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2017-10-21 8页 doc 2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doc】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政一一期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田禾云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缺陷,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的主 动性特征,以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我观的重要性,探讨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进行 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自我观 中图分类号:C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
【doc】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doc】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政一一期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 田禾云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缺陷,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的主 动性特征,以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我观的重要性,探讨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进行 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自我观 中图分类号:C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5)l1_J0157_J02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 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特别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在特性的 差异性,其健康与亚健康,不健康的心理不容易界定和判 断,这导致开展心理健康的预防,维护和治疗十分困难.大 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 能像专业知识教育那样,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就能奏效,而 需要将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各个空间.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 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自我心理健康教 育的认知,并发挥其自身的心理调节作用.大学生的主体意 识表现为有较强烈的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的主动性, 创造性.任何形式的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最终都 要经过自我认知过程,从而把外界信息转化为自我行为,只 有这样,教育才有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也如此.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 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 会角色的认知.自我的结构可划分为:作为自我载体的物质 自我,作为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总和的心理 自我,作为个体所扮演社会角色的社会自我,作为个体期望 目标的理想自我,作为注重个体被评价的反思自我. 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主动教育,在 个体的人格和行为的表象中具有主动调节个肚发展与完善的 重要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指出,青年重要心理过程是自 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过程.因为自我意识是在 意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的心理层次,是自我教育 的心理机制.自我意识恰当的人,对自己的评论比较客观,接 人待物也就比较得体.所以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优化人 格的心理和精神基础.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过程d土是人格成 熟的过程,即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 力完善成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过程,它是个人道德修养自觉 能动性的表现,是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心 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心理自我的发展,从青 春期到成年大约十年时间,是人心理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 阶段.心理自我的成熟体现在个人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 并从成人的保护下独立出来,强调自我的价值与理想.心理 自我发展完善的个体能够以客观的社会来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评价事物.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大学生正值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可以清晰 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活动,而且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心 理品质,正确感知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并能主动地根据社会需要 去认识发展自己.就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来看,大学 生深刻地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自 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矛盾较多,自我教育评价的自觉 性,客观性,稳定性较大的个体差异,应引起足够重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缺陷:对 大学校园生活和未来前途怀有美好的憧憬,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这种美好的希冀被枯燥乏味的生活,繁重的课业负 担,毕业后难以顺利就业等无情的现实所打破.这种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给大学生带来了苦恼和危机感, 激发了部分学生参与考研,拿”双学位”乃至各种证书的积极 性.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长期不能 接近,将会诱发内心矛盾和冲突,导致一系列的心里障碍. 大学生多数由于远离家乡,脱离父母的管教,独立意向迅 速发展.在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企图摆脱家庭,学校,父母 和老师的约束,遇事希望独立思考,自主处置.大学生尽管按生 理标准已经或接近成熟,但在人格与社会适应方面,仍离不开父 母,教师的引导.他们处在既成熟又难免幼稚,既独立又免不了 依赖.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当面临不熟悉的,情境或复杂的事态 难以决断时,他们会常常感到心中无数而无从把握,对自己的 选择信心不足.在经济方面,他们尽管内心渴望独立,但事实上 不能独立,从而导致独立自主意向与依赖,依附心理的冲突. 部分大学生一方面迫切需要友谊,渴望得到理解,有强 —. 157—— 政治工作研究理年期 烈的交往需要,希望生活中能有几个同窗好友倾吐心声,探讨 学习,切磋人生,分担苦恼;另一方面又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 不愿向同学好友敞开心扉,不愿倾诉自己的苦闷,不愿意在公 开场合发表见解.这种强烈的交往需求与封闭心理的冲突,使 得不少学生常处于自我伤感,封闭,孤独和痛苦之中.大学生 存在的某些心理缺陷,多数是人生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是若 不正视它或者不及时排除,则可能会转变为心理障碍. 自我教育不是个体自发形成的,它作为个人自我意识和个陛 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依赖于外部教育的影响,是教育工作者正确 组织教育工作的结果.为此,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指导f隘正确的.如果自我观不正确,对自我i平立高或是过 低,都不利于大学生自我观的健康发展.因为过高的评价会过于自 信,夸大自己的优势,忽视自己的不足,不能摆正自己将来的发展 方向;过低的自翻乎f介会导致自信缺乏,个人潜能的怀疑,限制个 人对生活的憧憬,妨碍自我教育的正常发展.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 学生自我心理教育,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在学 习活动j苴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学会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 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认知学派强调—个人的非适应或非 功能性的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或扭曲的认识影响而 产生的.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更改或修正扭曲的认知,帮助人 们重建认知结构,重建对自己的信心.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 令陛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I生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 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陛 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心 理障碍的根源在于异常或扭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新的自我 指令,发现和掌握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转化为合 理,现实的思维方式,可以解除痛苦,使之更好心矗应环境. 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一是引导大学生运用信息论的理 论来探讨人类认知过程,探讨人类形成观念,目标,认知结构, 理念体系等心理素养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原理,并探讨 人们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模式的 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二是引导大学生 广泛阅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提醒, 自我欣赏,并运用格言,警句,座右铭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引 导大学生以写,周记方式剖析自己的弱点,提出自我攻克 ‘顽疾’的措施等,在心理训练活动中正确运用信息加工方法. 通过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懂得,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揭示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机理,在身心统一不可分的原理指导 下,只有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才能达到改变 和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只有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 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自我改变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才能优 化心理素质.实践证明,这些自我活动,只有遵循科学原理,讲究 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显着的’’激发性”,不仅引起积极活动的 原因,也是引起行为抑制的原因.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强化,能够 显着地增强人的心理功能,使人的某些优良心理素质得到稳固 的提高与发展,不良心理品质得以逐步’锬化”和消除. 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心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自 我教育机制,不仅有利学生自我观的成熟,而且有助于学生 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时,继续保持自我健康发展 的可能性和独立,发展自身的能力,充分地完善个性自我.在 这个时代及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人不可能长期满足大学中所 获知识,还需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和 知识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本身和完成科学技术进步提出复杂任务.不断地为自己的发 展提出新的需求.产生不断丰富自我素质的动机,才会有意 识地进行自我教育活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I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hIl北京:人民 邮电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国强 (上接第156页)研究,努力工作和实践,使自己成为一名 真正的德育理论家和德育艺术家. 再次.德育工作者要自觉培养亲和能力,增强从事德育 工作的亲和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努 力做到:(1)人格互尊..人格是一个人品德,情操,气质的集中 体现,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主体释放亲和情感的源泉.当前时 期,大学生渴求人格受尊重的希望值日渐升高.德育工作者 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才能避免大学生由于人格被侵犯而引发 的消极悲观,逆反对立,交往壁垒等不良趋向.(2)学会移情 和角色互换.德育工作者应坚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 育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教育信条,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 摒弃唯我独尊的心特权优势,改进与大学生交往的行为方 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会移情,学会换位思考,与 他们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关系,以此焕发亲和友善的人文 精神.(3)与学生心理互通.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 映.心理互通是指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彼 此间的心理交流与沟通.心理互通是培养德育亲和力的心理 科学手段.(4)注意师生之问的相互理解和宽容.”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大学生们毕竟年轻,涉世不深,驾驭人际交往的 知识与能力很有限,难免出现言行过失.身为人师,面对学生 的过失,应以宽怀为本,给学生一份宽容就是给出学生一份 厚爱,自己也将由此获得一份收获.(5)真诚关爱和情感互 补.人既有思想,也有情感.德育工作者需要学生的尊爱,学 生也需要教师的关爱.德育工作虽然主要在于说理,但是也 不离开动情.许多事实,情理交融,施情于理的德育工 作,是最有效的德育工作,也是最能产生”亲和力”的. 参考文献: [1]黄蓉生.新世纪高校”两课”建设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O02 [2】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一一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刘兆吉,杨宗义,曾欣然.高等学校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1. 【4】肖先绪.道德内化的心理结构,规律与德育口】.教育研究,1991,(11). 责任编辑王友海 —— 158-
/
本文档为【【doc】 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重在自我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