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2011-09-22 4页 pdf 309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0260

暂无简介

举报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LegalSystemAndSociety f苎塑j查塾盒 !竺兰!型 ||||鎏鋈●曩圈医冒一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颜珂胡丹丹 摘要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日益复杂,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 度,简要分析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和李普特的公众舆论理论,从群体事件发生 的心理机制和政治传播机制上分别给出作者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善治构成要素为分析框架,建议行政机关以善治 理念进行社会治理,以便依据疏导群体心理,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扩大...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LegalSystemAndSociety f苎塑j查塾盒 !竺兰!型 ||||鎏鋈●曩圈医冒一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颜珂胡丹丹 摘要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日益复杂,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 度,简要分析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和李普特的公众舆论理论,从群体事件发生 的心理机制和政治传播机制上分别给出作者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善治构成要素为分析框架,建议行政机关以善治 理念进行社会治理,以便依据疏导群体心理,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扩大,保证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群体心理公共舆论善治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31.02 像现在这样的转型时期,政治参与的程度往往决定了政治稳定的 程度,而现实中不断发生的集体行为正是政治参与缺失引起的表象反 映,根据2005年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统计资料,1993— 2003年问,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己由l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 数也由约73万增至约307万。2006年中国爆发的群体性事件超过 9万起。而且,涉及面越来越广,参与群体越来越多。因此,研究集体 行为及其制度化视角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和改革意义。 按照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他将群体性事件定义为在某些既定条 件下,聚集在一起的个人,其自觉的个性消失,并且思想和感情全部转 到同一个方向,显现出不同于组成群体的个人的一些心理特点的组织 化群体引发的事件。在当代中国,人们权利意识的抬头和转型的政治 现实,群体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内容上都与之 前不同。但是,无论是甘肃陇南拆迁户集体上访事件,江西铜鼓山林 冲突群体事件还是贵州瓮安事件,都明显体现出勒庞对于群体心理研 究的特征,带有很大的暴力性,感情上冲动急躁,并且都体现了群体法 制观念的淡薄的逻辑思维。 一、社会运动研究综述及方法选择 不难发现目前关于社会运动的理论多以经济的视角进行评析,但 是对社会运动中的参与者的心理动机却很少涉及。早期的群体心理 学偏重于研究民族、群众这样一些大型群体问题。比如由德国哲学家 M.拉察鲁斯和H.斯坦塔尔直接创建。群体心理学的思想,主要盛行 于19世纪最后10年及其以后,如:法国心理学还原主义者塔德于的 《模仿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法国社会心理 学家勒庞于1895年发表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另外,还有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于1908年发表的《社会心理学导论》。戴维斯对 于革命时期群体心理也做过研究,他用J曲线理论来解释群体性事件。 而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社会运动进行分析。群众选择参 加群体性事件,是长期对政府形成的负面态度的爆发,因此本文从群 体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和政治传播机制上分给出作者的原因分析,也 为我国政府今后分析和应对群体性事件提供建议,使我国在转型时期 能够更好的保持社会的良性发展,化解人民内部的矛盾。 分析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特征,第一个考虑因素就是研 究不同群体性事件当中存在的情绪问题一一导致甘肃陇南拆迁户集 体上访事件变成暴力反抗的也正是群众对拆迁不满情绪的煽动。第 二个因素是群体所接受的观念,群体所接受的观念主导着群体性事 件,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农村或者县城,它们存在群体性事件的概率 远远大于接受较多各种教育的城市。一个很好的思维观念对于行为 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三个因素,群体性事件的行动。大部分的群体性 事件都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是心灵的,又是身 体的。以上种种,只有很详细的划分清楚,才能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 国存在的群体性,特别是基层组织的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何为,应该怎 样应对。因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这 与勒庞对于群体的研究结果存在共性,在勒庞看来,20世纪是个群众 参政意识普遍觉悟因而也是个民主口号盛行的世纪,然而它又是一个 最血腥的世纪疆}众作为一种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早在古希腊时 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过它有着走向独裁的危险,因此,怎样挖掘群体 性事件爆发的心理原因,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去疏通群体的不满情 绪,对于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良好构建意义重大。 二、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 由上可知,群众参政意识是民主的一大特征,但是从心理学的视 角观察,群体心理机制和公众舆论都会在群众的民主表达能力和群体 的事实分辨能力上设下陷阱。 (一)在自身能力上,群体心理制约群体应采取合法的行为方式 在勒庞看来,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 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精神代替自己精 神,而这种精神常常披着道德的面纱,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明显的从 众心理,心理学上的从众,就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者信念的 改变。从众行为可以表现为许多形式,主要有顺从和接纳有时我们会 顺从一种期望或者要求,但并不真正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这种靠外 在的力量而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相反,这种真诚的,内在的 从众行为叫做接纳。我国当前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一般是顺从行为, 参与的大多数其实对于自己的行为目的和行为影响没有了解,什么会 引发个体更多的从众行为呢?在勒庞看来,一方面,群体善于运用简 单化的群体思维方式他们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 简单观念。就像瓮安事件,最初只是由于当地少女李树芬的“非正常 死亡”,但是群体对问题的始末推测过于单纯,加上当地长久积蓄的不 满,最终受黑帮煽动,最后在村民的各种猜测下引发了一起令人震惊 群体性暴力事件。另一方面,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 作者简介:颜珂,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社会运动 胡丹丹,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3l 万方数据 LegalSystemAndSociety圈—圈鬯警匮_||_! !!!!:!型 f叁堕I』圭塾金 体中失去了效力,作为群体中的个人,他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 事件的诱因至关重要。但是前提必须要实现善政必须要培育一个健 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所谓“法不责众”的经验是他意识到 全的公民社会或者民间社会,只有这样,我国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才会 他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一定的突发事件触发了群体的“道 越来越强,社会各组织能及时协调各个成员的利益,最终抑制群体性 德”动机,甘肃陇南拆迁户集体上访事件目的是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但 事件形成。 是现场行为一度失控,最终走向暴力事件。虽然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 (二)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增进人民对于政府的积极评价 行为对公共财产造成破坏,但是在维权的名义下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 要消除由于公共舆论使个人对政府执政带来的的偏见,克制因为 章。 愤怒自发组织的群体运动,政府工作人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执政理 (二)在外部环境下,群受公众舆论影响 念和执政方式,检讨自己过去存在的问题,拿出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 在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观点假设下,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 建立合作机制,树立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合作观念,从而缓解群众的不 不是直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的图像。从 满。 虚拟中产生的公众舆论已经变成一种政治现象频频登上政治舞台,民 政府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最近一 主参与往往基于事实分判残缺不全的外部世界使人们产生一种偏见, 个时期中国发生的多起“社会泄愤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许多非直 并最终支配人们的想象力本身。由于外部世界的限制,残缺不全的信 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群体性事件,而无视国家的治安规则进行打、砸、 息受到日积月累的想象,偏见和成见的影响,越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头 抢、烧活动,就是在社会不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国家管治方面出现了 脑,就越是喜欢做出一种揣测:如果两件事情同时引起注意,就说明他 一定的问题,注意这些活动所具有的对国家政治合法性的消解能力。 们有着因果联系,大众倾向于运用直观推理法,即发生于其后者必然 以瓮安县为例,一方面,在处理纠纷时的方式过于武断暴力。面对群 是其结果,我们进行推理时得到的证据往往会屈从于辩解、威望、道德 体事件,某些部门还是习惯性地用比较粗暴的方式对待百姓,老百姓 给我们造成的错觉形成自己的门户之见,因此,这种受到污染的舆论 容易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是依靠任何一个个 更是加剧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特别是在瓮安事件中,小女孩的死因 人或者组织就能轻松过渡到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依靠 便是大多数村民的主观推测,但是这类的小道消息变成为当时政府与 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最终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 村民关系紧张的催化剂,而政府又没有及时发现阻止这类舆论传播, 国政府人员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当前政府与公民间的许多冲突就 错误的认识最终容易推动群体的集体反抗。 是源于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不当,效果不佳引起的。 因此,尽管在民主政体的最初设计中,每个人的表达被认为不仅 (三)增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 能够自发的满足自我表达的愿望,而且能自发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渴 强大的危机控制系统既能有效应对勒庞提出的群体从众行为, 望。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人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却是暴力的。如果缺乏 又能接触社会上的不良言论,群体从众心理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是一 一种正确的制度和教育,即媒体能够成功报道环境,个人能够理智构 种突发事件,之前没有预兆,而且爆发起来会迅速蔓延。因此,一方 建自己的想象,理智的分析问题,那么共同利益会在公共舆论中就得 面,善政要求建立一个有效地政府,建立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 到反映。而不会促使个人在错误的认识下遵从群体的盲目行为。 心,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 三、问题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件的需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在较短时间降低突发事 针对当前各式各样的群体性事件,对政府权力的建设,特别是针 件危害性的方式。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公共信息管理机制,政府要 对政治管理民主能力的权力建设,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及时公布正确消极,破除诱发事件的消极信息,,树立公开、公平、公 (一)搭起平等的舞台,提供百姓与政府交流的机会,创建健康的 正的形象。善政要求政府执政的透明性,不单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 公众舆论 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还要求各种政治信息能 首先要通过当前的信访制度,狠抓人民群众思想情绪的疏通问 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要有勇气面对由于政策、措施、行 题。我们应当承认人性当中的许多感性因素是无法通过一个不完美 为的不规范、不妥当、所导致的不稳定。最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是 的政策完完全全的引导到理想这条大道上的,我们只能达到相对理性 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扩大与群众的接触,从 而不是绝对理性,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政策和工作方式百分百的收到 心理学上分析,增加相互熟悉的可能性,即接触频率高,时间长,距离 群众的喜欢和支持,他们存在情绪是正常的,问题在于要认真的解决 近,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也只有使群众对事件的发生 和处理那些情绪,在人们道德的最深层的意识,理智和感情的和谐的 始末有详细了解,才使我们的政府得到更多的信任,政策得到更好的 概念总有一天将取代我们现在这种沉闷的混乱的和毫无结果的矛盾 执行。 心理。 其次,鼓励各个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防止人民在不法分 参考文献: 子的煽动之下爆发群体性事件,关键是提倡社会的善治观念,按俞可 【2】岁森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5). 平阐述,这种交流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公民参与政治管理的权力,公 引誓霉军箍罢鎏嘉薯会墓最治. 民必须有足够的权力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a才能促使政府,并 葛萼筹毒霎:荔芒言芸兰豢:会曼器嚣雾等;裟翟版社.:洲⋯). 和政府一道共同形成公共权威和公共秩序。群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大 【7】裴宜理.阎小骏.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东南学术.2008(3). 多是因为政府失职行为造成,因此政府善政的首先实现对于消除群发 【81于建嵘·底层社会的权利逻辑·南风窗·2008(5)· 232 万方数据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作者: 颜珂, 胡丹丹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刊名: 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 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 2009,""(14)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8条) 1.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 2000 2.岁森瑙 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 1995 3.格雷厄姆 政治中的人性 4.俞可平 权益政治和公益政治 5.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 2006 6.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2005 7.裴宜理.阎小骏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期刊论文]-东南学术 2008(03) 8.于建嵘 底层社会的权利逻辑 2008(05) 相似文献(5条) 1.期刊论文 梅琼 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中群体心理及行为问题分析 -理论观察2009,""(5) 群体性事件不仅蕴含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同时还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心理作用下的行为选择也成为影响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群体性心理主要表 现为从众心理去个性化心理,造势心理.因此,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广泛开展社会协商对话,关注公共空间的群体心理变化. 2.期刊论文 曹英.Cao Ying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流程、节点与心理接受机制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 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中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的一种手段.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激化与平息的整个过程中,群 体信息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流程大致经历"议论纷纷"的群体意识唤醒、"流言四起"的群体意识形成和"谣言惑众"的暴力行为发生三个阶段 ;在此期间,诸如暴力、权贵、女性等元素成为最能刺激群体、引起群众共鸣并激励民众参与的"信息节点",严重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群体心理的接受 机制则表现为以正义感、成就感、自我替代为特征的主动参与动机,以成见与刻板印象为特征的群体意识心像和以焦虑、愤懑、激昂递进的情绪激化过程 . 3.期刊论文 张恒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司法的挑战与对策研宄 -中国证券期货2009,""(6)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引申自群体性事件,它不以冲击正常秩序为特点,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影响大、行为指向明确的、 相对自发无组织的事件.但是其能量与冲击力却不可小觑.在网络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现象,已经对我国司法体系构成一定挑战,暴露出司法面临 的信任危机.笔者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司法个案不公正、公众维权意识的觉醒、社会公信力被透支的普遍背景,此外,特定的群体心理唤醒机制是司法 危机生成的心理原因.解决危机的出路与对策在于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 4.期刊论文 花蓉.付春江.HUA Rong.FU Chun-jiang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探析 -江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性质属人民内部矛盾,具有自发性、失范性、复杂性、可变性、情绪性等特点.产生的原因既有社 会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体、群体心理等微观方面的因素.建立理性化的社会沟通系统、快捷灵敏的预警机制和采取果断稳妥的控制方法 ,是有效预防和平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5.学位论文 常宁宁 基于多智能体的群体性事件仿真研究 2008 近年来,由于各种政策以及经济体制的急剧变化,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生产秩序并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研究不同条件下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于政府和武警部队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传统的研究方法是采用问卷调查搜集原始数据,然后应用统计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显然,传统的方法由于数据采集的人工误 差和数据量的不足很难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在群体心理学和多智能体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建 立了群体性事件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仿真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复杂适应系统的辨识和群体性事件演化的特点论证了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是一个复 杂适应系统,可以使用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方法即多智能体技术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建模。然后论文从智能体的抽象体系结构和形式化描述以及智能体的 各种行为模型等几个方面重点研究了群体性事件中的骚乱个体建模。在以上所建立的骚乱个体模型的基础上,论文依据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群体性事 件中行为与心理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这种机制为框架应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了骚乱状态下个体的行为决策模型。论文最后介绍了仿真平台的开发过 程以及仿真平台中的主要模型,并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运行仿真实验,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的基础上,了不同情况下群体性事 件的演化规律。 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本文采用的群体性事件仿真的研究方法实时性更好,并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更为精确的结论。因此,本文提出的这种新 的群体性事件仿真的研究方法对政府和武警部队更好的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zysh20091415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7日
/
本文档为【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