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身贫道不贫

身贫道不贫

2011-12-27 2页 doc 40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9018

暂无简介

举报
身贫道不贫身贫道不贫     玄觉禅师所作《证道歌》,语言简节而意义深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珍为瑰宝。《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中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出家人自称“贫僧”,原来不仅是自谦,也是自信:身贫道不贫。   没有谁会喜欢贫穷,如果贫穷的话,能否安贫乐道,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出家人的志向是充当心灵接引者,使沉迷在红尘中的芸芸众生走出肉欲的迷途。那么他们自己就要以身示范,不能贪图肉体享乐。佛家的戒律就是为此而设。这决定了他们只能做个“贫僧”。不守戒律,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身贫道不贫
身贫道不贫     玄觉禅师所作《证道歌》,语言简节而意义深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珍为瑰宝。《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中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出家人自称“贫僧”,原来不仅是自谦,也是自信:身贫道不贫。   没有谁会喜欢贫穷,如果贫穷的话,能否安贫乐道,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出家人的志向是充当心灵接引者,使沉迷在红尘中的芸芸众生走出肉欲的迷途。那么他们自己就要以身示范,不能贪图肉体享乐。佛家的戒律就是为此而设。这决定了他们只能做个“贫僧”。不守戒律,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的人,跟骗子没有差别。济公活佛大概是唯一的例外,他不在乎“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却丢不下酒肉这点嗜好,这不是他的长处,恰恰是他唯一没有修到家的地方。不过,总体看来,他也称得上“身贫道不贫”了。   何谓“身贫道不贫”呢?   第一,贫不失志。具备这种品格的人,无论家计如何艰难,无论遭遇如何坎坷,仍始终如一地追求人生目标。     孔子就是一个“贫不失志”的人。首先他很穷。他的弟子颜渊死的时候,颜父和其他弟子都主张厚葬,请求他卖掉车子买椁。孔子不同意,他说:“有棺就可以了。我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而无椁。我不能徒步行走而卖掉车子给他买椁。因为我需要跟朝中大夫们来往,不能徒步行走。”当时厚葬的风俗是用两层棺木,里面的叫棺,外面的叫椁。有棺而无椁,就是薄葬了。孔子身为贵族之后,他的儿子和弟子都只能像贫民一样行薄葬,可见他的家境相当穷窘。     他为什么不肯卖掉车子呢?这并不是摆排场,讲阔气,而是出于礼仪要求。跟朝中大夫来往,没有车子,是失礼的表现,就像现在穿着背心、拖鞋走进豪华宾馆一样。孔子是一个特别强调礼的人,当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他跟朝中大夫来往,不是为了攀附权贵,而是为了推行自己的儒道。这是他毕生的志向。可惜在那个时代,仁道并不是一种畅销商品。孔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却无所收获。他也就只好“君子固贫”了。其实,孔子很有机会获得富贵,只是他不想要罢了。有一次,他去见齐景公。齐景公想把禀丘这个地方送给他。孔子辞谢不受。出来后,他告诉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才受禄,现在我游说齐景公,他不接受我的主张,却把禀丘送给我,他真是太不了解我了!”     孔子这么穷,却不接受馈赠,因为他的志向不是求富贵,而是为天下人谋福祉。假如随意接受馈赠,就像僧人破戒一样,那是他不可忍受的。一般僧人都能严守戒律,孔圣人怎么会“破戒”呢?所以他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如果富贵可以强求,即使拿着马鞭替别人赶车子,我也乐意;如果富贵不可强求,我还是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     一个人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他的灵魂是自由的。而灵魂自由的价值,是金玉珠宝不能够比拟的。   第二,贫不失德。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丧失自己的美德。     汉朝刘向在《说苑》中说:“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地位没有钱,不是贤士的耻辱,如果忠诚、守信、廉洁等方面的品德不突出,才是贤士的耻辱。只要具备这三大美德,就可名传后世,跟日月同光,无论怎样的浊世也不能污染自己的操行。然后,贤士并不是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按照合理方式,尊荣富贵落到自己身上,贤士也不会推辞。这就是说,如果求取富贵的方式会玷污自己的美德,就宁可舍弃富贵而保有美德。这样的人,无论财富多少,都是令人敬佩的。   第三,贫不失节。具备这种品格的人,生活再困难,也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有骨气,决不会为名利而屈就。     子思是孔子之孙,也是儒家大学者。他住在卫国时,穿的是没有外衣的破棉袄,二十天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这件事,派人给他送去用白狐皮做的衣服,担心他不肯接受,就说:“我借东西给别人,马上就忘记了;我送东西给别人,好像丢掉了一样。”子思还是辞谢不受。田子方说:“我有你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随便给人家东西,不如丢到水沟里。我虽然贫穷,还不忍心把自己当水沟,所以不敢接受。”子思这么穷,他却要靠自己解决困难,解决不了就甘心忍饿受冻,决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他的骨气,颇有乃祖之风。   第四,贫不失乐。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无论多么贫穷,仍然活得潇洒,活得快乐。这样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傲,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行吧!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贵而守礼的人。”相对来说,只要有足够的修养,富贵而守礼还不难办到,贫穷而快乐却很难。俗话说:“肚里没粮,心里着忙。”吃了上顿愁下顿,烦恼自然而生。仍能保持快乐心态者,对人生必已彻悟。     庄子就是一个贫穷而快乐的人。无论生活境遇如何,仍然乐观而自信。有一次,他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破衣裳,鞋子也破得套不住脚,只好拧了一股麻草将鞋子绑在脚上,然后去拜访魏王。魏王看到他的样子,吃惊地问:“先生为什么会潦倒成这个样子呢?”庄子正色道:“我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读书人有事业,有德行,却实行不了,这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是贫穷而不是潦倒。”庄子和孔子研究的是不同的道,但他们同样追求心灵的自由,而不愿成为名利的囚徒。有一次,楚威王派几位大夫充当使者,领着一队壮士,抬着猪羊美酒,带着千两黄金,驾着华丽的车马,来到庄子家,想请他去楚国当卿相。庄子对这意外的惊喜不放在眼里,他说:“诸位难道没有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那头牛吗?想当初,它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只是它的模样生得端庄一点,皮毛生得光滑一点,就被人选入宫中,给予很好的照料,生活是好多了,然而正所谓'喂肥了再宰'。牛的大限来临时,当此关头,这牛倘想改换门庭,再回到昔日劳苦的生活中去,还来得及吗?那么,去朝廷做官,与这条牛有什么差别呢?天下的君王,在他势单力孤、天下未定时,往往招揽海内英雄,礼贤下士,一旦夺得天下,便为所欲为,视百姓如草芥。对于开国功臣,则怕其功高震主,无不杀戮,真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你们说,去做官又有什么好结果?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庄子仍然过着洒洒脱脱的生活,或登山临水,啸傲烟霞,或冥思苦想,发为文章,在贫穷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尊严。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身贫道不贫”吗? (玄觉禅师:公元665年-713年,唐代著名高僧,俗姓戴,字明道,永嘉人。他少年出家,博通三藏,精于天台止观法门,后来前往韶州曹溪参拜禅宗六祖慧能,得其心法。)
/
本文档为【身贫道不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