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

2017-06-16 4页 doc 10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 “剪剪报纸也可以发财,这是真的吗?”如果说一家二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利用收购价才几毛钱一斤的旧报纸,每年创造出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元的利润,就可称之为“发财”的话,那么这是千真万确的。厦门“兰花剪报公司”的老板纪剑峰最早在厦门深田路陋巷办公,到今天购买两套凯旋广场的豪华公寓做办公室,五年换了五个地方,颇具传奇色彩。 事业和爱好不谋而合 纪剑峰初与报纸结缘时,只是把它当作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报纸作为一种“新闻易碎品”,总是来去匆匆,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后翻查起来也不方便,...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 “剪剪报纸也可以发财,这是真的吗?”如果说一家二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利用收购价才几毛钱一斤的旧报纸,每年创造出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元的利润,就可称之为“发财”的话,那么这是千真万确的。厦门“兰花剪报公司”的老板纪剑峰最早在厦门深田路陋巷办公,到今天购买两套凯旋广场的豪华公寓做办公室,五年换了五个地方,颇具传奇色彩。 事业和爱好不谋而合 纪剑峰初与报纸结缘时,只是把它当作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报纸作为一种“新闻易碎品”,总是来去匆匆,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后翻查起来也不方便,于是,小纪萌发了剪报的念头。到初中毕业时,他剪出了厚厚一本《医疗卫生专辑》,这是小纪最早的剪报集子。 1993年的一天,小纪在某份报纸一个并不醒目的版位上,捕捉到了一条改变他一生的信息——“剪报公司:九十年代必需品”。小纪读了一遍又一遍,难掩内心的狂喜:没想到事业和爱好可以合二为一! 借鸡生蛋,初尝甜头 虽说找到了事业的切入点,但小纪并没有马上大张旗鼓地开公司,他还需要一些实际经验的积累和足够的信心。1993年6月,纪剑峰就挂靠在朋友开的大众咨询公司试办起了剪报业务,由大众公司代开发票,对外联系工作则打着“厦门市兰花剪报有限公司(筹)”的旗号。当时实际投资只有20xx多元,1000多元拿来订阅报刊,其他用于印刷征订单,由五六个业务员负责上门派单推销。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有十几家公司前来订阅。由于客户向他们订阅剪报资料是按年收费,而兰花公司向邮局订报刊是按月付款,再加上营业执照、营业场所都是大众公司的,所以资金周转不会太紧张。试营业近半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三万余元资金后,1993年底小纪正式向工商局申请了营业执照,“厦门市兰花剪报有限公司”的牌子在深田路的一条陋巷中挂起来了。 量体裁衣,先找客户后订报 客户是跑出来的,一点不假。兰花公司自成立第一天起,就本着“先找客户,后订报纸”的原则将剪报的营销视为业务重点,定员定时上门推销,根据剪报产品的类别、性质,寻找合适的客户。根据小纪的经验,客户感兴趣的主要集中在行业信息、竞争情报、媒体传播与广告监测等方面。业务员在第一次拜访客户时,会将产品样本及公司介绍派发给客户,激发其潜在需求,客户若有需要一般会主动联系订阅。有了客户,小纪才按客户的信息需求有选择地订阅相关的报刊,避免盲目征订带来的成本浪费。 竞争优势在于制造“绝版” 成立至今,“兰花剪报公司”一直是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惟一的一家专业剪报公司,每年投入五万多元,订有近300种报刊杂志,其剪报产品类别涵盖了二三十个行业,前来订阅剪报产品的客户也从1994年初的二三十家发展到现在的五百多家,一份剪报的月订费一般是50元,算一算就会明白,盈利空间还是较大的。 他相信,最重要的永远是你所面对的某个特殊的客户。正如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剪报咨询业也没有两家需求完全相同的客户。“兰花公司出售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绝版’,没有可复制性。”纪剑峰认为这正是兰花公司的竞争优势所在。 为此,争取到客户以后,纪剑峰和他的同事们首先区分出不同客户的需求差异,即使两家客户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他们也一定要从中找出不同的个性来。纪剑峰要求员工们必须做到“腿勤、口勤、脑勤、手勤”,既要有保险推销员的勇气和毅力,还要有专业编辑的知识和经验。一条信息必须经过整理、研究、和判断的过程之后才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仅仅停留于采集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服务。兰花的信息产品涵盖家电、广告、食品等多个类别共计数百个品种,纷繁复杂,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中敏感度是最关键的。而敏感度来源于知识积累,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为保证人员的素质,兰花公司特地在全国各大专院校聘请了上百位专家担任顾问,以保证其产品的含金量。纪剑峰今年30岁出头,其他的职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中学历最低的也是大专水平。 延伸阅读: 姜凯 一个“投资天才”的自白 #from 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来自 end# 作为专注于对冲基金的职业投资人,33岁的姜凯虽然做事低调,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他在美国读中学时就涉足股市,22岁时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对冲基金经理,24岁时创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龙基金(Dragon Fund)。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和谷歌(Google)创始人在内的许多政商界名人,都是他的忠实客户。 1996年,美国股市在高科技网络股的带动上全线上扬,姜凯的龙基金以60万美金起家,在随后的几年业绩惊人,年均回报率达到57%,排名全美第一。经过20xx年和20xx年大规模向客户返还资产后,姜凯的个人资产已接近1亿美元,他的龙基金也改为“中华对冲基金”(China Fund)。 按照姜凯的说法,对冲基金是最有钱的人的最佳投资方式。他在上海接受本报访问时说,对冲基金之所以吸引他,首先是因为对冲基金的利润相当高,除它之外,“还没有一种生意能给出80%的利润和20%的佣金”;其次,对冲基金是最能检验个人能力的,“我们只有帮客户赚到钱,才能拿到佣金,双方利益是绑在一起的”。 姜凯目前只做美国的股票,却将公司的研究中心搬到上海,因为越来越多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颠覆”巴菲特 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大小投资者信奉的“金科玉律”。他们认为,只有长期持有好的股票,才能真正充分享受到一家公司的成长,从而取得最大的收益。 一开始,姜凯也按照这一理念来选股,但在1995年网景公司(Netscape)上市带动科技网络股狂潮后,他发现依靠巴菲特“Buy and Hold”(买入,持有)理论买的股票,不但没涨反而下跌。 当时,像戴尔、思科和英特尔等科技股的走势就让他感到疑惑。比如说,戴尔的市盈率一直很高,大约在40-50倍,但这只股票却一直在上涨。像类似的股票,巴菲特是不会推荐投资者购买的。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时代不同了。一方面,在1996年之前巴菲特的时代,他们追求那些成长性好、市盈率较低的股票。 阅读拓展: 教你的融资项目如何获得“伯乐”青睐 去年风靡一时的土家掉渣饼,曾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加盟店铺,高峰期仅杭州加盟店就一度达到近百家。但只过了大半年,它就几乎在杭城绝迹了。听说,只要花5000元就能拿到一个秘方,几台机器一个烤炉,雇几个工人就能开张。而正是过多投资者的参与,使得土家掉渣饼行当内鱼龙混杂,由此引发的恶性循环,以及消费者的“喜新厌旧”,使得这个行业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类似这样入行门槛太低的项目,很难吸引投融资机构。”近日,在杭州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投融资洽谈会上,普凯投资基金合伙人兼投资总监许雷表示,一家企业必须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持续竞争的能力,优秀的团队以及良好的企业发展战略等要素,才有可能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在此次投融资洽谈会上,还有来自美国NEA投资基金、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华登国际等30余家中外投资、金融机构,30余家民营投资集团等,()与来自国内电子信息、农业、轻工机械、化工材料等领域的融资项目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 通过土家掉渣饼的例子,许雷进一步指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资对象的团队建设、业务模式、持续竞争的能力、企业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很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本文档为【收购旧报纸做成剪报年赚几十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