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2011-09-14 4页 pdf 246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7224

暂无简介

举报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Ξ 胡克祖1 ,3  杨丽珠ΞΞ1  张日 2 (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大连 , 116029)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北京 , 100875) (3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 天津 , 300222) 摘 要 在参考已有文献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幼儿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 ,并以此问卷调查了 929 名幼儿 ,运用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 ,结果表明 ,教师评价幼儿好奇心时存在一个由好 问、喜欢摆弄、敏感、关注...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Ξ 胡克祖1 ,3  杨丽珠ΞΞ1  张日 2 (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大连 , 116029)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北京 , 100875) (3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 天津 , 300222) 摘 要 在参考已有文献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幼儿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 ,并以此问卷调查了 929 名幼儿 ,运用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 ,结果明 ,教师评价幼儿好奇心时存在一个由好 问、喜欢摆弄、敏感、关注未知、探索持久、好奇体验以及反应性和探究的主动性等因子构成的三阶结构。 关键词 : 幼儿 好奇心 结构 教师评价 验证性因子分析 1  问题提出   好奇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内在动力 ,是促使 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操弄、询问 ,从而获 得对环境中诸般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 动[1 ] ,是产生观念和思想的基础[2 ] ,也是创造性人才 的品质特征[3 ] 。因此 ,研究儿童好奇心十分必要 ,而 研究儿童好奇心结构 ,不但有助于了解好奇心的本 质 ,为测评儿童好奇心提供理论依据 ,还可以为培养 儿童好奇心提供方向和教育目标。 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 ,研究者们开始从特质角 度出发研究好奇心结构。Kreitler 和 Zigler 等对 84 名中低儿童在 19 种不同好奇心测验中得出的 数据进行最大正交因子分析后得到了操作好奇心、 感知好奇心、观念好奇心、对复杂性的好奇心以及适 应性反应好奇心 5 个因子[4 ] 。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发 现 ,成人和儿童的探究行为结构一样都存在一个五 因子结构[5 , 6 ] 。Trudewind 和 Schneider 编制了幼儿 好奇心家长问卷 ,通过因子分析 ,得到了认识的好奇 心、感知和操作的好奇心、寻求刺激事件三个因 子[7 ] 。我国学者杨丽珠等人和刘云艳等人分别设计 了针对幼儿好奇心的教师评定问卷[8 , 9 ] ,但他们对 其结构没有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将在参考已有文献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 查基础上 ,编制 3~6 岁儿童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 , 结合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两种统 计方法探索并验证 3~6 岁儿童好奇心结构 ,以期为 评价儿童好奇心提供工具 ,为有针对性培养儿童好 奇心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2  研究过程和方法 2. 1  3~6 岁儿童好奇心结构理论构建 采用开放式问卷的方法 ,在天津、大连、烟台和 唐山发放问卷 480 份 ,由 80 名教师对 480 名自己熟 悉的儿童的好奇心行为特征做出语言描述 ,每个教 师描述 6 个儿童 (男女各半) 。对结果编码处理后 , 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 ,幼儿的好奇心差异主 要表现在反应敏感性、探究主动性、探究活动的持续 性、好奇体验等四个方面。反应敏感性指的是个体 对信息变化的敏感性 ,主要包括对周围环境变化以 及未知事物的敏感性 ;探究主动性指的是个体在对 新事物的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 ,主要包括 好问和喜欢摆弄等特质 ;探究活动的持续性体现的 是个体好奇行为的投入程度 ,主要表现为好奇行为 的专注和探究行为的持久 ;好奇体验指个体对新异 刺激的情绪体验强烈程度 ,主要表现为惊讶和留恋。 2. 2  问卷的编制和修订 以好奇心理论建构为基础 ,根据开放式调查结 果中教师对幼儿典型好奇心行为的描述 ,编制了 63 个项目的问卷 ,对此问卷内容的适宜性先请专家评 价 ,然后请一所幼儿园的 10 名带班教师评价。在两 轮评价基础上删去 3 个出现频率较低的项目 ,并修 改部分题目的措辞 ,形成由 60 个项目组成的 3~6 岁儿童好奇心教师评定初始问卷。问卷采用 5 点记 分。 在大连市 3 所幼儿园各年级共发放初始问卷 5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395 份 ,回收率为 79 % ,其中 男 205 人 ,女 190 人。初测结果经 Spss10. 0 统计分 析表明 , KMO 值为 0. 965 ,Bartlett 球形检验的χ2 值 为 17111 . 39 ( df = 1770) , p < 0 . 001 ,适合进行因子 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选择斜交转轴法 ,抽取特 征根大于 1 的因子 ,共得到 8 个因子 ,累计贡献率为 64. 232 % ,这 8 个因子从其意义来看 ,基本与理论构 想吻合。经删去因子负荷小于 0. 3 的项目和在多个 因子上负荷大于 0. 3 的项目 ,多次重新探索后保留 其中 33 个项目 ,抽取了 6 个因子 ,累计贡献率为 63.ΞΞΞ 通讯作者 :杨丽珠 ,女。E2mail :yanglizhu @21cn. com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号 :BBB010467。 358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29 (2) :358 - 361 647 % ,各因子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 : 37. 436 % ,8. 972 % ,5. 597 % ,4. 420 % ,3. 907 %和 3. 315 %。根据 各因子项目意义发现 ,除理论构想中好奇行为的专 注与探究活动的持久两个因子被合并为一个因子、 惊讶和留恋被合并为一个因子以外 ,其他 4 个因子 与我们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 ,我们把合并后的因子 命名为探索持久和好奇体验。 2. 3  正式测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比较 以初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得到的 33 个项 目组成的问卷为工具 ,在天津市和大连市 5 所幼儿 园共发放 1000 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 929 份 ,回收 率为 92. 9 % ,其中男 497 人 ,女 432 人。把正式问卷 根据回收时间先后分为两组 ,一组为 518 份 ,一组为 411 份。采用 Lisrel8. 3 统计软件对这两组调查数据 分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交互效度 (cross valida2 tion)验证[10 ] 。为了消除由评价者观察不全面而引 起的评价差异 ,要求每个班的两名教师一起对班上 每个儿童做出评定。为保证评价的准确客观 ,所有 教师与儿童在评价之前都有半年以上接触。 3  结果分析 3. 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用正式测验中 518 个被试的数据对好奇心结构 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表 1) ,几种主要的拟 合指数χ2/ df 、RMSEA、NNFI、CFI、GFI 均达到可 接受的范围 ,但不是十分理想。因此 ,在遵循不改变 题项和因子意义及小步渐进修正的原则下 ,根据 Lisrel 提供的修正信息 ,经过 5 次验证性因子分析 , 删去 5 个项目 (第 1 题 ,第 17 题 ,第 21 题 ,第 25 题 , 第 29 题) ,形成由 28 个项目共 6 个因子组成的幼儿 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 ,删除项目后 ,各因子上其他项 目的分布没有改变。修正后自由度损失 145 而χ2 减少量达到 649. 37 ,平均每减少一个自由度 ,χ2 值 减少 4 . 48 ,达到显著 ( df = 1 时 ,0 . 05 水平上的χ2 = 3 . 84) ,其他各主要拟合指数也较修正前有所提高 , 并接近理想指标 (表 1) 。 表 1  修正前后问卷结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交互验证拟合指数 χ2 df χ2/ df RMS EA N N FI CFI I FI GFI 修正前 ( n = 518) 1724. 79 480 3. 593 0. 071 0. 86 0. 87 0. 87 0. 83 修正后 1075. 42 335 3. 210 0. 065 0. 89 0. 90 0. 90 0. 87 修正前 ( n = 411) 1775. 11 480 3. 698 0. 081 0. 74 0. 76 0. 77 0. 79 修正后 1109. 60 335 3. 312 0. 075 0. 77 0. 80 0. 80 0. 84 3. 2  修正后问卷各项目测量 6 个潜在因子的有效 程度 修正后问卷结构验证性因子分析完全化解 因子载荷结果表明 ,各项目因子载荷均在 0. 4 以上 , 且达到统计显著性 ,表明问卷各因子的组成项目均 是对应因子的有效指标。 修正后问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除探索持久 和好奇体验之间相关较低 ( r = 0 . 26) 外 ,其他各因子 间相关较强 ( r 在 0 . 44 - 0 . 76 之间) ,说明各因子既 能测量好奇心这一相同内容 ,又能独立测量好奇心 的不同方面 ,也说明这些因子可能存在高阶因子。 3. 3  3~6 岁儿童好奇心结构模型比较验证 在开放式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构建 了好奇心的三阶结构模型 ,而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 方法并没有抽取出二阶因子。考虑到 EFA 过程受 数据驱动的局限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理论模型与探 索模型 (一阶模型和二阶模型) 加以验证比较 ,以便 找出更为简洁合理的模型。结合最初的理论构想和 初步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我们重新构建了 3~6 岁 儿童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三阶结构模型。新模型中 好奇心的持久性和好奇体验特质下面不再有低阶因 子 ;好奇心的反应性特质由对周围变化的敏感和对 未知事物的关注两个低阶因子构成 ;好奇心的主动 性特质由好问和喜欢摆弄两个低阶因子构成。通过 验证比较发现 ,同二阶和三阶模型相比 ,一阶模型 χ2/ df 要略大于前两种模型且其自由度小于前两种 模型 ,所以后两种模型是更为简洁的模型 ;二阶模型 和三阶模型各拟合指数几乎一样 ,但二阶模型比三 阶模型在增加 2 个自由度的情况下 ,χ2 值增加了 6 . 44 ,大于 0 . 05 水平上的临界值 5. 99 ,从简约原则来 看 ,二阶模型增加两个自由度不是很值得 ,三阶模型 显得更为合理。并且从 CFA 过程本身的理论驱动 优势来看 ,选择理论模型更有利于对结果的解释。 验证比较的结果见表 2、图 1、图 2 和图 3。 3. 4  问卷的效度检验 对于问卷的内容效度我们请有关专家做了评 表 2  探索模型与理论模型拟合指数比较 ( n = 518) χ2 df χ2/ df RMS EA N N FI CFI I FI GFI 一阶模型 1075. 42 335 3. 210 0. 065 0. 89 0. 90 0. 90 0. 87 二阶模型 1103. 23 344 3. 207 0. 065 0. 89 0. 90 0. 90 0. 87 三阶模型 1096. 79 342 3. 207 0. 065 0. 89 0. 90 0. 90 0. 87 胡克祖等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359   定 ,得到了专家的认可。问卷内容的可理解性和适 用性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认可 ,从而保证了问卷应 有的表面效度。问卷的结构效度 ,用 EFA 和 CFA 两 种统计方法加以求证 ,并通过对不同样本数据进行 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交互效度验证 ,结果表明问卷 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此外 ,我们采用区分法考察 了该问卷的证实效度[11 ] 。具体设计了一个观察实 验 ,观察儿童对新旧玩具的选择情况。将参加 实验的儿童好奇心问卷总分按照平均分上下 0. 67 个标准差分为高分组 ( n = 29) 和低分组 ( n = 28) ,然 后检验两组儿童选择玩具是否有显著差异 ,结果表 明高分组选择新玩具儿童人数 ( n = 22) 明显多于低 分组儿童人数 ( n = 13) , Pearson 检验χ2 值 5 . 207 ( df = 1) ,双尾检验差异显著 ( p = 0 . 022) ,表明该问 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3. 5  问卷的信度检验 用正式测验的数据对经验证修正过的 28 个项 目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 ,同时也对不同样本下该问 卷的信度系数做了检验。修正后问卷各因子α系数 在 0 . 7176 - 0. 8904 之间 ,问卷总体α系数达到了 0 . 9378 ,表明该问卷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对不同 样本施测后问卷各因子α系数在 0 . 5990 - 0 . 8263 之间 ,问卷总体α系数为 0. 8979。这进一步表明 ,该 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外部推论性。6 个月以后 , 对其中 47 名儿童 (男 27 人 ,女 20 人) 实施重测 ,计 算重测信度 ,前后测相关系数 r = 0 . 675 ,达到可以 接受的标准。 4  讨论 4. 1  关于幼儿好奇心教师评价结构的基本内容 从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 ,至少有 6 个特征比较明显的一阶因子存 在 ,这说明 3~6 岁儿童好奇心结构确实是一个多维 结构。从内容看 ,同已有研究有较一致的地方。本 研究命名的喜欢摆弄和敏感两个因子同 Kreitler 等 的操作好奇心和感知好奇心以及 Trudewind 等的感 知和操作的好奇心所反映的内容一致 ;关注未知和 好问的两个因子所反映的内容同 Kreitler 等的观念 好奇心以及 Trudewind 等的认识的好奇心相似。杨 丽珠等的注意、反应敏感性与本研究的敏感和关注 未知相符 ;她们提出的提问则同我们的好问表达了 同一内容 ,持续考察探索同我们的探索持久一致。 刘云艳等探索出的敏感、观察、探索、专注、提问分别 与本研究的敏感、关注未知、探索持久以及好问接 近。这表明 ,在评价儿童好奇心的内容上存在一种 跨文化的基本结构 ;在这种基本结构和内容认识一 致的情况下 ,中国人在评价儿童好奇心时还比较关 注好奇心品质和程度 ,杨丽珠等的研究和刘云艳等 的研究及本研究都发现好奇心行为的持久性特质作 为重要的评价因子而存在。 4. 2  关于幼儿好奇心教师评价结构模型 对于个性结构的建构一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 实现 ,一种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 ,另一 种是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实现。理论分析不可避 免要受研究者掌握文献的多寡及认识问题的角度等 多方因子的影响。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不足则在于 它完全基于对数据特征的分析 ,不能很好地处理数 据在理论意义上的合理性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 样的考虑 ,对于整个理论的建构采用了将两种方法 结合的方式。在开放式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进 行理论建构 ,然后通过问卷测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 析 ,初步确定好奇心结构。最后 ,根据 EFA 不能同 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而 CFA 能做到这一点 的特点 ,我们对由理论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 到的好奇心结构进一步进行了比较验证分析 ,这样 , 在方法上尽量保证问卷结构的多重证实。 在 赞 同 Norma D. Feshbach、Day 和 Rina Michalowitz把好奇心定义为具有反应性 ( reactivity) 、 主动性 (activity) 、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持续性 (perse2 verance)等心理特质的个性倾向观点基础上[12 - 14 ] ,结 360   心 理 科 学    合开放式调查结果 ,我们认为好奇心的个体差异从根 本上主要表现为这四个方面的差异 ,除此而外还应该 表现在好奇体验的强烈程度差异上。而这些心理特 质是通过对变化的敏感、对未知事物的关注、好问、喜 欢摆弄、探索活动专注而持久以及情绪表现等方面的 行为特质得到表现的。验证比较的结果也部分证明 了我们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说明 ,幼儿好奇心在结 构上很可能存在反应性、主动性、持久性和好奇体验 等高阶因子结构。即 :通过评价幼儿对新异事物的反 应性、主动性、探究行为的持久性以及对该事物的情 绪反应 ,就可以描述出他的好奇心的强弱来。当然 , 这一结论的推广性还有待于今后更多的人在更广的 研究群体中进一步研究。 4. 3  关于 3~6 岁儿童好奇心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效度问题是评价问卷有效性的指标 ,也是问卷 的生命所在。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我们用不同的 方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表面效度和结构效度做了 求证 ,最后通过实验手段加以证实。但由于没有比 较成形的儿童好奇心问卷 ,本研究对相容效度没有 考察。 从结果看出 ,问卷修正前后都具有较高的内部 一致性 ;交互效度验证比较和再测信度估计结果表 明该问卷具有可接受的外在信度。 5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在评价 3~6 岁儿童好奇 心时存在一个由好问、探索持久、敏感、喜欢摆弄、关 注未知和好奇体验、反应性和探究主动性因子构成的 三阶结构模型。自编《3~6 岁儿童好奇心教师评价问 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适合本研究对象群体。 6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293 2 Goodale G. Review for Curiosity : A Cultural History of Early Modern Inquiry.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 Spring 2003 ,36 (3) : 771 - 774 3 【日】恩田彰等. 创造性心理学. 陆祖昆 译. 石家庄 :河北人 民出版社 ,1987 :4 4 Kreitler S , Kreitler H , Zigler E. Congitive Orientation and Curiosit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74 , 65 (1) : 43 - 52 5 Kreitler S , Kreitler H. Motivational and Cognitive Determi2 nants of Exploration. In : Keller H , Schneider K , Henderson B. ( Eds) .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Berlin Heidelberg : Springer - Verlag ,1994 : 262 6 Keller H. A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Exploration Styles. In : Keller H , Schneider K , Henderson B. ( Eds) .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Berlin Heidelberg : Springer - Verlag , 1994 : 199 7 Trudewind C , Schneider K.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ory Behavior : Methodlogical Con2 siderations , In : Keller H , Schneider K , Henderson B. ( Eds ) .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Berlin Heidelberg : Springer - Verlag ,1994 : 156 - 168 8 杨丽珠. 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 长春 :吉林人 民出版社 ,2001 :161 - 167 ,322 - 327 9 刘云艳 ,张大均. 幼儿好奇心结构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心 理科学 ,2004 ,27 (1) :127 - 129 10 侯杰泰 ,温忠麟 ,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 北京 :教 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20 11 郑日昌. 心理测量.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 142 - 143 12 Feshbach N D. Manu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Variables and Measur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 Report , 1968 , (2) :18 - 20 13 Reio T G J r. Effects of Curiosity on Socialization - related Learning and Job Performance in Adults. Dissertation. Vir2 ginia : the Faculty of the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 1997 14 Michalowitz R. Introduction to literacy. In : Emergent Liter2 ac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Ed. ) Haifa , 1993 : 17 - 26 A Conf 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Model of Teachers’Rating for Preschoolers’Curiosity Hu Kez u1 , 3 , Yang L iz hu1 , Zhang Risheng2 (1 School of Education ,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 Dalian , 116029) (2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 100875) (3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 Tianjin , 300222)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s and results of open surveys ,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Curiosity Questionnai re For Preschoolers ( Teachers’Rating) . 929 preschooler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is questionnair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this question2 naire by means of EFA and CFA. As results showed , the structure model of teachers’rating for the curiosity of preschoolers consisted of six first2level factors (eagerness to ask questions , eagerness to fiddle with things , sensitivity , concern about unknown things , ex2 ploratory persistence and experience of curiosity) and four second2level factors (reactivity , exploratory initial , exploratory persistence and experience of curiosity) and one third2level factor (curiosity) . Key words : preschooler , curiosity , structure , teacher rating ,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胡克祖等 :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361  
/
本文档为【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