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

2018-05-15 19页 doc 38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2287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 第三单元 文 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移之于高考作文,该是“言之无文,难得高分”。有文采,这是使作文亮起来的又一要着。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爱看,更有把握评为一类卷。 文采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文字表现力,是对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强化和美化。力求做到:写景,则描山摹水,如在眼前;状物,则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叙事,则绘声绘色,娓娓动听;说理,则鲜明清楚,练达警策。可谓“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考试大纲...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 第三单元 文 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移之于高考作文,该是“言之无文,难得高分”。有文采,这是使作文亮起来的又一要着。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爱看,更有把握评为一类卷。 文采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文字表现力,是对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强化和美化。力求做到:写景,则描山摹水,如在眼前;状物,则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叙事,则绘声绘色,娓娓动听;说理,则鲜明清楚,练达警策。可谓“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考试大纲》对文章有文采基本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也就是说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多用整句。?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长短和结构。?丰富美:词汇丰富多变,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达方式丰富而多变,绝无统一的模式。?韵律美:整齐的语言铿锵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多变的语言自由而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欣赏美的语言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充满美的韵律。?意象美:意象就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美的意象符合人们生活中审美习惯的,给人以美感,因而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环境有机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可见一篇文采四溢的文章,是作者思想深度和文化修养的一种综合体现。《文心雕龙》中说“水性虚而论漪结,木质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意思也就是说,文采的要素包括联想度、想象度、浪漫度、大胆度以及文章的合理度、知识度、逻辑度、文墨度。 古今中外,有许多锤炼语言、讲究文采的佳话,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廷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最简单的笔调,需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等等。由此可见,讲究文采,重视语言锤炼,是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们的共同追求,也是其成功的秘诀。 增加你的文章的文采,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发展等级分,更重要的是保证基础等级分。高考作文若想进入一类文章,就应在文从字顺、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增添几点“灵动”的文采。在朴素叙述中融入丰厚底蕴,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在遣词造句中加大思想容量,在理性思辨中高扬人文精神,在行文描述中飘逸诗情画意,在平实对话中闪烁哲理光华。这就是阅卷老师最喜爱阅读的,也往往使作文亮出色彩而获高分。 第一节 妙笔生花,赏心悦目 ——记叙类文章的文采 知识导学 朱自清先生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可见写文章单靠叙述清晰,交代明白,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语言更规范,更纯洁,更优美,更动人,必须要有文采。 如何增强记叙类文章的文采呢? 一、铺采摘文 流光溢彩 好文章,总是铺采摘文,摇曳多姿,韵味深长,文采飞扬,可供细细品味。 好文章,其文情与辞采,向你迎面扑去。亮丽的文采,诚挚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 “言以文运,诚哉斯验。”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所谓“铺”是指铺陈,即详尽、全面,而又是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描写事物的各种形神风貌。“铺采搞文”,即用华丽的辞彩进行铺陈描述;铺陈文采,讲究辞藻,具有赡丽华美的特点,这是从文采角度讲的。 换一个角度,从阅卷教师在阅卷时的心态看,在紧张繁重的阅卷中,恐怕也不会看重朴素的文章。因为平淡无华的文章,实在不具备“眼球效应”。 考场作文,就应当铺采摘文,用漂亮的具有表现力的书面语言来叙述详实,描写栩栩如生,议论旁征博引,抒情淋漓酣畅。要造势,要煽情,在短时间内抢眼,激起阅卷老师的心情愉悦,掀起阅卷老师的情感波澜。 二、精雕细刻绘声绘色 常言道:精雕细刻出美文。要使文章亮出文采,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精雕细刻,绘声绘色。 精雕细刻,在写作中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精心细致写文章,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二是指对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对象作细致人微的描写,反复推敲,调动一切有效的积极手段,寻求效果最好的表达方式,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在写作上,它常用于记叙类文章中,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写得使读者对其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写文章,就是要让读者对文章意思有完整、具体、清晰的认识。正是这细致人微、绘声绘色的刻画,才是最具表现力的文章精华,最能活跃文章、体现本质,也最能绽放作者的文采。阅卷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紧张的阅卷中,没有谁不喜欢这种可观可感的文章。( 三、善用修辞 生动形象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可见修辞对于写作有多么重要。 修辞,乃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它和人们的立场、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修辞法可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类:消极修辞是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便是。而积极修辞则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的语言文字,呈现出具体形象及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 在作文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绘未见之景,状难言之物,抒微妙之情,可以勾勒事物的立体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文学性、表现力和感染力。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有文采”中的几项要求都应在修辞的涵盖之内,单独列出一条,专指各种修辞手法(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手法运用得好,就会使语言生动活泼,意趣盎然。在高考高分作文中,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是作文的一个亮点。 方法导引 如何运用上述方法增强文采呢? 一、铺采摘文 流光溢彩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一般以对称美为审美观照,由于文化与审美的渊源,中国人讲究文采一般偏重于匀称的形式,注重句式与段落的匀称美。句式一般以整句(对偶、排比、顶真、回环等)句式为美。这就是我国最具文采的文体——“赋”的写法。尽量运用整句或整散句,抓住运用语言的表现点,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技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陈、渲染,使其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文章的文势更突出,情感更洋溢。同时读起来上口,富有节奏美。 1(充分利用恰当的修饰语,添加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描绘和渲染,使表现对象更加形象、丰满、生动,使表达效果更加具有意蕴。如“在夏夜”,很概念化。如果对中心词“夏夜”加上修饰语,如“在一个月明清风的夏夜”或“在一个蝉躁蛙鸣的夏夜”,这就形象多了,情感也隐约可现了。 2(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对所叙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充,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成就事业需要自信”仅是一个观点的陈述,如果将它扩充,那就具体可感了。如“因为自信,诸葛孔明演绎出七擒孟获的经典战役;因为自信,王勃的文章在滕王阁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因为自信,爱迪生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耐用的灯丝;因为自信,贝多芬用感觉给世人留下了华美的乐章。” 3(充分运用对称语言,即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语言,对表现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描摹、铺陈、渲染,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语言形式,同时丰富了表达的意蕴。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几个句子: (1)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2)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 这种对称的语言,或横向的并列,或反向的转折,或纵向的层递,可以说是,形美以悦目,音美以悦耳,义美以悦心。 4(充分调用一切可以强化渲染的词法、句法和修辞手段,为文章造势煽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 (1)我第一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梅雨潭的绿了。(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 (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运用设问和反问)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叠韵、拟人、比喻、排比) 5(要增强文章的结构美,段落结构上可运用排比段、对比段,形成一种匀称美,以增添文采。文句结构匀称,语脉贯通,言辞畅达,气势恢弘,不仅增强了韵律美,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如: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运用大量的排比段,几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 绘声绘色 二、精雕细刻 要使文章通过细微逼真的刻画把描写对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感觉、能想象、能体会出所描写的情景,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关键在于精雕细刻地描写和绘声绘色地刻画。 1(善用工笔,精雕细刻 就是抓住突出主题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入微、具体充分的描绘,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表现人或事物特点的部分清晰地展示出来。 (1)抓住事物特征,表现个性。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但林林总总的物类均有各自的特征,并以其独有的特色呈现于人的视野。只有抓住了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反映独特的个性,并且将这独特个性,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体现出作者对此独特形象所蕴含的意旨来,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精细的观察和对其特征的事物深深地感受。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2)多角度描写,绘声绘色。或全面绘景,概括描写;或局部观察,精雕细刻;或粗笔的略写,或细笔的详写;或闲适的静态描写,或活泼的动态刻画;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或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联系时间的变化,或联系地点的转变„„总之,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细微的描写,才能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如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描写色彩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通过“深红——绯红——浅红”一系列描写色彩变化的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了霞光随着色彩的变化由浓而淡逐渐消失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写出了仲夏夜的美景。 (3)充满情味,寄寓旨意。写人应描摹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肖像,不论是细节刻画还是白描手法,都要紧抓主题捕捉特征,以形传神,不可为描写而描写。状物也是这样,状物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再现物的本来面貌,而是借物的个性、特色的描摹,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情味、趣致、情感,体现某种哲理、神韵、美感,以使文章旨远意深、形神俱备。如《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揭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而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样儿子对父亲的挚爱也自然流溢于纸上。如此,就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2(调动五官,绘声绘色 运用绘声绘色的关键是调动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1)绘色,即语言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例如,“她眼睛很美” 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又如,“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动”,就比较抽象,而莎士比亚写成“替精炼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罗兰上”就是色彩鲜明的图画。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绘色的方法,使语言形象化。 (2)绘态,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静态、动态两种,作文中用形象的词语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听潮》“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3)绘声,描绘人或事物的声音,可以传神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拟声词可从声音方面抓住读者。如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辅导学员写作时,让学员用一个句子写吝啬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情景。 学员写的句子是: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陀斯妥耶夫斯基修改的语句: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 这个句子动态声响兼备,让人想象得到绅士鄙视乞丐的神态和乞丐的可怜。 此外,还有用以动衬静、化静为动的刻画手法。 以动衬静,如“园子里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唧唧的虫声,在歌唱愉快的夜晚。从黄浦江边吹过来的微风,掠过树梢,吹拂过水面,平静的水池漾开涟漪,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灯光仿佛在水中喝醉了酒,摇晃着。映在水池两边的树的倒影,也轻轻摆动。公园里各色各样的花朵,徐徐吐露着芳香,给微风一吹,四散开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化静为动,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鲁迅《社戏》) 三、善用修辞 生动形象 修辞能修饰文词,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宏伟。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韵好文章。如何“巧用”呢? 1(巧用比喻,文采飞扬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在介绍或描写不熟悉的事物时,可以用读者熟悉的事物作比方,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可感、栩栩如生;在阐述抽象的道理时,可以用具体的形象作比方,使道理通俗易懂;在为了强调时,可以用某一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事物的某一特征。如: 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清新动听;它更像是茫茫雪域高原上的一朵雪莲,世人只能仰慕它的璀璨,只有意志坚强的攀登者才能得到它;它更像湛蓝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你只能远观却不可亵玩,只有百折不挠的弄潮儿才能驾驭它。 这位考生用比喻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诚信”,形象鲜活,形神兼备,别具灵性。考生将自己的感悟倾注其间,通过连珠般的妙语,生发出新颖的立意,在形象的喻体中嵌入严肃深刻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理性美。 2(运用对比,突出鲜明 在为了突出某个观点或事物,让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其本质区别时,可以用两种正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作对比,使不同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或是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见的有古今对比,正反对比等。 3(排比行文,气贯长虹 作文里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能够增加文章的色彩,增强表达的气势,并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用来叙述,可以把事物写得更细致、详尽;用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更鲜明、强烈;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充分、透彻。如: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4(引用诗文,运笔如风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展示出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者刮目相看。如: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无疑设问,引起悬念 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6(反问诘难,扣问心灵 同平铺直叙相比,反问这种说法语言强烈,能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在行文中,一般而言,设问往往用于语段的开头,表示问题的提出反问则常用于语段的结尾,表示对问题的强调。 7(妙设比拟,浓化情感 运用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拟人就是赋予物以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即当成人来写,它追求一种对读者强烈的印象感、情感的冲击力,动人的情趣美。如: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 《话说知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音》),此句中“发出细微的声响”和“催促人们”两句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知音的传说”可以让人们得到美好的感受;还可以催促人们奋进,有强烈的震撼力。 8(巧用对偶,和谐节奏 对偶句铿锵、凝练、有力,形式整齐,音节匀称,内容概括,是对语言的诗化,可使语言形式上更为整齐、顺口,内容上更为周详、严密,对偶句是对语言进行润色的较高级别的要求,对偶句用得恰到好处,会使文章亮点凸现,增色不少。如: “深居城市,我喜爱柏油路,它光滑平坦,有绿阴映衬。清晨,朝霞给它披彩;夜晚,华灯为它增辉。漫步公园,我陶醉于园中小径,蝉鸣给它增幽,鲜花为它润香。然而,我最钟情的,还是家乡的黄泥路。”这是《家乡的黄泥路》中的一段文字。文章使用对偶句,写城市里的清晨和夜晚,写公园里的蝉鸣和鲜花,节奏鲜明,句式整齐,富于抒情意味,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9(恰当夸张,妙趣横生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让美者更美,让丑者更丑,更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更加突出了康大叔的凶狠和老栓的懦弱。 lO(仿写翻新,显示机灵 对现成的语言成果进行改造,也能达到活用语言的目的。现成的语言成果如成语、格言、俗语等凝固化语言形式本来就有表现力,不过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的,如果把它们的各个构件拆开,依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进一步发挥,那么它们的表达作用就会“更上一层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 “正如‘水感’特好的人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游泳运动员一样,让有‘球感’的人去打球踢球,有‘生意感’的人去担任厂长经理,有‘新闻感’的人去当记者,‘群众感’特强的人当干部,这于本人于国家于事业都大有好处。”(《文汇报》)这一段文字中的‘水感’、‘球感’、‘生意感’、‘新闻感’和‘群众感,等是仿“手感”词而创造出来的,读后颇能让人领略到一种‘好戏连台’似的独特的幽默情趣。 11(适当反复,一唱三叹 反复句,可以突出、强调感情的抒发,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音韵美,绘人以余韵无穷之感,还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思路更清晰,加快阅卷速度,给阅卷者良好的印象。如: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报秋》)句中反复“便”,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暗含的意思是强调时间的飞逝。 佳作导读 风 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观察细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问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富有文采)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观察细致,用词生动准确。)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案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误区导诊 在运用上述方法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一)铺采摘文,是最常用的从整体上创造文采的方法。但在实际写作中,容易陷入盲目铺陈,刻意制造,显得造作,而失去自然本色。 (刻意铺陈,生造语汇,想象低幼化,用语稚气。 1 2(铺陈时不顾及文章或语段的整体意境,行文花哨,华而不实。 3(刻意排比,但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层次进行表述,而是同一意思的重复,造成语言赘余。 (二)运用精雕细刻、绘声绘色的手法,确实是丰富文章内容、刻画形象、增加文采的常用方法。但在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下面失误: 1(在描绘事物时,不顾文章中心,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事无巨细,不作选择地描写。详略处理不当,不能突出主体。 2(在描绘时,概括性描述多,或是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让人感觉不仅没有文章,反而觉得烦琐。 3(只着眼事物外在特征的描写,而不忽视事物的内在本质,形似而无神韵。我们说刻画事物不仅要写得逼真,还要追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三)在运用修辞方面,判定是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有两方面依据:从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质上看,这些修辞手法是否恰当、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达意。如果全文仅使用一次精彩修辞,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为每人都有灵感突现的时候;同样,如果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但大多庸俗、无聊、蹩脚,那更不属于“善于使用”。只有作文达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质”,只有比较灵活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使语言富有文采。 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1(比喻:比喻的喻体是比本体还不常见、还难懂的事物; 2(比拟: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不相似或不相近,感情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不协调一致; 3(借代:借体没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听了不明白所指的事物。 4(夸张:不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5(对偶:上下联字数相差太大、结构不一致、音节不和谐,形式与内容不统一。 6(排比: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 修改案例 一请以你和某个班主任的误会或矛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 班主任,你误会了 今天下午自习课,我从怀里掏出一个烟斗,放在嘴里吸着玩,没看见“头羊”进来,“头羊”是我们的班主任。当我拿下烟斗,只见一个白东西飞至,我只觉得唇部猛地一疼。“头羊”奸笑着说:“坏小子,你这样几天抽不了烟!”我当时嘴里直哆嗦,吐不出半个“不”字。现在我轻轻抚一下我的唇,望望镜子,它真红!我又望望黄铜烟嘴,大吼一声:我不是坏小子。(本段中的情节,可用细节描写手法详细地描写出来,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我”因故受到的冤屈性。“奸笑”的“奸”,对立情绪太强,不妥。)(此处可加一段旁白交代式的叙述。以说明误会的加深。) 我走出我的小屋,去找“头羊”想说个清楚。我走到一家小酒吧以酒壮行,消除一点儿恐惧。我坐下喝完了三杯啤酒时,冷不防“头羊”骑车飞至。我正想有所表示,“头羊”怒气冲冲地说:“你这坏小子,酒色俱全!”然后飞车走人。我一步踏中一个易拉罐儿,一下趴在酒吧门口那广告牌上(不知店主什么时候搬出来的)。一看广告牌,终于明白“头羊”为何要骂我了。那是一张性感艳星广告:录像,十八岁以下不宜观看。唉,误会愈深了。不过,我不是“酒色俱全”的坏小子啊!(“我不是坏小子”的申辩可通过详细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表现得更有力些。) 我记得“头羊”是朝公园方向走的,我决定和他详细地说个明白。(跟踪追击的决定是“我”在喝酒后一时气后作出的。这一点本段中可用叙述或描写交代出来。) 终于在公园看见了“头羊”和他的“小绵羊”。我决定躲在一棵大树后,静待他们“退场”。不料我刚躲好,他们就过来了。一时间,两人的“信息”往我耳朵里灌。万一“头羊”发现,跳进太平洋也洗不清。我往后退了一步,却踩在了一堆清洁工扫拢的枯叶上!树前马上中止了对话,“头羊”见我随即大吼:“你这坏小子,竟敢偷听。”(应再仔细些。) 我不知所云。“头羊”冷笑道:“你今天想陷害我!”“小绵羊”走了过来,说:“你老是偷听别人吧?”“头羊”说:“他是老那样。”他对我怒喝一声:“滚!”我转身欲跑,却又被“小绵羊”叫住:“你没录音吧?”“头羊”望了一眼那位,走向我欲搜身。“慢!”我把T恤衫脱下,露出了我的上身。“头羊”怒瞪我,我顺着他目光一看:天呐!一个“随身听”在腰上!“头羊”一把扯住我腰带,抠开“随身听”盒盖,取出一盒磁带,摔在地上,和“小绵羊”一齐把它踏碎。然后他说:“你这坏小子„„”我转身欲逃,边跑边喊:“我不是坏小子!”(几个人物出色的表现。“陷害”、“转身欲跑”,“叫住”的“叫”等词语运用不妥,应改。) 回到小屋,想这“随身听”什么时候带上的?唉,看来这误会是再也说不清了,不过,我真的不是那种坏小子!(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简评】本文有三个不足之处:一是题目“班主任,你误会了”较软,应该改为每段段尾的那句呐喊:“我不是坏小子。”二是有几处用词还得琢磨,尽量弄得妥当。三是本文描写上可大做文章,细节、肖像、心理、行动、对话等完全可以出新彩。这样文章会更有文采。 考场导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请联系实际,以“三种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选取三种境界,也可选取其中一种或两种,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中引用名句不少于5句,不少于800字。 2(阅读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1)北京市东城区历时八年的“尊重”教育实验研究表明: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尊 (《现代教育报》) 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 (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光明日报》)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要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其实需要发现的何止是美,社会,人生,自我„„都有值得去发现的。 请以“发现”为话题,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5(面对落叶,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以“落叶”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散文。
/
本文档为【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