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庄子与孔子的小故事

2011-12-27 3页 doc 27KB 1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9143

暂无简介

举报
庄子与孔子的小故事庄子与同时代人交往较多的只有惠施。惠施是宋国人,是战国时代的名辩家,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庄子与惠施私交甚好,但是学术观点不同,两人见面,常常发生辩论。《庄子》书中就记述他们之间的多次辩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于濠梁之上的“观鱼之辩”。《秋水》篇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禮(tiáo,白色)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虽然经常与惠施交游论辩,但是两人的人生追求完全不一样。...
庄子与孔子的小故事
庄子与同时代人交往较多的只有惠施。惠施是宋国人,是战国时代的名辩家,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庄子与惠施私交甚好,但是学术观点不同,两人见面,常常发生辩论。《庄子》书中就记述他们之间的多次辩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于濠梁之上的“观鱼之辩”。《秋水》篇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禮(tiáo,白色)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虽然经常与惠施交游论辩,但是两人的人生追求完全不一样。庄子意在隐遁,而惠施却热衷于仕禄。两人曾为此互相批评过。后来,惠施终于当上了梁惠王的宰相,庄子前去拜访。这时有人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想要取代你的相位。惠施很恐慌,派人在国内搜寻庄子,找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施后,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瞓瞔(yuānchú),你知道吧?瞓瞔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它不栖止,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不饮用。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老鼠,瞓瞔刚好飞过,猫头鹰仰起头警觉地叫喊一声‘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秋水》,以下只注篇名) 《庄子•外物》记载他曾向监河侯“贷粟”(借米)。监河侯大概是庄子的故交,为人很吝啬却又不便拒绝,就对庄子说:“好的,等我收了采地的税金,再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气愤地板起脸说:“我昨天来时,中途听到有什么在呼唤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辙沟里有一条鲋鱼。我问它:‘你在这里做什么呀?’鲋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有斗升之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等我游历吴越之地,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好吗?’鲋鱼气愤地板起脸说:‘我失去了水,没有容身之地,只要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这样说,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吧!’” 庄子•列御寇》载,庄子将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双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作殉葬。我的葬礼还不够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弟子说:“我怕乌鸦老鹰吃了您呀!”庄子说,“露天被乌鸦老鹰吃,土埋被蝼蚁吃,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蝼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山木》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弟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它。问他什么原故,伐木人说,“因为这棵树一点用处也没有。”庄子说:“这棵树因为无用才能得以终其天年。”下山后,庄子又到朋友家去。主人叫童子杀一只鸡来招待庄子。童子问道,“有一只能叫,有一只不能叫,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吧。”第二天,弟子问庄子说:“昨天山上的树木因为‘不材’而能得终天年;现在主人的鸡却因‘不材’而被杀。请问先生要怎样自处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然后,庄子向他的学生讲了一番“乘道德而浮游”、主宰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的全生避害之法。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孔子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冉耕,很出色的一个。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金贵),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后来人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收人家东西。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有一天孔子出游:途中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人很生气:捉住马儿并把它关起来。子贡知道后,就低声下气的前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没想到农人不理会子贡。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对农人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马儿还给马夫。 孔子的学生曾受少正卯(春秋时鲁大夫)言论的诱惑,数度离开学堂,使学堂由满座成为空虚。孔子做大司寇(掌管刑狱的官)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杀了他。子贡(姓端木名赐,孔子的学生)向孔子进言道: “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墙壁上的洞 有一个老汉,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太好,那个时候娶了老婆,后来生了五个儿子,还有女儿(记不得几个了),为了能给儿子盖上房子、娶上媳妇,老汉打锅饼(有的地方叫锅盔)卖,年轻的时候沿街 叫卖,后来年龄大了,便自己在家里做,让老伴在村里摆地摊卖。我小的时候经常去我们村制作锅饼的人家拿了麦子去换,知道这件手艺很费力气。辛苦了大半生,给一个个儿子盖上一座座房子,娶上了媳妇,子孙兴旺,人口一大家。后来老汉与老伴老了。有一天,老伴先老汉而去。终于有一天,80岁左右的老汉也去世了,只是走的时候很惨。俱外婆说,老汉的满堂子孙并不是那么孝顺,他咽气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痛苦得把床依靠的墙抓了一个大洞…… 咬断的几根手指 这也是一个老汉的故事。老汉很早就没了老伴(记不得是离婚了还是过逝了),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着几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有一天,这个老汉也去世了了。去世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在夜里。第二天,有人知道了老汉去世了,据目击者称,老汉死的时候把自己的手指头咬下来两个。人们众说纷纭,议论老汉是饿死的。后来我想,饿,有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老汉痛苦…… 家长杨某,自己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不愿孩子再受苦,因此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不但使孩子缺少必要的磨练,且使孩子渐渐变得自私和无情。后果是什么呢?请看发生在这家的一件真实的事:奶奶庆贺60大寿,全家欢欢喜喜,这时孩子急着想吃蛋糕,爸爸说:“等一等,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应该让奶奶先吃。”孩子不满意,犯了横:“不让我先吃,你们谁也别想吃”,说着一巴掌把蛋糕从桌上打翻在地。奶奶见状伤心地哭了,说:“我爱你十几年,难到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这样的孩子继续惯下去,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就会格在自私自利、冷配无情上,很难指望这孩子能够孝顺父母,甚至可能与父母对着干。
/
本文档为【庄子与孔子的小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