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红楼梦_的意蕴

_红楼梦_的意蕴

2011-08-02 4页 pdf 398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4034

暂无简介

举报
_红楼梦_的意蕴 民主 · 万 《红楼梦 》的 意菠 口叶 朗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短文 , 题目就叫《说不完的 红 楼梦 》。 我在那篇短文中说 , 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 , 我 们一般称之为 “ 意蕴 ” , 而不称之为 “ 意义 ” 。 “ 意义 ” 理 论作品的内容 是确定的 , 因而是有限的 。 “ 意蕴 ”则带 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 、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 “ 意义 ”必须 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达 , “ 意蕴 ” 却很不容易 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达 。 “ 意义 ” 是逻辑认识 的对象 , “ 意蕴 ” 则是美感即审...
_红楼梦_的意蕴
民主 · 万 《红楼梦 》的 意菠 口叶 朗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短文 , 题目就叫《说不完的 红 楼梦 》。 我在那篇短文中说 , 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 , 我 们一般称之为 “ 意蕴 ” , 而不称之为 “ 意义 ” 。 “ 意义 ” 理 论作品的内容 是确定的 , 因而是有限的 。 “ 意蕴 ”则带 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 、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 “ 意义 ”必须 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达 , “ 意蕴 ” 却很不容易 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达 。 “ 意义 ” 是逻辑认识 的对象 , “ 意蕴 ” 则是美感即审美感受 、 审美领悟 、 审美 体验的对象 。 我认为 , 《红楼梦 》的意蕴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层 面 。 第一个层面 《红楼梦 》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 深度 , 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 情世态 。 小说描写了贾府内 、 外部的社会关系 、 经济关系 、 政治关系 、 家庭关系 , 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 , 极为真 实 , 极为深刻 , 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 景 。 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的 。 大家知道 , 中国历史上长篇小说有三种 一种是神 魔小说 , 如《西游记 》一种是英雄传奇 , 如《水浒传 》一 种是历史演义 , 如《三国演义 》。 到了《金瓶梅 》, 出现了 一个转折 。 《金瓶梅 》是通过描绘了一个家庭 暴发户西 门庆 的 日常生活状况 ,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 。 张竹坡称之为 “ 市井文字 ” , 鲁迅称之为 “ 人情小 说 ” 、“世情小说 ” 。 张竹坡说 “作《金瓶 》者 , 必曾于患难 穷愁 、 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 , 人世最深 , 方能为众脚色 摹神也 。 ” 《红楼梦 》的作者曹雪芹正是如此 。 他继承了《金瓶 梅 》这种路线 , 但是他又有一个大的飞跃 , 把中国古典 小说推上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 这一个层面 , 我们国内研 究《红楼梦 》的学者过去谈得比较多 。 例如过去 上世纪 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很多学者所说的 “《红楼梦 》是四 大家庭的兴衰史 ” 、 “《红楼梦 》是封建末世的形象历 史 ” 、 “《红楼梦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等等 , 都 是说的 《红楼梦 》的这个层面 。 《红楼梦 》确有这个层 面 。 《红楼梦 》之所以伟大 , 它的意蕴中有这个层面 , 是 一个重要的原因 , 当然不是全部的原因 。 第二个层面 《红楼梦 》的悲剧性 。 大家都承认《红楼梦 》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 但是《红 楼梦 》的悲剧性是什么 学者 红学家 有不同的看法 。 我认为 , 《红楼梦 》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 贾府或 四大家庭 衰亡 由盛到衰 的悲剧 , 也不简单在于贾宝 玉 、 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 , 而是在于曹雪芹提出了一 种审美理想 , 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 必 然要被毁灭的悲剧 。 简单一点说 , 就是 “ 美的毁灭 ”的悲 剧 。 什么是曹雪芹的审美理想 这就必须要说到明代 大戏剧家汤显祖 。 因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汤显祖 那里继承下来的 。 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 , 是一个“ 情 ”字 。 汤显祖讲 的 “情 ” , 和古人讲的 “情 ” , 内涵有所不同 。 它包含有突 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 , 就是追求人性的解放 。 汤 显祖 自己说 , 他讲的“ 情 ”一方面和 “ 理 ” 封建社会的伦 理观念 相对立 , 一方面和 “ 法 ” 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 、 社会习惯 相对立 。 他认为 “情 ”是人人生而有之的 人 性 , 它有 自己 的存在价值 , 不应该用 “ 理 ” 和 “ 法 ” 去限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臼困口 制它 、扼杀它 。 所以 , 汤显祖的审美理想 , 就是肯定 “ 情 ” 的价值 , 追求 “情 ” 的解放 。 汤显祖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种类型 “ 有情之天下 ” , “ 有法之天下 ” 。 在他看来 , “ 有情之天 下 ” 就是春天 。 所以追求春天 , 就成了贯穿汤显祖全部 作品的主旋律 。 他写的《牡丹亭还魂记 》, 塑造了一个 “有情人 ” 的 典型 —杜丽娘 。 剧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 不到园林 , 怎知春色如许 ”就是要寻找春天 。 但是 , 当时的现实社 会不是有情之天下 , 而是有法之天下 。 现实社会中没有 春天 , 所以要 “ 因情成梦 ” , 进一步还要 “ 因梦成戏 ” 。 汤 显祖的戏剧作品 , 就是他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表现 。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 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 , 也是一个“ 情 ”字 。 他的审 美理想也肯定“情 ”的价值 , 追求“情 ”的解放 。 曹雪芹在 《红楼梦 》开头就说过 , 这本书“ 大旨谈情 ” 。 曹雪芹要寻求 “有情之天下 ” , 要寻求春天 , 要寻求 美的人生 。 但是现实社会中却没有春天 , 所以他就虚 构 、 创造了一个 “有情之天下 ” —《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 。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 , 一个“ 太虚幻境 ” 。 “ 太虚幻境 ” 是一个 “ 清净女儿之境 ” , 大观园也是 一个女儿国〔除了贾宝玉 , 是一个“ 有情之天下 ” 。 大家读《红楼梦 》都记得 , 第六十二回写湘云喝醉了 酒 , 包了一包芍药花瓣当枕头 , 在山石僻静处的一个石 凳子上睡着了 ,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 满头脸和衣襟上 皆是红香散乱 , 扇子掉在地上 , 被埋在落花堆中 , 一群 蜜蜂 、蝴蝶围着她飞 , 口 内还作睡语说酒令 “ 泉香而酒 冽 , 玉碗盛来琉拍光 , 直饮到梅梢月上 , 醉扶归 , 却为宜 会亲友 。 ” 《红楼梦 》中册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还有第六十三回 , 写怡红院 “ 群芳开夜宴 ” , 大观园 的少女们聚在怡红院内为宝玉做寿 , 喝酒 , 行酒令 , 唱 小曲 , 最后都喝醉了 , 横七竖八睡了一地 。 第二天袭人 说 “ 昨儿都好上来了 , 晴雯连躁也忘了 , 我记得他还唱 了一个 。 ” 四儿笑道 “姐姐忘了 , 连姐姐还唱了一个 呢 。 在席的谁没唱过 ”众人听了 , 俱红了脸 , 用两手握 着笑个不住 。 《红楼梦 》中册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 那是一个春天的世界 , 是美的世界 , 是诗的世界 。 那是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 , 对 “情 ”的赞美 , 对少女人生 价值的肯定和赞美 。 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 , 好像是当 民主 · 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 , 一缕阳光 。 小说写宝玉在梦中游历 “太虚幻境 ”时曾想到 “这 个去处有趣 , 我就在这里过一生 , 纵然失去了家也愿 意 。 ”现在搬进大观园 , 可以说是实现了宝玉的愿望 , 所 以他 “ 心满意足 , 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 ” , 因为大观园 是他的理想世界 。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 , 这个 “ 清净女儿之境 ” , 这个 “ 有情之天下 ” , 被周围恶浊的世界 也就是汤显祖所谓 的“有法之天下 ” 所包围 , 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 。 大观园里这个春天的世界 , 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 层 “ 悲凉之雾 ” , 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 、 百卉凋零的景 象 。 林黛玉的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 , 风刀霜剑严相 逼 ” , 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 , 而且也是写所有 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 。 在当时的社会 , “情 ”是一种罪恶 , “ 美 ”也是一种罪 恶 晴雯因容貌长得美 , 所以被迫害致死 。 首先是贾宝 玉被贾政一顿毒打 , 差一点打死 , 接着 , 大观园的少女 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 金 投井 , 晴雯屈死 , 司棋撞墙 , 芳官出家 , 鸳鸯上吊 , 尤二姐吞金 , 尤三姐 自刻 ⋯⋯直 到黛玉泪尽而逝 。 这部 “千红一窟 哭 ” 、 “万艳同杯 悲 ” 的宏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 , 最后形成了排山 倒海的气势 , 震撼人心 。 林黛玉有句诗 “ 冷月葬花魂 ” 是这个悲剧的概 括 。 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 脂砚斋说 ,《红楼梦 》是 “ 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 ‘情 ’ 字 ” 。 他把《红楼梦 》悲剧性和 “情 ”联系在一起 , 是很深 刻的 。 这就是《红楼梦 》的悲剧性的层面 —美的毁灭 。 为了表现这个悲剧性的主题 , 曹雪芹创造了一系 列有情人的典型 。 最突出的是贾宝玉 、 林黛玉 、 当然还 有尤三姐 、 司棋等等 。 中国小说最后都喜欢有一个 “ 榜 ” , 如《封神榜 》、《西游记 》等 。 据脂砚斋的批语 署名 “ 畸贫史 ” 说 , 《红楼梦 》最后也有个 “情榜 ” , 就是对每 个人都用 “情 ” 这个标准来评价一番 , 每个人都有一句 评语 。 林黛玉的评语是 “情情 ” , 贾宝玉的评语是 “ 情不 情 ” 。 这两个人都是有情人的典型 , 但有区别 。 林黛玉的 情是专注的 , 是两人性情相投 , 你对我有情 , 我对你有 情 。 这叫 “情情 ” 。 而贾宝玉的情是普泛的 , 是一种 “ 大 爱 ” 。 大观园中的少女 , 不管对他是否有情 , 他都用一种 平等的态度 , 给予友情 、 同情和体贴 。 甚至对花草树木 也是如此 。 所以脂砚斋说他是“绝代情痴 ” 。 有的研究者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民主 · 万 口 哪日日翻 说他是“ 情之圣者 ” 。 《红楼梦 》中有一系列情节 、 细节的描写 , 都是为了 刻画这两位 以及其他许多位 有情人的典型 , 最后都 是为了表现我们前面说的那个悲剧性的主题 。 第三个层面 《红楼梦 》处处渗透着作者曹 雪芹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悟 , 一种哲理性的感 悟 、感叹 。 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性思索 , 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 人生的某种意味 。 这就是《红楼梦 》的意境 。 是《红楼梦 》 意蕴中的哲理性 形而上 的层面 , 是一个最高的层面 , 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 《红楼梦 》的人生感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人生 生命 终极意义的追问 一个是对命运 的体验和感叹 。 《红楼梦 》中的一支曲子《枉凝眉 》中有两句话 “若 说没奇缘 ,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 如何心事终 虚化 ”“ 缘 ”本身就是一种命运 。 读 《红楼梦 》, 我们都会感受到小 说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 运的最深沉的伤感 。 它像一声悠长的 叹息 , 使整部小说充满了优郁的情 调 。 正是这种叹息 , 这种优郁 , 使《红楼 梦 》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 这种人生感 , 集中体现在小说的 两位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上 。 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两位对生命和命 运最敏感 、体验最深刻的人物 。 他们常 常惆怅 、 落泪 。 但他们的惆怅 、 落泪不 仅仅是感叹他们两人爱情生活 的不 幸 , 而是出于对生命 、 人生 、 存在的一 种带有形而上意味的体验 。 读过《红楼梦 》的人都知道 , 贾宝 玉有一个神话的背景 。 在第一回里就 交代了他是女蜗补天时 , 一块被遗弃 的石头 。 这意味着贾宝玉的存在是一 种被抛弃的结果 。 被谁抛弃呢 被“ 天 ” 抛弃 。 “ 天 ” 是无限 , 是永恒 。 被 “ 天 ”抛 弃 , 就意味着脱离了无限和永恒 , 而掉 进一个短暂的 、有限的人生 。 这就是所 谓 “ 幻形人世 ” 。 这就是作者在小说一 开始给予贾宝玉的一个形而上的起点 。 当一僧一道表示要带这块被遗弃的 “ 石头 ” 到 “ 温 柔宝贵之乡 ” 去走一遭的时候 , 这块 “石头 ” 听了大喜 , 表明他是非常急切地渴望人世的 。 但一旦人世 , 他又和他所处的那个世界 , 格格不 人 。 虽然在现实世界中 , 他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个贵族 之家的核心 他深受贾母和王夫人的宠爱 , 是众人关注 的中心 。 但是在他最深层的意识中 , 他感到这个世界是 他存在的暂时形态 。 那一僧一道说的 “乐极生悲 , 人非 物换 , 到头一梦 , 万境归空 ” 这 个字 , 深埋在他的心 中 。 所以小说写他经常 “ 闷闷的 ” , 或突如其来地感到 “厌倦 ” , 感到“不 自在 ” , “ 这也不好 , 那也不好 ” 。 这种情 绪正提示出 , 现在的这种存在 , 对他是一种负担 。 即使 是他处在与姐妹们的温情之中 , 也仍然不能消除他对 生命 、 对命运的优患 。 他的情总是带着一种优郁的调 子 , 带着对未来 “ 到时候 ⋯ ⋯” 的恐惧和优虑 , 带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峨翻 川 民主 · “何处是归程 ”的忐忑不安 。 个女孩 已择了夫婿一事 , 虽说是男女大事 , 不可不行 , 未及弱冠的宝玉 , 对死亡有着强烈的自觉 , 这与他 但未免又 少了一个好女儿 , 不过两年 , 便也 “ 绿叶成阴 人世之际的 “ 大喜 ” 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 他对死亡有 子满枝 ” 了 。 《红楼梦 》中册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着强烈的恐惧 , 因为死亡意味着 “ 美人迟暮 ” , 意味着 “ 桃花乱落如红雨 ” , 意味着他和他钟爱的姐妹们的分 这就是一种人生感受 , 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优患 , 离 , 意味着有情世界的毁灭 同时他对死亡似乎又有着 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某种渴望 , 因为死亡可以使他摆脱短暂的 、 有限的 、 痛 这一段描写 , 诗的味道很浓 。 作者把苏东坡的词 苦的人生 , 回到无限和永恒 。 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富有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和杜牧的诗 “ 狂风落尽深红色 , 绿叶 诗意的死亡 他所钟爱的女儿们的眼泪流成大河 , 把他 成阴子满枝 ” 加以融化 , 融进贾宝玉对人生哲理的感受 的尸首漂起来 , 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地方 , 随风化了 。 这 之中 , 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意境 。 读者读到这里 , 也会 便是他向往的归宿 , 所谓“ 死的得时 ” 。 从此 , 他“再不托 和贾宝玉一样 , 忽而若有所失 , 如羁旅之思念故乡 , 感 生为人 ” 。 到一种莫名的惆怅 。 为什么再不托生为人呢 因为人有形迹 , 有知识 , 《红楼梦 》的另一位主人公林黛玉 , 同样富于对生 是一个短暂的存在 。 而按照他设计的这种死亡 , 化成了 命的优患感 。 她总是在繁华中感受凄凉 。 对林黛玉来说 一股青烟 , 随风吹散 , 不就是得到永恒吗 “冷月葬花魂 ” 这句诗昭示着生命的真谛 , 同时也概括 宝玉曾有一褐 , 末尾说 “ 无可云证 , 是立足境 。 ”黛 了她对于人生的体验 。 她的多愁善感 , 是一种深刻的人 玉给他续了两句 “无立足境 , 是方干净 。 ”化为青烟 , 随 生感 。 生活中的美 , 不是使她欢乐和陶醉 , 而是使她伤 风吹散 , 就是这种干净的境界了 。 感 , 使她五内俱焚 , 泣不成声 。 最能集中表现她的人生 在贾宝玉的内心 , 恐惧与渴望 、 爱情与死亡相互碰 感的 , 当然是她的 “ 葬花词 ” 。 这首词的主题是 美 、 生 撞 , 发出巨大的声响 。 这个被抛到人世间的 “ 石头 ” , 这 命 、 春天都是脆弱的 、短暂的 、 易逝的 、无所归依的 “一 个孤独的 “情种 ” , 他时时刻刻都摆脱不了对于人生和 朝春尽红颜老 , 花落人亡两不知 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和体验 , 所以他的内心充满了优 这就是《红楼梦 》的人生感 。 是《红楼梦 》意蕴的第 伤 。 三个层面 。 就是在最热闹的场合 , 他的心头也会袭来一阵悲 《红楼梦 》这三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 。 凉 。 例如第二十八回 , 贾宝玉 、 薛蟠等人在冯紫英家喝 第一层是 《红楼梦 》的人物和情节构成一个历史 酒玩闹 , 这是一个乱哄哄的场面 , 但是贾宝玉唱的《红 的 、生动的 、具体的社会生活画面 。 豆曲》却充满了惆怅 , 充满了优伤 第二层是作者的审美理想要突破这个现实 。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 开不 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 第三层是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 忘不 了新愁与 旧 愁 , 价值 。 咽 不 下玉粒金拢咬满喉 ,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 《红楼梦 》意蕴的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 对当 展不 开的眉头 , 摸不 明的更漏 。 时社会生活 、 人情世态的反映和悲剧性 , 都是和特定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 隐隐 , 流不 断的绿水悠 的历史时代相联系的 。 第三个层面也是和特定的历史 悠 。 《红楼梦 》 · 北京 人 民文学 出版社 。 时代相联系的 , 但又超出一定的历史时代 。 它写出了不 同时代的人所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 这是艺术作品中带 就是春天的一裸大杏树 , 也会触发贾宝玉人生无 有永恒性的东西 。 常的感叹 。 《红楼梦 》第五十八回 , 写宝玉病后想去看望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 》意蕴的一种很粗糙的阐释 。 黛玉 。 小说是这样写的 我在开头说过 ,《红楼梦 》是说不完的 。 我相信 , 我们中 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 只见柳垂金线 , 桃吐 国人对 《红楼梦 》的阐释 , 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 丹霞 , 山 石之后 , 一株大杏树 , 花 已全落 , 叶稠 阴翠 , 上 去 。 也正是因为如此 ,《红楼梦 》才永远是一部“ 活 ”的作 面 已结 了豆子大 小 的许多小杏 。 宝玉 因想道 “ 能病 了 品 。 几天 , 竟把杏花辜负了 不 觉得 ‘绿叶成阴子满枝 ’ 了 ” 本文责编 金 人 因此仰望杏子不舍 。 他又联想到邢袖烟 大观 园中的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_红楼梦_的意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