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眼下很热门的开明国语课本

眼下很热门的开明国语课本

2011-09-26 50页 doc 270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6592

暂无简介

举报
眼下很热门的开明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 开明国语课本 普通文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父母之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为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第二十四课,(清)戴克敦等编纂, 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二年订正版 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 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七课,(清)庄俞、沈颐编纂, 高凤谦、张元济校,商务印...
眼下很热门的开明国语课本
开明国语课本 开明国语课本 普通文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父母之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为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第二十四课,(清)戴克敦等编纂, 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二年订正版 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 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七课,(清)庄俞、沈颐编纂, 高凤谦、张元济校,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五年版 自 立 凡物莫不有死。草、木、鸟、兽、昆虫,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唯人亦然。方其生时,劳之以所为,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其经营不已,若无复有尽期者。及其气散而死,则然不能肉其白骨,与草木、鸟兽、昆虫之变灭何异乎?君子知之,故不以形体之有无为生死,而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吾今日形体无恙而志气已竭,斯为死矣。吾志气配乎道义,发乎文章,且与天地同流,而奚有于形体乎?固简策所载古圣贤人,虽死已久矣,而其辉光常如日星之烂然,盖其人至今存也。然则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为之而已。士宜何如自立哉?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二册第四课,(清)樊炳清、庄俞编辑, 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年至九年版 蜗牛之教训 童子自校归,默默然若有所思,母怪而问之。童子曰:“今日习算,我答数未合,同学皆笑我,号我为钝人;我思此钝人之名,胡独加诸我者?”母曰:“钝何害!汝不见墙上之蜗牛乎?其行甚迟,而奋进不已,卒造乎其极。汝苟以蜗牛为法,则勤必有功,虽钝何害!”童子闻言,遂勤学。 无何,童子学大进。每试,辄冠其曹。向之号为钝人者怪之。童子 曰:“此蜗牛之所教也。蜗牛缘壁行,虽纡缓而行不止;吾见而感之,因力学不倦,遂得有今日。使非蜗牛,吾无以致此。” 《新法国文教科书(高小)》第二册第二十二课,庄适等编辑, 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广益子的笔记——燕和竹的谈话 我的书房外面,有几竿竹;读书疲倦了,常走出去散散步。有一天,正在散步的时候,忽然听得竹枝上有呢喃的声音;抬头一看,见一只燕子站在竹枝上,仿佛笑着和竹说:“竹兄,你夏天不能避太阳,冬天不能避霜雪。试看我秋凉就去,春暖就来,按着时令,换栖息的地方,何等自由自在呢?” 竹好像也回答道:“我有忍耐的性质,所以不避极热的太阳,和极冷的霜雪;并且当草木凋零的时候,我仍旧是枝叶扶疏,和那松柏一样茂盛。燕兄,你看我何等自由自在呢?” 我听了这些话,心中想了一会儿,说道:“有理!有理!燕有燕的习性,竹有竹的特质,他们都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便把他们问答的话,用笔记了下来。 《新教育教科书国文读本(高小)》第一册第四课, 任熔等编辑,中华书局1921年版 中华职业学校工场记 上海有个中华职业学校,校里附设各种工场,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做工,在那里实行“工读主义”。这职业学校,有四个工场:第一是铁工,第二是木工,其次是珐琅和钮扣工。铁工场,有煤油引擎一座,全场机器都靠它来发动;那出品的精良,制作的迅速,自然要胜过单靠手工的好几倍了。木工场做的是西式家具,价廉物美,颇受社会欢迎。珐琅工,在本国却是一种首创的艺术。钮扣出品种类很多,也是他们校里的新工业。 他们的营业很发达,出品的销路极广。据说在民国九年的时候,铁工场定做的货,有两千四百多件,价值达三万元;钮扣,木器和珐琅的定货也很多,都有应接不暇的样子。 那些学生,在工作的时候,个个着了工服,尽心竭力的作工,好像不觉得有什么劳苦,实在使人非常钦佩。我国从前的读书人,自己看得身份很高,不屑做农工商那些职业。后来学校里的学生也不免受了这种影响。等到卒业之后,往往谋不到适当的生活;因此社会上便又添了些失业的人。 现在看到职业学校的情形,知道我们国里的职业教育,渐渐有人注意,将来大有振兴的希望,这要算可喜的一回事了! 《新教育教科书国文读本(高小)》第三册第十二课, 朱麟等编辑,中华书局1921年版 我何尝…… 同学聚于谈话室。张生言曰:“苏生有二过失:一为善怒,一为作事仓卒。”尔时苏生适从门外过,闻之,怒甚,疾趋入室,披张生颊。同学皆怪苏生。苏生曰:“彼谓我善怒,而又作事仓卒。‘我何尝’善怒?‘我何尝’作事仓卒?彼诬我耳!”同学皆曰:“尔今者如何?非善怒耶?非仓卒耶?尔胡不自思!”苏生默然。 若苏生者,其同学非之,吾人亦莫不非之,以其闻过而不自悔改也。然吾人必当返省:吾尝闻朋友道吾之过失,吾对之果如何耶?毋若苏生谓“我何尝……”! 《新撰国文教科书(高小)》第一册第五课, 缪天绶编辑,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街头音乐师(一) 维也纳京城里,有一位街头音乐师。白发满头,衣衫褴褛,下身安着一个木脚,在街头奏着四弦提琴,一步一跛的走过来。那音乐师的“义犬”,替他可怜的主人,衔了一顶旧帽子,向着行人,等他们投钱。原来那天是祭日,可看的东西很多,谁愿意听这老调的音乐呢?到了“日薄西山”,来看热闹的人,也渐渐儿回去了。帽子里面却还一文钱没有。那老人望着西下的夕阳,叹了几口气;也没有奏琴的气力了。只得向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用两手撑着额角,掉下泪来。有一位文士站在树的后面,瞧见了这种情形,就连忙走到老人面前说道:“请将提琴借我玩一会儿。”说了,就接着那琴随手奏起来。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街头音乐师(二) 文士拿了琴弓,只向弦上一挨,那优美的声音,就应弦而起。恍若云中仙乐一般,十分动听。那老人听得呆了,只管向着提琴和那文士的手,不转睛的看。心想:“为什么这提琴,有这样好的声音呢?”游人从四面围拢来听,顷刻筑成了一个人山。那文士奏出的音调,沉重时,大家都觉得要被他卷向海底里去。正在这样想,那琴忽然变着轻快的调子,大家又觉得恍被春霞引着,悠悠闲闲的飞山过岭去了。那一种变化无穷的妙曲,一刻儿令人听得心醉,好像到了百花盛开的时候,见了阳春烟景;一刻儿又令人恍若到了 秋天木叶枯落的时候,悲伤寂寞,几乎掉下泪来。一时大家都被那琴声,将神魂夺去。觉得除了这妙曲以外,什么事物都不闻不见了。一会儿,那文士把手停着不奏,大家就抓钱向那义犬衔着的帽子里面投去。也有铜钱,也有金钱、银钱,如下雨一般的投着。一刻儿,那帽子盛满了。老人收拾了帽内的钱,自己又把空帽子伸出去一回。一刻儿,钱又盛满了。 于是那文士就动手奏奥大利的国歌,听的几千个人,都脱了帽子,互相唱和。奏完国歌之后,那文士把提琴还给老人,将眼睛对老人打一个招呼,向人缝中一钻,不知去向了。那时候太阳早已没了,灯火的光,在街上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的闪闪烁烁。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那位文士究竟姓什名谁,只同声赞叹道:“那奏的声调,真是神曲……”原来这人,是法国的提琴名家,叫亚历山大·布歇。 《基本教科书国语》第一册第十八课、第十九课,戴洪恒编写, 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版 可怜的黄莺 慧生的舅父,送慧生一枝气枪。他常常练习射击,到后来,百发百中,庭前的树叶子,任意指定那一片,都能打中。一天早上,他背了枪,出去游玩。走到山上,足力有点乏了,便坐在树橛子上歇息,手里玩弄着气枪。 他偶然注目到草地上,见许多黄色白色的小花,错综开着,吐出芬芳记叙文普通文的幽香,引得蝴蝶和蜜蜂,在四周飞舞。再抬起头来望望,见远处村落中,古朴的茅屋,洁白的粉墙,点缀得像图画一般。又仰起头来看看,只见树上有一只黄莺,从这枝飞到那枝,宛转歌唱。 他技痒了,擎起枪来,对准黄莺打去。“砰”的一声,打个正着,黄莺翻落在地上。“哈!打得巧呀!”他欢呼一声,好像得了胜利一般,满脸高兴,飞跑到树下。但是当他拾起那黄莺时,得意的脸上,忽然带了愁容。那可怜的黄莺,头低垂了,翅膀塌下了。胸前一道殷红的伤口,流出点点的血,渍在羽毛上。一只能飞能唱活泼泼的小鸟,不能再飞,不能再唱了! 他想:“要是我不打他,他现在还在绿荫中,唱快乐的歌吧!还在树枝上,翩翩跳舞吧!他也许有爸爸妈妈,在家里等他回去吧!”他手里托着那可怜的黄莺,眼里流泪了。他又想:“这小鸟在绿荫中唱歌,在树枝上跳舞,正和我在山上游玩一样。假使有一个人,这时无故拿了枪来打我,我愿意吗?我不难受吗?那么,我为什么要打他呢?”他手里托着那可怜的黄莺,低着头,深深忏悔了。 他没精打采,回到家里,找了一个小盒子,把那可怜的黄莺,放在里边,埋在园中柳树下。下半天,他就把那枝气枪,送还舅父,说道:“这枝枪,使我做残忍的事,我不要了。我更希望从今以后,世界上永远没有枪炮这一类东西!” 《新中华国语读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课,朱文叔编, 新国民图书社民国二十一年版 基础是在下层的 从前有个姓王的人,他承受祖上遗产,很有钱。 一天,他到朋友家里去。那朋友姓李,住的是一所三层楼房,造得堂皇富丽,轩敞疏朗。他走上第三层楼,推窗四望,只见近邻的亭台楼阁,都俯伏在他的脚下;远处的山水景物,也一览无余,尽入目中。他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羡慕极了,心里想到:“我的钱,比他多,可是住的房屋,只有二层,太简陋了。我何不也起造这样的一所楼房,装装场面呢?” 他回到家里,立刻叫一个木匠来,问道:“三层楼房,像李家那样的,你会造吗?” 木匠说:“那就是我造的。” 他说:“好极了,给我照样造一所。” 木匠先量好地,打好图样,然后筑阴沟,搭引架,打桩,砌墙,照着程序,一层一层,从下面造上去。他看见了,忙对木匠说:“不对。你先从第三层造起;造好了,再造下面的两层。” 木匠诧异道:“先生,那不能。只有从下面造上去,没有从上面造下来的。” 他摇摇头说:“你太笨了!从上面造下来,和从下面造上去,不是一样吗?怎说不能呢?”木匠说:“先生,你要知道,基础是在下层的。” 《新中华国语读本》第二册第一课,朱文叔编, 新国民图书社民国二十一年版 和聋子讲话 一个老农夫在麦田里工作。小学生走过来,站定了看。老农夫对他一笑。小学生见 那老农夫笑容满面,很是和气,就问他说:“您今年高寿?”老农夫说:“刀豆?田里种的是麦子,不是刀豆啊!”小学生说:“我问您今年几岁。”老农夫说:“米贵?米自然比麦子贵些。”小学生摇头说:“不是。我问您多少年纪。”老农夫说:“不错,这是我自己的田地。”小学生很急地说:“您是聋子吗?”老农夫笑着说:“天冷了,哪儿还有虫子呢!”小学生大声说:“我说聋子,不是说虫子。”老农夫说:“喔!冻死。有许多虫的子还伏在草根里,等下了雪,才会冻死呢。” 小学生不再问了,一面走,一面说:“您听不清楚,算了罢。”老农夫说:“噢,再见。你叫我孙老伯,但是我并不姓孙啊。” 《国语新读本》第五册第十九课,吴研因编辑, 世界书局1933年版 知难行易 (1)略一动手 今天我和马立群到儿童图书馆去看书,书上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个主人,住在天津。他家里的自来水管子坏了,就自己动手修理;修理了四天,自己还是修理不好。到了第五天,他叫自来水厂里的工匠来修理。工匠略一动手,自来水管子立刻修理好了。 那个主人问工匠说:“你的修理费,要多少钱?” 工匠说:“我的修理费,要十元零四角。” 那个主人说:“你只略一动手,怎么要这许多钱?而且要的钱,为什么又不是十元的整数,却有四角的零数呢?”工匠说:“十元的整数,是我的知识钱,四角的零数,是我的手工钱。如果你嫌太贵,我可以情让手工钱,只要一笔知识钱,你说好不好?” 那个主人想了一会说:“值得,值得!你的一笔知识钱固然要照付,就是手工钱也不必情让了。”他这样说着,就付给工匠十元零四角的修理费。 (2)知识钱 我和马立群看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什么叫“知识钱”,便去请问周老师。 10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周老师说:“这是说一件事,做起来很容 易,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却很难。自来水谁都 会用,只要把水龙头一转,水便流出来了。 可是自来水管子的构造,用的人都不知道。 工匠因为知道自来水管子的构造,所以他才 会修理。那个主人看见工匠略一动手便修理 好了,起初觉得他不值钱,后来想了一想, 才知道这个工匠要是不明白自来水管子的构 造,那能修理呢?觉得这工匠的知识,是很 值钱的。 不但修理自来水管子是这样,我们日常 做的事,也是这样。我们日常做的事,只会做,不会懂得其中的道理的,正 多着呢!这就是‘知难行易’。” (3)为什么要吃饭 我和马立群对周老师说:“你说的‘知难行易’,我们还不大明白。请老 师举个例子给我们听。” 周老师说:“譬如吃饭这件事,吃起来非常容易;就是才生下来的小孩也 会吃奶,可是有多少人会懂得这里边的道理呢?现在,我问你俩,人为什么 要吃饭?” 马立群说:“人不吃饭,就要饿死了。” 周老师说:“为什么人不吃饭,就要饿死呢?” 马立群说:“不知道。”我也说:“不知道。” 周老师说:“你俩不知道吃饭的道理,可是你俩天天都会吃饭,这便是 ‘不知也能行’的意思。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做 起来很容易,懂得其中的道理却很难!” 我问周老师:“那么,你知道人不吃饭,就要饿死的道理么?” 周老师说:“我有一个比喻,人好像是一个火车。我们要想火车跑得快, 必须把煤和水上足。火车所以能够前进,便是因为他吃了煤和水,发生了一 种活动的力量。 11 记叙文普通文 “再比喻说,人又好像是一盏煤油 灯,我们知道煤油灯没有油,是燃不着 的。我们要想煤油灯能发光,一定要上煤 油给他喝。 “火车要吃煤和水,煤油灯要喝煤 油,这正像人要吃饭一样。火车若没有煤 和水就不会走;煤油灯若没有煤油,就燃 不着;人若没有了吃的喝的,也就不能活 了。” (4)衣食住行 周老师讲过吃饭的道理,又教我们 唱下面四首歌: (一)缝衣 人要穿了,叫手赶快把衣缝好,衣 怎样缝?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大 脑教手:拿着针,穿了线,把衣缝好。 (二)烧饭 人要吃饭了,叫手赶快把饭烧好。 饭怎样烧?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 大脑教手:拿着柴,燃了火,把饭烧 好。 (三)造屋 人要住屋了,叫手赶快把屋造好。 屋怎样造?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 大脑教手:拿着斧,砍了树,把屋造 好。 12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四)筑路 人要走路了,叫手赶快把路筑好。路 怎样筑?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大脑教 手:拿着钯,平了土,把路筑好。 《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第五册第四课, 陈鹤琴、陈剑恒主编,儿童书局1934年版 找小黑 (1)小黑失迷了 昨天放学,回到家里,弟弟忽然对我说:“从前天下了那场大雨以后,我 们的小黑就不见了!” 我对弟弟说:“小黑和东邻家的小白,非常要好,他俩常在一块儿玩耍。 弟弟!你可到东邻家去找找看。” 弟弟说:“我去找过了,小黑不在那里!” 这时,我有点着急,就和弟弟走出门外,到处去找。每到一处,我们便 高声地叫:“小黑!小黑!……”但是这样地一面叫一面找,找了许多处,终 于没有找到。于是我们没精打采地回家来。 我们刚回到家,看见小白站在东邻家的墙上喵喵地叫。以前,小白和小 黑在一块儿玩的时候,我们无论是叫小白,或是叫小黑,他俩总是很快地跑 到我们面前来;就是捉他们,他们也不躲藏。可是今天我们叫小白,小白无 论怎样也不过来,只是站在东邻家的墙上,喵喵地叫。 失迷了小黑,不但我们不高兴,小白似乎也很难过哩! (2)写一张广告 弟弟找不到小黑,很着急地对我说:“在近处找不到小黑,我们走到远处 去找他罢!” 13 记叙文普通文 我给弟弟这样一说,忽然想起一个法子来,就对弟弟说:“到远处 去找,脚是走不遍的;还不如用手写一张广告,登在报上。看到小黑的 人,见了我们的广告,他一定会把小黑送还我们。” 弟弟听了我的话,很欢喜地说:“这个法子好极了!我们就拟一张广 告的稿子罢!”弟弟说了,就先拟了一张广告的稿子给我看,问我行不 行。我接过来一看,那广告的稿子,像下面这样写着: 找 小 猫 前天下了一场大雨,我家失迷了一只小猫,名叫小黑,全身是 黑色的,只尾巴尖上有些白毛。如果有人看到他,请费神把他送到 我们这里来,我们是非常感激的! 李季秋、李季冬同启 六月十四日 我看完弟弟拟的广告稿子,就对弟弟说:“弟弟!你拟的广告稿子 很好,可是我们的住址,没有写在广告上,叫看到小黑的人,往哪里送 呢?” 弟弟知道不写住址是不行的,连忙把“请费神把他送到我们这里 来”一句删去,改写:“请费神把他送到太和庄清平里十八号”。我说: “这样行了,可送到报馆里去登了。” (3)送一个小飞机 今天,广告在报纸上已经登出了,还没有人送小黑来,我和弟弟很 是挂念。 正在挂念时,忽听见有敲门声。我和弟弟跑到门边,开门一看。 呵!没有比这再快活的了!一位十二三岁的小朋友,抱着小黑,笑嘻 嘻地站在我家门口。弟弟赶快接过小黑来,我赶快把那位小朋友让到 客堂里。 我问那位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这只小猫?” 他说:“我叫萧慈。大前天,下了一场大雨,那时我在姑姑家。等雨 停止了,我从姑姑家走回家去。走到太和庄的西头,看见这只小猫,给 大雨淋得走也不会走了,在那里叫得很可怜。那时,我不知道这只小猫 14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是谁家的,恐怕他受冻挨饿,就把它抱回家去。今天,我看到你们的广告, 才知道这只小猫是你们的,所以把它送来。” 我们非常感激萧慈,就把我们心爱的玩具——小飞机,送给他。他一再 推辞,不肯接受。可是我们再三再四地送他,非让他接受不行。他弄得没法 推辞,就说了一声“谢谢”,把小飞机接受了。 《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第六册第十一课, 陈鹤琴、陈剑恒主编,儿童书局1934年版 棉 衣 先生说:“冬天快到了,你们的母亲,都忙着替你们做棉衣了。母亲做 棉衣的辛苦,你们知道么?这里有一篇《慈母手中线》的小说,还有《游子 吟》和《缝衣曲》两首诗歌,你们读了,不免要流下泪来呢!” (1)慈母手中线(赵景源) “咦!今年的天气怎么冷得这样早?……”希明的母亲坐在窗前,正 替希明缝衣,自言自语着。 已经是秋深了,窗外的枫叶由绿色变为淡红色,经了霜转成血红色。 在一阵阵的西北风里,一片片的红叶便离别了树枝;飘,飘,飘,飘到 地上。许多落叶在地上被风吹着,发出一种怪寂寞而凄凉的声音,—— “沙,沙,沙!” 希明是个独养儿子,母亲当然特别疼爱他。天气冷了,母亲最关心的 一件事,就是早些把棉衣缝好,免得孩儿冻坏了身体。 一针,一针,希明的母亲用心地缝。缝好了衣袖,再缝领。生怕缝的 线不牢,把线缝得特别地密。 “明儿今晚放学回来,看见新衣,一定喜欢得很!”希明的母亲把快 缝成的衣服细细地看了一看,脸上露出一个微笑,心里他似乎滋润了一 下。 一阵锐利的西北风吹来,夹着几片落叶的沙沙声,突然使希明的母 亲,呆呆地想起了自己幼小时候的事情。 这已是三十多年前了,希明的母亲还是个女孩子。那时候女人不大题 15 记叙文普通文 名字的,希明的母亲是第三个,是最小 的一个,所以称做三女女。 一年的秋季,三女女的母亲替三女 女做棉衣,戴着老光眼镜,一针一针地 缝。辛辛苦苦缝了几天,缝好了,以为 三女女一定很高兴。那知三女女嫌长厌 短,坚不肯穿;他母亲竭力劝他,他仍 旧不肯,却把新棉衣扔在地上,大哭大 叫。他母亲就很伤心的说了这几句话: “三女女,我的乖乖,快快起来穿 罢!妈妈年纪老了,将来你再要妈妈缝 衣,也不能够了!”三女女依旧不肯,哭个不住。他母亲也哭了。 …… 希明的母亲正想到这里,听得钟声连敲四下,猛然想起希明快放学 回家,连忙一针一针地缝。缝了几针,深深地责备自己那时候不该违 拗,使母亲伤心。 “唉!母亲已去世十几年了!现在再到那儿去看母亲呢?现在那里还 有母亲替我缝衣呢!”希明的母亲自言自语,不觉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希明的母亲看看时钟已快四点半,加紧把希明的衣服缝好。 “呀!”的一声,希明背着书包,推进门来了。 “乖乖,今天刮了风,身上冷麽?——赶快来把新棉衣穿穿看。” 母亲很关心地向希明说。 “妈妈,你做的衣服,不是过长便是过短……”希明走到他妈妈身 前,看了新的棉衣,涨红着脸说。 “好乖乖,妈妈为你缝了几天,已经辛苦得很。将来妈妈年老了, 或者死了,你到那里去请妈妈缝衣?……”他伤心地说着,眼泪落在希 明的新衣上了。 希明看了他母亲落泪,自己的眼睛里也落下如珠般的泪;就伏在他 母亲的膝盖上,呜呜咽咽地哭了。 一阵阵的西北风,从窗外吹进来,还夹着一二片落叶。 16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2)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缝衣曲(姜元琴) 一针一针又一针, 窗前灯下, 母亲一人, 那管天冷,夜深, 那管眼花头昏, 只怕冻坏孩儿身。 缕缕细线, 条条粉痕, 记着!母亲的苦心! 《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中部国语》第七册第八课,陈鹤琴编, 上海儿童书局民国二十三年版 一个试验 王先生讲起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 易”学说,同学们都不很明白。还有人说: “知比行难,我们不相信。” 王先生说:“做个试验来证明一下,你 们总可相信了。”他拿了一面小国旗,升 到旗杆顶上。叫大家设法拿他下来;但手 不准碰到缚旗的绳和旗杆。 大家望着杆顶的国旗,静静地思索。 但是许久许久,谁都想不出方法来,大家 都摇摇头,说道:“手不准碰到旗杆和绳, 17 记叙文普通文 怎么拿得下来呢?这实在是很难的。” 最后,陆爱华忽然跑去拿一把剪刀来,把绳剪断,国旗便掉下来 了。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嚷着说:“这是很容易的啊!” 于是王先生笑着说:“知道了方法再去做,本来是很容易的。可是做 的以前,要想方法,却很难很难。否则,为什么大家想了许久,还只有 陆爱华一个人想到呢?现在你们相信知难行易的学说了吗?” “相信了!相信了!”大家很高兴地回答。 《大众教科书国语》第六册第十四课, 中国教科书研究会,撰稿者廉行,戴渭清校订,大众书局1935年版 小姑娘 有一个小姑娘,只喜欢玩耍,不喜欢做事。 有一天,妈妈对她说:“你应该做些事。” 小姑娘说:“妈妈,让我玩玩罢。” 妈妈说:“好,我来带你出去玩。”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出大门,看见地上有许多蚂蚁。 小姑娘说:“蚂蚁真快活!一天到晚,爬来爬去,不做什么事。” 妈妈说:“蚂蚁也做事的,他们爬来 爬去,正在找吃的东西。”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进花园,看见 许多蜜蜂。 小姑娘说:“蜜蜂真快活!一天到 晚,飞来飞去,不做什么事。” 妈妈说:“蜜蜂也做事的,他们要采 花汁做蜜。”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到小河边,听 见青蛙叫,各各各各。 小姑娘说:“青蛙真快活!常常唱 歌,不做什么事。” 妈妈说:“青蛙也做事的,他替我们吃掉害虫。” 18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到田边,看到一条蚯蚓钻到泥里去。 小姑娘说:“蚯蚓真快活!钻在泥里,不做什么事。” 妈妈说:“蚯蚓也做事的,他替我们挖松泥土。” 妈妈带着小姑娘回家。 小姑娘说:“蚂蚁、蜜蜂、青蛙、蚯蚓都能做事,我也要做事了。” 妈妈说:“好,你想做些什么事?” 小姑娘想了一想说:“我来扫地罢。” 《国语读本》第二册第二十课,国立编译馆编辑, 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中华书局、上海世界书局、南京正中书局1936年发行 梅 雨 今天还是下雨,真是下不完的雨! 已经六月中旬了,但因阴雨连绵,昨天晚上,睡时还盖上棉被呢。 屋子里墙也出汗,础石也出汗;桌沿、凳面都湿漉漉的,触着手,又腻 又粘。书架上的书籍,上月刚刚拂拭过,今天抽出一册来看看,面上已经斑 斑点点,生了白霉。气压太低,空气中水分太多,只觉得全身筋骨弛懈,呼 吸也不很爽快。这样的天气,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害病。 院子里,东一个水潭,西一个水潭。小小的雨点落下来,水潭面上,便 起了很多圆涡,慢慢儿放大放大,织成纷乱的鱼鳞纹。檐溜一滴一滴的,挂 在檐头颤动,一会儿,这边落下一滴来;一会儿,那边又落下一滴来。墙上 的青苔,分为鲜绿,许多蜗牛满墙爬。花坛里的各种草花,好容易才抽茎长 叶,柔株不胜雨水的重压,都歪歪斜斜偃卧着,看去怪可怜的。还有那老公 鸡,也侧首垂尾,很无聊的躲在檐下。 趁现在雨小,出去走走罢。只见天是一片茫茫的灰色,地也是一片茫 茫的灰色;远山不见了踪影,近峰也只有一个淡淡的轮廓。到处听得“泥滑 滑”“泥滑滑”的啼声,夹着“阁阁阁阁”东一声西一声的蛙鼓。“今年不 欠秧田水,”披蓑戴笠,正在田里耘草的村中人,都面有喜色,不觉得久雨 的沉闷。 19 记叙文普通文 走过邻家果园,原来树上的青梅,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转成了很 分明的黄色——啊!这真正是“黄梅天气!” 《高小国语汇选》第四册第三十四课,赵玉笙编订, 北平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出版编委会1936年版 乘 凉 一个夏天的晚上,小华、小明和小 弟弟,大家洗过了澡,在门外乘凉,听见 田野里一片咯咯咯咯的叫声,热闹得 很。小华就想起了一个谜儿,说出来叫小 明猜,他说: “我是一只小动物, 唱起歌来咯咯咯, 后脚长大前脚短, 肚皮雪白背皮绿。 专在田里吃害虫, 帮助农人保五谷。” 小明想了一想,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是青蛙。” 小弟弟一手拿着芭蕉扇,一手拿着 玻璃瓶,跑来跑去,扑萤火虫。他一面 扑,一面唱: “萤火虫,夜夜红, 飞到西,飞到东。 快快飞进小瓶中, 给我当做小灯笼。” 《新编初小国语读本》第四册第四十四课, 吕伯攸编辑,朱文叔校定,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 20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怎么不生长 树秧种在地上,慢慢的长起来了。 小傻子想:“树种在泥里会生长,别的 东西种在泥里也会生长罢。” 小傻子拿了一粒冰糖,埋在泥里;过 了几天去看看,冰糖没有了。 再拿一只小虾,埋在泥里;过了几 天,再去看看,小虾烂了。 再拿一个鸡蛋,埋在泥里;过了几 天,再去看看,鸡蛋坏了。 小傻子觉着很奇怪,说道:“咦,我种 的东西,怎么都不长呢?” 《新编初小国语读本》第四册第十六课,吕伯攸编辑, 朱文叔校定,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 明儿和蜜蜂 这是九月间一个早晨,明儿刚刚睡醒,太阳光已经照入屋子里。有一只 蜜蜂,跟着太阳光飞进来,满屋子的飞绕着,嗡嗡的响着。这声音,吵得人 不能再睡,明儿跳起身来,把窗子打开,想让蜜蜂飞出去。 但是,那蜜蜂并不飞出去,因为天气虽然很好,庭院中晓寒未退,不如屋 子里和暖,所以那蜜蜂只是满屋子的飞绕着,嗡嗡的响着;并且上上下下,前 前后后,竟老在明儿的周围打圈子。明儿有点恼了,觉得非赶它出去不可。 明儿拿一块手巾,很狂暴的赶那蜜蜂;蜜蜂飞到什么地方,手巾也扑到 什么地方;蜜蜂虽然时时在避着手巾,可是总不肯飞出去。明儿有点怒了, 看准了用力一扑,扑个正着,蜜蜂跌在窗边,一动不动。 死了吗,还是发晕呢?要是发晕,那么新鲜的空气一进来,它就会苏醒 转来吧,会立刻飞出去的吧。这时候,明儿有点悔了,悔不该下这毒手,把 这可爱的小虫扑杀。它是勤劳的小工人,它对于我们,是有益无害的,为什 21 记叙文普通文 么要扑杀它呢?再蹲下身子去仔细看看,它还是一动不动。 谁知过了半小时的模样,这蜜蜂竟突然嗡的一声,飞了起来,很快 的钻出窗去,在窗外清新的空气中飞着,好像没有遇过险一般。 明儿于是放心了,而且很感谢这蜜蜂,感谢它装死装得像,使自己 不致再下更厉害的毒手。 《新编高小国语读本》第一册第八课,朱叔文等编校, 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版 一千多人做成的糕 叔父留侄儿吃午饭。吃完之后,叔父说:“明天下午,我还要给你吃 糕,这糕是一千多人制成的。”侄儿说:“这糕要一千多人制成,想必比 房屋还要高大吧?”叔父说:“明天下午,你便见分晓。” 第二天下午,侄儿散课回来,再到叔父家里去。进门之后,一意留 心那一千多人做成的糕,暗暗窥探叔父怎样预备。可是奇怪,一点儿也 没有动静。他一面和叔父谈天,一面不住的注视四周,好像搜寻什么秘 密。一会儿糕来了,却是一种很平常的百果糕,并不特别高大。 侄儿说:“这就是昨天所说的糕吗?”叔父说:“正是。”侄儿说:“叔 叔,昨天您不是说一千多人做成的吗?”叔父说:“你先吃些,然后取了 石板、石笔,帮我计算做这糕的工人有多少。” 等到侄儿一块糕吃完,叔父说:“要做糕,先要磨粉;粉是米磨的, 米是稻舂的,稻是农夫耕种的;你想,种稻、舂米、磨粉,不是已经好 多人了吗?耕种必须犁,制犁必须铁匠、木匠;舂米必须臼,磨粉必须 磨,造臼造磨必须石匠。你想,这其间,不是又要好多人了吗?还有果 子,是从远地运来的;种植果子的、运输果子的、贩卖果子的,统计起 来,岂不是又要好多人了吗?还有……” 叔父说到这里,那侄儿就说:“好了!好了!叔叔,已经有不少人 了!”叔父说:“我还没有说完呢。我们蒸糕,就想到矿工供给我们的 煤,铁工供给我们的铁锅;蒸的时候,因为用布衬在下面,又想到种棉 的、采棉的、纺纱的、织布的以及制造纺织机器的,不知还要加上多少 人呢!” 22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侄儿说:“是,是,我相信做成这块糕,的确要一千多人。” 《新编高小国语读本》第二册第十四课,朱叔文等编校, 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版 中秋夜 今天是中秋节,天气晴明爽朗,使人十分适意。晚上,空中的月亮,圆 圆的好像一个银盘,光明皎洁,显得格外亮。那些小星儿,一闪一闪地,似 乎看不出什么光来。 花畦里的晚香玉和菊花,罩着流水一般的银光,仿佛在牛乳中洗过澡, 显得特别美丽。微风吹过,一阵清香。这时 候,叶和花轻轻摇动,从这边传到那边。我 对弟弟说:“我看见风的脚步了。” 弟弟跑来问:“哪儿?怎没听见声响?” 哥哥转头看着我们说:“风摇花叶轻扫 影,月到中秋分外明。” 姊姊看哥哥,笑着说:“当真是个小诗 人!自己的诗竟跟古诗连在一起了。” 哥哥坐住不动,笑着,拉着腔调唱: “谁是诗人? 诗在那儿? 诗是静静的月光, 诗在摇动的花上。 谁是诗人? 诗在那儿? 诗是叶儿的轻响, 诗在风的脚步上。” 妈妈听了,很高兴地说:“真是出口成章,无怪他们称你为诗人。” 《初小国语教科书》第七册第十三课, 教育部编审会著作兼发行,新民印书馆1938年8月22日发行 23 记叙文普通文 自强的闹钟 床前放着一只闹钟,滴答滴答,终夜不停地走动。走到早上,忽然 一阵乱响,惊醒了自强的好梦。自强恼恨地说:“你这闹钟,为什么这 样好动,一分一秒也不肯放松?现在又闹 得我睡也睡不成功。” 闹钟还是滴答滴答地走动,好像回 答说:“劳动!劳动!劳动!做工!做 工!做工!我要喊醒偷懒的人们,叫他们 快把光阴看重。要是悠悠忽忽把时间白 送,到了老年,一事无成,不免要懊悔苦 痛。你看东方的太阳,又大又红,农人已 下田耕种,工人已出门做工,只有你还睡 在床中,好不懵懂!” 自强心里一动,立刻起身,洗脸早 餐,走到校中。从此天天早起,上学用功,不敢再把时间白送。 《修正初小国语教科书》第五册第二十课, 教育部编审会编辑,1938-1939年版 换工队 我们东北农村里,流传着一种集体劳动的习惯,叫做“换工”。在 陕甘宁边区叫做“变工”,意思都是一样。 换工就是大家凑在一起,你帮我种,我帮你种,不管张家李家的 地,一起耕,一起种,完了按工计算,非常公道。这种劳动办法,有许 多好处:人多干的快,可以省工;可以团结互助;又可提高劳动兴趣, 多做活;因此收成就能增多,农民的组织也就加强了。 因为有这些好处,近来陕甘宁边区大加推行,全国各解放区都纷 纷采用,得到很大成绩。现在举陕甘宁边区一个例子,可以见其成绩之 大: 淳耀县白源村,有七十二户人家,平均每户有一个全劳动力,其余 是些老头小孩女人们。全村有二十七头牛,骡马驴共十八头。 24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民国三十二年春天,村主任石明德发起组织变工队,把全村的人和牲口 都分别编成“变工小组”。他们就集体开荒耕地,集体下种锄草,集体收割 打场,集体送公粮等等。到了冬天,工作:下种的时候省了七百多工, 收麦省了三百多工,打麦又省了三百多工,锄草三次,共省六百多工,秋收 又省了三百多工。省下的工,开荒修坝,共开了四百二十亩荒地,超过原来 计划三倍;修了六百二十亩埝地,超过原来计划五倍。又运盐四十四驮,并 且把三十二石公粮在三天内都送完了。 不但省了工,还多打了粮食,因为变工队种的好。这年麦子共收了 一百六十多石,秋粮共收了二百一十多石,论产量比往年都好。其他土豆、 麻、瓜、菜等也都收的不少。并且因为变工的关系,村里七十二户人家,团 结得像一家人一样。 自从毛主席号召全边区农民都组织起来,陕甘宁边区到处都是变工队 了。方法也越研究越好。现在大家都说:“变工队真是一种很好的劳动互助方 法!” 《高小国语》第三册第十一课,东北政委会编审委员会编, 光明书店1947年印行 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有一位最好的朋友。每天,当我们上完课以后,他就到学校里来, 给我们讲国内、国际的时事,还有文艺、科学,种种有趣的故事。 他的学问是这样的渊博,古今中外的知识,什么他都知道;他的性情, 又是这样的和蔼,你请教他的地方,他没有不详细回答你的。因此,我们同 学们都非常敬爱他。 他每天一来到这里,同学们都热烈地跑去欢迎,大家围在他的身边,静 静地听他讲话。 他开始先给我们讲国内时事、地方新闻。从这些讲话中,使我们知道了 各地人民军队胜利的消息;知道民主联军如何英勇杀敌,老百姓如何帮助军 队,许多动人的故事;同时也知道蒋介石如何勾结美国帝国主义,屠杀中国 人民,出卖中国主权。他还告诉我们各地儿童团活动的情形,各校小朋友学 25 记叙文普通文 习和工作的经验,使我们也向这些小朋友们学习。 接着他讲国际大事,从这些讲话中,我们知道了国际上和平民主力 量同反动力量斗争的情形:知道苏联是全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堡垒,而 美国的杜鲁门政府,是一个帝国主义的政府,它是国际反动派的头子, 它正在促使各国的反动派屠杀人民,侵夺这些国家的主权。全世界的人 民正在一致起来和反动派们斗争,这一个伟大的斗争,把世界人民联在 一起了,像一条巨大的铁链子,而我们东北的自卫战争,就是这伟大斗 争当中有力的一环。 最后他又给我们讲各种文艺故事、科学知识,还教给我们许多好听 的诗歌,给我们看有趣的图画和照片。 他简直是一位万能的教师,无论那一种知识,他无一不通,并且都 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 我们听完以后,为了使大家了解得更清楚,我们先生就从这些讲话 当中,挑出几个重要的题目,或者把它们归纳成几个中心的意思,领导 我们进行讨论。这样一来,我们了解的更深刻了,记的也更牢了。 自从有了这位朋友,由于他的帮助,我们的知识大大地增加,眼光 一天天放远,思想也日益正确了。 你知道这位朋友是谁?原来就是报纸。他是我们读报组里全体同学 最敬爱的一位好朋友! 《高小国语》第四册第四课, 东北政委会编审委员会编,光明书店1947年印行 三棵银杏树 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十丈见方的开阔,前边、右边沿着河,左边 是人家的墙。三棵银杏树站在那里。一棵靠着右边,把影子投到河里。 两棵在中央,并着肩,手牵着手似的,像两个亲密的朋友。 这三棵银杏树多大年纪了,没有人能够知道。我父亲说,他小的时 候,树就有这么高大了。经过了三十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大。 三棵树的正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屈曲得很古 怪,像画幅上画的。每年冬天,赤裸的枝干上生出无数的小粒来。这些 26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小粒渐渐长大,长得像牛、羊的奶头。 到了春天,绿叶从奶头似的部分伸展出来。我们欢喜地说道:“银杏树 又穿上新衣裳了!”空地上有了这广大的绿荫,正是游戏的好场所;我们便 在那里赛跑,唱歌,扮演狩猎的戏剧。经过的船只往往在右边那一棵的树荫 下停泊,摇船的乘此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这时候,一缕缕的烟便袅起来 了。 银杏树的花太小了,很容易使人忽略。去年秋天,我一边拾银杏果,一 边问父亲道:“银杏树为什么不开花呢?”父亲笑道:“不开花哪里来的果? 待来春留心看吧。”今年春天,我看见了银杏的花了,那是很可爱的、白里 带点淡黄的小花。 说起银杏果,不由得想起街头“烫手炉,热白果”的叫卖声来。白果是 银杏果的核,炒过一下,剥了壳,去了衣,便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并 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这东西我们都喜欢吃。 秋风阵阵地吹,摺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 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待黄叶落尽,三棵老树又赤裸了。屈 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 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 《少年国语读本》第三册第十七课,叶圣陶撰, 开明书店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版 篮球比赛 本地的两个中学比赛篮球,我们特地跑去看。十个比赛员身体非常灵 活,手脚非常敏捷,才冲到这一角来,一会儿又赶到那一角去了,好像一群机 警的猎狗。他们无论怎样都可以接球、发球,仰扳着身子也行,旁折着腰肢也 行。要接球的时候,跳将起来,冲上前去,球就到手了。要让球的时候,闪过 一点,蹲下一点,那就避开了。有时甚至于故意跌倒在地上,也为的要让球通 过。 他们双方都有熟练的阵势。看见球在己方手里的时候,就一个一个跑到 适当的地位去。那个球将怎样抛出来,将抛到多么远,都似乎料得准的。几 27 记叙文普通文 个人专等把球传递过去,投进篮里。看见 球在敌方手里的时候,一个人就贴近拿球 的人,另外一个人就监视着敌方预备接球 的人。他们都想把球抢到自己手里,再抛 给己方的同伴。 上面说的只是一霎时的阵势罢了,实 际上决不会这么简单。只等球一脱手,局 面完全变化了:双方攻守的情形,每人活 动的姿势,没有一样不是新的。那个球抛 来抛去绝不停歇,场上时时刻刻现出新的 局面。那是无论如何描摹不尽的。 十个人在场上涌来涌去,好像波浪一样。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 都和全场的形势相呼应。这正像波浪的一冲一激,和全江全海的水互相 关联一样。他们差不多忘了一切,忘了自己,仅这么活动着,活动着, 合成个活动的集体。 《新编高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三册第二十四课, 刘松涛等编,华北联合出版社1949年8月版 “你很有东西好写呢” “先生,我昨天回去,翻开日记簿来预备写日记。可是想了半天, 一个字都没有写。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写。” “怎么说没有什么好写?” “譬如什么时候起身,什么时候到学校,什么时候回家,那是天 天差不多的,星期一上什么课,做什么工作,星期二上什么课,做什么 工作,那又是个个星期一个样的。如果把那些写上去,就跟记流水账一 样,有什么意思?” “那些本来可以不写,除了那些,难道就没有可写的吗?” “还有什么呢?” “你虽然说想了半天,实在还不曾好好的想。现在我问你,昨天上 课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什么?” 28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试验空气弹力的时候,我想到另外一个试验方法。瓶子里盛着一半 水,把一根管子穿过瓶塞,通到水里,如果在管子的上端吹气进去,嘴离开 的时候,我想水该会喷出来。只因昨天算术题目太多了,没有来得及照样试 验。” “我再问你,昨天在学校里或者别处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没有?” “昨天放学回去,遇见一位老太太,有六十来岁了,两手提着衣包, 满头是汗,两条腿好像提不起来的样子。我看了心里很难过,就替她提了衣 包,走了两条街,送她到她女儿家里。” “这样说来,你很有东西好写呢。自己想到了一个试验方法,还没有照 样试验,要不要记载下来,供将来参考?” “要的,要的。” “做了一件满意的事情,这是快乐,不是很值得记载吗?如果做了一件 不好的事情,那是过失,不是更应当记载吗?” “把过失记载下来,免得第二回再照样去做:是不是这个意思?” “你的话对了。” “先生,我现在懂得怎样写日记了。” 《新编高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二十八课, 刘松涛等编,华北联合出版社1949年8月版 老实话(一) (根据〔苏联〕班捷列也夫原作改写) 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带着本有趣味的书,走进小公园里,拣个荫凉地方 坐下来,细细的看。那本书真有趣,一直看下去,看到眼睛发花,不能再看 了,才合上书本站起来。看看天快黑下来了,公园里的游客都回去了,公园 的看门人正在摇铃,快关门了。我怕公园关门,加紧脚步往外走。突然间, 听见灌木丛后面有人在那儿哭,我就转向旁边的小路走。那边有一所不很高 大的石屋子,墙根前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就是他在哭。 “喂,你怎么啦,小孩子?”我走上前去问他。 29 记叙文普通文 “没什么,”他像听到命令似的,不哭了。 “怎么没什么呢?谁欺负你?” “没有谁欺负我。” “那你为什么哭呢?” 他一时回答不出来,因为刚刚停止哭,眼泪还在流,鼻子还在抽 动,说话有点困难。 “走吧,”我对他说。“你看,天黑下来了,公园快关门了。” “不行。” “怎么不行呢?” “我不能走开。” “究竟怎么回事?你不舒服吗?” “不,”他说。“我好好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能走开呢?” “我是站岗的。” “站岗的?站什么岗啊?” “你不明白吗?我们在做游戏。” “嗯,做游戏,你跟谁做游戏呀?” 小孩子不做声,叹了口气,才说:“不知道。” 我想,这小孩子一定神经有毛病。 “你听着!”我对他说,“你说的什么话?哪有这种事,你在做游 戏,又不知道跟谁做游戏。” “是啊!”小孩子说,“我不知道哇!原来我坐在那儿,走来一 群大孩子,对我说:‘你愿意做打仗游戏吗?’我说:‘好。’他们指 着一个大孩子对我说,‘他是元帅,你是中士。’那个元帅领我到这 里,指着石屋子对我说,‘这是我们的火药库,派你当一名哨兵,站在 这儿。上级没有命令,你不得离开岗位。’我说,‘好。’他又说, ‘你要说句老实话:不离开岗位。’我就说:‘老实话,我不离开岗 位!’” “以后怎样呢?”我问他。 “以后吗?我就站在这儿。” “你站得很久了?” 30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那时候天还是亮亮的,现在快黑了。” “那一群大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我想他们已经走了。” “怎么会走了?” “他们把我忘了。” “那你为什么还站在这儿?” “因为我说下了老实话。”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小孩子说完又哭起来了。 老实话(二) 我正想笑出声来,立刻又忍住了。我想,这有什么可笑呢,小孩子做 的完全对。既然说下了老实话,就得站在这儿,不管是游戏不游戏。 我很想帮他一个忙。可是怎么办呢?把那些淘气的孩子找回来吗,从哪 儿去找?他们早已各自回到家里,怕连晚饭 都吃过了。 “你肚子饿了吧?”我问他。 “是啊,我想吃东西了。” “那么,”我想了一想,“你赶快回家 吃饭去,我暂时替你在这儿站岗。” “那怎么行呢!”小孩子瞪眼看着我。 “为什么不行?” “你不是军人呀!” 我抓了一下后脑壳,心里想,“对呀, 只有军人,才可以命令他离开这个岗位。”我就说,“你等一会!”说着, 立刻拔脚向公园门口跑。门还没有关,看门的还在老远地方摇他的铃。 我站在门口等着。也许会有什么军人走过,一个尉官,不,即使是一个 普通的兵士也好。可真倒霉,街上一个军人都没见。好,那边有一些穿黑大 衣的人走过来了,看去像是海军,但跨过街去一看,原来是些年青的工人。 接着又走过一个穿漂亮大衣的铁路人员。这对于我有什么用处呢?我失望 31 记叙文普通文 了,想吃点东西再回到公园里去看那小孩子,忽然看见拐角头电车站上 站着一个军官。我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赶快跑过去。那么巧,刚刚跑 到,电车已经靠站,那个年青的军官——炮兵少校——正要挤上去。我 上前抓住他的手。向他说: “少校同志,等一下,少校同志!” “什么事?” “是这么一回事,”我说,“在公园里,一所石屋子旁边,有个小 孩子站着岗……他不能离开那儿,他说下了老实话……他年纪很小…… 他在哭。”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少校同志吃惊的看着我。电车已经开走 了,他很生气。但是经我详细说明以后,他就说: “走,我们走!这是应当帮忙的。你为什么不早说明白呢?” 我们走到公园门口,看门的正好把锁挂上。我就请他稍等几分钟, 我说还有我的小孩子在里面。我和少校同志好容易在黑暗里找到了那所 灰白色的石屋子。小孩子还是站着,还在哭,声音很低。我叫他一声, 对他说: “你瞧,我领了一位长官来了!” 他看到少校同志,身子挺立起来了,好像高了好几寸似的。 “哨兵同志,”少校同志向他说,“你是什么阶级呀?” “中士,”小孩子挺着身子说。 “中士同志,”少校同志说。“我命令你离开这个岗位!” 小孩子静了一下,抽一抽鼻子,说:“你是什么阶级呀?我看不清你 的肩章几条杠。” “我是少校。” 小孩子把手举在帽沿上,说:“是,少校同志,我下岗了。” 他说话那么响亮,那么干脆。我们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小 孩子也很愉快地笑了。 我们三个人举起轻松的脚步,走出了公园。 《新编高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三册第六课、第七课,刘松涛等编, 华北联合出版社1949年8月发行 32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自然故事 大 山 我国大山,首推昆仑。最高处达一万七千余尺。在西藏之北。其东 行之脉,分为三支。北支起青海之北,经蒙 古、满洲达山东,泰山属焉;中支起青海之 南,经甘肃、陕西、山西入河南,恒山、华 山、嵩山属焉;南支起西藏之东,经云南、 贵州、湖南等省,衡山属焉。 《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十九课, (清)庄适、郑朝汐编,陈宝泉等校订, 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年至三年版 植物怎样传布种子 小兰随着他的母亲走向田庄里去,正走 的时候,看见一个农人,拿着镰刀,割路旁的蓟草。 小兰道:“母亲,这是为什么?我想蓟草生在路旁,并无什么妨碍呀!” 说时,他们已经走到农人身边,他的母亲就和农人说:“我的女孩子,要 请教你为何割去蓟草。” 这农人放下镰刀,一面拭去额上的汗,一面回答道:“这是有害的植物。 他的种子有翅,一到成熟,便随风飞扬,散布各地;结果就满田都生出蓟草 了。所以趁着种子没有成熟的时候,一律割去。” 他们听了农人的话,再向前走。不多时,小兰走过篱边,衣服上粘着无 数的植物种子,又问道:“母亲,这些是什么东西?” 33 记叙文普通文 他的母亲答道:“这些是窃衣子,有很小的刺,刺端有钩,动物一触 着他,他就用钩抓住,附寄在他们身上到别处去,好像雇用动物替他布 种一般。” 小兰惊异道:“母亲,怎么!植物也会雇用动物布种么?” 他的母亲微笑道:“不但如此,植物还会贴招工广告呢。你可知道那 些野樱桃一类的种子是怎样传布的?” 小兰道:“我想这些种子,大半是被鸟类吃了罢。” 他的母亲道:“不错,那果汁和果肉,虽然给鸟类吃了,里面的种 子,却有硬壳保护着,鸟类决不能破碎他。就使吞下去,也不会消化, 排泄出来,还是落在地上。所以那鸟越飞得远,种子便越传布得远。” 小兰道:“是的。但是究竟怎样去贴招工的广告呢?” 他母亲答道:“小兰,你可记得樱桃成熟了是什么颜色?” 小兰道:“樱桃成熟变成红色。” 他母亲道:“这就是招引鸟类来传布种子的广告呀。” 母女俩一问一答,不知不觉的就走到了田庄了。 《新小学教科书国语读本》第二册第四课, 黎锦晖、陆费逵主编,中华书局1923年版 天亮了(节选) 暮色渐渐的浓了——浅灰、深灰,以至于黑。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的动物,做了一天的工作,都忙着休息了。一群一群的鸦雀,鼓着两 翅,喳喳的叫着,向林中飞来,在大树上绕了几绕,各寻得他适当的枝 头歇下。 夜深了,他们都熟睡了。有的还在那里做梦——梦见肥美新鲜的食 物,梦见与同类争食,争巢,梦见被小儿追击,梦见被鸷鹰搏袭。 一轮明月,由东方静悄悄的慢腾腾的升了上来。到了中天,那掩映 着他的云也渐渐的散了;他要躲也无从躲,只是把光送到地面上来。那 大地也稳稳的承受着他的光,一片通明,变成了水晶世界——却有些阴 森的寒气。 林中有一个小鸟,忽地一觉醒来,看见白光照眼,伸着颈儿,鼓着 34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翅儿,高高兴兴的叫道:“天亮了,不早了,大家起来罢!” 他这一叫,好些鸦雀被他由梦中惊醒。飞的、鸣的、闹得纷纷;却还有 几只老鸦依旧缩着颈,弯着头,将喙放在翅里,安安稳稳的睡着。 有些好事的小鸟向他们喊道:“喂!懒东西,醒醒罢,天亮了!”老鸦 们眼也不睁一睁,懒懒的道:“孩子们忙些什么!时间早着呢,还是睡睡的 好。” 小鸟们看他们不动,叫唤的叫唤,嘲笑的嘲笑,闹个不歇。 后来有只老鸦给他们叫得不耐烦了,起来睁眼一看,原来天虽亮了,却 是月光。他拿出老前辈的牌子道:“孩子们瞎闹!这是月光,不是日光呀。还 不静着吗?” 四下里依然静悄悄的;那轮明月还是慢慢的由东向西走去,他要停留也 停留不住。 天果真亮了,杲杲的日光照上那林梢了。鸦雀们一群群的飞起来了,那 老成持重的老鸦也不得不跟着大家飞起来了。 那
/
本文档为【眼下很热门的开明国语课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