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府的记忆》央视纪录片解说词

2017-09-05 14页 doc 31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4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天府的记忆》央视纪录片解说词《天府的记忆》 第一集:《天造天府》 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貌结构,而成都,正在这个盆地的中心。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也就是今天成都的双流县,向北边一片山水环抱的平原地带动迁,并在那里大兴土木,构建城池。崇拜先王的执政者们,模仿前贤的用意,给这个新生的都府取名为——成都。 从此,成都整整延续了2500年而未更其名,在中国古老的大、中城市中,既未更名、又从未迁徙的城市,仅此一座。战国晚期留下的“成都”二字,历尽沧桑一直未改,延续至今。 这个蜀国的首府成...
《天府的记忆》央视纪录片解说词
《天府的记忆》 第一集:《天造天府》 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貌结构,而成都,正在这个盆地的中心。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也就是今天成都的双流县,向北边一片山水环抱的平原地带动迁,并在那里大兴土木,构建城池。崇拜先王的执政者们,模仿前贤的用意,给这个新生的都府取名为——成都。 从此,成都整整延续了2500年而未更其名,在中国古老的大、中城市中,既未更名、又从未迁徙的城市,仅此一座。战国晚期留下的“成都”二字,历尽沧桑一直未改,延续至今。 这个蜀国的首府成都,恰恰处在地球北纬30度线的南侧,而正是这条纬线的两侧——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外专家学者一个未解的巨大谜团。一系列世界奇观或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埃及金字塔,北非大沙漠,苏伊士地峡,喜马拉雅山,三峡,长江入海口,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百慕大三角区;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和道教这五大宗教,也都发祥在这条神秘纬线的两侧。 在成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青水秀、一片翠绿。当宇宙和大自然造就成都 险峻闭塞的地理环境的同时,也赐予了它惊人美丽的妙水奇山。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成都的自然灾害要远远少于其它地区,无论是洪灾、旱灾、风雪、冰雹、蝗虫还是地震。 这,真是一个天造的天府~ 1986年,距成都只有38公里的三星堆,一夜之间为全世界考古界所瞩目,三星堆出土的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绝世珍品,改写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又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新的谜团。 距三星堆遗址发现不到15年,一支开发楼盘的建筑队,在成都市2环路和3环路之间用挖土机撞开了金沙遗址的大门,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的发现,不仅把巴蜀的古代文化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还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与公元前 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同样繁荣昌盛的生动景观,而她的文化艺术成就,更是独树一帜。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青铜神树等文物,三星堆出土的巨大玉石、玉琮、金杖等,制作工艺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在铁器尚未出现的时代,成都的先人们已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她第一次崛起的过程中,克服了连我们今天都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甚至现出了我们今天还达不到的惊人智慧。让我们不禁慨叹:我们并不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而常常是在他们的脚下。可是,这些可能是来自异邦的产品、外来的文化和当地的融合创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通人和的繁盛景象。 大自然虽然赋予了成都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却也留给了它极为恶劣的地理交通条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都四周绵延绝顶的崇山峻岭,几乎就是一个先天封闭的自然屏障。我们不禁惊叹,在这样一个“其地四塞,山川重阻”的盆地,她靠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长江上游的古代文化中心,又怎么会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原经历了一次次浩劫的时候,巴蜀大地却显得相对安宁和祥和。 然而,成都依靠天险,也躲不过战火的洗礼。历史上也经受过几次重大的浩劫,使文明古城的成都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在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 川”后,成都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成都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崛起。在短短的100多年间,成都地区便承上启下的迅速恢复起来,它不仅完整地承继了长达3000多年的精神遗产,还汲取更为广阔丰厚的外来思想与文化基因,开始了它新的复苏、重建与成长。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再度成为甲冠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 中心。 这,又是一个历史的惊叹~ 改革开放以后,当代成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一座“来 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那么,成都优秀的历史文化,究竟向我们昭示了什么, 第二集:《在水一方》 都江堰,这部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经世杰作,不但灌溉了天府之都,还在战争中保护了自己。这里是大道无形~都江堰是战国时代秦国修建的,李冰,用惊人的智慧和整整一生的时间,率领成千上万的民众包括他的儿子,修建了这一水利工程的旷世杰作。当年,秦始皇能够统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万军团,平诸侯,扫六合,统一中国,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都江堰浇灌的成都平原,作为秦国富饶的大后方、大粮仓,有力地支持着秦始皇完成了他的千古帝业。 李冰父子用道法自然的疏导之法,在都江堰的渠首修建了著名的三大工程。 它的第一大工程,就是这神奇的鱼嘴分水堤,它将岷江上游的汹涌之水四六分成,在旱季和洪水季节使成都平原免去了洪涝之灾,又得灌溉之利。 飞沙堰,是它第二个神奇工程。世界上任何一项水利工程,最大的天敌就是泥沙淤积。都江堰之所以能畅流两千多年,就是得益于这座飞沙堰,在洪水季节,它竟然能够利用洪水自身的巨大力量,将成吨的巨石和大量的泥沙排向外江。 形如瓶口的水道,被称为宝瓶口。都江堰三大工程中最艰巨的一项工程——形如瓶口的水道,被称为宝瓶口。引岷江之水到成都,必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李冰竟然用大火烧红岩石,再用来自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泼浇巨石,用冰火相激的自然之法,使坚硬的岩石纷纷断裂。 李冰还引都江堰之水至成都,分为左右二江环绕成都城,并在江上修建了七座桥,方便百姓生活。 李冰这位蜀守的所作所为,把“为民”这两个字写向千秋万代。他却为天府之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最伟大的遗产,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完美、最科学、最先进、独一无二的无坝引水式引水枢纽,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的奇观,同时,都江堰精神,也依然强烈地照耀着今世今人。 幸福的天府人,拥有这样一笔文化遗产,拥有这样一份人文精神,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光荣~ 都江堰是一首至今激荡着造福于民的旋律的动人交响诗,它让今人和千秋万代的后人永远吸吮它那不尽的乳汁。 第三集:《花重锦官城》 都江堰建成300多年后,《凤求凰》优雅而浪漫的琴声流淌在了成都城里。才子多情,佳人有意。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诞生:汉代成都才子司马相如与才貌双全的卓文君真挚的相爱了。一方是未婚的才子,一方是理应守节的寡 妇,这本已被当时的传统道德所不容,何况他们又采取了深夜私奔的方式,这在当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风流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成都的郊县邛崃。这对叛逆夫妻选择投奔的方向是成都,成都的包容,使他们堂而皇之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起夫妻餐厅,卖酒经商。他们还建了琴台,建了园林,夫妇双双在琴台上 吟诗作赋,经常成双入对地出入。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惊讶地发现,汉代的成都,竟是一个浪漫而开放的天堂。 两千多年前的成都,就已经是我国的五大都会之一,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粮仓,而且是“文章冠天下”的文化中心。成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散发着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力量,正是在它的推动下,才创造出了当年成都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偌大一个汉代的成都,其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却源于一只小小的蚕虫。在甲骨文中,“蜀”字就是一个蚕的象形字。第一代蜀王就名为蚕丛氏,可见蜀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蚕。成都地区是我国养蚕织丝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丝织品生产中心。 锦,是丝织品中的精品。成都因水而生,因锦而盛,蜀锦成了远销国内外的名牌产品。成都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代的成都,是全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月月有各类集市,商贾云集,并长期开放了夜市。“锦江夜市连三鼓”这样的记载史不绝书,成都从秦代到宋代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无可替代的商业中心,诗人苏轼的一句话为成都作了最好的定位:“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如今,古代的蜀锦我们已经很难见到了,但由锦而盛的这个西南大都会,却成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诗人杜甫就是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来到了成都,并写下了“花重锦官城”的传世名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过无数优秀的治蜀官吏。在这些值得怀念的官吏中,家喻户晓的首推诸葛亮。“为政以民为本”,以逸道治民,虽劳无怨。而最使成都百姓感念不已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于五丈原之后,不仅身无余财,而且身为盛产蜀锦之国的丞相,竟然身着布衣下葬,身无寸锦。到成都旅游的人是必去武侯祠的,永远纪念诸葛亮的功绩。 繁荣的经济与开放包容的民风,以及治蜀官员的政治开明,不仅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定,还引来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杜甫和宋代的陆游。二人当时都是官职在身,为成都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在成都民风的诸多特点中,一个最强烈而鲜明的是“知情重义”。在历史上,不论治蜀的官吏来自何方,是哪里人氏,只要他为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成都人都知恩如山,为他们修庙宇、建祠堂,千古铭记。 杜甫,成都人为他修建的祠堂叫作工部祠。陆游,成都人也永远怀念着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为他修建了全国唯一的一座陆游祠,让诗人的灵魂在此得到了永久的栖息。 环抱着成都的府南河,就是当年著名的锦江。浩大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短短五年在全城上下的智慧和汗水中完成了。府南河治理工程刚刚结束,规模更大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又开始了,它的建成,将重现诗人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的花城景色。 盛开的当代锦官城之花,引来了天南地北的彩蝶。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店卖酒的成都,如今成了世界商业巨子的荟萃之地。杜甫诗中的“花重锦官城”的“花”,无疑是比作了百姓富裕的生活和城市的兴盛,还有这座城市的美丽。在成都的现代化建设中,仍处处闪烁着这些优秀文化精神的滋润。 第四集:《茶道龙门阵》 当你来到成都,无论是出差访友,还是旅游度假,都会被请上这一方小桌、品上这一杯清茶。成都人的生活,似乎都和茶馆有关,人们在这里款待宾客,交朋结友,谈情说爱,读书看报,谈生意,化纠纷,无所不包„„小小茶馆,几乎囊括了社会和人生的全部情态和情感。今天的成都,茶室相接、茶馆林立。成都市大大小小的茶馆、茶楼就有三千多家。几乎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茶馆。它既是全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有人说的:“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就是说,全世界的茶文化,是从成都开始的。 位于成都市西南的这座白雾弥漫的蒙顶山上,还留着世界上这第一片茶园,他是被后人尊为茶祖的西汉蜀人吴理真开辟的。就是茶园中这七株历经千年不枯的茶树,使成都的蒙顶山成为全世界茶叶栽培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世界上,第一个茶馆开在西晋时的成都、第一个盖碗茶是唐代成都一位姓崔的大家闺秀发明的,第一个记载茶叶的文学家,是成都的大文豪司马相如。 茶,不仅在中国有“国饮”之誉,也与咖啡、可可齐名,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生活在天府之都的百姓们, 据宋代史籍记载:蜀中“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 因生活富足而有了空余的时间。喝茶和娱乐便自然成了他们休闲的主要内容。也形成了堪称一绝的茶艺,就是咱们四川最有特色的四川盖碗茶。由茶而兴茶道,因闲适而兴娱乐,所以,成都的大部分茶馆中都设有书场和戏曲表演舞台。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通俗易懂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里人们的生活,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这一地区民俗民风的重要特点,同时创造了今天的休闲文化。 今天成都人饮茶,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春夏秋冬。饮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并融进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人生观念之中。 在成都的历史上,国运兴则茶运兴,茶运兴则民安乐。以茶为魂的休闲文化,它既俗又雅,既古又今。它不仅注入到民俗民风里,还深深浸透在伦理道德之中。茶道,饱含着人道,深含着百姓们的生活之道,健康的伦理之道。 成都的茶道,离不开龙门阵,也就是北方人所说的“侃大山”。民众也正是在寓教于乐的欢笑声中,参与了沸腾的现实生活。人们在这茶馆里听到的,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还有那深刻的前车之鉴。 当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走进成都的时候,令她们关注和兴奋的,还是这些蜀文化中的茶艺,和茶道。当她们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时,当她们在舒缓的吐纳中身心和谐、通体舒畅的时候,是否品出了“道法自然”的味道呢, 第五集:《川纳百流》 今天著名的川剧艺术,还有名扬四海的川菜、川酒,都不是完全出自四川本土,而是典型的移民文化的结晶。两千多年前,成都就有了远方的移民。四千多年前,这里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 在成都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而每一次移民,都伴随着战争与血腥。宋末元初,横扫欧亚四十余国的蒙古骑兵,在巴山蜀水遇到了顽强抵抗,成都的官民们与蒙古军队对峙了15年,四川开始了他第一次持续了数十年的被 称之为“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明末清初, 这个波涛汹涌的移民浪潮持续了近百年,入川人数高达一百多万人。这是一个新移民们相互融合的历程,更是他们在劳动和创业中共同创造的历程,移民来川的民间艺人们,首先融汇了他们各自的乡音,唱出了一种新的声腔。 和为贵,和生财。“民和”是这个移民城市的都市之魂,民和造就了成都移民文化的开放和兼容。 来自各地的移民和睦相处,相互接纳、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通婚。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建家园。 这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移民村镇——号称东山客家第一镇的成都洛带镇,在这个小镇上,保存着广东、江西、湖广三个移民会馆。会馆是外乡人建立的、进行联络与互助的场所。清代的四川,共有会馆1400多处,单是成都城区就有27所。至今,这里的人出门说成都话,回家说客家话,真称得上是当代一座活的移民博物馆。 在移民中,还有一代名相范仲淹的后人,他们带来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祖训。世代繁衍的名相后人们,无疑也把这种文化精神无声地渗透在了这座移民城市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社会或地域重建健康的民情民风,远比引进先进的 科学技术更为重要。 在近代,成都的移民过程仍在继续。解放初,北方和华东的军政干部又大量入川,此后的大三线建设,又使各地的国营企业大量迁移到这里。直到今天,成都仍然是一个吸引着外乡人的城市。带着资本和梦想的外乡人纷纷踏上这片沃土。成都人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不排外,并用一种热烈的包容心态接纳着外地人。当代的新移民们给成都带来的,不仅是商品和资金,还有新的观念和活力。2004年12月,成都被世界著名的福布斯《财富》杂志评选为唯一的“中国内地最佳商务城市”。在漫长的岁月里,成都川纳百流,成都的移民史,是中华民族在战争中寻求和平的生存史和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多元化文化融汇和创造的历史。 中华民族的终极追求,是永久的和平和幸福。 第六集:《走出栈道》 隋书?地理志》曾描绘四川地貌是“其地四塞,山川重阻。” 在这个曾是鸟道都难寻的古蜀之地,中原文化仍冲破天然险阻来到了这里。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栈道,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吸附在悬崖绝壁之上,蜿蜒而去,它是否就是通向盆地之外的世界的桥梁呢,在不具备任何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古蜀先人却奇迹般地让这条条栈道崎崛在这悬崖绝壁之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是诗人李白想象的古人修栈道时的惨烈之状。可以说,蜀国祖先们修建栈道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修筑长城。两千多年前,汉代司马迁就说蜀地“栈道千里,无所不通”,那时的成都,就已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司马迁《史记》记载:在汉代初期,成都的蜀布和竹杖就传入了印度。就是说,在张骞通西域、开辟北方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之前,成都就已经有了一条通往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 栈道,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流和开放。在封闭中寻求开放,在阻挡中寻求发展。这些栈道加上冲出夔门,扬帆东下的水路,造就了成都盆地的万业兴盛。几千年来,由于盆地先天的地理劣势,反而激励着成都人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搏斗,愈加坚定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念。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是创造文明的过程, 同时也形成了这一地域历史文化鲜明的精神特质,那就是要走出盆地、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宽广~ 在世上任何人工建筑里,都包含了历史人文的表情。从当代成都交通的崛起中,就看到了“五丁开山”那无畏、坚韧、团结的历史精神。 今天的成都不仅有了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而且建成了“环形加放射”的九条高速公路,真正做到了四通八达。 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随着成渝、成灌、成绵、成乐、成雅、成南、成彭高速公路的通车,“其地四塞”的四川盆地,已经形成了以成都为轴心的2小时经济圈。 走出夔门,创业天下。今天有近一千万“川军”走出家乡,转战全国,仅成都郊区的金堂县,就有约30万人离开了家乡。出省务工的600多万川军从全国寄回家乡的劳务收入占了农村人口总收入的40%以上。 大量的川菜馆已经走向了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带出去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文化。近两年,以川菜为主的成都餐饮业的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1/5左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通过它,使成都文化向世界的辐射,却是数字计算不出的。 今天,我们感受着川军的出川和入川,更感知着优秀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巨大 的影响。 当年李白的《蜀道难》,已成为遥远的历史叹息。今天,发达贯通的蜀道已经成为巴蜀儿女们拥抱新世界的文明之路,当然,走出栈道的他们所带回来的,并不仅仅是金钱和商品,更为重要的是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量。而这些,是无法给以量化的。 今天,古蜀人的后辈们,已经踏着一辈辈前人修出的桥、开出的路,正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七集:《人造天府》 天府之国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贤君良臣为巴蜀文明奉献了智慧,数不清的文人骚客把足迹留在了巴山蜀水。 从3000年前的古蜀国,先民们把巨大的树木做成船棺,载着他们心中的圣贤,去继续寻找他们理想的圣地开始,一个崇尚文化和艺术的时代诞生。古蜀文明时期共经历了五代蜀王:蚕丛氏长于养蚕,柏灌氏与鱼凫氏善于捕鱼,杜宇氏工于农耕,而因为后来的开明氏擅长治水,所以杜宇氏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开明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望帝让位”的故事。从此,古蜀国开始了延续达九代的繁荣的开明王朝时期。那是一个以知识为王的年代,王者们都是用技艺与知识引导民众走过蒙昧年代的先行者。为后世留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深刻的历史记忆。 知识分子又是蜀守的文翁,留下的是一座看不见的都江堰,潜移默化,百代传承。今天的石室中学,就是2150年前由时任西汉蜀守的文翁创办的,它是中国最早的由地方政府兴办的官办学校,也是世界上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至今从未迁移过校址。文翁兴学为我们中国教育史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历史典故。两千多年来,作为我国第一所官学的石室中学,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摇篮。仅在近代,一代才人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劼人、魏时珍等近代名人均出自于该校。 提到四川大学,不得不说的是尊经书院。这是四川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带有近代性质的学校。著名的学者王闿运改革教育提倡经世致用的有用之学,培养出 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志士仁人和革命家。尊经书院培养的学生和他们的优秀传人,分布在巴山蜀水,并培养出了一代知识精英和革命志士。邓小平、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郭沫若、巴金等等。 自唐以来,成都便吸引着那些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乐师鼓手、雕工画匠纷至沓来,在城中的茶肆酒楼、船头岸边、街头巷尾都能听到锦城丝竹之韵,两江歌声朗朗。古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这些入蜀的知识分子,为成都平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也就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些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仍在吟诵。 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包容不同文化流派和知识分子的城市,才能真正具有文化的创造力,才会给民众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上许多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对成都深深的眷恋,绝不仅仅是对它青山绿水、花重鸟鸣的痴情。 自古蜀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创造了这个天府之都;是它养育的知识人才,铸造了天府之都的文化精神。这,才是这座古老城市的魂魄所在。 在知识与教育的土壤上,雄起的成都,将积蓄已久的能量充分释放了出来,将它历史上“知识为王”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精神,变成了今天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 “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这是这座古城新的文化精神,它植根于历史,体现于现实,引领着未来。它的每一次开拓和创新,都不仅仅属于这座城市,它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同时更属于整个民族和世界。 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历史记忆的人~ 富于融汇善于交流: 成都地处中国内陆的四川盆地,四面环山。但富于开拓精神的成都人,一直在努力改善地理阻隔造成的闭塞落后,尽力拓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远在公元前三世纪,人们就开拓了一条从成都出发,奔向海洋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南方丝绸之路。 成都传统文化的形成,得力于多次人口迁徙而带来的文化融汇。 历史上,成都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战国后期,古蜀王朝被秦国兼并之后,大批中原移民携带着中原的经济文化成果迁入成都平原,为成都注入新兴活力,促进了天府之国富饶局面的形成。第二次是从汉末到唐代这个时期,四方移民不断入蜀,使得成都成了当时全国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第三次大迁徙发生在清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高潮,不仅使得人口高速增长,更使得这里的地域文化具有融汇众长的特点。被称为“川味正宗”的川戏、川菜、川酒,就是这种移民文化的结晶。在近代,还有着抗战时期各地精英纷纷入川以及五十年代大批东北、华东技术人员入川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潮。 多次的移民入川,赋予成都显著的移民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都人从来都善于吸收容纳外来的先进成果,加以融汇提高,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得以集各地精华而不断丰富发展。 自然风光得天独厚: 大自然的恩赐造就了美丽的巴山蜀水,成都市在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12个风景名胜区、6个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 成都市西部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龙门山、邛崃山脉,峰峻岭秀,莽莽苍苍, 千姿百态,其中最富代表性的是都江堰市的青城山和大邑县的西岭雪山。 青城山距成都市区66公里,已经和都江堰一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四季葱绿,山水依傍,古树繁花,气候凉爽,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又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现存有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等著名道观。在上清宫,还可欣赏日出、云海、神灯(夜间山林中的闪闪磷光)等自然奇观。 西岭雪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最高峰海拔5364米,距成都市区95公里,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憨态怡人的大熊猫等珍禽异兽,还有风景如画的雪山胜景和30多处壮丽多彩的飞瀑流泉。近年来,这里修建了我国南方距大城市最近的天然滑雪场和极富特色的滑草场,倍受旅游者青睐。 此外,距市区19公里的龙泉驿既是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区,又是中国三大水蜜桃基地之一,每到阳春三月,满山桃花怒放,远近游客都来享受别有风味的桃花节。 成都境内江河纵横,还有众多的人工湖泊。新津县南河是著名的水上运动场和游乐区;双流县黄龙溪是著名河边古镇,也是很多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地;龙泉驿区的百工堰、龙泉湖,大邑县的烟霞湖,崇州市的白塔湖,彭州市的银厂沟都是旅游者云集之处。蒲江县有朝阳湖、石象湖、长滩湖等多个湖泊,石象湖近年来新建成的生态园规模宏大,已经成为自然生态旅游爱好者的新目标。 如果再把视线朝成都四周扩展,那么,成都处于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组成的四川旅游环、中国旅游环的联结点上,向西是有“人间仙境”之称的九寨沟、黄龙寺、四姑娘山、羌家山寨、雪山草地、巴塘奇景,向北是壁立千仞的剑门雄关和五百里古柏连绵的翠云廊,向南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和数百里翠色连天的蜀南竹海,向西南方向则是冰川地质奇观海螺沟和古风独存的泸沽湖。同时,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在如此众多名山胜水的包围之中,成都既似百花园中的一株牡丹,又是众多黄金旅游线之间的一个支撑点。
/
本文档为【《天府的记忆》央视纪录片解说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