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再读《围城》BY10戏影潘琳娟

2011-11-08 4页 doc 29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0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再读《围城》BY10戏影潘琳娟再读《围城》 10戏影潘琳娟2010051140 大概是在高一的暑假,也不知受到何人何物感染,我兴致盎然地从书店买回了《围城》,每天翻个几页,用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它读完了。当时未读之前,看过为数不少对《围城》及其作者钱锺书的评论,深知这不是一部能一概而论的作。什么是围城?为什么“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作者想表达什么?诸多盘旋在我脑海中的问题在读罢后终究是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愈加困惑了些。但那时学业压力重,便放任不解兀自存在着不去清理。 最近要交论文,近现代小说著作数量何其可观,能挑出来长篇大论地写上千...
再读《围城》BY10戏影潘琳娟
再读《围城》 10戏影潘琳娟2010051140 大概是在高一的暑假,也不知受到何人何物感染,我兴致盎然地从书店买回了《围城》,每天翻个几页,用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它读完了。当时未读之前,看过为数不少对《围城》及其作者钱锺书的评论,深知这不是一部能一概而论的作。什么是围城?为什么“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作者想表达什么?诸多盘旋在我脑海中的问在读罢后终究是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愈加困惑了些。但那时学业压力重,便放任不解兀自存在着不去清理。 最近要交论文,近现代小说著作数量何其可观,能挑出来长篇大论地写上千把字的且不在少数,我却鬼使神差地又想读想写《围城》了。明知写它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但不管能写到什么程度,是老生常谈还是另辟蹊径,是泛泛而谈还是深入剖析,总觉得要给自己一个交待,堆在心里的团团疑云也应该试着亲自去拨开。 ——前言 之前看的评论说钱锺书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的语言本身就是与平庸之作划开界限的关键之一。语言这种东西作为作者思想的载体对不同读者和同一读者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和感染力是不稳定,我初读的时候就曾在同学面前讨伐过《围城》里过分集中和夸张的比喻修辞,通篇充斥的新鲜到有些不适的华丽的复杂的比喻是否为作者急于彰显自身想象力、求新求变的花头罢了。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语言风格给这部小说带来的张力是不容小觑的。例如,“也许因为战事中死人太多了,枉死者没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迸作春天的生意。那年春天,所候特别好。这春所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上海是个暴发都市,没有山水花柳作为春的安顿处。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这写的是方鸿渐在回国后无聊打算去找苏小姐。这段比喻铺垫不仅仅生动形象地写了方鸿渐那种男性“思春”的心理,更是在比喻中就透出了一种冷静的讽刺,没有犀利的笔触,但是读得到字里行间的黑色幽默的调侃下的理性的味道,这种语言能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去思考。《围城》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高中一直被灌输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一般鉴赏一部小说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容。当年读《围城》就好比是囫囵吞枣,只是迷迷糊糊地把枣给吃了,什么滋味都不曾享受到,但多多少少对于三要素算是有个清楚的了解。情节本身其实很简单,就在预设好的几个场景里发生一些平平淡淡的事。我说它平平淡淡并不意味着它是没有内涵和思想可发掘的,只是几乎《围城》的所有情节显然都不是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少了很多人读小说追求的趣味性(虽然我个人觉得不少近现代的小说作品都在趋向于弱化情节,就如意识流的兴起,但毕竟只供一部分人把玩而已)。主人公方鸿渐,江南小乡绅家的长子,托了死去的未过门的妻子的福留学欧洲,拿了假文凭坐船回国生活。环境,在这部小说里环境很有象征意味。什么是围城?如果理解成是禁锢在局中人身心,混淆局外人视听的“墙”,那么小说中的主要场景,依次设置在轮船、上海及小县城、去大学的路上和三闾大学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都是围城。还有非物质形态的婚姻,甚至是从更广阔的时空视角上看到的人生。从方鸿渐不断追求事业的新开拓但是始终不得志(客观地说让这样一个虽胸怀大志但肚中无物、意志衰败的人得志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追求情感的高尚和梦幻但是结果只能顺应现实找个“不讨厌”的结婚罢了,从交织着封建迂腐和西方文明感染的整个显得不协调的社会我们都能看到围城的影子。 顺着方鸿渐这条线,从他的交际圈蔓延开去,就是人物谱。与方关系密切的女性角色有放荡大胆如昙花一现的鲍小姐,有矜持自负、自作多情的女博士苏文纨,有令方一见倾心的脱俗的唐哓芙,有表面娇弱无知实则城府不浅的妻子孙柔嘉;更有组成他人生各个阶段的数目庞大的人物,家庭成员,同事,情敌,朋友……各种千奇百怪的角色,但是几乎没有一个角色能够让读者喜欢。文艺作品里总会有些美好人物的存在好给读者一些光明的希望,但是《围城》似乎打破了人们的幻想,且不说那些被创造出来揭示人性的丑恶面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小角色,能引起读者思考的基本上是“圆形人物”而非“扁平人物”,《围城》里最重要的圆形人物就是方鸿渐了,通过一个他,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理状态,作者想描绘这一代人面对社会被动的动荡变化中所展现的矛盾状态。这样的状态,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应该还存在着也会长时间一直地存在着,即使在我们这个社会度过了“转型期”之后,这种状态还会存在着,中国式知识分子的血脉里就有这样的基因。 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状态,我们通过方鸿渐可以窥见一二。方在未过门的妻子生前退婚,未婚妻死了其实并不伤心;但是回国见了岳父母,感受了恩情和对逝者的哀思,又是这样一副状态:“鸿渐脸上严肃沉郁,可是满心惭愧,因为这四年里他从未想起那位未婚妻,出洋时丈人给他做纪念的那张未婚妻大照相,也搁在箱子底,不知退了颜色没有。他想赎罪补过,反正明天搭十一点半特别快车,来得及去万国公墓一次,便说:“我原想明天一早上她的坟。”周经理夫妇对鸿渐的感想更好了。周太太领他去看今晚睡的屋子,就是淑英生前的房。梳妆桌子上并放两张照相:一张是淑英的遗容,一张是自己的博士照。方鸿渐看着发呆,觉得也陪淑英双双死了,萧条黯淡,不胜身后魂归之感。”方因为自己的假文凭被岳父登报大肆宣传而羞愧苦恼时,却又“鸿渐虽然嫌那两位记者口口声声叫“方博士”,刺耳得很但看人家这样郑重地当自己是一尊人物,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他才知道住小地方的便宜,只恨今天没换身比较新的西装,没拿根手杖,手里又挥着大折扇,满脸的汗,照相怕不会好。”方鸿渐在上海呆久了觉着无聊,就去找苏文纨,明知这一去从此也许就多事但现成的女朋友又缺乏,就理所当然地去了。最后和孙柔嘉的一场大架,离家出走后无处可去又悻悻地回到家里,沉沉睡去。……方鸿渐总是无奈的、悲剧的、失落的,虽然从很多底层的人看来他至少是不用担心生计的,还是有文化的留学生,但读者总是知道他的苦处的,总是知道他的矛盾的。他多少受了良好的教育,中西方的思想都在他身上留下过印迹。他对人生有幻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象牙塔,不管是对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事业,他不是完全消极的。他有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懂得是非善恶之分,但是面对与他预想中的完全不同的现实时,他意志薄弱、优柔寡断、不懂人事,他懦弱胆怯,被各种思想禁锢着,这种矛盾,也是目标和手段的矛盾。目标的高远和手段的匮乏,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要死却没有能力去改变的局面一样的悲哀。 有学者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围城》的深层意蕴,“事实上整个现代社会已失去了理性和信仰。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人,方鸿渐也难免这一时代疾患。这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当方鸿渐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理性和信仰的世界上时,整个存在和整个人生在他眼中就显得荒诞而不可理解,空虚而毫无意义了,一切行为都失去了根据和动力,命运也就纯属盲目与偶然了。这正是方鸿渐怯于行动的根本原因。然而如果说方鸿渐在行动一无所成的话,那么他的存在体验——其中充满着根本的焦虑,与终极的虚无——却相当丰富而深刻。”——解志熙《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层意思,是超过了很多对《围城》评论的层次,挖的很深,对哲学不甚了解的人都只能似懂非懂,比如我。对于存在主义,大概只知道个名号罢了,还有听闻过列维·斯特劳斯是个搞存在主义的哲学家罢了。不过该学者话的意思我大约能懂,只是觉得虽然《围城》里有这么一层意思在,整个现代社会兴许是缺乏一种信仰和理性,但是方鸿渐至少是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存在和人生是荒诞的,他觉得空虚和毫无意义的原因并不是他对人生的发现。他其实是无知的,依旧是延续着自己困顿的状态,他没有幡然醒悟。这种理解不应该是方鸿渐这个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而是读者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亲身经历所获得的一种体会。在读到方的种种矛盾时,再联想到自己在面对当今社会时的心理,自己待人处事时一些不可言说的心态,自身不为人语的丑恶的一面时,再追问自己到底缺乏什么时就会有这种体会。物质上的基本满足和精神上的贫瘠,再深入就会想到信仰之类的深奥命题。当我读到小说的最后:“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时,突然想到其实钱锺书先生在结尾会不会隐含着佛道的某些韵味,宗教作为信仰的价值就是在找不到方向时设定一个方向吧。 每一个读者心里都有一个方鸿渐,世上有千千万万本《围城》。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从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各种答案似乎作者都涵盖了。 再读《围城》,似乎在我心里又构建了一座城。 10级戏剧影视文学潘琳娟 2010051140
/
本文档为【再读《围城》BY10戏影潘琳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