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文

2011-12-11 6页 doc 60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4051

暂无简介

举报
古文 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江西诗派: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由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首,下列2...
古文
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江西诗派: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由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首,下列25人。这派诗人学习杜甫,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多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 “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她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化俗为雅,清新工巧;其词既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而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非怆的格调;其词既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又有不让须眉的贞刚气质,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和俊爽,无脂粉气、无闺阁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词风大异其趣,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主体风格是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诗人群体,成员主要有:李贺、马异等。 在诗歌艺术上,韩孟诗歌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追求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求生;以文为诗,即以古文的章法、句法入诗,以议论为诗。 “格律词派”,其代表人物是姜夔,其他如吴文英和史达祖、陈允平等则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 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风格相近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 刘辰翁、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新唐·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描写表现边塞题材斗争作品,有的歌颂将士们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则是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以及对和平的美好向往,也有的诗歌描绘了瑰丽的边塞风光,表现了边将的骄奢淫逸。其风格多以雄壮瑰丽见称,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元白诗派中唐诗坛崛起的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出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元稹、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柳永《八声甘州》此诗写作者的羁旅乡思。 上片:描写雨后凄凉萧条的秋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对”是领字,引起下文。秋色的萧瑟凄凉.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再做冷落气氛渲染,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苏轼赞美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词有与古诗同妙者:“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敕勒》之歌也。([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秋景的荒芜肃杀。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宇宙人生的变与不变 下片:触景生情,抒写思念家乡及妻子的情怀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矛盾心理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对面写起, 表面是写佳人对作者的盼归,实际是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怀人之情,以增添一层曲折。 艺术特点1、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2、本词抒写离人愁绪,调子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所以名《八声甘州》。3、作者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上片用“对”字领起开头两句,以烘托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接着又以“渐”字承上启下。下片以“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妆楼遥盼的情景,并用来对照自己的乡愁。 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六年春辛弃疾奉命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同僚和友人王正之在鄂州官署内的小山亭为其置酒饯行,于是写下此词。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借物起兴,以“春”象征收复失地的时期; 借“伤春”、“惜春”痛惜国势危急,恢复中原时机的消逝;以“风雨”喻指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摧残,也写出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以“蛛网惹飞絮”抒写力不从心出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 ;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不能有所作为.上片:惜春”、“劝春”、“留春”、“怨春”,借眼前景来写时势垂危和诗人对时局的沉重担忧,也写情.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下片借用典咏史来托古喻今,以男女喻君臣,以陈皇后被妒失宠的故事暗喻自己的境遇,抗金人士的现实处境 ,寄托政治上失意的哀怨,同时以玉环、飞燕的下场警告误国奸佞,表现出对权奸误国的激愤。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以“斜阳”、“烟柳”的暗淡景色哀叹国事的衰微。景语作结:刻画暮春景色的特点,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为国事担忧。 艺术特点:此词直接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是作者婉约词章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体现了辛词刚柔相济的特殊风格。此词体现了辛词摧刚为柔的特殊风格。作者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组织成温柔缠绵的精丽词章,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表面上是凄艳婉媚,实质上却是沉郁悲壮,形式上是婉约旧体,骨子里却有力如虎,可谓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这比一般粗豪直露之作更具艺术感染力。 后人评价;辛弃疾这首〔摸鱼儿〕词是宋词中之《离骚》。 ——缪钺《诗词散论》 《摸鱼儿》摧刚为柔,缠绵悱恻,尤与粗犷一派判若秦越。(〔清〕冯煦《蒿庵论词》)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的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最后,我们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欧阳修《踏莎行》这首诗抒写离别之情。 上片写行人,即景生情: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行者于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以乐景写哀情。巧于譬喻,化虚为实。以“流不断的春水”隐喻“诉不断的忧愁”。“摇”字写出欲行将行的感觉。“离愁”一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下片写行人遥想中的闺人,以情驭景: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幽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层深法,加重了情的浓度。视线有限,思念无限。 后人评价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情驭景。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描写爱情,这是历来词作常见的题材,此词却能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意境,令人神往,这和构思的别致、比喻的贴切,想象的优美是分不开的。(胡国才,见严迪昌等《中华古词观止》) 艺术特点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题即表现离愁。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语浅淡而情有致。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李商隐《锦瑟》此诗作于大中十二年,李商隐罢盐铁推官,还郑州闲居,不久即病故。诗以多种富于暗示色彩、亦富于歧义的意象创造出一个迷离的境界。 李商隐首创“无题诗”。盖其内容有不宜明言、不敢明言、不愿明言者,皆称“无题”,而“无题”反胜“有题”,引人遐思连翩。意旨含蓄朦胧。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往往没有确论。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李诗的多义性,跟独特的意象及其组合、用典等有关,更主要的,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的对象,重在对人物心境的挖掘与开拓。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是以一些几乎不相干的典故排列和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但结构上随意跳跃而形成有若干断隔和空白的一系列意象之间,又有着某种内在的总体基调性联系,并生出一种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美感张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悲剧色彩和诗作的悲剧氛围,本诗才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艺术特点《锦瑟》用典寓情,令人叹为观止。中间四句各用一个典故:第三句用庄生梦蝶的故事呈现出一种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蜀王望帝化为杜鹃,含有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五句用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感伤意味。蓝田之玉的比喻,形容出一种渴望不可及的朦胧虚幻美景。这四个典故传达出迷惘、悲哀、伤感和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于开头两句中的“无端”和尾句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起全诗朦胧、伤感的情绪氛围。而诗人用如此诗句表达出来的“身世之感与惘然之情”,无疑就是情爱的空茫悲凉和人生空茫悲凉这二者的综合交融,使之成为流传至今最能为人欣赏的一首经典好诗,也是李商隐无题诗所创造的那一能够“涵盖不同心境”和“相通各种感情”之“通境”与“通情”的最佳代表。 后人评价刘学锴认为这首诗“正是用象征手段抒写年华身世之感和惘然之情的典型诗例。它的首尾两联点明此诗是闻瑟而追忆年华的不胜惘然之作。颔、腹两联则推出四幅象征性图景来形况瑟的各种音乐境界和诗人年华所经历的各种令人惘然的人生境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是杜甫的七律名篇,作于代宗大历元年秋诗人客居他乡时。这组诗抒发了诗人面对萧瑟秋景,思念故乡,忧虑国事,缅怀盛世,嗟叹身世的万千感慨。 玉露凋残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霜寒露冷、花草凋零的残像,萧瑟寒冷的巫山巫峡,这些意象的组合,冷暖色的交错,营造出幽冷寒艳的氛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两句对仗精工: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巫峡风云接地,既是眼前实景,又喻指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感情。“开”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又指泪溅,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系”字既指船停滞不前,又喻指心中牵系不忘。这两种意象的组合,是眼前景和心中情的完美交融。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 艺术特点此诗是全组诗的序曲,开门见山,写景抒情。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勾勒出阴沉萧条、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情。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悲伤。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诗的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写尽当年公孙剑器之盛及舞技的高超。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同李十二娘一席对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道渊源,而且引起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抒写了昔盛今衰之感。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第四段是全诗的尾声,感慨身世的悲凉。 艺术特点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 联系作品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杜诗的抒情,以后人一致公认的“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换言之,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老杜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前,盛唐气象培育了老杜磅礴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但涉世之后,他看到的只是政局腐败、江山日非。安史乱后,他的忧愤更广了,再加之他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都使他的诗歌在立意方面必然导致“沉郁”的风格。政治思想受压抑,美学思想也必然受到扭曲,这样就从壮美一变而为沉郁顿挫。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而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短篇严格的律诗中,老杜照例能将沉郁顿挫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 试述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二是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是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
本文档为【古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