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以学前教育为龙头

2011-11-21 9页 doc 53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5825

暂无简介

举报
以学前教育为龙头以学前教育为龙头,高标准架构“一体两翼”专业群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一体两翼”专业群构建依据 “一体”就是以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在全校范围内筛选性质相近或相关,资源共享度高,能最大限度产生联动作用的专业组成“两翼”。其中,“两翼”是指以语文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构成的软件共享为重点的“左翼”和以音乐表演专业构成的硬件共享为重点的“右翼”。 在这个专业群体中,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实训试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专业与数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高度...
以学前教育为龙头
以学前教育为龙头,高标准架构“一体两翼”专业群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一体两翼”专业群构建依据 “一体”就是以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在全校范围内筛选性质相近或相关,资源共享度高,能最大限度产生联动作用的专业组成“两翼”。其中,“两翼”是指以语文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构成的软件共享为重点的“左翼”和以音乐表演专业构成的硬件共享为重点的“右翼”。 在这个专业群体中,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实训试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专业与数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高度相关,都属于教师教育范畴,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音乐表演专业虽然不属于教师教育范畴,但在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方面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千思万缕的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都是培养教师人才,它们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英语、教师口语、书法、音乐、体育、美术为公共基础理论课,学前教育是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其他专业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而小学教育是与学前教育相衔接的,因此,不论师资、教学、研究都紧密相连。所以,建设发展核心专业能够带动和促进专业群的发展。 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由于专业演变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强势专业。 专业群都需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英语、教师口语、书法、音乐、体育、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专业师资。发展老头核心专业的师资将得到充分共享。 专业群都需要功能相同或原理相通的模拟和仿真实训场地和教育类专业资料室,如心理、舞蹈教室、书法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实验观察室、琴房等硬件设施。因此,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建设成本,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这些设备设施的建设能够实现充分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专业群的教学改革既具有共性又能相互促进,学前教育核心专业的教改成果能对其他专业起到示范作用并应用于其他专业,而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的改革成果将进一步推动龙头专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专业群联袂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截止2005年11月统计,学生创办了学生社团19个,学生社团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材为宗旨,紧扣素质拓展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了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和娱乐性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学生素质得到积极拓展。 基于以上考虑,确定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以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为两翼,构建“一体两翼”专业群,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之间的联动作用,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效益。 二、“一体两翼”专业群现况描述 1、学前教育专业简况 根据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在1960年招收幼师生(中专)的基础上,于2001年开办两年制学前教育大专,2003年开办三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2004年,该专业成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所在学校被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学前教育招生专业考试主考学校,金华市学前教育师资中心也正式挂牌,基本确立了浙江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科研中心的地位。 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在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深入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形成了“四五制”专业特色。 2、语文和数学教育专业简况 语文和数学教育专业是由中等师范教育专业发展而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07年开始招生(中专),1994年开始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语文、数学教育方向)培养,2005年正式设立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从事小学教育的优秀人才,经过百年的办学积累与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业特色——综合培养,学有所长。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专业属普通高等教育师范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人文、科学素养协调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毕业生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育工作,或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育研究、管理工作。在历届毕业生中,已涌现出近30名特级教师和百余名省、市级教坛新秀。 3、音乐表演专业简况 音乐表演专业创办于2001年,该专业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各类文艺团体、相关社会文化部门、音乐教育战线胜任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音乐教学、艺术实践创新及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社会较高层次的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技能中心,学有所长”为人才培养特色,按照“前呼后应,循序渐进,过程监测,制度保障”的原则,全面落实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积极拓展对外联系与合作,建有实践基地8个,师生在国家级、省市级的演出中屡屡获奖,深得好评。 三、“一体两翼”专业群建设构想 (一)师资队伍建设 1、语文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 根据教师成长的阶段性、整体性特点和本专业师资现状、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将积极创造条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努力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享有一定声誉的师范教育专家或学科教育专家,积极申报“教授工程”。重在引进和培养教授或博士学位学术带头人;完善以小学特级教师、教研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专职教师达到25名、兼职教师3-5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达到8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50%以上。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思想、业务、体魄素质优良,能胜任本科教育教学需要的、能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专业精湛、素质全面、敬业乐教、不断进取的富有活力的高校师资队伍。 (2)基本举措 1)学科梯队建设 根据小学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在2-3年内培养出该学科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并建设好学科梯队。培养站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法前沿的、能指导或引导地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有一定实力和声誉的学科教育专家。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使该学科拥有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二是在此基础上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1-2名该学科教授。 2)明确主攻方向 每位教师明确专业方向,有重点地培养学科专家,3年内至少有1—2人评上教授,或引进有影响的教授1—2人。根据现有教师研究的水平和兴趣,把人文学科中的语言文献学、儿童阅读研究、方言研究以及传统文化研究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3)青年教师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为建设方针,旨在明确现阶段建设的重点。提出“双化”,即“青年教师教学规范化,中年教师教学示范化”。提倡教师自我提高、自我进修、自我发展为主和学校积极培养结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学科素养的优化相统一。三年内,增加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2名。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学规范培训,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数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根据数学教育专业师资现状,在未来三年内,必须加大引进人才步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到2009年,数学教师人数要达到20名左右,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大约占50%,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也要达到50%以上,力争有1名以上教师评上教授,并引进教授和博士学位教师2名,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研究方向上,要逐步形成一种长期的、人员结构比较合理的滚动式学术研究梯队。从而使的师资队伍在学历层次及学术水平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2)基本举措 1)学科梯队建设 2007年,引进具有国内较高学术水平、能够承担起学术带头人职责、能够带动数学教育专业教师发展的知名大学数学教授1名。从知名大学引进具备较高数学功底和科研能力,有着明确研究方向和必需的教学能力硕士1名。争取有两名在职教师获得硕士学位,1名教师评上副教授,并派出1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访学。凝聚现有师资队伍的精华,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研究方向上初步建立起三个学术梯队。 2008年,所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攻读硕士学位或考取硕士研究生,争取有一名在职数学教师获得硕士学位,1名教师评上副教授,再派出1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访学。2009年,引进数学博士1名,争取有两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力争有1名以上硕士学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评上教授,再派出1名以上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访学。给现有副教授创造条件,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使之尽快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引进客座带头人 未来三年内,在花大力气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注意采取 “借鸡下蛋”的方式,从其它知名大学聘用2到3名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作为我校数学教育专业的“外聘学科带头人”,给他们“戴帽子”、“压担子”、“加票子”,带动我校数学教育专业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 3、音乐表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能胜任音乐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采用“内培外引”相结合的,“内培”指稳步搞好现有教师的学历进修和专业培训;“外引”指根据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实际需要,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相应的优秀人才,使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完善。 (2)基本举措 1)职称晋升方面。大力推行“教授工程”,2006年晋升教授1名,经过三年的努力,晋升副教授3名。 2)骨干教师培养。为使声乐、舞蹈、器乐各学科协调发展,在将来的三年内争取在舞蹈和器乐的教师中培养一至二名青年骨干教师。 3)双师型教师培养。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国家级钢琴调律师一人,获得初级舞蹈考官证的三人。再经三年努力,至少有2名教师获取声乐和钢琴考官证,使双师型教师达80%左右。 4)学历提升。2006年,培养在职攻读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2人;2007年,从国内高校优秀毕业生中引进音乐美学或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1人,在职培养2~3人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引进或在职培养音乐理论方面的硕士研究生1人;2009年,培养在职攻读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1人。 (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建设内容 通过增建、扩建这些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改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而且对巩固和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的龙头地位,突显专业群办学优势,推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三年努力,建设书法实训室、科技活动中心、数学建模室、多媒体音乐欣赏室、多功能演艺厅、数字化语音工作站等实验实训设施。 2、基本举措 (1)积极培养相关人才。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在筹建某项实验实训设施之前,必须先选送合适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2)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在原有1000多万投入的基础上,2009年之前向专业群投入实验实训建设经费1000万元。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主要内容 围绕语文教育专业特点,突出创新特色,全方位调整课程设置。从小学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需要出发,以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施行为契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建构,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拓宽课程体系的覆盖面,构建起内容上现代化、综合化及结构上系列化、模块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力争在3年内有一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要求,并逐步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 在融通文史哲艺社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和文学原典的体认,建构以中文和教育学科为主干,强化教学基本功,以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个性和兴趣的自主发展的课程模式。 (2)基本举措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首先是书面语阅读和表达的训练,加强对必读书目阅读实践的监管和引导。其中极端重要的是对儿童课外阅读的指导问题。课外阅读除儿童文学外,必须用更宽广的视野予以研究,如科普、自然、动漫等知识都必须给予深切的关注和研究,形成特色。在小学的低段写作教学中可以把口头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口头作文),强化观察训练和思维训练,并据此培养的教师。其次是文字学修养,把对文字的音、形、义三者的学习和把握放到重要位置上,加强对初文的学习理解和文字演革的把握(包括书写的规范性)。第三是口语表达的规范化、准确化和优美化训练(语音只是一个基础,完成二甲普测只是基础)提升学生的母语感知能力,认识汉语言文字的优美,以此培养他们的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在日常口语交谈中提升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着力解决语文教师表达能力提高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口语、文字学和儿童阅读文本,即增加口语课(语音)、汉语课(文字)和儿童阅读文本研究课的课时和自习时间。 第二,构建选修系列模块。通过构建选修系列模块,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各课程模块的比例,降低必修课的比重,增大选修课的比重,构建结构性强、知识密集度大、基础性或前沿性突出的选修课“课程模块”,提高选修课培养创造性、个性化人才的功能。与此同时,加强和完善讲座系列,研究生和副教授开设系列人文科学讲座、艺术门类欣赏讲座,与外请专家讲座结合 第三,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同一内容不同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同一学科内容重组分授结合,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边界。其中,《古代汉语》中文字学史的部分内容,在《古代汉语》、《语言学》和《文字学》中都要涉及,尽管侧重不同,整合到其中一门重点讲解。《现代汉语》中的语音教学内容单列,由《教师口语》讲授。增加综合素质养成和能力培育所需要的教学时间,提倡自主选择提升自己能力即按兴趣选择能力培养的方向的做法。高中毕业缺乏教学基本技能(如口语、书法、课件等)的训练,对此予以强化,是课程体系中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延长相关教学基本功课程(如课件制作、书写和口语等)的修业时间,加强过程监管,增加练习时间,指派优秀老师任教等予以改变。 2、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主要内容 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加强实践、强化技能、突出能力为特色,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原则,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小学数学教育师资的需求,适应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上有所创新。 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小学教师岗位的实际需要,以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 认真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 (2)基本举措 第一,完善监控体系。制定能推动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有力措施,制定有效的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办法,把教改的成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建立奖惩制度,对教改做出成绩者要分别给予不同奖励,并且要有一定力度。对数年如故、没有改进、教学效果不佳者,也应给予惩戒。要把教学改革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第二,优化课程结构。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共486学时,占总学时的14.04%,教育类必修课程共728学时,占21.03%,数学学科类必修课程共573学时,占16.56%,选修课共464学时,占总学时的13.41%,教育技能训练课共1210学时,占34.96%。在课程的比重上,力求分配均衡、合理,突出高师教育的师范性特点。适当增加公共必修课程(通识课程)的科目和学时数,除了思政、英语、计算机和体育等传统课程外,增加大学语文课程,适当增加教育类必修课程的科目和学时数,除了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学法、口语、书写等课程外,开设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数学教育与测量等课程。较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程,在大专第三年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每周安排8-9学时的必修课程以外,还开设每周16学时的选修课程,其中学科类课程至少选3门每周10学时,开设有微分几何、复变函数、近世代数、离散数学、数学建模、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小学数学竞赛与辅导、数学史等数学课程,还开设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小学自然实验、小学科技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自然科学课程,选修这个模块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他学科类选修课共有教育、英语、音乐、计算机和综合类五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任选一类,每周6学时。 第三,更新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数学教育学、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化快,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及时更新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新形势,小学数学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教学内容也要作相应的改革,增加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等内容,对小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评,对教材中数与计算的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进行了精简,删减应用题的教学这一章节。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更新有关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改成Windows XP,办公软件改成Office2003,课件制作改成Author ware 7。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单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探讨实施专题研究与讨论、案列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利用CAI课件或其他工具进行自学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如:学导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注重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加强和改进实训课教学、到小学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要不断增加在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的研制和推广使用。 3、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主要内容 倡导“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并以此为依据,促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改革。 (2)基本举措 第一,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对社会音乐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岗位要求、专业知识、能力结构进行调研,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将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各文艺团体、社会相关部门、音乐教育战线用途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策划、音乐教学、艺术实践创新及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社会音乐专门人才。 第二,以培养能力为依据,实施课程体系改革。高职教育是一种以突出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育,其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也要和市场变化紧密结合。 第三,推行音乐职业技能考核制度,成立试题库,以考核促进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掌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等活动,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倡导“多证制”。 第四,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增开实用性技能课、增开艺术实践课程。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成效。使学生的学习自学性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都有大幅度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更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所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各环节得以落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扎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 2006-8-24 PAGE 9
/
本文档为【以学前教育为龙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