要方式。 胚乳-反足细胞分界壁局部位点上宽阔胞质通道的形成,是胞间关系上出现的一种特定的结构变动,核物质、内质网槽库片段,质体、线粒体等,经此而向发育中的胚乳迁移。推断,物质的这种运转方式,对于胚乳在形态建成初期的迅速增殖、生长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 植物分类以形态学为主要依据,尤其在花、果实的形态特征更为重要,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各学科相互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植物分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化学等学科,对研究某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进化,以及探讨某些在系统分类位置上有争议的类群提供了新的证据或佐证。null 根据现有被子植物形态发育特征、化石资料(化石的形态学比较),另外还有植物细胞学、孢粉学、植物化学成分,植物地理学等资料,进行分类。 最完善器官形态演化的过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但在器官分化或特化的同时,常伴随着简化或退化的现象。null 它演化出的早期被子植物所具备的性状是原始的,如:两性花、花被同形、花被离生、花被多数而不固定等。再由此推断出次生的,进化的性状。 同时,再根据其它植物的化石,来推断出原始与进化性状。如最早出现的被子植物多为常绿、木本植物,而落叶、草本植物出现较晚,因此可推断前者为原始性状,后者则为进化性状。 null 各种器官的演化,在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关联的,因此在讨论发育时不应孤立地强调某一器官的特征。同时在系统发育过程,各个器官不是同步并进的,因而出现形形色色的分支类群。常可见到,在同一植物体上,有些性状相当进化,另一些性状却保留着原始性;一类较进化的植物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原始的性状,而另一类较原始的植物恰在这方面具有较进化的性状。null因此在评价这两类植物的进化与原始的问上,就不能孤立强调某一器官的特征,而要全面,看这种原始的性状是否是由于各器官进化的不同步而形成的分支类群。 null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一、被子植物演化的两大学说、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一、被子植物演化的两大学说一、被子植物演化的两大学说 关于最古老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问题,原始类群和进化类群各自具有的形态特征问题,长期以来成为植物分类学家研究的中心,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对被子植物的“花”的来源上,意见分歧最大,形成两个学派,即所谓“假花学派”和“真花学派”,或者称“柔荑学派”和“毛茛学派”。前者以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为代,后者以美国植物学家柏施及哈利尔、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为代表。 (一)假花学说 (一)假花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花完全一致,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麻黄类的弯柄麻黄Ephedra campylopoda,在这个设想里,雄花的苞片变为花被,雌花的苞片变为心皮,每个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一个雄蕊,雌花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胚珠,着生于子房基部。null 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和买麻藤等都是以单性花为主,因而设想原始被子植物是具单性花。这种理论称为假花学说(Pseudanthium theory)。根据此说,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应该具有单性花、无被花、风媒花和木本的柔夷花序类植物,如木麻黄目、胡椒目、杨柳目等。这一学派的观点为现代多数系统学家所反对,根据解剖学、孢粉学等研究资料证明柔荑花序类应为次生类群。null 被子植物的花与裸子植物中球果目和倪藤纲的孢子叶球同源。花是一个复轴系统,这个复轴系统由一个主轴及多个侧生轴集合而成,也可视作由裸子植物的“花序”演化而来,它的孢子囊生于轴的顶端。小而单性、风媒和单被的花、心皮通常具单一胚珠的植物,被视为被子植物种的原始类群。  (二)真花学说  (二)真花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是拟苏铁(Cycadeoidea),其孢子叶球上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演变为雄蕊,大孢子叶演变为雌蕊(心皮),其孢子叶球轴则缩短为花轴,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Euanthium theory)。根据此说,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被认为被子植物较原始类群。null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 述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 述 1.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建立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了数十个分类系统。   3.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特别是化石的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   4.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哈钦松系统和恩格勒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克郎奎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 (一)恩格勒系统简介(一)恩格勒系统简介   1.德国分类学家恩格勒A.Engler 和勃兰特K.Prantl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类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  2.是比较完整的一个分类系统,将植物界分为13门。  3.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类植物,将葇荑花序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进化的类别。  4.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经半把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5.本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恩格勒系统,但有的内容有变动。null(二)哈钦松系统简介(二)哈钦松系统简介  1.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 A.Cronquist)y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Ⅰ、Ⅱ中建立的系统。 2.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相隔很远,如伞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科,唇形科和马鞭草科等。 3.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科。 null(3)塔赫他间系统简介(3)塔赫他间系统简介1.前苏联植物塔赫他间学家A.Takhtajan于1954年在其〈被子植物起源〉一书中所公布的系统。 2.首先打破了传统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分类。 3.在植物分类等级上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4.将原属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为芍药科等,都和现代植物分类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学和化学分类学的发展相吻合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类植物,将葇荑花序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进化的类别。 5.在1980年修订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6科,其中双子叶植物木兰纲20超目,71目333科,单子叶植物百合纲8超目21目,77科。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简介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简介   1.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 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一书中发表的系统。 2.与塔赫他间系统类似,但取消了‘超目’ 一级分类单元。 3.在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83目,38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64目328科,单子叶植物19目65科。 null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按恩格勒分类系统,将被子植物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百合null 以上区别点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有须根系植物;胡椒科、睡莲科、毛茛科、石竹科等有维管束星散排列的植物;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数的花;睡莲科、毛茛科、小续科、罂粟科、伞形科等有 l片子叶的现象。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有网状脉;眼子菜科、百合科、百部科等有4基数的花 (一)离瓣花亚纲 (一)离瓣花亚纲  离瓣花亚纲又称古生花被亚纲 。 包括无被花,单被花或有花萼和花冠区别,而花瓣通常分离的类型。雄蕊和花冠离生。胚殊一般有一层珠被。 (二)合瓣花亚纲(二)合瓣花亚纲    本亚纲又称后生花被亚纲 主要特征是花瓣多少连合成合瓣花冠。花冠形成了各种形状,如漏斗状、钟状、唇形、管状、舌状等,由辐射对称发展到两侧对称。花冠各式的连合,增加了对昆虫传粉的适应及对雄蕊和雌蕊的保护。因此,合瓣花类群比离瓣花类群进化。 null 花的轮数趋向减少,由5轮(花萼 l轮,花瓣 l轮,雄蕊2轮,雌蕊的心皮 l轮,如杜鹃花科、柿树科等)减为4轮(花萼、花瓣、雄蕊、心皮均为 1轮,如木犀科、忍冬科等),各轮数目也逐步减少,如雄蕊的数目从与花冠裂片同数,如由5(旋花科、茄科、报春花科)减为4—2(唇形科、葫芦科),心皮数由5(杜鹃花科)减为2(四轮花类的心皮均多为2个)。   通常无托叶,胚珠只有一层胚被。 1、三白草科1、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常心状卵形; 花两性,无花被,有白色总苞片,排成稠密、纤弱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雄蕊3、6或8,稀退化为更少;心皮3-4,分离或合生,倘为合生心皮时则子房1室而有侧膜胎座;胚珠在每一心皮内2-4颗; 果为蒴果顶端开裂或浆果。 null4属,6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有3属,4种,产西南部经中部至台湾,其中如三白草属和蕺菜属入药。 三白草三白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较粗,白色。茎直立,下部匍匐状。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为鞘状,略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3~6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总状花序1~2枝顶生,花序具2~3片乳白色叶状总苞;花小,无花被,生于苞片腋内;雄蕊6,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蕊1,由4个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圆形,柱头4。果实分裂为4个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状突起,不开裂。种子球形。花期4~8月,果期8~9月。nullnull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用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脚气、妇女白带过多;外用疔疮痈肿、皮肤湿疹。 蕺菜蕺菜多年生草本,有腥臭味。根状茎长。茎直立或倾斜,常生于湿地;叶互生,心形,有膜质的托叶;穗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白色、花瓣状的总苞片4;花小,无花被;雄蕊3;雌蕊由3个心皮组成,子房1室;胚珠多颗,生于侧膜胎座上;果顶端开裂。 nullnullnull全草药用,鱼腥草有清热角毒、散痈消肿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痈、热淋等症。外敷治疮疖及蛇咬伤。根及茎叶均可作蔬菜用。 2、胡椒科2、胡椒科直立或蔓生草本、灌木、稀乔木,凡木质的均常绿,茎具分离维管束,有时多少散开,似单子叶植物,草本的常多汁。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往往肉质,掌状脉或羽状脉,全缘,具叶柄,托叶如存在,则与叶柄合生。花极小,有苞,常两性;有些种单性,常密集成肉质的穗状花序,或由穗状花序再排列成伞状,花被缺,雄蕊1~10,花药有2个分离或愈合的药室,纵裂,花粉粒小,具单槽,有厚皮层。豆瓣绿属的花粉无萌发孔。雌蕊1,子房上位,心皮1~4(5)合成一室,有一基底着生的直生胚珠,花柱一或缺,柱头1~4(5)(豆瓣绿属的柱头刷子状,侧生),果实为小形核果,种子小,有多量粉状外胚乳 null本科有9属约31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胡椒属约2000种,豆瓣绿属约1000种 胡椒胡椒多年生常绿攀援藤本植物,系浅根性作物,蔓近圆形,木栓后呈褐色,主蔓上有顶芽和腋芽。主蔓上抽生的分枝和由其抽生的各分枝和分枝上抽生的结果枝构成枝序;叶为椭圆形、卵形或心脏形,全缘、单叶互生,叶面深绿色;花穗着生于枝条节上叶片的对侧,栽培品种多为雌雄同花,少数雌雄异花;果为球形、无柄、单核浆果,成熟时为黄绿色、红色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nullnullnullnullnull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西高止山脉的热带雨林。公元前第四世纪已有栽培。中世纪由葡萄牙人传入马来群岛,此后又由荷兰人传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19世纪中叶,印度支那也开始种植,现已遍及亚、非、拉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消费国为美国、德国、法国、泰国。高质量得黑胡椒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巴西等地,白胡椒以苏门答腊和沙捞越这两地区得最好。我国于1951年从马来西亚引种于海南岛琼海县试种,1956年后,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也陆续引种试种成功,栽培地区已扩大到北纬纬25度。 荜拨荜拨攀援藤本,枝有粗纵棱和沟槽,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毛很快脱落。 叶纸质,有密细腺点,顶端短尖头或渐尖,基部阔心形,有钝圆、相等的两耳,两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背面密而显著; 叶脉7条,叶柄长短不一,下部的长达9厘米,中部的长1-2厘米,顶端的有时近无柄而抱茎,叶鞘长为叶柄的1/3。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苞片近圆形,无毛,具短柄,盾状;雄蕊2枚,房卵形,下部与花序轴合生,柱头3,卵形,顶端尖。浆果下部嵌生于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上部圆,顶端有脐状凸起,无毛,直径约2毫米。 nullnull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入药。  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和胸腹痛。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水泻虚痢、呕吐反酸、产后泻痢,与阿魏合用更好 为镇痛健胃要药,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 其根名荜渤没,味辛,性温和,无毒。治疗五劳七伤,冷气呕吐,心腹胀满,消化不良,阴汗疝嵌水肿,妇人宫寒不孕。治腰肾冷,除血气。 3、金栗兰科3、金栗兰科草木or灌木,节部常膨大 花小,两性or单性,排成穗状花序、头状花序or圆锥花序,无花被 核果,种子具丰富的胚乳 约5属70种,药用种类15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3属,约18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 null及已及已(四叶对、四叶细辛) nullnull多年生草本,高约9寸。主根横生,粗短,密生须状侧根。茎单独或数枝从根部抽出,有明显的节,光滑无毛。叶对生,常四片生于茎端,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而密的锯齿。穗状花序1个到3个生于茎顶;花小,外有微小鳞片状苞片;雄蕊药隔扩张呈花被状,长宽相等,乳白色。4到5月开花,7到8月果熟。          分布和生长环境; 南方各省山区、半山区都有分布。生在较阴湿的山林下,溪谷边、水沟边。null功能和主治:活血,镇痛,杀虫。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头癣、白秃、皮肤瘙痒、闭经;杀蛆和孑孓。 本植物有毒,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应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草珊瑚草珊瑚又名肿节风         常绿草本,茎节膨大;叶近革质,叶缘锯齿间有1腺体。核果熟时红色。 根茎及全草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null4、桑科4、桑科多为乔木、灌木,有时藤本,稀为草本,有刺或无刺,有或无乳状液。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具锯齿或分裂;托叶早落。花小,单性,异株或同株,雌雄花常密集为头状花序、聚伞花序、葇荑花序。花序托开张或封闭,有或无花被,无花萼和花瓣之分;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且与彼等对生,通常4,稀1~8。花丝在花蕾时内折或直立,有或无退化雌蕊,子房上位至下位,或陷入花序轴内,花柱2或为1,柱头2裂或不裂,子房1~2室,每室有胚珠1颗,倒生或弯生,柱头1~2。果为核果或瘦果,分离或与花序轴合生,形成聚合果,种子有或无胚乳,子叶褶叠、对称或不对称,胚根长或短,弯曲或直立。叶表皮下有或无钟乳体。 桑科桑科科包括3亚科:桑亚科,菠萝蜜亚科,和大麻亚科,下又分4族:桑族、菠萝蜜族、见血封喉族和榕族。 桑科约60属、1400种,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属、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1属15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云南南部为最多,少数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桑属及榕属中有少数种是中国特有。 桑桑桑树桑树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落叶乔木,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分别可以用来养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可以入药。 nullnullnullnull桑叶:桑叶: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 桑枝: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 桑白皮桑白皮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 桑葚:桑葚:为桑树结的果穗, 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 箭毒木(见血封喉)箭毒木(见血封喉)毒木之王——箭毒木,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傣语称为“埋广”,是桑科见血封喉属乔木。树型高大,枝叶四季常青,树汁有剧毒,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乔木,有林中毒王之称。 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将见血封喉的枝叶、树皮等捣烂取其汁液涂在箭头,射猎野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无疑,当地人称为“七上八下九不活”。据分析,见血封喉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功能,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 null乔木,高达30m;具乳白色树液,树皮灰色,具泡沫状凸起。叶互生,长椭圆形,长9—19cm,宽 4—6cm,基部圆或心形,不对称;叶背和小枝常有毛,边缘有时有锯齿状裂片。雄花序头状,花黄色。果肉质,梨形,紫黑色;味极苦,直径3—5cm。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季。箭毒木为桑科常绿大乔木,又名加独树、加布、剪刀树等,树干基部粗大,具有板根,树皮灰色,春季开花。现为濒临灭绝的稀有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nullnull薜荔薜荔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含乳汁;叶异型、二型;在不生花序托的枝上叶小而薄,心状卵形,基部偏斜,在生花序托的枝上叶较大而厚,革质,卵状椭圆形,网脉凸起,网脉明显,突起成蜂窝状。隐花果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宿存萼片。果实于8~9月成熟,老熟时囊果皮(外果皮)暗褐色,并自行3裂向外飘洒种子。种子白色或淡。 nullnull俗称凉粉果、木馒头。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含乳汁。 薜荔茎、叶供药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作用,用来治腰腿痛、乳痛、疮节等。 薜荔果对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尤为适宜。 大麻大麻null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亚洲中部,现遍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大麻的变种很多,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大麻的茎、竿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类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 成熟果实功能与主治:润燥滑肠。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亏,产后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成熟果实功能与主治:润燥滑肠。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亏,产后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菠萝蜜菠萝蜜null 桑科乔木植物木波萝的果实。又称树婆萝、天婆萝、牛肚子果、木波萝。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均有栽培。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外皮,取瓤鲜用。 益胃生津,止渴 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如皮肤潮红、发疹、瘙痒、 呕吐、腹痛、腹泻 以及过敏性休克。 null无花果无花果果:润肺止咳,清热润肠。用于咳喘,咽喉肿痛,便秘,痔疮。 根、叶:肠炎,腹泻;外用治痈肿。 构树 楮实子 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构树 楮实子 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nullnull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冠开张,卵形至广卵形;树皮平滑,浅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单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卵圆至阔卵形,长8—20厘米,宽6—15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3—5深裂(幼枝上的叶更为明显),两面有厚柔毛;叶柄长3—5厘米,密生绒毛;托叶卵状长圆形,早落。雌雄异株。雄树是一个近似柔荑状的花序,而雌树具有近球状的花序。椹果球形,熟时橙红色或鲜红色。 nullnullnullnull 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   乳:利水消肿解毒,治水肿癣疾,蛇、虫、蜂、蝎、狗咬。 忽布忽布啤酒花又名忽布(Hop),原产美洲、欧洲和亚洲西部,中国和世界各国均有种植。全世界已知啤酒花病害近30种,中国已发现10多种。null啤酒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蔓长6m以上,通体密生细毛,并有倒刺。叶对生、纸质,卵形或掌形,3~5裂,边缘具粗锯齿。花单生、雌雄异株,雄花排列成圆锥花序,雌花穗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健胃消食,化痰止咳,抗痨,安神利尿。用于食欲不振,腹胀,肺结核,胸膜炎,失眠,癔病,浮肿,膀胱炎。 葎草(拉拉秧) 葎草(拉拉秧) 常具乳汁,具有钟乳体。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小,单性。常聚集成头状、穗状、柔夷或隐头花序。花单被,雄花萼片常4,雄蕊4,对萼。雌花萼片常4。雌蕊由2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位,1室1胚珠。聚花果。胚常弯曲,种子具有胚乳nul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5、桑寄生科5、桑寄生科桑寄生科植物多为半寄生性灌木,稀草本,寄生于木本植物的枝上,少数为寄生于根部的陆生小乔木或灌木。叶对生,稀互生或轮生,通常厚而革质,全缘,有的退化为鳞片叶,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具苞片或小苞片,花被3~8,花瓣状或萼片状,镊合状排列,离生或不同程度合生成冠管;副萼短,全缘或具齿缺,或无副萼;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对生且着生其上;子房下位,1室,稀3-4室,子房与花托合生,不形成胚珠,仅具胚囊细胞。果为浆果,果皮具粘胶质,稀核果;种子通常1颗,稀2-3颗,无种皮,周围常有一层粘稠物质。null桑寄生科约65属1300种,主要产于世界热带地区,温带分布较少。中国有11属,约64种,大多数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省区; null桑寄生桑寄生南寄生: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 ,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 寄生于构、槐、榆、木棉等树上。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nullnullnull古时候,有个财主的儿子患风湿病多年,每逢阴湿寒冷天气便腰膝酸痛,行动十分困难。据说南山上有一个郎中会治风湿病,财主便派长工前去求医。经此郎中诊治多次,效果不佳。   又到一年冬天,财主儿子的风湿痛日见加重,长工又被派去请那个郎中。   这天,北风呼号,冰雪封山,行走十分困难,长工走了不远已气喘吁吁,就在一棵老桑树旁的山洞里歇息。想来路还遥远,正在发愁,抬头忽见那棵老桑树上缠绕的小枝条,很像前几次买回来的草药,何不掐几根带回去当药给财主的儿子治病。哪知吃这枝条后十多天,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起来。财主前去答谢郎中,郎中莫名其妙,仔细询问长工才知原委。郎中便采了些寄生在桑树上的枝条回去,试之,果然有效,遂取名为“桑寄生”。 槲寄生槲寄生 别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 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 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属、苹果属、白杨属、松属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呈绿色;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 植物带叶的茎枝可供药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其总生物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nullnull6、马兜铃科6、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或藤状灌木。叶互生、叶片为心形或盾形,全缘或3~5裂,常有油点。花单生、丛生或组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聚伞花序、伞房花序,腋生或生于老茎上;花被单层,稀二层,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基部膨大成球状、钟状或瓶状,其上有一缢缩的颈部,常呈管状,上部花瓣状;檐部常3裂或向一侧延伸成舌片,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6至多数,分离或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或半下位,4~6室,胚珠多数生于中轴胎座上。蒴果,室间开裂,种子略扁,胚乳丰富,胚小。null 花无蜜腺,以艳丽色彩和散发腐臭气味引诱小蝇采粉;雌蕊先成熟,授粉前花被上举而檐部张开成宽大的口,小蝇易进入管内,授粉后柱头和管口硬毛萎缩,才露出开裂花药使小蝇带着花粉而去,然后花梗下弯使花下垂而管口闭合。 null生于山地阔叶林下阴湿地或坡地灌丛中,共7属350余种,主产于除澳大利亚以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美洲尤盛,温带少数。中国有2亚科4族4属70余种,药用植物65种,分布全国,以西南和东南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马兜铃属植物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酮、马兜铃碱等成分,古代用于分娩镇痛和抗癌。此外,尚有青木香酸(debilic acid)、季铵生物碱、木兰碱(magnoflarine)和轮环藤碱(cyclanoline)等,其中有些成分有降血压作用。细辛属多数种类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酸(methylengenol)、黄樟油脑(safrole)、细辛酮(asarylkelon)等,用于香料制造和作防腐药,另外还有沈香酸(linalool)、大屯细辛酮(asatone)以及有强心作用的生物碱。该科植物中也有用作盆栽及棚架的观赏植物。 马兜铃(南马兜铃)马兜铃(南马兜铃)多年生缠绕草本,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根细长,在土下延伸,到处生苗。叶三角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基部两侧有圆形的耳片。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1厘米,花被管状或喇叭状,略弯斜,长3—4厘米,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部收缩成管状,缘部卵状披针形,全缘,长约2厘米,上部暗紫色,下部绿色,口部无附属物;雄蕊6,靠生于粗短的花柱体周围,花药向外纵裂;柱头6。蒴果近球形,直径为4厘米, 6瓣裂;种子扁平3角形,边缘有灰白色宽团。花期7—9月。果期9—10月。null果实药材名马兜铃,为清肺镇咳化痰药; 茎药材名天仙藤,能祛风活血; 根药材名青木香,有解毒、利尿、理气止痛的功效。细辛细辛null多年生草本,有细长芳香的根状茎,先端生叶一二片。花单生叶腋,贴近地面,常紫色,钟形。我国约有35种,习知的如细辛、北细辛等。全草入药(因其地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过高,而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故2005版《中国药典》已改为根及根茎入药),性温,味辛,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 蓼科蓼科 K3-6 C0 A6-9 G(2-4:1)概述 双子叶植物纲,蓼目。 蓼科有32属,1200种,广布全球,主产北温带。我国12属,200种。识别要点 草本,茎节膨大,有膜质的托叶鞘。 花两性,单被,子房上位。瘦果,包于增大的花被内。null形态特征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节部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少分裂, 托叶鞘状膜质,包茎形成托叶鞘。花小型,常两性,花序穗状或圆锥状; 花被片3-6个,花瓣状,宿存;雄蕊8个,常与花被片对生;子房上位1室, 1胚珠,基生,花柱2-3个,常分离。瘦果,双凸镜状、三棱形或近圆形, 全部或部分包于宿存花被内;种子胚乳丰富。nullnullnullnullnull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蒽醌、黄酮、鞣质及芪类化合物 蒽醌苷泻下, 含草酸钙簇晶分类及代表植物分类及代表植物 本科有50属,1150余种,全球分布,主产北温带。我国产13属,230余种,分布于南北各省。 蓼属(Polygonum) 、 2. 大黄属(Rheum) 、 3. 荞麦属(Fagopyrum) 、 4. 酸模属(Rumex)null其中有些供食用,如荞麦,有些入药,有些供观赏用。一般来说,该种植物都生长在水田,人造沟渠或湿地。 (1) 红蓼 (Polygonum orientale)(1) 红蓼 (Polygonum orientale) null(2)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2)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nullnullnull多年生草本。喜阳,耐半阴,喜湿,畏涝,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 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 极短,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nullnull(4)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4)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5)虎杖(5)虎杖草本。茎中空,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卵圆形。雌雄异株。根入药,称“九龙根”。 (6)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6)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平卧草本。花数朵,腋生。坚果卵形,有3棱。广布北半球,全草药用。nullnullnull2. 大黄属(Rheum)2. 大黄属(Rheum)大黄特征 多年生粗壮草本。叶根生,阔而大。花小,两性,花被6裂,广展,结果时不很扩大;雄蕊9(6);花柱3。坚果有强翅。 大黄 (Rheum officinale)常见的植物种类大黄 (Rheum officinale)大黄 (Rheum officinale) null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 nullnull1.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1.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 null2.唐古特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2.唐古特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null3.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3.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null3.荞麦属(Fagopyrum)3.荞麦属(Fagopyrum)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红色。花白色或淡红色。叶广三角形,基部心形。坚果卵形,有3锐棱。 常见的植物种类 荞麦(F. esculentum)荞麦 ( Fagopyrum esculentum)荞麦 ( Fagopyrum esculentum) nullnull荞麦荞麦荞麦是从野生荞麦(Fagopyrum leptopodum)演化出来的,但野生荞麦是一种藤本植物,荞麦是直立茎的。荞麦种子是三角形,被一个硬壳包括,去壳后磨面食用。 null荞麦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矿物营养素;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等。最近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荞麦不易引起肥胖症,因为荞麦含有营养价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导致肥胖。另外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人们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荞麦在日本备受青睐,人们视之为理想的保健食品,这是因为荞麦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荞麦又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 null酸模属(Rumex)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酸模属(Rumex)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托叶鞘 nullnullnullnull8、苋科8、苋科特征Characteristics ⑴草本,花被及苞片膜质具色彩; ⑵雄蕊1轮,对萼; ⑶蒴果,环裂; 观赏植物:千日红,鸡冠花,尾穗苋null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攀援藤本或灌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为腋生的聚伞花序或排成圆锥花序;苞片小  ,小苞片2,干膜质,花被片3~5,常干膜质,雄蕊常和花被片同数且对生,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胎座,果为胞果  、小坚果或盖裂的胞果。胚环形  null千日红nullnullnull鸡冠花以花和种子入药。花可凉血止血,有止带、止痢功效。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痢疾等。是一味妇科良药。种子有消炎、收敛、明目、降压、强壮等作用,可治肠风便血,赤白痢疾,崩带,淋浊,眼疾等。null尾穗苋尾穗苋nullnull65属大约850种植物, 苋科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一般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但也有许多种也分布在温带甚至寒温带地区。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丰富,含有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色素类和多肽类物质。 牛膝牛膝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圆柱形,直径5-10mm,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节膨大。单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项生及腋生,长3-5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mm;苞片宽卵形,长2-3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3mm,先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mm;花被片披针形,长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长圆形,长2-2.5mm,黄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长1mm,黄褐色。 null牛膝牛膝多年生草本,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干切齐为药用。主产于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 [成分] 根含三萜皂苷,水解后生成齐墩果叶酸,并含多量钾盐,种子中也含三萜皂苷, 与根所含的相同,还含有蜕友甾酮和考甾酮等。 null川牛膝川牛膝nullnull一年生草本,高0.3-1米,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显明条纹。叶片矩圆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 少数卵状矩圆形,长5-8厘米,宽1-3厘米,绿色常带红色,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小芒尖,基部渐狭; 叶柄长2-15毫米,或无叶柄。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枝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 长3-4毫米, 白色,光亮,顶端渐尖,延长成细芒,具1中脉,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初为白色顶端带红色,或全部粉红色,后成白色,顶端渐尖,具1中脉,在背面凸起;花丝长5-6毫米,分离部分长约2.5-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长3-5毫米。胞果卵形,长3-3.5毫米,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透镜状肾形。 null种子叫青葙子,可入药,消肝火、明日、杀虫;全草清热、利湿;嫩茎叶作蔬菜、饲料。 9、石竹科9、石竹科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小灌木或亚灌木。茎通常节部膨大。单叶对生,有时具膜质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伞形花序、圆锥花序或集生成头状。有时具闭花受精的花;萼片4~5,离生或合生;花瓣4~5,稀无,离生,具爪或否;雄蕊8~10,稀2~5;花盘小,有些具腺体;花托有时呈栖状;子房上位,1室,稀2~5室,特立中央胎座。胚珠1至多数;花柱2~5。果实通常为蒴果,稀为瘦果或浆果状。种子1至多数,多为肾形,无翅或仅具窄翅,表面平滑或具疣状突起,含粉质胚乳。 null石竹科有75属大约2,000种植物,在全球温带地区分布,有几种分布在热带山区甚至在寒带,都是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地中海地区,但也有一种Colobanthus quitensis生长在南极洲,是南极洲仅有的两种双子叶植物之一。中国有32属大约400余种。石竹科分为三个亚科:繁缕亚科、石竹亚科 、大爪草亚科。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分类 分类 本科约75属,2000种,广布全世界,尤以温带和寒带为多,我国有 32属,近 40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皂苷、黄酮及花色苷nullnullnull本科植物可供观赏,如石竹属和剪秋罗属 药用,常见的有:金铁锁、王不留行、瞿
/
本文档为【被子植物1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