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动物微生态菌群和制剂的营养免疫功能及其应用技术-张日俊

2011-12-01 14页 pdf 1M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6938

暂无简介

举报
动物微生态菌群和制剂的营养免疫功能及其应用技术-张日俊 1 张日俊 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zhangrj621@yahoo.com.cn 13601020953 动物微生态菌群和制剂的营 养免疫功能及其应用技术 内容提要 1 动物微生态基本理论概述 主要概念 消化道菌群演替规律及其启示 2 动物消化道菌群和制剂的功能 营养功能及其机理 免疫功能及其机制 3 动物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 益生素、益生元、合生元 应用方法和技术 1.1 微生态概念 Lactobacillus Rusch: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研究正常微...
动物微生态菌群和制剂的营养免疫功能及其应用技术-张日俊
1 张日俊 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zhangrj621@yahoo.com.cn 13601020953 动物微生态菌群和制剂的营 养免疫功能及其应用技术 内容提要 1 动物微生态基本理论概述 主要概念 消化道菌群演替规律及其启示 2 动物消化道菌群和制剂的功能 营养功能及其机理 免疫功能及其机制 3 动物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 益生素、益生元、合生元 应用方法和技术 1.1 微生态概念 Lactobacillus Rusch: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境 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细胞水平 和分子水平生态科学 *生态:生物群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微生物 宿主 (动物) 环境 (饲料等) 1.2 正 常 菌 群 定义:在动物或人的体内和体常常存在 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microbial zone),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处于健康状态, 并未出现异常或致病现象,这一微生物层 就是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或称固有(原籍/内生)菌群。否则称过 路菌 它对动物体非但无害,而且有益; 不仅有益,而且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生理系统(第十大系统) 单胃动物菌群 人或单胃动物消化道中寄居大量细菌。 LucKey估计,人或动物消化道中含1014细菌细 胞 ,而人体或动物细胞仅为1013 人粪便湿重的40%以上是细菌细胞 单胃动物(猪、兔、禽)微生物量:50亿~ 500亿/g湿粪, 500~1000种. 但计数法,有85%无法培养得到。 大 鼠 盲 肠 中 细 菌 种 类 2 不同动物消化道与菌群关系 总菌量=平均菌数 ×肠道内容物量 禽类:消化道短,总菌量少 猪:消化道长,总菌量多 1.3 肠道微生态系的组成 微生态系的组成:正常微生物群在动物体内定居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 中,微生物通过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 与动物体之间,微生物、动物体及其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的呈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称“微生态三角”)。 例,健康猪 皮肤上:金黄色葡萄球菌, 消化道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 呼吸道中:多杀巴氏杆菌, 生殖道中:螺旋体、大肠杆菌、抗酸性细菌 猪的健康受损、免疫功能低下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遭到破坏, 出现生态失调时,才有可能表现致病作用。 微生物 宿主 (动物) 环境 (饲料等) 1.4 微 生 态 平 衡 微生态平衡(eubiosis):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 正常微生物的各级生态组织结构(种属、比例)与 宿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体内、体表的相应生 态空间结构(粘膜、皮肤等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 的生理性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内部结构(菌群结 构和其所处的环境结构)和存在状态(和平共处) 就是微生态平衡(相互适应的统一)。 菌群结构:种属、比例 存在状态:和平共处, 细胞间、 分子间相 互作用状态 1.5 影 响 微 生 态 平 衡 因 素 1.5.1 环境的影响(饲养环境) 空气成分(氧少、氨多、病原微生物多) 以及气温突变:使宿主生理机能严重失 调,造成疾病发生,进而影响菌群。 饲料与饮水:饲料变质、养分不全,饮 水污染,造成宿主的代谢紊乱或感染。 化学物质(药物)与辐射:使组织、器官 损伤,自然防御机制受破坏,免疫机能 降低,导致微生物感染。 特点:间接,主要是改变了宿主的生 理功能,致使菌群失调 1.5.2 宿主的影响菌群平衡 1)免疫状态:宿主的免疫机能是抗感染、防卫以及清 除正常微生物群代谢产物(内、外毒素)。当免疫功能 缺陷、抑制、损害,均可造成微生态失调。 2)遗传: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种属、个 体间的差别。 3)生理状态:影响正常微生物的定植和数量。 胃酸减少或缺乏,使胃内正常菌群菌数减少, 肠蠕动过速与缓慢,菌群存留时间及繁殖数量。 胆汁酸分泌减少,肠道粘液过少等,降低菌群的定植与数量。 1.5.3 微生物菌群本身影响菌群平衡 正常微生物菌群的自身状态(有益和有害微生物的组成 、比例) 种群间相互关系的失调。 外毒素:强,主要由G+菌(腐败和致病)少量G-在活动过程中产生,蛋白 内毒素:弱,主要由G-菌在死亡解体过程中产生,脂多糖 (细胞壁成分) 1.7 动物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失调(dysbiosis):指正常微生物菌群之间, 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 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dys-有病的;biosis生命 失调的内涵: 菌间的比例失调:正常菌群之间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状态遭 到破坏; 菌与宿主的生态失调:如宿主患病或抗生素过度使用,菌 与宿主的平衡遭到破坏。 菌、宿主与外环境的失调:如气温突然变冷引起腹泻。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表现: 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定位的变化(间接可见) 宿主患病或出现病理变化(直接可见,如腹泻) 3 菌群间的关系 助生(mutualism):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同 生长的微生物互相受益,保持微生物菌群的 平衡状态。如酵母与乳酸菌 抗生(antibiosis):是指外加抗生素等药物后, 微生物菌群间比例失调。 偏生(即偏害共生amensalism /偏利共生 commensalism):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 时,一方产生抑制另一方生长的因子。如病 原菌产生抑制正常菌的因子。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转化 环境 生态平衡 微生物菌群平衡 互 生 健康 状况 生态失调 微生物菌群失调 抗 生 生态失调 微生物菌群失调 偏 生 慢性病 (比例失调) 如,使用抗生 素消化不良 急性病 (菌交替症) 微 生 态 失 调 的 分 类 定位转移或易位:某部位的菌群从转移到另一个本 来不该出现的部位(区域)。如霉菌侵害肠粘膜后 血行感染:出现在定位转移之前或之后。血行感染 既是原籍菌易位传播的一种途径,又是一种易位感 染。有两种进程: 1)菌血症 菌群侵入血液生长繁殖称菌血症。正常 菌群进入血液很常见,但不一定都形成感染。只有在 动物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减弱的情况下才引起感染。 2)脓毒败血症:细菌经血行(菌血症)转移到其他部 位引起严重感染,然后再由感染部位重新进入血行, 引起严重感染。预后大多不佳。 易位病灶:正常菌群因其他诱因易位,在远隔的脏 器或组织形成病灶。例如脑、肝、肾、腹腔、盆腔 等处的脓肿。这种病例多与脓毒败血症连续发生或 同时发生. 1.8 微 生 态 失 调 的 原 因 1)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因素→腹泻。 2)动物正常生理结构破坏,如粘膜受损 3)免疫抑制(某种抗生素、激素、同位素) 4)抗生素疗法 破坏正常菌群。如,防治腹泻时,使用土霉素、金 霉素,不仅杀灭了致病菌,也对厌氧菌明显的抑杀。 促进耐药菌株的增加。大肠杆菌可将耐药性质粒传 递给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假单脑菌属、变 形杆菌、不动杆菌、伤寒杆菌、痢疾籽菌等不同种 属的细菌,引起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问题。 促进定位转移。大量使用抗生素,使耐药性大肠杆 菌等肠道菌向呼吸道转移。 5)中毒、感染、肠炎、便秘。如,赤霉菌毒素、黄曲 霉毒素等中毒 1.9菌群失调的危害 消耗宿主碳水化合物及能量→饲 料效率↓(微生物活动的本质: 发酵) 杂菌(如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不 正常增生→下痢或肠道疾病。 部分细菌产生毒素→损伤肠道粘 膜,如大肠杆菌、梭菌、曲形菌 的毒素 继发感染→菌血症、毒血症 粘膜变薄甚至脱落→营养吸收障 碍。如,僵猪、僵鸡 Intestinal villi 4 菌平衡 不平衡,拉稀对比 消化道菌群演替规律 1.10 畜禽消化道菌群演替规律及启示 3天前剧增 (Ⅰ阶段) 3-14天缓增 (Ⅱ阶段) 14天后平稳 (Ⅲ阶段) 识变→适变(因时而变) 肉仔鸡 肉仔鸡盲肠 14天后,各肠段厌氧菌形成绝对优势 5 肉仔鸡直肠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成猪 菌群演替规律与多样性 ? ? ? TYPES AND DENSITY OF MICROBES IN THE GIT OF PIGS stomach small intestine caecum colon anaerobe lactobacilli bacteroides streptococci yeast Coliforme肠杆菌 Borg Jensen, 1993 28 菌群演替规律的启示和应用: 了解规律:从无→剧增→缓增→平稳的演替,“一根管子 ”,特别是营养的消化 在菌群形成关键时期,调控菌群结构,形成“好”菌群,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分析多样性的意义: 正常菌群能合成和分泌维生素、酶、调节因子等,且能分 解一些不易被宿主吸收的物质供宿主吸收; 正常的菌群及其新陈代谢产物能促进宿主对某些营养物质 的吸收,改变宿主消化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 菌群结构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抗病力、消化机能、生产 效率等); 菌群的结构影响动物的产品风味、品质、化学成分,这是 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益生素(probiotics),微生态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细 菌细菌制品,经口或经由其它粘膜途径投入,旨在 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 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1994,德国国际会议)。 灭活益生素:是将已知有益微生物经培养等特 殊制成的只含灭活的死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制品 称为灭活益生素,这方面的制品已在我国出现。 1.12 微生态调节剂 益生元(Prebiotics):在动物体内外能选择性、 促进一种或几种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某些 有害微生物过剩繁殖,既不能被消化酶消化, 还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一类物质称为益生 元。 如异麦芽低聚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 聚糖、低聚木糖、大豆肽、乳果糖以及部分 中草药等。 6 合生元(Synbiotics):指益生素与益生元联 合使用。两者优势联合,更能发挥益生菌 的功效。 Synbiotics =Probiotics+Prebiotics (复合 = 生物类 + 化学类) 2 消化道菌群的重要作用 2.1 概 述 2 消化道菌群的重要作用 1)消化道解剖学的修饰,如腔室体积、消化道壁结 构、消化道粘膜可吸收面积的改变,促进消化道成 熟。 2)消化道内容物质量的修饰,如物理(pH、氧还电 位等)的、生物化学的(脂、糖、氮、水、无机物等 物质的吸收) 3)消化道生理学的修饰,如肠蠕动,消化道上皮细 胞再生。 4)对外来细菌的菌群屏障作用,如严格屏障作用和 非严格屏障作用,有些细菌能分泌拮抗蛋白,抑制 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2 消化道菌群的重要作用 5)消化道免疫系统的修饰,如分泌IgA浆细胞数目的 增加和派伊尔淋巴集结大小的增加,标志着免疫功能 的增强。 6)补充消化酶,消化道微生物可产生一系列作用。 主要是酶的生化作用。 7)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K、C、B1、B2、B6、泛 酸、烟酸、生物素、肌醇和叶酸等)以及其他代谢产 物,可被畜禽利用,促进生长和增重 8)对动物的能量和脂类代谢产生影响。与微生物种 类有关。 • 总之,与营养消化、免疫抗病有关。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抗菌作用 菌群效应,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降低梭菌属 、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等的数量,增加内源 性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 产生抗菌物质(因子),如SCF降低pH不利于 病原微生物,有些(不是全部)益生菌产生细 菌素(抗菌蛋白)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菌或病 毒(如粘附病毒) 竞争粘附:阻止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肠粘膜上 竞争营养:益生菌消耗艰难梭菌生长必需的单 糖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抗毒素效应 益生菌通过酶机制修饰(改变)毒素受体(如 艰难梭菌毒素A受体)而发挥抗毒素效应,如布 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 还有,某些腹泻毒素 有些肠道共生菌(内源的),也有类似作用 7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对肠道上皮细胞、粘液产生和屏障功能的影 响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A. Promote tight contact between epithelial cells forming a functional barrier B. Reducing the secretory and inflammatory consequence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C.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of defensive molecules such as mucins D. Increase brush border enzyme production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免疫作用 Probiotics as Vehicles for Immune Modulation益 生菌可作为免疫调节的工具(手段),如有此 工程益生菌可产生IL-10,产生抗炎作用 Effect on Molecular Signaling Inside the Cell Toll-like receptor 9 (TLR9) signaling is essential in mediating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probiotics, By NF-kappaB and MAPK pathways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免疫作用 Effect on Humoral Immunity, 刺激产生抗体,中和某些 病毒 Viable L casei strain GG stimulate rotavirus specific IgA antibody responses (46,47). two probiotic strains; Lactobacillus hamnosus GG or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RL431, induced an immunologic response towards poliomyelitis vaccine virus(脊髓灰质炎 疫苗) by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48). ingested B. bifid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immunoglobulin (IgM, IgG, and IgA) secreting cells in mesenteric lymph nodes(肠系膜淋巴结) and spleen, in an animal model (49,50)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免疫作用 Effect on Cytokine Release 调控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在相似的菌,作用的模式 和方式也是不同的,而且同种不同株的益生菌,其作 用也不同,且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 – T(H)1, T(H)2, T(H)3-response of the dendritic cells (树状细 胞)in the intestine can be modulated according to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flora, including ingested probiotics (51). – probiotics enhance cytokine production,如increasing IL-10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CD4(+) T cells bearing surface TGF- beta (52).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免疫作用 Effect on Innate Immunity(增加先天免疫力) L. casei DN114001 consumption increased oxidative burst capacity of monocytes, as well as natural killer cells tumoricidal activity resulting in a positive effect in modulating the innate immune defense probiotic bacteria appear to modulate the no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differently. stimulate the intestinal innate immune system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 S. boulardii was also found to activate complement and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56)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免疫作用小结 Probiotics as vehicles to deliver anti-inflammatory molecules to the intestine Enhance signaling in host cells to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Switch in immune response to reduce allergy Induce antibody response to reduce infection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substanc 8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抗过敏作用 probiotics exert strain-specific (Lactobacillus GG)anti- allergic effects at the level of the immune cells, the intestinal lumen, as well a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Such effects include improved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allergic degrada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at the local gastrointestinal site as well as distant mucosal sites (57). 减少仔猪大豆蛋白过敏。例如,相同日粮下,饲喂益生 菌可降低腹泻率即是实证。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对多种粘膜系统的作用,包括肠道、呼吸道、阴道等 intestinal microbes can activate a common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influence sites distant to the intestine, includ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protecting against respiratory pathogens。 Dendritic cells appear central to directing the beneficial immune response to probiotic bacteria and in translating microbial signals from the innate to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whereas regulatory T cells are emerging as potentially key effectors of probiotic- mediated responses, particularly in the reduction of allergic inflammation 减少感染 降低发病程度 抗肿瘤细胞的增殖,作为辅助治疗 2.2 营养免疫功能及机制 除臭降氨,改善环境 微生物的酶作用,与生长相关的助消化 代谢调控作用,包括改善肉品质(主要是风味、嫩度) 消化系统的发育和维护 3 应用技术 (菌、营养、饲养管理、环境) 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常遇到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菌种?同名菌种不同厂家的产品有何区 别? 死和活的怎么样? 稳定性到底如何? 对生产性能影响如何? 与营养代谢的关系如何? 与肉、蛋品质如何? 与抗生素或其它饲料添加剂的配伍问题? 添加的越多越好吗? 环境好坏、营养高低、饲料质量好坏,更有效? 3 应用技术 3.1 菌种: 益生菌的有益作用有株的特异性(FDA/WHO) 2010农业部饲料添加剂目录打算新增的菌种有: 养殖动物: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罗伊 氏乳杆菌、黑曲霉、米曲霉、迟缓芽孢杆菌、短小芽 孢杆菌、纤维二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删除地衣 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乳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 所带*号; 牛饲料和青贮饲料:布氏乳杆菌、产丙酸丙酸杆菌 青贮饲料:副干酪乳杆菌 体外试验 胃酸耐受试验、 胆汁耐受性、 粘膜粘附性和/或上皮细胞粘附性 对条件致病菌的抗菌活性 降低致病菌表面粘附能力 胆盐水解酶活性 动物试验 安全性 良好的生产性能 9 益生素菌种间的配伍问题 相同菌种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功效 抑菌能力不同 产酸能力不同 抗逆性不同(酸、胆盐、热等) 无用的微生物,再多也没有用(对比实效) 良好的生产工艺才能保证产品的功效 3.2 剂型及优缺点 牙膏状 良好的生产工艺才能保证产品功效 3.5 稳定性 芽孢的稳定性(N001) 张日俊等(1999,2006) 乳酸杆菌的热稳定性 酵母的热稳定性,与乳酸菌类似 65℃ 75℃ 85℃ 95℃ 110℃ 120℃ 刘丽英,张日俊(2003) 益生菌对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Probiotic Age Incidene of diarrhe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 cereus 8 weeks reduced yes B. cereus day 1 - 85 reduced yes B. cereus day 7 – 21 reduced yes B. cereus day 24 – 66 no effect no B. cereus 25 kg live weight no effect no B. cereus 2 weeks post weaning reduced yes E. faecium day 1 – 70 reduced yes E. faecium weaning reduced yes P. acidilactici day 5 – 28 reduced yes P. acidilactici day 5 - 28 reduced yes S. cerevisiae adapted from Simon et al., 2003 (piglets) 3.5 有效性(生产性能、腹泻率、免疫力等) 10 添加益生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Simon, 2001 Simon, 2001 * * * * * Daily gain Feed : Gain ratio *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group % (piglets) AA肉仔鸡总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益生康: 乳酸菌、 芽孢杆菌 和酵母菌 张日俊等(1999) 益生康对肉鸡生长均匀度的影响 用标准差表示 张日俊等(1999) 益生康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刺激作用 张日俊等(1999) 益生康对T或B淋巴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张日俊等(1999) 益生康对特异性抗体效价的影响 张日俊等(1999) 11 亮度值(L*) 红值(a*) 黄值(b*) ab b a A AB B B A AB AB A B A AB B 17.78% 22.69% 62.18% 36.70% 不 同 菌 群 状 态 对 肉 色 的 影 响 胸肌 腿肌 感观性状 从左到右分别代表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乳酸菌组 对肉品质的影响 抗生素组 益生菌组 对照组 Ø 不同品种肉鸡皮肤着色 的性能不同,但沉积在肉鸡 皮下脂肪上的黄色物质都是 相同的,即叶黄素(含氧类 胡萝卜素),肉鸡皮下脂肪 的叶黄素沉积就越多,皮肤 和脚胫的着色越强,颜色由 浅到深分别是浅黄→深黄→ 枯黄→桔红。 9 感观性状 测定指标(mg/g) 空白对照组 抗生素组 乳酸菌组 C14:0(肉豆蔻酸) 0.15 0.15 0.15 C16:0(棕榈酸) 7.74a 8.42b 8.22ab C16:1(棕榈油酸) 0.81a 1.01ab 1.10b C18:0(硬脂酸) 3.92 3.62 3.61 C18:1(油酸) 8.99 9.55 9.62 C18:2(亚油酸) 10.06 10.19 10.36 C18:3(亚麻酸) 0.64 0.70 0.64 C20:2 (花生二烯酸) 0.42 0.32 0.49 C20:3(花生三烯酸) 2.27ab 2.22a 2.40b C22:5 0.39 0.35 0.34 C22:6(DHA) 0.37 0.33 0.33 多不饱和 14.30 14.25 14.75 不饱和:饱和 2.03 2.02 2.11 胸肌脂肪酸含量(mg/g) p=0.1 增 加 风 味 物 质 测定指标 空白对照组 抗生素组 乳酸菌组 校正肌苷酸 (mg/g) 2.79a 2.83a 3.07b ATP INOIMPAMPADP HYX Ø校正IMP值:将HYX、INO、IMP、AMP、ADP测定 值统一转化成摩尔数,相加得到总摩尔数后乘以IMP的 分子量。(刘华贵,2003); Ø计算各种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IMP及其相关物总摩尔数 其变异系数仅为3. 88% (陈继兰等,2004) 胸肌校正肌苷酸含量 p=0.1 3.6 抗生素与益生菌的配伍使用 不同抗生素对肠道菌群或益生菌的抑制力不同 12 单独使用; 与抗球虫药混用,注意配伍 用法 与抗生素配伍 先治后调,如先用金霉素,后用益生菌 边治边调,同时使用 抗生素不减量+复合益生菌 抗生素减量50%+复合益生菌 Astaldo(1991)指出,抗生素和益生菌具有互 相补充、协同作用的效果,联合使用可以改善 家畜生产性能。但由于益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 性,必须注意配伍禁忌。 可与酸化剂、肽、酶、寡糖等配伍 用量(添加浓度):105~106cfu/g饲料,再 多不经济,不是越多越好。 使用时机:出生就用,越早越好,治后必用 (恢复菌群) 使用方式: 小鸡饮水 中大鸡拌料或饮水 喷雾,净化环境,控制环境性呼吸道疾病 发酵饲料(发酵豆粕、平衡蛋白) 体外消化是未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料成本 的必然选择 应用效果(根据不同试验结果) 提高生产性能 肉鸡,日增重提高(9.7%),饲料利用率 (5~19.1%),整齐度极明显提高 蛋鸡,可提高产产蛋量和蛋重,降低死淘率 控制疾病 腹泻率(-70.8%) 死亡率降低(-68.1%) 雏鸡成活率提高(5~10%) 替代抗生素,控制药残 与10mg/kg黄霉素,金霉素75mg/kg相当 提高肉蛋品质,如色泽、光洁度、风味等 何种情况下使用更有效?? 相比而言: 环境:环境越差越有效,疾病多发时 营养:营养水平低更有效 饲料:饲料质量降低,杂粕多更有效 饲料霉菌较多时(潮湿、多雨) 消化差、饲料利用率低 病中病后(腹泻)、使用抗菌药物后 抗生素治疗无效时(环境中耐药菌多时) 僵猪、僵鸡 初生后(幼龄)、促进消化道成熟 某种传染病高发前和发生中,增强免疫力 Daily gain (28 d) Feed intake kg feed / kg gain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Control Control + 0.16 % FOS g kg / kg 1 2 THE USE OF FOS FOR WEANED PIGLETS UNDER PRACTICAL CONDITIONS (N = 16 LITTERS) Mul and Perry, 1994 13 Source Parameters Response Authors MOS(甘露寡糖) performance, microflora immune system no yes White et al., 2002 FOS performance yes Xu et al., 2002 MOS performance immune system yes no Davis et al., 2002 FOS, TOS pH, performance no Houdijk at al., 1998 FOS, TOS pH, VFA, microflora digestibility yes no Houdijk at al., 1997 Galactosyl lactose performance, digestibilities VFA, microflora no no Mathew et al., 1997 Sucrose th. oligo caramel performance no Orban et al., 1996 单独使用寡聚糖,效果不显著;与微生 态制剂联合应用优于单独使用寡聚糖 10 ASSOCIAT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AND FOS ON COMPOSITION OF FAECAL MICROFLORA IN PIGLETS 10 10 10 10 10 10 log/g wet feces Nemcová et al., 1999 * ** *** 干酪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果寡糖 ASSOCIATE EFFECTS OF MOS AND LACTO-SACC ON PERFORMANCE CRITERIA IN PIGLETS (6.8 KG BW) g/d Spring and Privulescu, 1998 F/G 3.0 2.5 2.0 1.5 1.0 0.5 + 10 % + 9 % 合生元 (多种寡聚糖) 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产品学研合作基地 3万t 大豆肽蛋白(发酵豆粕) 30万t 生物饲料全自动生产线 100万头绿色猪肉工程 实验室的合作基地 (3万t抗病肽蛋白+30万t生物饲料全自动生产线) 14 79 肽 菌 酸 细菌素(抗菌肽) 酶 微生态技术应用—产品开发 与北京格林弘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开发益科乐活力菌系列 80 感谢 祝各位行业精英、企业 家、朋友们事业兴旺发达、 生活快乐安康!
/
本文档为【动物微生态菌群和制剂的营养免疫功能及其应用技术-张日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