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7-11-14 9页 doc 2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 居民实际收入、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均会产生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贡献远大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影响。故当前完善我国工资增长机制、稳定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对于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预期可支配收入;误差修正;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 Fl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6X (2009) 06002406 一、引言 消费...
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 居民实际收入、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均会产生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贡献远大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影响。故当前完善我国工资增长机制、稳定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对于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预期可支配收入;误差修正;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 Fl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6X (2009) 06002406 一、引言 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居民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白皮书》,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额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6%左右。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何扩大消费以增加居民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重新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理论主要有凯恩斯( Kevnes)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Du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莫迪利亚尼(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便开始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问题,其中臧旭恒?及刘惠英?从持久收入的角度考察了这一问题;宋铮?、万广华?以及罗楚亮?等人的实证研究均表明,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对于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居民收入可以分为预期收入与非预期收入(非预期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的不确定部分,其对消费有什么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文献从这一角度对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中经网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它们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二、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测算 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人们的消费取决于人们可以预料到的未来的收入水平(即人们正常的收入水平),偶然性的收入不会改变人们的当期消费,为此收入可以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以往的文献在求解持久性收入时往往采用简单移动平均的方法(如姚伟岗的研究?)(但是由于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同时人们在对未来收入水平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也会综合考察以往的收入,因此本文在求解预期收入时采用ARIMA模型。 ARIMA模型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它将预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会使得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近1. 05个百分点。 然而这种考察方式没有区分城镇居民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它不能说明两种不同的收入增长方式对当期消费的不同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当期消费增长的不同贡献程度,本文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对系数进行Wald检验,结果β1=β2的原假设被拒绝,即预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非预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当期影响是不同的。由β1可知(当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时,当期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会提高近1.13个百分点(而由β2可知,当城镇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时,它对当期消费变化的贡献仅为0. 16个百分点,即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贡献度远大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贡献度。为了更详细地分析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长的不同影响,下面采用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基于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 由于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是在VAR模型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建立VAR模型,由表2可知变量?InCON,FA和IFA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而且它们恰好反映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城镇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选取是根据AIC准则与sc准则来确定的,最后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2(又VAR (2)的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最大逆根的模为0. 676(因此该VAR模型是稳定的。 1(基于VAR的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可用来度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各变量当前和将来取值的影响。它可用来分析VAR模型中任意一个变量的扰动如何通过模型影响其他变量(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LCON对来自FA与IFA正向冲击新息的脉冲响应。 从图l可以看出,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在其后的第一期使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0. 011 1%,随后这种正向冲击得到加强(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0 023 7%(之后正向冲击缓解,而且缓解的速度很快,到第三期时便为0 006 3%,第四期时为0 004 6%,从第五期开始这种冲击的影响几乎降为O。 由图2可知,城镇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在其后的第一期使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逮下降0. 010 4%,随后负向冲击缓解,并在第二期达到正向冲击的最大值,使消费总额增速提高0. 012 6%,随后正向冲击迅速缓解,到第三期时降为0.004 9%,从第四期开始这种冲击的影响几乎降为0。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预期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模型一旦被识别以后就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精确度较高。 选取中经网1 978 2007年的年度数据,所选变量包括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 INC)、市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NC)、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NX)、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等,将CONC与CONX相加可得我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N)的年度数据。为了分析方便,笔者假设我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消费,不包括农村居民在城镇的消费(这样我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便主要由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来决定。 为了求解我国城镇居民的预期可支配收入,首先对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数据INC建立ARIMA模型,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施瓦茨准则sc以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可建立如下模型: 利用模型(1)对收人数据进行静态预测可以得到我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年度预期可支配收入INCF,紧接着根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以1 978年为基期对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INC)、预期可支配收入(INCF)、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N)进行价格调整可以得到各变量实际值,价格调整后的变量仍然分别记为INC,INCF和CON。为了消除经济变量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引起的不利影响,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后分别记为InINC:,InCON,和In/NCF,。其中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表示为: FA,=LnINCF,- InINC:, 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表示为: IFA,一InINC。 InINCF, 三、实证分析 笔者利用上面得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即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计算预期可支配收入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同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技术考察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影响。 (一)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 经济研究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大都是非平稳序列,对于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框架。若变量皆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可进行协整检验以确认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的误差修正模型则可以观察变量之间的短期偏离是否有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趋势。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应用传统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估计与检验的前提,是各变量必须是平稳的序列,否则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由于现实中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可能有非平稳性,因此首先应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就可以采用协整检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通过单位根检验确定这些变量的单整阶数。本文采用ADF检验法确定各变量的稳定性和单整阶数(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AIC准则和sc准则。 2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在前面关于变量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使用EG两步法对各变量进行协整分析。EG两部法是恩格尔与格兰杰(Engeland Granger)?提出的检验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的一种方法。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然后对回归的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若残差是平稳的,则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便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协整。而误差修正模型可用来研究变量间的短期动态特征,误差纠正项反映了变量间长期均衡状态的偏离对短期变化的影响,其系数的大小表明了短期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InINC与InCON皆为一阶单整数据,下面采用EG两步法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线性回归的结果为: 回归结果表明,InINC和InCON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这说明InINC与InCON具有协整关系,即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 从检验结果可知(见表2)(序列InINC、InCON与InTNC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不是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故它们是I (l)序列,而序列IFA与FA本身却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支配收入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当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时(从长期来看会导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近1.4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在短期存在着向长期均衡的偏离,为考察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的调整以及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当期影响,本文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由β可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短期偏离会逐步地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且调整的程度高达30. 79%,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由β可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会使得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近1. 05个百分点。 然而这种考察方式没有区分城镇居民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它不能说明两种不同的收入增长方式对当期消费的不同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当期消费增长的不同贡献程度,本文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对系数进行Wald检验,结果β1=β2的原假设被拒绝,即预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非预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当期影响是不同的。由β1可知(当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时,当期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会提高近1.13个百分点(而由β2可知,当城镇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时,它对当期消费变化的贡献仅为0. 16个百分点,即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贡献度远大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贡献度。为了更详细地分析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长的不同影响,下面采用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基于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 由于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是在VAR模型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建立VAR模型,由表2可知变量?InCON,FA和IFA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而且它们恰好反映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城镇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选取是根据AIC准则与sc准则来确定的,最后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2(又VAR (2)的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最大逆根的模为0. 676(因此该VAR模型是稳定的。 1(基于VAR的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可用来度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各变量当前和将来取值的影响。它可用来分析VAR模型中任意一个变量的扰动如何通过模型影响其他变量(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LCON对来自FA与IFA正向冲击新息的脉冲响应。 从图l可以看出,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在其后的第一期使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0. 011 1%,随后这种正向冲击得到加强(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0 023 7%(之后正向冲击缓解,而且缓解的速度很快,到第三期时便为0 006 3%,第四期时为0 004 6%,从第五期开始这种冲击的影响几乎降为O。 由图2可知,城镇居民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在其后的第一期使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逮下降0. 010 4%,随后负向冲击缓解,并在第二期达到正向冲击的最大值,使消费总额增速提高0. 012 6%,随后正向冲击迅速缓解,到第三期时降为0.004 9%,从第四期开始这种冲击的影响几乎降为0。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比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冲击强度更大,这也说明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贡献要大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2(基于VAR的方差分解。本文的目标是研究城镇居民预期的收入增长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不同贡献,为在模型中融合进这些冲击,下面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进一步进行分析。在VAR模型中,一个时间序列的预测方差是自身扰动项及系统其他扰动项共同作用的结果,方差分解的目的就是要将系统的均方差分解成各个变量的冲击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各变量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的贡献率,从而反映每个变量的随机冲击在VAR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由表5可以看出,在?lnCON预测误差的方差来源中,?lnCON的自身冲击始终是第一位和占支配地位的方差来源。在第一年,其贡献度高达88. 1%,在随后的第2年,第10年,自身冲击对lnCON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度也一直保持在63. 6%-60. 5%的高位。FA冲击对?InCON的影响在第一年仅为6.4%,但在第2年,第10年,FA冲击对AlnCON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度一直在24. 8% ~26. 2%之间。而IFA冲击对AlnCON的影响在第一年也比较低,仅为5. 5%(与FA冲击类似,在随后的第2年,第10年。IFA冲击对LnCON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度也一直在9.6%-10. 2%之间。通过比较FA冲击与IFA冲击对 LnCON的变化的影响(可以看出FA冲击对?lnCON变化的影响在整个预测期内一直大于IFA冲击对?InCON变化的影响,而且在第2年,第10年,FA冲击对AlnCON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度一直是IFA贡献度的2倍以上(这也说明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长的贡献远大于非预期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长的贡献。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使用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技术深入分析了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1978-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消费与实际可支配收入之问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这说明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长期实际消费的重要因素;而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的0 307 9也表明,误差修正项以30. 79%的权重对下一年的实际消费增量产生影响,城镇居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之间的均衡机制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有限。 第二,我国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人的增长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跃对实际消费的影响不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会使得当期实际消费增速提高1. 13%,而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1%对实际消费增速的作用仅为0. 16%;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贡献远大于非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影响,但二者对实际消费的影响在第四期以后都降为O;而方差分解技术除了再次表明预期的收入增长对消费的影响大于非预期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影响外(还显示二者对实际消费增速预测误差的贡献会持久存在。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居民实际收入、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均会产生影响,这表明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提高实际消费的增速,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增加实际收入是实现消费扩大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个人所得税征税起点的降低,以及2008年新《劳动法》的实施,都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迎来r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政府也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就业扩大,通过提供相关市场信息,激发居民的创业热情(大力发展服务业技术培训中介,强化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养,以此来保证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快速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贡献大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作用,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加薪计划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还可以稳定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同时宣传媒体应从正面增强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政府更要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构建并完善有效纠错机制,提高自身诚信度。
/
本文档为【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