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儒家与墨家“爱人”观的差别

2017-09-02 3页 doc 14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695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儒家与墨家“爱人”观的差别论儒家与墨家“爱人”伦理思想的差别 摘要: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人”,就是让人们去爱别人,以此达到社会和谐、家国进步的政治目的。然而儒家与墨家所说的“爱人”,其内在含义是有所区别的。在本文中,将以儒家和墨家各自的代表人物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言行理论以及历史所载的文献内容为参考资料,从儒家与墨家各自所代表的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为思考的基点,探讨儒墨两家的爱人观在“何谓爱人”、 “爱什么人”几个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儒家;墨家;仁爱;兼爱;阶级 儒家与墨家都有爱人观,但首先二者在“何谓爱人”的观念上是有区别的。...
论儒家与墨家“爱人”观的差别
论儒家与墨家“爱人”伦理思想的差别 摘要: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人”,就是让人们去爱别人,以此达到社会和谐、家国进步的政治目的。然而儒家与墨家所说的“爱人”,其内在含义是有所区别的。在本文中,将以儒家和墨家各自的代表人物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言行理论以及历史所载的文献内容为参考资料,从儒家与墨家各自所代表的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为思考的基点,探讨儒墨两家的爱人观在“何谓爱人”、 “爱什么人”几个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儒家;墨家;仁爱;兼爱;阶级 儒家与墨家都有爱人观,但首先二者在“何谓爱人”的观念上是有区别的。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仍然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他希望人们建立起各个等级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而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要靠“爱人”去实现。 儒家所说的“爱人”,是属于儒家“仁爱”范畴之内的概念。“仁”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大体上,春秋前期人们把亲敬尊长、爱抚众庶等行为都看成是仁的表现。 “爱人”,在仁的基本内容当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论语?颜渊》中记载着孔子的学生们问“仁”的对话:“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还有孔子自己说的话:“君子学道则爱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特别是对于居于统治阶级的人们来讲,爱抚众庶(爱惜、抚慰普通的民众)尤其重要。所以,儒家的爱人观离不开对于“仁”的追求,就是以“仁爱”去“爱人”。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仁即爱人”。 “爱人”的伦理思想同样贯穿于墨子伦理思想理论当中。墨子生活在从春秋过渡到战国的动乱时代。战国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墨子曾在《非乐?上》中批评当政者无视民众生息,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就是说,在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劳动却不能休息,生活得困苦辛酸,社会动乱,道德沦丧,伦理枉顾。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墨子认为,应该以爱治乱:“当察乱何自起?起自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为了治乱,“不可以不劝人爱人者”。墨子希望人们爱人如己,并且没有等级差别之分,也就是说,墨子认为“兼爱即爱人”。由此可见,儒墨之间在“何谓爱人”的观念上有所差别。 不仅如此,儒墨之间在 “爱什么人”方面也是有观念差别的。 为什么孔子和墨子在“爱什么人”的主张上有这些区别呢,因为从根本上讲, 他们二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孔子代表着士阶层的上层,代表的是贵族阶级的利益,更多的是为统治者、为贵族而着想。而墨子则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劳动者奔走呼吁。所以,二者在考虑问时所站的立场和角度都受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也就使他们在“爱什么人”方面有不同的思想主张。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认为“爱人”是有宗法等级性的。孔子施“爱”的顺序及程度是“亲亲有术”的差等原则,也就是说要根据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以及等级地位的不同,在爱人的顺序、程度上有先后、厚薄之别。他的“爱人”所论及的人都是一种宗法制下的社会的、等级的人。他所谓的“爱人”,只是爱一部分人,而不是真正的爱所有的人。 墨子恰好反对孔子这种“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的有差别之爱,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主张“兼以易别”、“不辟亲疏”、“爱无差等”的“兼爱”,并且主张对待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他人,都要“兼爱”无“别”,爱人如己,平等施爱。 在《墨子?兼爱》中,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这种兼爱无别的思想:“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故兼者,圣王之道也„„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墨子认为任何人与任何人之间都应该相互兼爱(不过“人”不包括盗贼等行为不端做了坏事的),不应该因为等级地位的不同而使这种爱有所差别。君爱臣,父爱子,都不应该有君臣父子之别,应该彼此一视同仁。这种兼爱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高度理想化的爱。 孔子提倡有等级差别的爱,那么这意味着他只爱统治者吗,并不是这样。孔子也希望统治者爱自己的人民,爱自己的奴隶,但是这样子的“爱人”是关心人、关爱人的意思,依然是站在不同的等级上,把施爱方与被施爱方区别开来的。 由上可见,儒家与墨家在“何谓爱人”与“爱什么人”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由于他们所站的立场和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导致的,这也可以看做是其思想局限性的起因。但是无论二者在主张上有什么不同,从根本上讲,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人”,这无论对当时的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而言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子爱人伦理思想初探——谈对现代道德关怀的启示》,周蓉,《克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一期; 2、《墨子爱人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孙理兴,《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三期; 3、《孔子与墨子的“爱人”之较》,李芳,《北方文学(中旬刊)》,2015年第8期。
/
本文档为【论儒家与墨家“爱人”观的差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