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2018-01-31 15页 doc 34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1959

暂无简介

举报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 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 —— 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程言君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江苏徐州22l009) 摘要:"没有财产权就不能保护社会财富,资源和劳动"的"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是个抽掉了人力产权这一产权 本质内核的壳命题.财产权的效率以人力...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 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 —— 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 程言君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江苏徐州22l009) 摘要:"没有财产权就不能保护社会财富,资源和劳动"的"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是个抽掉了人力产权这一产权 本质内核的壳命题.财产权的效率以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充分实现为前提.而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充 分实现基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人力产权所有者对其人力产权运用的把握和认知.历史证明,唯有排除凭借 生产资料私人垄断实现对他人剥削可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劳动大众 的权益并提供人力产权权能得以充分实现的基本条件.全盘私有化产权改革倾向不具有任何历史必然性,私 有产权神话有诱导中国落人"和平演变"陷阱的危险. 关键词:人力产权;权能;权益;财产权;效率 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2一OO25—06 <再论财产权利》是针对"物权法被搁置"而发 表„,而<物权法》(草案)即将第七次提交全国人大 讨论,再加上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精神的贯彻 和《再论财产权利》涉及到神化私有产权问题,可以 说,对《再论财产权利》以及其"财产权的效率观点" 作进一步探讨,似具有非同一般的政治,理论和实 践意义. 一 ,就《再论财产权利》同周为民教授商榷的背 景原因 2006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要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 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贯彻这 些重要精神,至少有两个理论问题需要研究,一是 如何坚定地继续深化经济改革,防止认为经济改革 已经结束,企图固化收入分配差距和格局的倾向. 二是如何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反思和防止信奉私有产权神话为主要特征的新自 由主义倾向.而<再论财产权利》似与此相左.当 然,这需要放在当前背景下去认识.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个以私有制为既定理论前 提的国际性经济学流派,以"精英"创造历史为哲学 基础,鼓励极端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具 有发展,维护私有制的政治倾向.着重见物不见人 地经济现象性规律描述,否认或者回避社会经济关 系的基本利益矛盾,在经济改革上信奉私有产权神 话,是这一经济学流派的基本特征.中国曾一度流 行的新自由主义,忽视甚至无视中国基于公有制为 主体的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把信奉私有产权神话 的西方新自由主义照抄照搬进来用以诱导中国的 改革,是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当然,这种 照抄照搬并非打起新自由主义旗号地全盘套用,而 是假以"改革"或"产权改革".因而,带有很大的欺 骗性.由于新自由主义迎合了改革中急于出"政 绩"的急功近利机会主义倾向的需要,引发了一些 地方曾一度限期完成全盘私有化改革的现象.当 然,结果是严重的.全盘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产权 改革倾向,在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即公有经济的 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基于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社会 主义公有经济和整个上层建筑的社会基础.主要 的众所周知的一个例证就是改革的社会支持力度 在下降,甚至现在有些群众害怕改革.因为新自由 主义的改革,在权力和经济利益过分向"精英"手里 集中的同时,伴随的是国资的大量流失和一些群众 的主人权益被严重剥夺.对此,清华大学孙立平教 收稿日期:2006一l1一O5 作者简介:程言君(1954一),男,江苏徐州人,中共徐州市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政治经济学. 《当代经济研究}2oo7年第2期 授曾疾呼:"成为掠夺战争的改革应该停下来州. 正确改革方向的偏移已经很清楚,深刻反思改革, 势所必然.当然,反恩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 向,不会因此而有所动摇.但毫无疑问,任务是十 分艰巨的.理论界的这种艰巨性在于,新自由主义 理论过去言必称美国,现在已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 衣.《再论财产权利》引用了一些马克思的论述,对 错参杂,许多地方似有阉割马克恩主义实质的特 征,且有"打左灯向右转"地神化私有产权倾向.应 该说,这很不利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方向的坚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 即"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同周为民教授商榷. 二,"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有神化私有产权倾向 "财产权的效率观点"认为,"从效率观点来看, 财产权的一般根据来自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约束 条件."(凡未注明的引文,均引自《再论财产权利》) 即"在任何时点上,相对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都 是不足的,因为可用来创造财富的资源是稀缺的."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分工问题","社会分工形成了 劳动及其产品的确定的所有权,从而形成了交换的 前提."这似是对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阐发,其实 不然.请看:"让我们再换一个方式说这回事.任 何人来到世间,总要占有资源.'占有是一个事实, 一 个不可解释的事实'(马克思语)."引用马克思的 话后,便急转直下,把问题引向神化私有产权."如 果没有财产权,人们就不会'自愿'去劳动,因为无 法靠劳动来获得资源,即无法占有劳动(劳动产 品).这时,代替人类经济活动的,只会是普遍的战 争状态,也就是人们以种种非生产性的乃至破坏性 的方式抢夺,侵占有限财富和资源的状态.""只要 缺乏有效率的财产权制度,实质的结果就会是这 样,至多是有些程度上的差别而已,至多是以漂亮 的说词,冠冕堂皇的名目伪装起来而已,例如分明 是凭借垄断的寻租行为,却说什么是为了国家的利 益,为了公共的需要之类."好像有些渐渐地"图穷 匕首见"的感觉.什么是"有效率的财产制度"呢? 显然不是公有制或公有产权制度.从全篇来看.所 渭"有效率的财产制度"只能是私有产权制度.这 当然不能明说,但又似乎不能不说.接下来作者又 进一步强调了私有化的必要:"没有确定的,有效率 的财产权制度,社会的一切财富和资源就一定是处 26 在巨大的危险之中,就一定会不断耗散于无休止的 掠夺和破坏之中.这种争夺,侵占不仅仅是造成不 公正的占有,也不仅仅是使增加财富和资源的生产 性活动失去激励,而且会使财富和资源的存量遭到 巨大的破坏.". 上述是贯穿《再论财产权利》通篇的"财产权的 效率观点"的略见一斑,就此而言,私有产权神话倾 向应该十分明显.当然,这只是浅层的分析."财 产权的效率观点"的理论起点和基点,历史地看,是 不确切的,含糊的,有的则是错误的,很需要商榷. "财产权的一般根据"并非仅仅而且主要不是"来自 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而是人类生存,生 活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即决定于以家庭(现代意义 上的)为基本单位的人类生存,生活方式的确立. 即便任何时点上,相对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都是 不足的,也并非一定是"可用来创造财富的资源是 稀缺的."确切地讲,是由与各个时代相应的人本身 的素养决定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总起来看,这些大 都属于商品(市场)经济包括产权产生,演进的经济 理论界长期争论的基本经济理论问题.用有待进 一 步探讨的理论作立论的依据,很难令人信服.就 《再论财产权利》第一部分而言,首要的也是最为重 要的是,必须研究,摆正人力产权与财产权的关系. 其次,至少还应讨论三个问题,一是交换,财产权的 产生和交换的实质,二是劳动的动因,三是我国近 几年究竟是什么在"使财富和资源的存量遭到巨大 的破坏". 三,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充分实现是财产权 具有经济效率的前提 人力产权的保护是一切产权保护的首要内容, "没有财产权就不能保护社会财富,资源和劳动"的 "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是个抽掉了人力产权这一产 权本质内_核的壳命题,是一个只说对了一半的"财 产权的效率观点".《再论财产权利》似乎在用正确 的一半来掩护甚至伪装错误的一半,兜售私有产权 神话. (一)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充分实现的前提条 件 1,人力产权的定义和社会主义人力产权概念 的内涵.依据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人力 产权主要指人们基于自身劳动能力获取生存,发 展,享受资料,保障劳动力生产,再生产以及自身价 值实现的,对其人力产权所有,占有,支配等各项权 《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能以及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人力产权是任何历 史时期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基点. 现阶段,社会主义人力产权即基于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的公有产权为主体,多种产权形态相容 共存产权制度中的人力产权.由于社会主义经济 的市场经济性质,人力产权属于劳动者个人的同 时,其价值的实现,必然借助劳动力商品的形式,主 要表现为三个层面:(1)生存权,发展权以及人生价 值实现权.包括就业权,就业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 等.(2)公有经济的所有者权力,即主人地位决定 的管理权和收益权.表现为对全民经济和其所在 公有经济组织一定程度的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 等.(3)与时俱进地提高技能,完善自我需要的学 习,进修等不断提升人力产权价值的附属权利. 2,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充分实现的基本前提 条件: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垄断的生产方式.如果仅 就人类的天然本质而言,人力产权反映了两个层面 的关系.从人际关系层面看,人力产权本质上是产 权主体之间无尊贵卑贱的相互依存关系.从人力 产权实现过程中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关系层面看, 人力产权本质上是人的生产要素对物的生产要素 的支配,人的要素是物的要素自性人.但是,在以 生产资料私人垄断的社会,人力产权两个层面的关 系被异化,集中表现为人是物的生产要素的奴隶. 对此,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复归理论已经分析得淋 漓尽致."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 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 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 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 让人家来鞣."L4 人力产权异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根源于生产 资料的私人垄断,表现为生产资料垄断者凭借垄断 而在一定时间内和,定程度上对劳动大众的人力 产权的攫取(即对劳动者的支配,使用,剥削等). 历史说明,人力产权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出卖"的 结果是,一方面,人力产权的所有权收益基本局限 于满足或者只能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存 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资本产权的无止境的增值. 马克思分析说:"一旦劳动力由工人自己作为商品 自由出卖,这种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商品生产 越按自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 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 的占有规律."'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 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它能够占有的对象 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6当 然,被异化为物的奴隶的不仅是工人,"资本家完全 同工人一样地处于资本关系的奴役下"n】.由此, 马克思认为,要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就必须改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向人的本质的"完全的,自 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8复归. 即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或公有产权为主体的产权 制度,创设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充分实现的基本条 件,实现人力产权异化的复归. (二)"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是个抽掉了人力产 权这一产权本质内核的壳命题 由人力产权的本质和异化,复归的历史必然 性.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前后相继的结论: 1,人力产权是人的财产权的前提或基础,是一 切产权关系展开的基点.在产权社会制度下,,个 人如果连自己的人力产权都不能够拥有.很难拥有 财产权,也很难有资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人 力产权之人无人格的典型即奴隶.在奴隶制度下, "奴隶的人力产权被完全异化为奴隶主的财产 权"[9】,奴隶的财产权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 动力成为商品.也就是说,雇佣工人在被剥夺了几 乎一切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自己拥有的人力产权才 随之转化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支持而必须自 由出卖. 2,消除生产资料私人垄断,建立生产资料公有 制或公有产权为主体的产权制度,让人力产权回归 劳动者,使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主人,是人 力产权各项权能以及相应权益充分实现的必要条 件.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蕴集于人体内的劳动积极 性有充分释放的动力,才能真正达到"保护社会财 富,资源和劳动",实现财产权的高效率.无疑,生 产资料私人垄断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和对人类历 史的推动作用应该肯定.同时,还应肯定的是其固 有矛盾决定其灭亡的必然.现代社会,很难想象或 者根本不可能想象,再用建立生产资料私人垄断的 剥削社会制度或产权制度,来保障人力产权各项权 能和权益得到充分实现.目前,就人类社会发展到 今天的历史看,如前所述,对生产资料私人垄断所 形成的雇佣工人人力产权被生产资料垄断者所攫 取,成为生产资料的奴隶,生产资料垄断者被剩余 价值规律所驱使成为资本的奴隶,这种人性被彻底 异化,扭曲的社会的必然结论,只能是改变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而不可能有其它的选择. 27 <当代经济研究>2oo7年第2期 这两个前后相继的结论告诉我们,"财产权的 效率观点"撇开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实现,见物 不见人,避重就轻地只谈财产权的效率,主张私有 化,否定公有制.抽掉了人力产权这一产权的本质 内核,也就使"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成了只剩下一个 物权外壳的壳命题,成为一个仅仅抓住提高经济效 率的制度表象而丢掉提高经济效率的本原本质即 目的性的浅层观点,既违背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基本趋势,又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 心的本质要求. 四,交换和产权的产生,消亡及交换的实质 "财产权的效率观点"中关于交换的产生和交 换的实质的理论,扭曲了产品转化为商品使交换得 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没有搞清产权产生的历史原 因,有阉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商品(市场)经济产生 理论实质的特征. (一)人力产权的与生俱来性和产权,交换的产 生与消亡 社会分工是交换产生的前提,但仅仅有社会分 工并不构成交换产生的充分条件,也不必然导致产 权的产生.即便加上"财产权的一般根据来自人类 生存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也只是描述了一个表 象,没有说到底.私有财产权作为诸种产权形态中 的一种,不仅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而且是人力 产权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派生的产权形态. 人力产权具有与生俱来性,并以此为基点,在社会 经济关系展开的过程中,派生出其他产权形态,包 括财产权形态. 假如撇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仅就人们 对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天然客观需要看,人力产权 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诚如马克思所说: "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 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 提,把它们看作是他本身的自然前提,这种前提可 以说仅仅是他身体的延伸."?人们对于自己生 存,发展条件的这种天赋性权利,在原始社会,首先 表现为原始部落的公共产权,成为人类产权产生最 初阶段的第一种形态,在部落内部人们之间公认和 部落之间相互承认.其次表现为生活资料私有产 权,即人类产权产生最初阶段的第二种形态.它是 在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距今约10000年)后出 现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距今约8000年)时期", 随当时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 28 单位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生活资料私有制的诞生而 出现的.对更为广泛的社会分工出现后,生活资料 家庭所有,消费使商品交换日益发展成为商品经济 的过程,部落成员之间所能用以交换的只能是其家 庭私有的生活资料.所以,这个"一切条件"中,除 社会分工外的最主要的条件就是生活资料家庭所 有制,即家庭产权组织或家庭产权主体,亦即生活 资料私有制,而不可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权组 织或产权主体.因生产资料归部落成员共有,部落 成员无权用以交换.恩格斯说:"当畜群开始变为 特殊财产的时候,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换便越来越 占优势,终于成为交换的唯一形式."【l此时家庭 已经是一个利益主体,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具有独 立利益的交易单位,产权组织,成为"终于成为交换 的唯一形式"的社会,经济基础则是确定无疑的了. 可见.无论人力产权,物质产权,公共产权,私有产 权,还是产权观念,产权理论及产权制度的产生,发 展,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长期与社会分工和 生活资料私有产权形态伴生伴长.其历史过程,既 不是《再论财产权利》认为的那样简单,更不是《再 论财产权利》认为的"社会分工形成了劳动及其产 品的确定的所有权",也根本不在于资源的稀缺,而 是决定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人类生活方式确立 的家庭产权主体导致的社会利益差别的广泛存在. 是家庭产权主体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使劳动产品具 有了所有权并转化为商品,有了等价交换的必要. 仅仅社会分工并不必然导致或形成所有权和等价 交换.在社会分工更为广泛精细的物质极大丰富 的共产主义社会,产权或所有权以及商品交换作为 家庭产权主体存在条件下解决物质相对不足的社 会制度,应随着家庭产权性生活资料消费功能的消 亡而消亡.即财产权或私有制永恒论这一新自由 主义的基本理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 当然地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揭示的产权或所有 权螺旋形变迁规律截然相悖. (二)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 结论 从上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实际结果看,首先 产生的是生活资料家庭所有制,即生活资料私有的 家庭产权组织或产权主体.之后,家庭作为特定利 益主体的产权组织,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 加深,原始部落的消亡,逐步演化为生产资料的所 有者.即生产资料私有产权组织是生活资料私有 产权组织发展的结果.自然,此时的家庭便成为生 <当代经济研究}2oo7年第2期 活资料所有加生产资料所有的一身二任的产权主 体.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小私有经济,便是这一产权 主体典型的产权组织.而现代企业作为现代市场 经济的重要产权主体,则是这一一身二任家庭产权 主体的生产资料消费功能,即生产功能,在社会化 大生产条件下的独立化形态.可以说,无论从现代 企业产权组织或产权主体产生的历史看,还是从小 私有经济这一保留了家庭一身二任产权主体的特 征看,在产品转化为商品,进而发展为商品(市场) 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分工提供了一般前提,家庭产 权主体,市场主体带来的社会性利益差别是决定性 必要条件.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是社 会分工与家庭产权主体,市场主体伴生伴长地决定 产品转化为商品,进而发展为商品(市场)经济的历 史."社会分工形成了劳动及其产品的确定的所有 权"的观点,只强调社会分工的作用,不仅片面,甚 至是错误.通过产权形态演进和商品(市场)经济 产生,发展历史过程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家 庭作为社会利益差别出现的最初原因,决定了交换 的形成并最终引发了产权观念,产权理论,产权组 织和产权制度的诞生,同时自己也就成为人类最初 的也是最微观的产权组织和产权主体;诞生于原始 社会末期并延续到今天的家庭,既是现代市场主体 的最初形态,商品(市场)经济产生的历史基因,又 是现代产权组织和产权制度的历史基因,也是社会 主义现代产权制度和商品(市场)经济产生,存在的 最根本的社会基础. (三)交换的实质: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市场 实现和非市场实现 "人们彼此交换产品,实质是交换产权"的观 点,揭示了隐含在商品交换中的权利关系,似乎很 深刻.但当我们分析一下商品交换的主体时,就会 发现,交换的实质主要不是"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所 说的财产权的交换,而是人力产权的交换.即"人 们彼此交换产品,实质是交换产权"的观点,是一个 没有说到底的半拉子正确的观点.财产权作为人 力产权权能实现的一种形式,是人力产权派生的产 权形态."人们彼此交换产品,实质是交换产权"的 观点,实际上仍停留在商品交换的社会经济关系的 表层.商品交换作为一种财产权的交换,真正的实 质是借助商品交换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人力产权 权能所形成的人力产权权益,是一个关乎当事者生 存和发展以及其社会地位的重大问题,不仅仅是一 个经济利益关系问题.交换的顺利进行,意味着相 关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经济利益实现,即存在非 商品化领域(如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人的社会政 治,民主权利的实现."人们彼此交换产品,实质是 交换产权"的观点,虽然点到了生产关系这一交换 的实质,但仅仅停留在交换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表层,忽视了或者没有认识到亦或阉割了劳动者人 力产权权能和权益所包含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主人 的本质内容,即撇开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政治权 益.所以,用经济利益关系层面的权利得失神化私 有产权,否定公有产权,也就从交换的人本性本质 退到了交换的表层现象,从马克思基于人类解放的 人本经济学退到了科斯的经济关系表象学,貌似深 刻,其实不然. 五,劳动的根本动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劳动本质上不是因产权而进行.就人类劳动 的客观本质而论,劳动是一个人之所以是人的必备 素养,更是现代人的必备品质.财产权作为人类历 史特定阶段的社会制度,是劳动的一种社会条件, 并非劳动的目的.猿进化为人,劳动起了决定性作 用,这是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常识.迄今为止的 任何时代,劳动作为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以及人生 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或本能 要求,是正常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向来 是人类崇尚的美德,并非由有无财产权所决定.虽 然,在人类的一定历史阶段,劳动尤其是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劳动,明确个人得失,确立产权观念,产权 制度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劳动,可以更好地推动每个 人的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的充分实现,从而更好地 实现其人生价值.但无论如何也推论不出劳动是 财产权确立的结果.然而,在《再论财产权利》中, "财产权的效率观点"把劳动"忽悠"成了财产权的 结果!"如果没有财产权,人们就不会'自愿'去劳 动"!不仅本末倒置,而且财产权还被"忽悠"成为 防止"人们以种种非生产性的乃至破坏性的方式抢 夺,侵占有限财富和资源的状态"甚至"普遍的战争 状态"出现的甚至是唯一的灵丹妙药!其深意,换 句话说就是只要保留公有制经济,不把全盘私有化 进行到底,"只会是普遍的战争状态","使财富和资 源的存量遭到巨大的破坏"J 六,全盘私有化的产权改革"使财富和资源的 存量遭到巨大的破坏" "如果没有财产权","代替人类经济活动的,只 29 《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会是普遍的战争状态"云云,这种过分地基于"经济 人"假设的理论.几乎无异于把人贬低为弱肉强食 的动物.似乎唯有财产权(实际上是讲唯有全盘私 有化),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人类尤其是社 会主义现存公有经济的唯一出路!如果确乎如此, 那么,俄罗斯的全盘私有化,"几年内摧毁了俄国将 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这种破坏程度.连希特勒的纳 粹军队都无法企及"H的国际惨象应作何解释?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分析说, "1991年后俄国从共产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曾 被认为能为俄国带来空前繁荣.但是,事实并非如 此.到1998年8月的卢布危机时,俄国的产出已 经减少了几乎一半,贫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 2%增加到40%.""其GDP(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一 直不到1990年的30%.所以,即使年均经济增长 速度为4%,俄国经济还需要10年才能够恢复到 前苏联解体时的水平."【l'当然,俄罗斯并非个案0 20世纪末期,智利,阿根廷等国先后进行以私有化 为主导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的 打击.均以失败告终."综观近10年左右的新自由 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苏东是 倒退的10年,拉美是失去的10年,日本是爬行的 10年,美欧是缓升的10年."【l因而可以说,新自 由主义对发达国家无益,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社 会主义国家是灾难!大概因此,包括萨缪尔森在内 的西方众多学者,都对新自由主义采取批判态度, 称之为"右翼经济学",并形成了对"华盛顿共识"的 批判浪潮.可见.我国的新自由主义者的国企全盘 私有化改革思路,已经历史性地落后于国际社会, 远不及一些现代西方学者.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 主张,只能让中国步人苏联和东欧的后尘. 七,结语 公私两种产权形态相容共存,并非新生事物. 但《再论财产权利>似乎对此并不深知.马克思恩 格斯关于原始社会公私两种产权形态相容共存数 千年的论述,以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的所有制产 生,变迁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产权形态产 生和变迁的历史规律.这一规律演进的基本轨迹, 按居主导地位的产权形态作最简单的概括,即公有 产权一私有产权一公有产权循序演进升华. 按照马克思揭示的产权形态产生,演进,升华 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趋势,虽然东欧各国的全盘私有 化和我国一些地方或领域的全盘私有化产权改革 30 有所不同,但都与人类产权形态演进升华基本趋势 或基本规律相悖,都应属于人类产权形态演进,升 华过程中的曲折或历史性倒退.尽管从新生事物 诞生,发展初期的一般规律看来,这种情况似乎并 不意外.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本身看.作为新 生事物,它的不完善以及由此造成了应有的高效率 没能够充分显现,应是这种历史性倒退的现实基 础,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但无论如何, 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毕竟开启 了人力产权异化回归的历史之门,代表了人类的发 展方向,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当前,在"毫不动摇 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应该甚至 必须注意全盘私有化产权改革背后的"和平演变" 阴影和陷阱.事实上,我国新自由主义的全盘私有 化产权改革与东欧的"和平演变"没有太多的本质 差别!所有这些,<再论财产权利>不应一点也不涉 及.事实上,这不仅是回避不了的,而且恰恰是问 题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i [1]周为民.再论财产权利[N].学习时报,2005—3一 l3. [2]钟轩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 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N].人民日报,2006—6 — 5. [3]孙立平.成为掠夺战争的改革应该停下来[J].高层 报告.2005一儿一26. [4][5]马克思.贵本论(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05,677—678. [6][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60.91,120,5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2.4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85.491. [11]陶大镛.社会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20—28.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r72.156. [13][14]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改写俄罗斯近期经济 史[EB,OL】.财经(同),2003—6—4. [15]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J].求 是.2005,(3). 责任编辑:梁洪学
/
本文档为【人力产权权能和权益实现与“财产权的效率观点”——就《再论财产权利》的第一部分与周为民教授商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