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重点]近期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分布

2017-12-11 3页 doc 14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重点]近期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分布[重点]近期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分布 近期我国地震主要活动分布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1067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8级地震1次,7-7.3级地震2次,6-6.9级地震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152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广州、佛山、高鹤、...
[重点]近期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分布
[重点]近期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分布 近期我国地震主要活动分布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1067年到1976年,共到8级地震1次,7-7.3级地震2次,6-6.9级地震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152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广州、佛山、高鹤、阳江等地,最大为6.4级。 灵山地震带。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1558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6.7级,属于地震频度比较低的地震带。 琼雷地震带。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内。1605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7.5级。 扬州—铜陵地震带。包括江苏东部、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一部分,强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麻城—常州地震带。包括湖北大部和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一部分,公元4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的地震5次,最大震级6.5级。 邢台—河间地震带。西界为太行山前大断裂,东界为沧东大断裂及聊城—兰考大断裂,北界为涿州—宝坻断裂带,南界为朱仙镇断裂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较大的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许昌—淮南地震带。北起三门峡,经洛阳、开封、徐州一线向南,南界的西段在周口拗陷南缘,东段以肥中断裂为界。 怀来—西安地震带。南起渭河、灵保盆地,经运城、临汾、太原、忻定、灵丘、大同、阳原、蔚广等盆地,最北至怀来—延庆盆地。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就在这个带的附近。 三河—滦县地震带。西起北京南口,北抵宽城附近,东至秦皇岛一带,南以涿县—宝坻断裂为界。公元294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的地震29次,最大震级为8级。 五原—呼和浩特地震带。西起磴口,北抵五原附近,东达呼和浩特以东的河套平原地区,南到默特右旗一带。 炉霍—康定地震带。西起甘孜经炉霍、道孚至康定。17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 破坏性地震32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 冕宁—西昌地震带。北起石棉,经冕宁、西昌、会理、米易至元谋,公元前11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16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8次。 东川—嵩明地震带。北起巧家,南经东川、嵩明、寻甸、宜良、开远至个旧一带。地震活动强度较大,频率较低。 马边—昭通地震带。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1974年的永善7.1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通海—石屏地震带。包括玉溪、通海、峨山、曲江、石屏、建水等地区,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就发生在此,地震活动强度较大,地震重复性高。 中甸—大理地震带。包括中甸、丽江、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弥渡、巍山、南涧等地区,公元88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地震16次。 西海固地震带。包括陇中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且具有明显的迁移现象。 天水地震带。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公元前193年到公元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46次,最大震级为7.5级。 松潘地震带。包括武平、南坪、漳腊、松潘、叠溪及其以东的龙门山地区。震源深度一般较浅,烈度偏高。 银川地震带。包括贺兰山、银川盆地和卓子山,以银川盆地为主体,地震活动强度大,但频度较低。 民勤地震带。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19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1次,最大震级为7级。 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 祁连山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190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6.5,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柴达木地震带。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193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7次,最大震级6.8级。 拜城—和静地震带。地震主要分布在库车至轮台一带和乌什以北地区,震源深度10—30公里。 喀什—柯坪地震带。包括阿克苏、巴苏、喀什、鸭子山一线以北至国境线以南的天山及其山前地区。189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约130次。
/
本文档为【[重点]近期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分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