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含义

含义

2011-12-26 2页 doc 51KB 1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8243

暂无简介

举报
含义大学校徽作为高校形象识别系统(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简称UIS)中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的重要元素,本质上是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不仅可以视为大学自我形象的外在展示,而且可以视为大学自我身份的内在认同,同时可以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突显大学的办学特色,承载大学的文化精神并透射大学的文化内涵。     回望历史,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相当发达,汉代设立的太学,宋代以来的书院,这些官办民办的学校,对中华知识的传承与文明的推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国古代也...
含义
大学校徽作为高校形象识别系统(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简称UIS)中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的重要元素,本质上是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不仅可以视为大学自我形象的外在展示,而且可以视为大学自我身份的内在认同,同时可以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突显大学的办学特色,承载大学的文化精神并透射大学的文化内涵。     回望历史,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相当发达,汉代设立的太学,宋代以来的院,这些官办民办的学校,对中华知识的传承与文明的推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国古代也有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孔子的“有教无类”,《大学》的“修齐治平”,都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智慧。究其大要,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是以贯彻自《大学》以来的儒家伦理,传承和体验儒学的内涵与精神,而最终目的是满足朝廷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猛烈催逼下无可奈何地融入现代性的滚滚洪流之中的产物。在晚清备受列强蚕食鲸吞的现实语境中,一批“睁眼看天下”有着先进思想而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的旧式官员拉开了创办大学的序幕。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仿效美国高校模式,创办了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堂(即天津大学前身);次年他又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898年,光绪皇帝下昭正式设立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可以看到,民国前后,国立大学(如清华大学)、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都获得了蓬勃发展,近代大学教育初具规模。     中国早期高校,由于直接以欧美高校为蓝图,在校徽的上也明显带有因循之迹,如以美国大学为模式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南开大学(由著名教育家严修、张柏苓创办于1919年)等高校,其校徽皆为盾形,北洋大学堂的校徽以金色的盾形为轮廓,该盾上部有两个凹槽,左右两边又各有一个凹槽,整体装饰意味很强。盾徽上方以楷书书写“国立北洋大学”字样,中下方涂抹成另一黑色盾形,在黑色盾形上下有白色建筑三座(上二下一,应是校门正视图),黑盾中央为一本展开的书,书的两边分别以隶书书写“实事”“求是”四字,“实事求是”即为追求真理之意,我们可以从中很清楚地见出对牛津大学与哈佛大学两校校徽的借鉴。南开大学校的徽则简单得多,在盾徽的上下部分以汉字书写着“南开大学”,左右以拼音文字书写着“NANKAI”,二组文字皆向左倾斜,拼音文字横在中间,将“南开”与“大学”分成上下两组,整体看来较为粗糙,缺乏美感。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襟与气魄,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也成为民族灵魂的一个反映。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设计了北大校徽,该校徽以圆形为轮廓,在圆形徽章中,以篆书书写成的“北大”二字上下排列,笔锋圆润,结体紧凑,颇具对称之美,更于简洁古朴中见沉稳大气。此校徽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北大校徽的主体部分。而对北大校徽的确切意义存在着多种理解,难成定论,这正昭示了象形文字(汉字)的丰富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形式上看,“北”字很像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形,而“大”字则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比较正统的解释认为它表明了北大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实际上,这更像是今人与时俱进的阐扬了。     可以见出,早期大学校徽的设计或为模仿,或显粗疏,这体现了中国大学初创时的景象,即学校教育以因袭模仿为主,许多方面还显稚嫩。同时,大学教育也在积极地探索着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与当下现实相结合。 三     时至今日,中国大学教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无论在办学规模还是办学理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摆脱了因循移植西方大学模式的老路子,而努力探索适应本国国情、具有本土特色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探索与努力可以见诸高校校徽的设计上。     当前的高校校徽一般由校名、建校时间以及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标志物等元素组成。校名基本以中、英两种语言书写。标志物或表明学校性质,如北师大新近启用的校徽,其标志物为一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北京舞蹈学院的校徽标志物为一取材于汉画像砖的长袖善舞的“汉画砖舞蹈人”;或指示学校名称,如同济大学校徽的标志物为三人划一龙舟,喻“同舟共济”,其创办者德国海军军医埃里希•宝隆先是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同济医院”,即取“同舟共济”之意,所以此标志符合创办的初衷。浙江大学的标志为一展翅腾飞的“求是鸟”,象征刚健拼搏的个性特征以及实事求是的大学精神;或表明地域风情,如南京大学校徽标志物有六朝松,石狮子,指示了六朝古都所在地。林徽因于1929年为东北大学设计的校徽,其主体标志为白山黑水,表明了东北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而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徽的标志物是用草书书写的白色“天山”二字,成山形,以绿色为背景,表示石河子大学位于天山北麓的绿洲新城。 通过对今日高校校徽的分析,我们认为它体现出了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体现了开放式的胸襟与国际化的视野。这表征于绝大多数大学校徽以中英文双语题写校名。这是一个被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通成为时代必然,也是时代必需。客观讲,具有一百年历史的中国大学教育相比历经八百余年的西方大学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球化的时代恰可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中文为中国的语言,英文为世界通用语言,中国高校校徽以中、英双语书写,正体现了中国大学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眼界与信心。     其次,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这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见出:第一,在外在轮廓上以圆形取代盾形(如天津大学校徽以圆形取代了原北洋大学堂的盾形,清华大学亦是如此)。当代大学的校徽绝大多数以圆形为轮廓,这表明设计者充分认识到了圆形是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的图形。古代中国人在对宇宙的认知中,认为天圆地方,而春秋四季的轮回,又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循环论的时间观与历史观,这种特有的时空观使中国人对圆形充满了偏好,圆成为运转无穷、生生不已的表现,体现了绵延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精神和生命特征,于是,中国人形成了尚“圆”的审美文化心理“圆”也就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审美标准。所以,在校徽设计中,以圆形替代西方常用的盾形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领会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自觉认知。第二,校徽主体部分的设计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其中尤以清华大学的校徽最为人称道。清华大学的校徽轮廓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中英文校名;中环空间被分为八格,其中内容为隶书书写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左右并列,每格一字,以八卦方位排列。这八个字出自《周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是对奋发向上的儒家精神与温柔敦厚的理想人格的精炼概括,清华大学以此为校训并置于校徽主体部分,可以见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发扬。内环中心为一颗星,这颗星也构成整个校徽的中心,传达了清华大学敢为天下先、担当领路人的气魄。     最后,体现了顺应时代,面向当下的大学精神。对此,可以中国人民大学于2003年启用的新校徽为代表进行说明。在2004年11月《中国青年报》公布的“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以34%获选率名列第一。该校徽由三个篆体的“人”组成,三人并行排列,左右联接依傍,简洁生动而充满古典意味,校徽颜色为取自于故宫宫墙的深红色,给人以深沉内敛与厚重大气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根据设计者的解释,“新校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学校特色,体现了三层涵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3] “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新校徽就确乎“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与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大学理念是相呼应的,纪宝成提出:“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有优良的传统,也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能够立于时代潮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这就是大学理念中的时代精神”。[4]大学教育体现时代精神,也深刻的表明了大学教育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大学校徽是设计者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在办学过程中沉淀和积累起来的文化精神,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将寓意深刻的图象、色彩和文字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图形。[1]大学校徽是言、象、意的结合体,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精神与追求,是整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历史、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是大学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 意蕴是大学校徽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意思,是大学精神的理性诉求。观物取象是意蕴产生的途径,借象寓意是意蕴产生的。意境是大学校徽中的意象在人脑海中激发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感受。大学校徽意境之美,美在意象,美在意蕴。 一枚设计精致的校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时代特征、大学历史、办学理念的形象体现。翻看中国各高校的校徽,可以发现其设计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民国高校的三角形校徽,解放后长期沿用的矩形金属牌,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恢复并新设计的圆形校徽。校徽应能够准确表达高校自身的属性,这里的“属性”具体包括高校的建校年代、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学术地位、地域特征等。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 一是艺术语言,二是艺术形象。最终要传达出特有的文化意蕴。 ( 三) 中国高校校徽的谱系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高校校徽以圆形构图为显著特征; 就国内来看,则有必要作进一步细分。现代高等教育在中国仅一百余年的历史,其诞生和发展深受欧美及近邻日本的影响。反映在校徽上,呈现出多元共存、兼收并蓄的整体风貌。 1. 盾形徽盾形纹章式和圆形印章式的标志是有着较强西方文化传统的标志图形形式,[9]前者源自欧洲中世纪,后者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盾形徽在中国早期高校校徽中较常见。如成立于1895 年的北洋大学,其校徽外廓为变形的盾徽,内部图案则模仿牛津大学的校徽,将三个皇冠替换为三组相同的建筑造型,中间的书本也替换为中国式的线装书,书中校训改为中文。更为常见的是盾圆组合模式的校徽。如1926 年的南洋大学(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即为盾圆组合模式,内部图案如铁砧、铁锤、书本、阿拉伯数字等元素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徽极为相似。其它如厦门大学、福中矿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 校徽均为该模式。盾圆组合模式校徽在美国较为常见,如康奈尔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阿肯色大学等,其优点是便于安排校名等文字信息,造型整体统一,颇具现代感。 2. 汉字徽在中国早期高校校徽中,除了盾形徽外,以汉字为造型元素的“汉字徽”占有相当比重。“汉字徽”古已有之,在近代集中出现,有着特殊的意味,是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及民国“民族本位”文化政策的具体体现。具体实例除前文提及的北京大学校徽外,还有复旦大学、燕京大学、东吴大学、同济大学等。这类校徽又可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对汉字的直接借用,如复旦大学、东吴大学、朝阳大学等,以古典气息浓郁的篆书居多; 二是对汉字进行图案化处理,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闻一多设计)、燕京大学等,明显受到现代设计思潮影响。 3. 三角徽 此类校徽在上世纪30 - 40 年代曾被广泛使用,后几近绝迹。实例有30 年代以后使用的国立中央大学校徽、40 年代的清华大学校徽及西南联合大学校徽等。目前仍可从部分院校的校徽中找到其身影,如东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从其存在的时间段来推断,当属政治运动的产物。由于中国没有类似欧洲的纹章及日本的家纹传统,故中国大学的校徽多数都附有中英文校名,以示区别。 一、福中矿物大学1校徽主体元素由圆环,地球,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组成,寓意矿大既继承历史薪火相传,又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象征着矿大在立足矿业和能源、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向着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2圆环内上半部分是中文邓体“中国矿业大学”,下半部分是其英文翻译“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选用邓体校名既标出了学校的名称,又体现了矿大人要永远感谢和牢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怀与期望;中英文结合,表明我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思想和实际行动3中间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下方标出的“1909”数字,意在说明我校是1909年创办的,是一所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4、整体色调为蓝色,寓意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表明矿大人以“开发矿业、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为己任。5校徽整体设计既继承传统,又有时代特征,并将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发展方向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历代矿大人从“矿业救国”、“ 矿业报国”到“矿业兴国”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 二、“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一、外圆圈内上方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是拉丁语的“厦门大学”;二、内圆圈内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我国旧哲学中之三才,即所称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原素;三、内圆圈的城及城门图案为厦门之表记(大厦之门),并指学府门户大开;四、内圆圈的“止于至善”四字为本大学进行之目的,也就是陈嘉庚先生当年确立的厦门大学校训。然而在几年前,我曾经由于偶然的机会到校图书馆过刊室(民国时期的资料)看到了当时的校刊,据当时的校刊记载,校微的含义,除了目前学校的官方解释外,还有以下意义(至于现在将其删除的原因则不可考):内圆圈里盾牌状被四条线分为五个条状部分,并且第一、三、五条为蓝色。三个蓝色条状部分代表着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个条状部分代表着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这并不是当时校刊的原文,是根据我的记忆写下来的,为了博客文字的准确性,本段文字张贴之前,我曾再往过刊室查证,想到找原文,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记载校徽含义的那份校刊了,歉意ing) 三。燕京大学校徽校徽以“书籍”、“海燕”和“海洋”为基本造型元素。书籍体现学校教书育人之根本,另一层次的含义是象征知识的海洋; 海燕体现的是燕山大学的“燕”字,因学校背靠燕山而得名,另一层次的含义是海燕具有勇敢坚强、乐观自信、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犹如燕大人从东北重镇到渤海之滨所体现的精神;海洋体现的是燕山大学的地域因素,因秦皇岛地处渤海之滨,面朝大海,象征燕大学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勇于探索真理和未知的科学精神;蓝色是燕山大学大学标志的主色,代表理性、智慧、天空一样广阔的未来、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学校以厚德、博学、求是的精神来培养和塑造人才。 四、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为”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校标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 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间。校徽由来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运河决口。当日夜里,洪水涌进天津南开中学。10月,在张彭春亲自指挥下,全校迁入河北政法学校。为同其他学校学生区别开来,每名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纸制的紫白色临时校徽。紫白是南开校色(紫色意取“紫气东来”),正是这枚紫白校徽,使学生们念念不忘自己是南开人。以后,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学校都要在饭厅里举行一次“水灾纪念会”。全体学生坐在饭桌前喝粥纪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开”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当年那个一样,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国六年水灾纪念”。外观描述在盾徽的上下部分以汉字书写着“南开大学”,中间以拼音文字书写着“南开”,二组文字皆向左倾斜,拼音文字横在中间,将“南开”与“大学”分成上下两组。 校微变化后南开大学校徽由盾徽改为圆形校徽,与现用校徽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的字样为南开大学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 五、北师大校徽标志物是“木铎”,取“古代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的寓意。北京语言大学的新校徽则突出国际化的特色。以地球为背景,中间嵌入了一个盾形图案,以灰色为主基调,规则分割,透出两个绿色“Y”形字母,代表“语言”,寓意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生机盎然。校徽含义: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标志物是“木铎”,取“古代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的寓意。木铎金声中,孜孜不倦,求学问道。 六、盾形徽是中央大学时期留下来的风格.校徽左右各有一只貔貅,这两只神兽是南京的象征.上方中间像地球一样的东西是”南京”二字的艺术写法.下面中间的雪松是南京的市树.也象征着南大坚韧不拔的精神.1902当然是指建校时间了。 七、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人才目标、人文内涵与学校特有精神的结晶和积淀,是对学校办学宗旨与学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教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学校文化核心内容的最好诠释,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传统和特色。校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旗帜。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吉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天鹅飞翔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八、 中国科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 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征。2、火箭: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3、打开的书: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展翅翱翔。4、正圆形外围轮廓:加工后的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称,使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5、深蓝色主色调: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科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和母体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九、1、标准题字——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校名题字:四川大学,川大英文校名为(SICHUAN UNIVERSITY)。 2、标准数字——“1896”是老川大最初创建的年份。 3、标准图象——“凤钟楼”。 新川大标志是在继承了老川大凤钟和老华西钟楼校徽图案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精神的老川大古钟、老川大校门、老华西古钟楼、原科大一教学楼(现川大行政办公楼)等原川大、成都科大、华西医大古建筑代表创意而来,寓意新川大是三所重点高校成功合并的全国重点综合性百年名校。 钟是老川大、华西医大的传统,学校的事物,中国灿烂文明的象征,蕴含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钟声是学校一切的行教行为的命令之声。敲响世纪之声,敲开世纪之门,新川大迎来一个新世纪。 钟的两端是一双高歌的凤凰,百年涅磐,生生不息。凤凰是老新川大的吉祥物,中国世代相传的国鸟。寓意新川大在“严谨勤奋、求是创新”(校风)的文明中升华。 中间笔画形成“川U”两字,U是英文“University”第一字母,负形形成川字,“川U”即川大,隐含四川大学之形。 笔画负形形成一点三线,说明新川大是三所重点高校合并成一体,党政管理和科学技术与文化艺体共同发展,学科门类齐全且平衡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负形形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下方又是“Men”的M形,更说明新川大是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精韧不怠,日进有功”(校训),各种人才培养汇聚发展之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百年川大的写照。 4、标准色彩——唐红,又称中国红,传统的中国色彩,代表生命。 5、辅助色彩——深蓝色,代表文明;中黄色,代表活力;蔚蓝色,代表知识;绿色,代表青春;白色,代表纯洁。 6、校徽外形——圆形,代表吉祥,圆满,庄重。盾形,既是“UNIVERSITY”的U形,又是鼎形,还代表一种奖章形、花朵形、摇篮形。 十 吉林松花江中学的校徽以圆形作为它的外观形态,体现了和谐圆满的时代主旋律。外圈的浅蓝色环形犹如蔚蓝的天空映照下的松花江水环绕着美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点明松花江中学的所在地。上半部浪漫的英文标识,说明这是一所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学校;下半部厚重的中文标识,说明了学校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取向。内圆稳健厚重的深色调是北国黑土地的象征,预示着松花江中学这片沃土必将孕育出品德敦厚、学识渊博的祖国的花朵。圆内暖色调花形就是祖国花朵的象征。花瓣从桔黄渐变成桔红,正体现了学生由天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这六片花瓣是我校从初一到高三共六个年级的标志,说明这是一所涵盖初、高中的完全中学。这六片心形的花瓣是六颗紧紧相连的心,象征六个年级的师生手牵手、心连心,共同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中心部分是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象征学校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希望。圆心发出的射线是太阳放出的万道霞光,昭示着教育的作用必将像太阳的光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哺育学生茁壮成长;它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内圆下部的阿拉伯数字“1994”,是学校的创建年代,也是松花江中学这个奇迹诞生的历史性纪念日。
/
本文档为【含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