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权威资料]

2017-12-26 4页 doc 15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权威资料]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权威资料]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 黑死病又称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1884年瑞士细菌生物学家耶尔森首先发现黑死病的病原菌,后世为纪念耶尔森的贡献,就把引起鼠疫的病原菌称之为耶尔森氏鼠疫杆菌。这种细菌一般存在于老鼠体内,以及寄生在老鼠身体上并以吸食其血液为生的鼠蚤体内。而寄生在老鼠身上的鼠蚤又可以转移到人身上,因此在黑死病感染人的过程中鼠蚤充当了人与老鼠之间的桥梁。即人在与鼠蚤接触后若被跳蚤叮...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权威资料]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权威资料]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 黑死病又称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1884年瑞士细菌生物学家耶尔森首先发现黑死病的病原菌,后世为纪念耶尔森的贡献,就把引起鼠疫的病原菌称之为耶尔森氏鼠疫杆菌。这种细菌一般存在于老鼠体内,以及寄生在老鼠身体上并以吸食其血液为生的鼠蚤体内。而寄生在老鼠身上的鼠蚤又可以转移到人身上,因此在黑死病感染人的过程中鼠蚤充当了人与老鼠之间的桥梁。即人在与鼠蚤接触后若被跳蚤叮咬,鼠蚤便将鼠疫杆菌感染到人的伤口上,然后通过血液流动的带动使得病菌在人体中产生,之后黑死病便可以在人群中大规模的传播。在人群中传播的鼠疫较为常见的有三种类型:淋巴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虽然这三种类型的鼠疫略有不同,但是由于三种类型的鼠疫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后人也会把三类鼠疫统称为“黑死病”。而在历史学语境中,黑死病通常被定义为在1347年到1352年在欧洲和北非等地广泛流行的鼠疫。本文探讨的黑死病即指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 一、黑死病的传播 黑死病起源于何地,这个问题在学界至今也没有达成普遍共识。但其具体传播过程目前史学界大多赞同意大利编年史家加布里埃尔.德米西在其著作《疾病的历史》中记载的,他认为:1346年意大利的商人在卡法受到蒙古人的围攻,据说当时蒙古人军中已经爆发了鼠疫,蒙古人为了攻克卡法,便将患上瘟疫的尸体用投石机抛入城内,瘟疫此后便在卡法城里开始蔓延,城内侥幸活下来的意大利人纷纷乘船逃亡,其中有一些染病的人在1347年逃到君士坦丁堡,同年十月数艘这些人的船只来到了西西里岛的主要港口城市墨西 拿,就在他们登岛的短短几天之内,整个西西里岛便被黑死病洗劫一空,到十一月中旬黑死病遍及全岛。其后黑死病便从西西里岛出发,四面出击,直到1348年1月黑死病最终侵袭了热那亚和威尼斯两个港口城市后,至此整个意大利半岛都掩盖在黑死病的阴霾之下。其中,佛罗伦萨受灾最严重,城市里的95000人死亡了55000人,死亡率高达55%以上,米兰的死亡率是意大利全境最低的,也有15%的死亡率,而且这样的死亡率还是依靠极不人道的做法保持的,米兰市政府将发现的患者进行隔离,封锁他们的住所,任他们自生自灭,最后演化成许多市民杀死家中的病患成员。黑死病在侵袭意大利半岛的同时,并没有放缓脚步,它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了立陶宛、德意志、奥地利和法兰西。 1348年1月黑死病传播到土伦,在到达土伦后,黑死病开始向西和北两个方向传播,向西的一路经过法国的蒙彼利埃、纳博讷和佩皮尼昂并最终到达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小镇赫罗纳,5月黑死病侵入巴萨罗那,不久之后,巴伦西亚、马德里、里斯本等地区接连遭到黑死病的侵袭,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黑死病恐怖的阴影之下。另一路向北,在1348年3月洗劫了图卢兹,其后掠过蒙特利马尔、瓦朗斯、克莱蒙费郎、日内瓦、巴黎,并于六月到达了敦刻尔克和加来。黑死病在英吉利海峡面前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继续向西传播,穿过英吉利海峡,并与1348年夏天在英国海斯廷斯港口登陆。黑死病到达英国后很快由港口传播到内陆,并于同年秋天到达伦敦。而且在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同时黑死病又沿着英吉利海峡的海岸线向北侵入比利时、荷兰、北欧诸国和普鲁士北部,一直到俄罗斯北部为止。1350年底黑死病已经侵袭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直到1351年末黑死病才从欧洲北部边缘消失。黑死病的传播几乎横跨整个欧洲,所到之处一片凄凉景象,这场瘟疫的肆虐给欧洲带来极大的危害,据统计大约有2500万的欧洲人口死于此次瘟疫之中,约 占欧洲总人口的30%―45%。在损失的人口中,有俸教士占45%,大贵族占25%,普通民众占40%。 二、黑死病传播的自然条件 所谓自然条件指的是:一个地域经历上千万年的天然的非人为因素改造形成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人口条件等。自然条件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虽然自然条件在黑死病的传播过程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当时欧洲的自然条件在黑死病的蔓延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14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地质学上的小冰川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欧的平均气温下降了一度左右,就是这微小的一度,使得当时西欧的作物生长时间减少了两到三个星期,这便直接导致了作物产量的下降。而且在小冰川时期,降雨不断地增多,频繁的降雨势必会对农作物的生产带来影响。一方面过多的降水导致耕作的困难,另一方面太多的雨水会冲走土地的表层土壤,从而使种植无法进行。暴雨频繁异常,洪水冲毁了大面积的小麦、燕麦和动物草料。恶劣的自然条件便使得农作物产量的急剧下降,继而导致了频繁的荒年。从1315年到1317年,差不多整个北欧都经历了一场可怕的饥荒,1321年,粮食再一次歉收,引发了新一轮的饥荒和死亡。当时的欧洲人民缺衣少食,这样的生活条件导致人们营养不良,极易感染黑死病。 其次,由于处于小冰川时期极端天气的增多,也使得黑死病进一步蔓延。因为西欧的寒冬和湿热的夏季等天气条件为鼠疫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床,鼠疫杆菌是一种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很强的菌种,它在严寒和湿热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即使在零下30?仍能存活,而且可耐日光直射1-4小时,在干燥咯痰、蚤粪、冻尸中能存活1-2个月。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欧洲的气候条件为鼠疫杆菌的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这些因素便决定了鼠疫杆菌能够长时间的存 活,这便使得黑死病大规模的传染成为可能。所以在这场14世纪欧洲人与细菌的竞争中,鼠疫杆菌更能适合当时欧洲的自然条件。 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剧了自然条件的恶劣状况,尤其以当时的垦荒运动为最。14世纪初的欧洲的农业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土地缺乏,肥力不足,农作物产量很少,因而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但是12、13世纪,欧洲人口稳定增长,原始的农业水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大规模的垦荒运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为的破坏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其后果不仅直接导致西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加速了黑死病在西欧的大面积流行。 文档资料: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关于绩效工资政策落实的有效探究 市场化进程中的现代大学价值取向 民航停飞飞行学员心理问题探究 离石区英杰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论日本动漫对我国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与途径 生态道德与生态文明 认知神经心理学及其对发展性认知障碍的研究简介 森林资源的法律保护 韩国汉语学习者声母的习得难点与重点 基于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培养模式分析 浅谈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孤独症儿童父母情绪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小城镇扩展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调研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优化的思考研究 对外汉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
本文档为【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权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