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耳鼻喉重点

耳鼻喉重点

2011-09-09 7页 doc 48KB 1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9108

暂无简介

举报
耳鼻喉重点1.​ 梨状孔的构成: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 2.​ 危险三角区的概念: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3.​ 鼻腔外侧壁各结构 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4.​ 鼻腔总鼻道、溴沟的概念: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在该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则总称为鼻道。 5.​ OMC的概念: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
耳鼻喉重点
1.​ 梨状孔的构成: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 2.​ 危险三角区的概念: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3.​ 鼻腔外侧壁各结构 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4.​ 鼻腔总鼻道、溴沟的概念: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在该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则总称为鼻道。 5.​ OMC的概念: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6.​ FESS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 1​ 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引流功能 2​ 恢复异常粘膜功能的纤毛清除功能 7.​ 鼻窦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8.​ 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1​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多涕、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分泌物较黏稠。 2​ 慢性肥厚性鼻炎: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无交替性。鼻涕不多,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排出。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和耳闭塞感以及有头痛、头晕、咽干、咽痛。少数患者可能有嗅觉减退。 9.​ AR的发病部位、临床症状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本病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 10.​ 鼻息肉的发病部位、症状 部位:鼻腔和鼻窦粘膜 症状: 1​ 鼻塞鼻息肉多为双侧发病鼻塞重者说话成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鼻息肉蒂长者可感到鼻腔内有物随呼吸移动。后鼻孔息肉可致呼气时经鼻呼气困难。 2​ 鼻溢液鼻腔流粘液样或脓性涕。 3​ 嗅觉功能障碍多有嗅觉减退或丧失 4​ 耳部症状当鼻息肉或分泌物阻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 5​ 继发鼻窦症状息肉常阻塞并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患者出现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不适。 11.​ 鼻出血的部位: 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中老年者则发生在鼻腔后段 12.​ 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头痛的区别 ⑴急性鼻窦炎头痛: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部,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则多位于颅底或枕部。 1​ 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2​ 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 3​ 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 4​ 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 ⑵慢性鼻窦炎:常为钝痛和闷痛 1​ 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 2​ 多有时间性和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若为上侧则必有一侧较重。前组鼻窦炎者多在前额部痛,后组鼻窦炎者多在枕部痛 3​ 经鼻内用减充血剂、蒸汽吸入等治疗后头痛缓解。咳嗽、低头位或用力时头痛加重(因头部静脉压升高)。吸烟、饮酒和情绪激动时头痛亦加重。 13.​ 鼻中隔偏曲的概念: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14.​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型 Ⅰ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 1期:单发鼻窦炎;2期:多发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 Ⅱ型:慢性鼻窦炎伴息肉 1期:单发鼻窦炎伴鼻息肉;2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3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息肉。 Ⅲ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和筛窦骨质增生。 15.​ 鼻源性框内并发症、颅内并发症的种类 鼻源性框内并发症:①眶内炎性水肿;②眶壁骨膜下脓肿;③眶内蜂窝织炎;④眶内脓肿;⑤球后视神经炎; 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16.​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学类型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 侵袭型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急性型和慢性型 17.​ 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1​ 上颌窦恶性肿瘤:单侧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感、单侧进行性鼻塞、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 晚期破坏窦壁,向邻近组织扩展则引起:面颊部隆起、眼部症状、硬腭隆起、张口困难、颅底受累、颈淋巴结转移。 2​ 筛窦恶性肿瘤:当肿瘤侵入鼻腔时,则出现单侧鼻塞,血性鼻涕,头痛和嗅觉障碍。 3​ 额窦恶性肿瘤:肿瘤发展则出现额部胀痛、皮肤麻木和鼻出血 4​ 蝶窦恶性肿瘤:晚期则有颅顶、眼眶深部或枕部顽固性头痛 诊断: 1​ 前后鼻镜检查:鼻腔内新生物呈菜花样,基底广泛,表面常有溃疡或坏死,触之易出血。 2​ 鼻内镜检查:肿瘤原发部位、大小、外形 3​ 病理检查及细胞涂片 4​ 影像学检查:首选鼻窦CT或MRI检查 5​ 手术探查 18.​ 咽峡的概念:系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 19.​ Waldeyer的概念 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 20.​ 扁桃体手术的适应症 1​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脓肿。 2​ 扁桃体过渡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3​ 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 4​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 21.​ 腺样体面容 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22.​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 初起如急性扁桃体炎症状,3-4天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疼痛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再经2-3天后,疼痛更剧,吞咽困难,唾液在口内潴留,甚至外溢。患者头偏向病侧,颈项呈假性僵直;口微张,流涎,言语含糊不清。喝水时,常像鼻腔反流。重患者因翼内肌受累而有张口困难。同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纳差、肌酸痛、便秘。 23.​ 鼻咽癌的临床症状 1​ 鼻部症状: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瘤体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 2​ 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隐窝者,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口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 3​ 颈部淋巴结肿大 24.​ 脑神经症状 25.​ OSAHS的概念及上气道狭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 26.​ 喉软骨及喉肌分组、喉腔分区 喉软骨:单块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为灼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共计九块。 喉肌:喉外肌和喉内肌 喉外肌:升喉肌群,包括甲状舌骨肌、下颌舌骨肌、腹肌、茎突舌骨肌;降后肌群,包括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咽中缩肌及咽下缩肌。 喉内肌:声带外展肌、声带内收肌、声带紧张肌、声带松弛肌、使会厌活动的肌肉 喉腔: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27.​ 喉部神经: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 28.​ 急性会厌炎的症状、治疗 症状: 1​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老人或儿童症状更重,表现为精神萎靡、脸色苍白 2​ 局部症状:剧烈咽喉痛,吞咽时加重,严重时连唾液也难咽下。讲话语音含糊不清。会厌高度肿胀时可吸气时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治疗:抗感染药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术、其它 29.​ 喉癌的概念、转移、表现 概念: 扩散转移: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临床表现: 1​ 声门上型: 2​ 声门型: 3​ 声门下型: 4​ 声门旁型: 30.​ 喉阻塞的概念、表现、分期 概念: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嘶、发绀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期后喉喘鸣及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吸气期喉喘鸣和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 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率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则可因窒息以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31.​ 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并发症 适应症:喉阻塞(3-4度)、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 并发症: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拔管困难 32.​ 气管异物症状:可分四期 1​ 异物进入期:立即引起剧烈呛咳及憋气甚至窒息,随之症状可缓解 2​ 安静期:异物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 3​ 刺激与炎症期:异物刺激局部粘膜产生炎症反应还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咳喘、痰多等症状。 4​ 并发症:有支气管炎和肺炎、肺脓肿时,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咳浓痰、呼吸困难等;异物阻塞气道影响通气时, 33.​ 食道异物的诊断、症状 症状:吞咽困难、团眼疼痛、呼吸道症状 诊断:详细询问病史、间接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食管镜检查 34.​ 鼓室结构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为3部:上鼓室,或称鼓室上隐窝、中鼓室、下鼓室 鼓室六壁:外壁、内壁、前壁、后壁、上壁、下壁 鼓室内容物:听骨、韧带、肌肉 35.​ 内耳结构 按解剖和功能分:前庭、半规管、耳蜗 按组织学分:骨迷路、膜迷路 36.​ 面神经分支: 自上而下的分支:岩浅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神经、面神经出茎乳孔后 面神经分段:运动神经核上段、运动神经核段、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颞骨外段 37.​ 声音传导途径 空气传导:外耳--鼓膜--听骨连—前庭窗—内耳淋巴 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38.​ 耳聋分类: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39.​ 鼓膜外伤的治疗 1​ 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 2​ 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 3​ 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止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 40.​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 症状: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听力检查结果,诊断性鼓膜穿刺术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1排除鼻咽部肿瘤2传导性聋须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鉴别3鼓室积液须与脑脊液耳漏、外淋巴漏鉴别4蓝鼓膜者须与胆固醇芽肿、鼓室体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 治疗:①非手术治疗:抗生素、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促纤毛运动及排泄功能、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辅助治疗 ②手术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41.​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特点及鉴别、颅内外并发症的种类 书图表 42.​ 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1​ 眩晕:多为无先兆突发旋转性眩晕,少数患者发作前可有轻微耳胀满感、耳痒、耳鸣等 2​ 耳鸣:间歇性或持续性,多与眩晕同时出现,但眩晕发作前后可有变化 3​ 耳聋:初次眩晕发作即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耳聋,发作间歇期听力常能部分或完全自然恢复 4​ 其他症状:发作时患耳闷胀感或压迫感较多见,或有头胀满感或有头重脚轻感,有的患者可有复听。 43.​ 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临床表现 1​ 损害位于鼓索神经远端:仅有面肌麻痹 2​ 损害位于鼓索神经与镫骨肌支之间:面积麻痹、舌前2/3味觉缺失、听力下降 3​ 损害位于膝状神经节与镫骨肌支之间:面积麻痹、舌前2/3味觉缺失、听力下降、听觉过敏(镫骨肌功能障碍) 4​ 损害位于内耳道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积麻痹、唾液腺分泌和泪液分泌减少、舌前2/3味觉缺失、听力下降、听觉过敏 5​ 损害位于颅后窝:面积麻痹、唾液腺分泌和泪液分泌减少、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脑干或其他脑神经受损表现。
/
本文档为【耳鼻喉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