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

2011-12-08 3页 pdf 150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2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 收稿日期 :2007 - 11 - 26 ;修回日期 :2008 - 01 - 14 作者简介 :于涛 (1957 - ) ,男 ,山东泰安人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 学院教授 ,博士 ; Tel : (0531) 86180045 ,E - mail :yutao @sdnu. edu. cn 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 于  涛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从身心关系角度 ,回顾体育运动与身体活动的历史关 联 ,用现象学身体观分析目前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体育活动 ...
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
收稿日期 :2007 - 11 - 26 ;修回日期 :2008 - 01 - 14 作者简介 :于涛 (1957 - ) ,男 ,山东泰安人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 学院教授 ,博士 ; Tel : (0531) 86180045 ,E - mail :yutao @sdnu. edu. cn 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 于  涛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从身心关系角度 ,回顾体育运动与身体活动的历史关 联 ,用现象学身体观目前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体育活动 产生的错误认识。认为 :当代思想中对身体的再认识提高了体 育的社会地位 ,但应防止其本质特征的消解 ;体育的本质在于 对生活的意义 ,而非身体活动本身。 关键词  体育 ;身体活动 ;二元论 ;现象学身体观 中图分类号  G80 - 05    文献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5498 (2008) 03 - 0018 - 03 The Signif icance of Re2Cognizing Body from Philosophic Angle to Expounding Essence of Sport ∥YU Tao Abstract  It reviewed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 of sport with body activity from the angle of the relation of body to mind and analyzed the wrong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activity produced by people at pres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phenomenological body outlook. It considered that in contemporary thought , the re2 cognition of body enhanced social position of sport , but it ’s necessary to prevent the disappearance of body’s natural feature ; and the sports nature lain in the significance to life but not in body activity itself . Key words  sport ; body activity ; dualism ; phenomenological body outlook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 Jinan 250014 , Shandong , China   尽管不同学者对体育本质的理解各有不同 ,但对于所有的 体育活动都是身体活动 (Body Activity) 、所涉及的技术也都是 身体技术 ( Physical Skill) 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无争议。“体育活 动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 ,就在于它是一种身体 活动或身体技术。这种观念流传广泛 ,在人们表达体育思想 时 ,已完全成为不证自明和不言而喻的常识。[1 ]” 进入 21 世纪后 ,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体育实践 领域受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 ,曾一直被拒之门外的棋牌类活动 在一些国家堂而皇之地成为体育大家族的一员 ,“电子竞技、F1 汽车大奖赛”等活动也正借此机会 ,逐渐取得体育运动的资格。 体育理论研究领域中 ,自 1989 年休茨在《复杂的三元组 :游戏、 规则游戏和体育运动》[2 ]”一文中 ,把桥牌、国际象棋等非体能 项目视为当代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 ,引发了体育哲学领域 对体育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以及体育概念等一系列问题的讨 论。首先是坦布尔发表了《体育与运动行为》一文 ,用梅洛·庞 蒂的现象学身体观 ,分析了当代体育运动中的身体活动和身体 技能的意义 ,主张用 Motor Action 取代具有二元论色彩的 Physical Skill 一词[3 ] 。紧接着克雷奇马尔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坦 布尔的观点提出反对 ,认为 Sedentary 和 Nonsedentary 一 词能恰如其分地区别体育活动与其他人类的活动 [4 ] ;沃兹则根 据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提出体育并不是独特和封闭的概念 ,体育 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存在着范畴交叉的现象 [5 ] 。 其实 ,体育实践的变化和学术争论反映了哲学思想中的一 场所谓身体转向的变革。在当代思想领域 ,长期以来被身心二 元论驱逐到边缘的身体成为思想讨论的一个焦点 ,身体一词已 经成为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消费娱乐、保健领域里的强势话 语。现在的身体概念已远远不是二元论语境中的身体概念 ,人 的一切活动都被看成是身体的活动。在这场思想变革中 ,原来 人们理解体育本质的根基产生了动摇 ,体育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也变得微妙起来。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回溯近代哲学对身 心的认识 ,了解身体活动与体育的渊源关系 ,进而分析当代哲 学对这些问题在认识上产生的变化 ,阐明当代哲学思想中再认 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影响及意义。 1  身心二元论对现代体育的意义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认为 ,身体是一个具有广延性的实体 , 心灵则是一个思考着的实体 ;心灵的本质在于思维 ,身体则不 能思维 ;身体的本质在于广延 ,而心灵则没有广延 ,不占据任何 空间 ,心灵和身体在本体上属于不同类型 ,是完全不同甚至对 立的实体。同时肉体永远可分 ,而精神完全不可分。我之为我 的那个东西是我的心灵或我的精神 ,我可以观察、打量我之外 的身体 ,身体上被截取一只腿或胳膊 ,精神上并没有被截去什 么 ,并不妨碍思考的进行。这样就确立了思想着的我的主体地 位 ,身体只能是被征服、被控制的客体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主体 性原则。 笛卡尔思想对体育的意义在于两点 :一是身体与心灵的分 离给体育教育留出了发展的空间。正是笛卡尔将人分成身心 两个部分 ,强调心之主体对身之客体的优先和主导地位 ,才有 了后来近代哲学家、教育家对体育的认识和实践。自然主义教 育始祖卢梭才可能把教育分成体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历史上 第一次使用 Physical Education 一词标识对身体的培育和锻炼 , 使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明确和独立的身份。 二是主体性原则决定了身体与心灵相比只能是低等的、受 控制和可征服的一方。这给近代以来运动成绩的飞速提高和 第 32 卷  第 3 期 2008 年 5 月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Vol. 32  No. 3 May. 2008 人体科学的迅速发展做好了理论铺垫。身心分离实际上与现 代世俗化进程中自然的去魅化紧密相关。自然的去魅化旨在 为自然科学脱离神学的纠缠服务 ,将身体与心灵割裂为二 ,把 心灵交给神学研究 ,把身体交给自然科学研究。这种二分法也 导致事实与价值的二分 ,身体成为自然科学处理的“事实领 域”,为现代运动训练、现代医学研究扫清了障碍。身体成了和 其他遵循自然运动规律的物体一样 ,可以任意地开发和利用 , 直接促发了现代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的突飞猛进。哈维在谈 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区别时这样表述 :“现代体育是有广 泛的组织 ,高度复杂的结构和调节的系统。传统体育是那种无 组织、间发性、地域性的表示个人、群体娱乐、身体力量和礼仪 的活动。这时已被地区间 ,国家间和国际间建立的组织所代 替 ;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变得更加专门化和化。在资本主义 理性的支配下 ,现代体育的价值已由过去的仪式 ,转变为纪录 的不断创新。现代体育在社会政治经济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重 点表现在教育、健康、国家利益和大众娱乐业所带来的丰厚利 益方面。[6 ]” 身心二元论为现代体育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讲 ,没有笛卡尔身体与心灵的二分模式 ,就不可 能有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专门化和现代化 ,也就没有现代意 义上的体育教育。在竞技体育领域 ,没有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 上的超越精神和人的主体性高扬 ,就不会有人类对自身生理极 限不断挑战的热情和运动成绩的不断刷新 ,就不会有国际奥委 会等一系列国际体育运动组织 ,今天的体育运动也不会发展到 如此专业化、制度化和商业化。但是 ,身心二元论带给我们理 论上便捷的同时 ,由于总体上对身体之维的贬抑 ,也使体育深 受其害。身心分离思想同时也给思想史上“抑身扬心”倾向打 下理论基础。体育虽然有了独立的地位 ,但这种地位和身份是 低下的 ,相对心灵来讲是微不足道的 ,使体育长期游离于社会 文化的边缘。笛卡尔曾把身体比拟为心灵的锁镣 ,言外之意 , 如果没有“身”这一锁镣的拖累 ,“心”会变得更轻盈、更自由。 时至今日 ,社会上、学校中不重视身体 ,忽略体育的现象仍俯拾 皆是。 2  再认识身体给揭示体育本质带来的新问题 当代身体研究中 ,真正对身心二元对立产生冲击 ,并对体 育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身体现象学。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身体 ,可避免一切先入的理论成见 ,一切有 关身体的科学理论均要搁置一边 ,无论运动生理学、生物学、化 学告诉我们多么正确的身体运动知识 ,都还是一些身体理论而 非身体现象。身体现象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身体 :在他们看 来 ,身体绝不只是世界中的一个物体 ,相反世界因身体而存在。 用身体移动一个物体和身体自身的运动决不是一回事。现象 学家们所使用的就是让那些“原始现象”从遮盖它的种种 身体理论中挣脱出来 ,得以展现。同样 ,现象学身体观也对我 们理解当前体育运动中身体特征的变化 ,以及正确把握体育活 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区别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 1  再认识身体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 ,但应防止其本质特 征的消解 当代哲学思想从“抑身扬心”到身体受到“宠爱”的转向 ,给 以身体活动为外在特征的体育运动以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体育运动、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 ,学校中 的体育教育和竞技比赛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成为当 代教育的主角。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 ,从古希腊到 19 世 纪 ,身体一直受到灵魂的压制。尽管体育运动一直存在 ,但是 哲学思想中长期对身体的贬抑和遗忘使体育一直处在社会的 边缘。 在古希腊 ,柏拉图等哲学家们贬低身体 ,但是这种贬低还 是以一种悖论的方式让身体隐隐约约地出现 ,身体持续地出现 在人们的话题中 ,人们讨论灵魂的时候 ,身体总是不能忘记的 话题。我们熟读柏拉图的名言“用体操锻炼身体 ,用音乐陶冶 心灵”,但我们也知道 ,柏拉图等曾激烈地抨击过古代奥林匹克 运动 ,认为 :“竞技者沉湎在人为的生活中一步也不能超越 ,为 增加体重猛吃猛喝 ,为夺标而长期忙于训练 ,结果变得无教养、 无头脑”[7 ] 。到中世纪 ,身体被教会公开地压抑 ,“强壮而活泼 的身体只能有软弱而不起劲的精神 ,在简单脆弱的身体中 ,才 能使精神更加坚强活泼地发展。[7 ]”身体总是作为一个反面教 材出现在社会的各方面。从笛卡尔开始 ,身体不再刻意地被压 抑 ,而成为主体开发和控制的客体 ,在科学主义的热情驱使下 , 体育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工具虽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 地 ,但运动员的身体成了创造纪录的机器 ,学校中的体育教育 也成为完成总体教育目标的一个工具。 只有在当代思想中 ,感性的身体取代了理性的主体 ,身体 接管了意志。我们每个人就是身体性存在 ,社会也进入一个身 体化时代 ,“身体以作为享乐主义实践和欲望的一个领域而出 现的。[8 ]”后工业社会的身体 (美容、染发、化妆、食品甚至文学 电影中对身体性感的描述)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成为当之 无愧的消费主体。在这种趋势中 ,体育一方面因身体的解放 , 身体高扬而受到社会的重视 ,同时也由于泛身体化、娱乐化的 倾向出现了自我消解、自我疏离的后现代处境。表现在不仅棋 牌类项目被很多人视为体育项目 ,台球、F1 汽车大赛、电子竞 技等项目也成为体育一员。体育正变得成为无本质一物 ,它不 再规定自身 ,成为后现代没有规定性的空无 ;它不再是古希腊 人对身体卓越的一种追求 ,也不是现代以来“对身体教育和通 过身体的教育”,而成为一种纯粹的身体消费和身体娱乐。当 代体育中由于泛身体化变化而引起的体育外延的扩大是危险 的 ,它可能危及体育自身 ,使体育在泛身体化、泛娱乐化的后现 代社会中失去自我 ,使我们刚刚获得的身体解放再次在后现代 社会中变成没有规定性的身体娱乐。 2. 2  体育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的意义 ,而非身体活动本身 在当代思想中 ,身体不仅是世界上的一个物体 ,更是“我” 与世界联系的手段。因此 ,说体育运动是一种身体活动 ,体育 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教育 ,或者体育是对身体的教育就等于空 谈。原因就在于在现象学语境中 ,没有什么不是身体活动。 但是 ,我们又能用什么办法把体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区 别开来 ? 按现象学观点 ,任何活动都是有意义的活动 ,而这个 活动的意义不是活动本身与生俱来的 ,都是人给予的。人的意 识活动就是一个建构对象、指向对象、赋予对象意义的过程。 我们在讨论体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别时 ,思考体育之所以为 91第 3 期 于涛. 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 体育的内容称为意向内容 ,这些内容所指向的篮球、排球等具 体活动称为意向对象。因此所有人类的活动都是具有意向内 容或称“意义”的活动 ,意向内容和意向对象是能指与所指的关 系 ,对象和所指是意向内容所指示的对象 ,意向内容和能指就 是它所表达的东西 ,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客观世界中有 多种对象 (多种身体活动) ,但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含义。即同 一种身体活动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体育活动 ;看一种活动是不是 体育活动 ,要看人们是否赋予这种活动体育的意义 ,而不在活 动本身的形式。 那么到哪里寻找体育之为体育的意义呢 ? 海德格尔告诉 我们 ,要想理解体育的本真 ,就要到体育自行发生意义的生活 世界中 ,悬置一切已有的认识 ,按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 人的生活世界是通过人的交往活动呈现出来的 ,体育活动从来 不是孤立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显现 ,是在人们的交往中 ,在意义 指引的网络中 ,在某个视域中与我们照面。早期人类在恶劣的 自然环境中能否生存下去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是否比动物 跑得更快、跳得更远或更高 ,以及个体是否具备在生活中的各 种基本活动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就能在当时的生活条件 下生存下来 ,这些能力突出的人甚至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 , 体育的最初含义就是在这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中 ,在各种指引联 系中明确了自己的意义 ,这些意义又通过人们生活中的使用开 启出来。人们把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 现实生活中总结抽象出来 ,在劳作的休闲时间 ,在一定的空间 进行专门的练习或训练。体育在人的生活世界、意义世界中始 终基于人自身的基本能力和生活的基本技能而存在。要想解 决“体育活动为什么是身体活动”的问题 ,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 追问“在生活世界中体育干什么”“人拿体育做什么”等问题。 按上述解释 ,只能是那些跑、跳、投、攀、投、爬、游泳等基本 活动能力和反映这些能力的基本技术才算作体育活动 ? 至少 在人的早期生活世界中是这样的。但是 ,作为人的生活世界是 一个变动不居、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知觉活动中投身到被知觉 的世界 ,感知、体验和发现生活世界中的意义 ,被发现的意义总 是有不确定的 ,因而被感知的对象 ,就有不确定的形式。对体 育的认识有一部分是确定的 ,也有一部分是尚未确定的。而身 体对这些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 ,使不确定变成确定。按照坦布 尔的理解 ,“一个动作行为是否是体育活动至少要有 3 个决定 因素 :一是要有具有活动意向性的人 ,这个活动的人必须是有 意识、主动赋予活动以体育意义的人。二是意向的对象 ,提供 抓、投、跳的对象。三是活动方式 ,体现一定时空关系的活动方 式 ,如跳高、跳远或者同步跳、定时跳等”[9 ] 。随着人们生活世 界的变化 ,反映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技能的形式不断多样化。 体育活动的形式才能更高级、更复杂 ,体育运动的大家庭才能 不断扩大。基于这种理论 ,只有当驾驶汽车、操纵电脑、“对坐 纹枰”成为人们基本生存形式 ,完成这项活动也需要人们主动 地发展其所需能力时 ,这些活动才能步入体育的殿堂 ,但至少 现在还不能。 3  结  语 诚然 ,身心关系问题是哲学和有关科学的一大难题 ,围绕 它建立起来的理论数以百计 ,但至今这一问题没有被完善地解 决 ,身体与心灵的二分所构建起来的理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至 深。贝斯特在《二元论与体育运动》中指出 ,“体育运动的概念 来源于笛卡尔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描述 ,所以我们所使用的体育 语境中各种概念、各种理论都带有浓重的身心二元论色 彩”[10 - 11 ] 。从 20 世纪开始 ,体育领域中不断有人针对二元论 带来的诸多理论难题提出新的观点 ,无论是“健全的头脑寓于 健康的体魄”,“人是头脑 ,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还是当代体育 哲学家坦布尔试图用 Motor Action 置换 Physical Skill 与克雷奇 马试图用 Sedentary Nonsedentary 取代 Physical Mental ,都表明 人们在克服身心二分论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特别 是现象学身体观为我们解释体育现象 ,厘清历史和现实中对身 体活动与体育关系上设置的迷障 ,提供了新的视角。用这一新 的身体概念将可能改变我们多年建立起来的体育理论体系 ,对 日常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思想的表达均将产生深刻的 变化 ,对此 ,体育理论界应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并提供应对 措施。 参考文献 [1 ]  Tamboer . J . W. I. Sport and Motor Actions[J ].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1992 :31 - 45 [2 ]  Suits ,B. Tricky Triad : Game , Play , and Sport [J ] . Journal Philosophy of Sport ,1988 ,VolXV :1 - 9 [3 ]  Tamboer , J . W. I. Sport and Motor Actions[J ] .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1992 :31 - 45 [4 ]  Kretchmar , R. S. Reactions to Tamboer’s“Sport And Motor Actions”[J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1992 :47 - 53 [5 ]  Wertz. S. K. Is sport Unique ? A Question of Definability [J ] .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1992 :47 - 53 [6 ]  Jean Harved. Not J ust a Game [ M ].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98 :12 [7 ]  《体育史》编写组. 体育史 [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9 :240 - 249 [8 ]  贝尔. 资本主义当代矛盾 [ M ] . 赵一凡 ,译. 北京 :三联书 屋 ,1989 :101 - 139 [9 ]  Tamboer , J . W. I. Sport and Motor Actions[J ] .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1992 :31 - 45 [10 ] 于涛 ,杨锡明. 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 [J ] . 西安体育学 院学报 ,2000 (1) :13 - 15 [11 ] Bestor , T. W. Dualism and Bodily Movements[J ] . Inqui ry , 1976 ,19 (1) :1 - 26 0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 32 卷
/
本文档为【从哲学角度再认识身体对揭示体育本质的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