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2011-08-19 28页 ppt 24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8542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null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HGA)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HGA)泰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赵正华概述概述无形体病是一类新发的人畜共患的主要侵及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的蜱传播性立克次体疾病。 其症状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相似,易发生误诊,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1992年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发现,目前在美国多个州及欧洲多个国家发现,我国近几年也有类似的临床病例发现,特别是在2006年安徽芜湖收治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烧的病人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null病原学病原学病原为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变形菌纲、立克次体目、无形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null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HGA)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HGA)泰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赵正华概述概述无形体病是一类新发的人畜共患的主要侵及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的蜱传播性立克次体疾病。 其症状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相似,易发生误诊,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1992年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发现,目前在美国多个州及欧洲多个国家发现,我国近几年也有类似的临床病例发现,特别是在2006年安徽芜湖收治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烧的病人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null病原学病原学病原为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变形菌纲、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a亚群; HGA为G-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用Romanowsky染色可被染成蓝色或紫色,呈球形、卵园型或梭镖型,在光学显微镜下呈桑葚状包涵体。 null病原学特性病原学特性1:非游离体存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二分裂进行繁殖。 2:其细胞壁无明显的肽聚糖,但有明显的膜状皱着突起。 3:无经典的糖代谢途径,不能控制代谢物的吸收与排泄。需要依靠宿主的酶系进行代谢和生长繁殖。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传染原:GHA的储存宿主为野鼠类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牛、山羊可持续感染嗜粒细胞无形体。 2:传播途径: 1)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 2)通过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血液等体液传播?机制仍有待证实 。nullnull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为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疫源地居民、劳动者和旅游者等。 4:流行特征: 从发病率高峰月份情况看,夏季蜱活动频繁的月份(5月~10月),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病率较高。 美国2005年的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2001-2002年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年发病率为1.4例/百万人,60~6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1:无形体 人体 组织脏器 2:可与中性粒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的岩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糖基化折叠蛋白结合,从而侵染粒细胞 。 3:含无形体的吞噬体不与溶酶体融合,以致病原体逃避溶酶体的杀菌作用。 4:HGA的无形体在中性粒细胞大量繁殖,直接引起粒细胞的裂解,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 5:感染的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功能明显改变。如使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循环移动功能、脱颗粒作用以及吞噬功能明显下降 蜱的叮咬经血液和淋巴液null6:感染后诱发的机体免疫应答造成宿主细胞的免疫损伤。参与免疫损伤的细胞因子有 γ-干扰素、和IL-10;但缺乏肿瘤坏死因子α 、IL-1β 及IL-4. 7:细胞免疫在清除病原体及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基因在抗感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说明CD+4 T细胞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完整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 ,才能完成病原体的彻底清除。nullA: >60岁是重症感染和致死性感染的独立 的危险因素。 B: 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病原体及医疗干预等综合因素。 C: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可导致严重的或致死性感染。 病理改变病理改变 多脏器周围的血管淋巴组织炎症侵润。坏死性肝炎,脾及淋巴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以及罕见脾坏死。 肝脾及骨髓可见嗜血吞噬现象。即白细胞受病原因子感染以后,导致对机体自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吞噬现象。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 根据北美和欧洲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临床研究,在685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不适(94%)、发热(92%)、肌痛(77%)、头痛(75%),少数患者还有关节痛以及胃肠道(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呼吸道(咳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肝脏和神经系统的症状等,6%的患者有皮疹。 null病人发热可为稽留热;部分病人有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甚至昏迷,相对缓脉。 少数病人有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DIC、脑水肿、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病人的皮疹出现较晚,多在平均发病第5天出现,数量不多,且为一过性和无特异性。nullnull 病情严重与患者年龄较大、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贫血、白细胞计数低或存在免疫抑制等相关 。 超过半数的有症状患者都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约5%~7% 的患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发病第一周60-70%的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恢复期淋巴细胞增多。70-90%的患者血小板明显减少,一半患者2周后发生贫血。可作为早期诊断线索。 2:多数肝酶轻、中度升高;25-60%的患者AKP及胆红素升高;50%的成人及70%的儿童指标偏低; 3:危重患者可有低血钠;凝血机制异常。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特异性实验室检查1:血清IFA检测特异性抗体: 2: PCR扩增检测病人全血、血清、CSF无形体核酸。 3:使用Romanowsky染色检测末梢血粒细胞包涵体。是快速诊断方法,但检出率较低。 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特异性抗原; 5:病原体分离培养;诊断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 1:发病前2周有被蜱叮咬史; 2:有在蜱活动的区域工作和生活史; 3:接触过危重病人的血液和体液;null(二):典型临床表现: 1)发热、疲劳、肌痛、食欲不振,部分患者腹痛、腹泻、咽痛; 2)末梢血WBC、PC减少,急性期杆状中性粒细胞增多,异性淋巴细胞增多; 3)肝酶轻中度增高;null(三)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指标: 1)血清特异性抗体4倍增高; 2)PCR检测核酸阳性; 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4)单分血清抗体阳性,及末梢雪粒细胞检测到包涵体; 5)分离到病原体;null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之一;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WBC减少;PC减少;肝酶升高; 临床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末梢血粒细胞包涵体或IgM或IgG抗体阳性;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应与病毒性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肝炎等鉴别; 应与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治疗治疗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的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有效的防护。 慎用激素类药物,禁用磺胺类药物。 null1:病原治疗: 因为立克次体无明显的肽聚糖,因此影响肽聚糖合成、聚合、铰链的抗菌素无明显效果。 立克次体属细胞内寄生菌,应用抗菌药物应考虑到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目前GHA以四环素类药物治疗有特效。应尽早、足量应用。 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0.1g bid; 首剂4mg/kg;以后2mg/kg, bid; 四环素:0.25-0.5 q6h; 8岁以上儿童:25-50mg/kg;分4次服用。 利福平:成人:450-600mg, 儿童10mg/kg,每日一次口服。 喹诺酮类药物; 2:对症处理:null住院患者主张静脉点滴。疗程没有明确规定,建议体温正常后至少继续应用3天,待 WBC、PC恢复正常、各种酶血检查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完全改善后可停药。 一旦考虑为立克次体感染应尽早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不要等等试验结果。 null
/
本文档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