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011-11-23 41页 ppt 5M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426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nullnull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____培根null注意:这里讲的文化传播指横向交流的过程.(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null2、 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nullnullnullnull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可口可乐、耐克、万宝路、麦当劳等品牌的广告宣传,美...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nullnull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____培根null注意:这里讲的文化传播指横向交流的过程.(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null2、 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nullnullnullnull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可口可乐、耐克、万宝路、麦当劳等品牌的广告宣传,美国文化中那特有的对“英雄主义”的狂热崇拜精神,那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追求,那种奔放、自由而不失幽默的美国精神等,便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大众流行文化。这些品牌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代名词,使消费者潜移默化地体验着美国的文化。null(2)人口迁徙nullnullnull“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 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null我国历史上三次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第一次: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江左,它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第一次移向长江流域,改变了以前重北轻南的文化格局。第二次: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755年—763年)。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 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第三次: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中原人民再次南迁,其结果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最终完成了中国人口、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从此中国社会便进入南盛北衰的阶段。 null(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null 为了普及汉语,中国政府在全世界开设了孔子学院。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短短4年多的时间,其规模已经壮大至200多所,分布在六十四个国家和地区。 null 说相声,当主持人,在中国的荧屏上做广告……加拿大人大山已然完全融入中国的生活圈子。1988年大山在北大初次接触曲艺艺术,1989年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师。之后他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献艺。2008年4月大山被定为奥运圣火商丘传递点的火炬手之一。 总之,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nullnull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 7、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nullnull口语传播印刷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null 现代社会中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nullnull3、大众传媒的特点: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大众、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null1、文化交流是什么 文化交流,应该包括文化的引进和输出!nullnull1583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到广东,他还做了《坤舆万国全图》、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null,“郑和下西洋铜像”在泉州落成 明代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后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null 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nullnull 回忆一下历史课所学知识,唐代文化对周边国家有哪些影响? 唐代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唐代文化影响最深的是朝鲜(当时称为新罗)和日本。朝鲜参照唐制改革政权机构;仿照汉字创造新罗文字“更读”;仿照唐朝设立国学,实行科举制度;都成平壤也是仿长安建造;朝鲜人开始穿唐式服装。null 日本先后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每次规模都很宏大,最多时达五、六百人。唐朝也主动派人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高僧鉴真就曾六次东渡日本。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仿照《唐律》制订了《大宝律鉴》;仿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固收授法和租庸调制;还根据中国方块汉字创造出日本文字,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深受汉语的影响;日本人的许多生活习俗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迄今还保留着汉唐遗风。null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明的促进和影响。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进步; 西方的民主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被中国所借鉴,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 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null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意义/作用)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文化交流促成了现代文明 ④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繁荣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⑤当今经济政治全球化和激烈的综合国力较量格局 下,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null(3)当今时代,应该怎么样进行文化交流(基本要求) 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帕特里莫尼托--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化志愿者标志nullnull 1、中国海洋考古工作者打捞的“南海一号”沉船,证明了南宋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海上丝绸之路把各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联系起来,对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 ) 课堂练习 A、人口流动促进文化传播 B、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了旅游文化 C、旧传媒传递了丰富的信息 D、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方式之一null 2.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Cnull 3.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Dnull 4、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有( ) ①古代商旅活动 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Cnull5、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会议发表了《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宣言希望世界各地的媒体向全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各种形态媒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功能互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各国媒体应该如何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 null答: ① 各国媒体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③ 各国媒体应充分发挥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
/
本文档为【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