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2011-07-15 4页 pdf 219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0376

暂无简介

举报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第 3卷 第 11期 2007年 11月 亚 太传 统 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 edicine Vol_3 No.11 NOv.2007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王 铮,祝 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摘 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发病原因和机 制尚未阐明。就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各学说 以及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第 3卷 第 11期 2007年 11月 亚 太传 统 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 edicine Vol_3 No.11 NOv.2007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王 铮,祝 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摘 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发病原因和机 制尚未阐明。就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各学说 以及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 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 083 0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又称老年性 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临床特征 为严重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障碍,是世界范围内严 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发病原 因和机制尚未阐明,相关治疗药物仍然缺乏很好的特 异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及行为 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融合,AD病变机制的 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治疗药物也随着新机制的 阐明和新技术的出现得到不断发展。本文对目前公 认的机制学说和各类药物进行综述如下。 1 AD的发病机制 1.1 基 因学说 1.1.1 载脂蛋白E(ApoE)基因 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早发性和迟发性 AD 均有显著关联,位于第 19号染色体上,它存在 3个不 同构型的等位基因:ApoE2、ApoE3、ApoE4。实验发 现,ApoE能够增加老年斑等对轴突的损伤力,近 2/3 的AD病人至少有一个 ApoE4等位基因,并且随 ApoE4基因的增加,AD的患病率也相应上升l1]。由 于 ApoE4与 一淀粉样蛋白(A )亲和力最强,因而推 断可能是由于 ApoE4和 A8结合所导致的。研究发 现,ApoE2或 ApoE3能与叮au蛋白结合形成复合 体,减少其磷酸化,使微管保持稳定性。而 ApoE4不 能与 Tau蛋白结合,导致其磷酸化增加,抑制了微管 的装配及完整性,促进了成对双螺旋丝的形成而导致 神经纤维缠结L2一。 1.1.2 APP基因与早发性家族性 AD(FAD) APP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全身诸多组织细胞膜上 的跨膜糖蛋白,是 A 的前体蛋白。A 位于 APP的 疏水部分,在细胞膜内部,APP通过降解生成 A ,A 会自聚,如果不能及进清除,则会很快形成极难溶解 的沉淀。已确认 APP基因位于第 21号染色体的长 臂,与早发性 FAD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淀 粉样蛋白是正常细胞的代谢产物,是淀粉样蛋白前体 基因突变或“分泌酶”作用后产生的,并与载脂蛋白E 结合而于脑内形成老年斑,有新观点认为,AD病的 病因和结果是淀粉样蛋白沉积L3j。 1.1.3 早老素 1(P 1)基因和早老素一2(P 2)基因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PS-1蛋白主要集中在海马、 皮层或下脚内[4],它是一个整合蛋白,对于神经元的 发生和存活是必需的[5]。PS-2基因位于第 1号染色 体,是一个膜蛋白,与 PS-1蛋白同源性为 67 ,尤其 是跨膜区域(84 )。PS-2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尚不 清楚,但变异的PS-2基因可引起细胞凋亡_6j。研究 认为 PS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骨架发生变化及细胞 内钙信息紊乱,增加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促进 tau蛋 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变 APP的剪切过程,加速神经 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炎斑的形成l_7]。 1.2 胆碱能学说 胆碱能损伤学说是很早就得到公认的学说。在 AD病理过程中,基底前脑区的胆碱能神经元丢失, 作者简介:王铮(1986一),男,湖南长沙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本科生,专业方向为神经生物学;祝勇(1987一),男,湖 南衡阳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本科生,专业方向为药物化学。 一 8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dministrator 高亮 第 3卷 第 11期 2007年 11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oL 3 No.11 NOV.2007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胆碱乙酰转移酶降低,致使乙酰 胆碱的运输、合成、摄取、释放下降,学习、记忆能力衰 退,被认为是衰老性老年痴呆症的重要病因。但这并 不具有特异性,其它原因所致痴呆也会产生此后果, 故胆碱能受损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痴呆的共同归宿。 1.3 自由基损伤学说 AD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脑葡萄糖一6一磷酸 脱氢酶等酶活性增强,导致氧化应激增加,自由基淤 积[8]。在AD病人的尸检中发现,其脑组织中脂质严 重过氧化,自由基生成增加,细胞核和线粒体的 DAN 损伤严重,其中线粒体的 DNA损伤更为严重l9]。但 究竟 AD病人脑中自由基增加是引起 AD的病因还 是 AD发病所导致的结果,目前尚无定论。 1.4 钙学说 钙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细胞中的钙含量必须被 严格控制。AD病人的死亡是由于脑细胞中钙含量 的急剧升高而导致的神经元死亡。过高的钙水平会 使 Calpain激活而引起细胞结构区的破坏,促进 Tau 蛋白高度磷酸化,导致细胞进一步受损,为 AD神经 变性病变提供了最后的共同通路[1 。 1.5 铝中毒学说 流行病学调查明,长期接触或高铝饮食者,AD 的患病率明显提高。铝在脑内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于脂褐素颗粒中l_1 ,能够促进 A8的沉积和神经纤维 双螺丝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大脑内铝含量的增高, 阻断了镁的磷酸化反应的可逆性,致使蛋白代谢紊 乱,从而引起个体的记忆功能减退和大脑内局部特殊 物质的沉积[1引。 1.6 炎症学说 炎症和免疫学说认为,白细胞问介素活性增强, 可刺激补体、a 抗凝乳蛋白酶和 a 微球蛋白的产生, 这些物质参与了 SP的形成[1 。此外,体外研究显 示,激活的胶质细胞可通过炎症介质引起神经毒作 用。II『1还可进一步引起其它神经因子的表达,如 白细胞介素 6(IL-5)l_1 ]以及与炎症有关的酶,如 P。 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和环氧化酶一2而导致神经元损 害[1引。尸检已证实,在 AD患者脑中存在参与炎症 过程的补体蛋白、细胞因子及蛋白酶[1 。 2 AJ)的药物治疗 2.1 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2.1.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是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 AD最成功的 一 84 一 药物,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通过降低乙酰胆碱 的水解速度从而提高其在患者体内的含量。他克林 是 FDA批准的治疗 AD的本类药物,但其胃肠道副 作用,特别是肝脏毒性,使得它逐渐被新一代药物所 取代。第二代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多奈哌 齐、加兰他敏、利凡斯的明等,相对毒性明显降低,但 仍然存在胆碱能副作用,如恶心、厌食、呕吐、腹泻。 但它们在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上的疗效是明显的,尤 其是对轻度和中度的患者。文献报道,24周的临床 双盲试验ll ]证明多奈哌齐可促进轻中度 AD病人的 认知能力,新近的临床实验也证明,8O 9/6以上的 AD 患者可以取得疗效,但脑电图反映的指标效果仍不尽 人意 引。石杉碱甲是一种从石杉科石杉属植物蛇足 石杉中提取的生物碱,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胆碱酯酶竞 争性和非竞争性的混合型抑制剂。有研究显示,它可 以改善实验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治疗指数高于他 克林、加兰他敏、毒扁豆碱ll ,用于治疗中老年记忆 减退和痴呆的疗效已被临床实验证实l_2 。 2.1.2 乙酰胆碱 M 受体激动剂 乙酰胆碱 M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以逆转8一淀粉 样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l_2 。占诺美林是一种 M 、 M 受体选择性激动剂,服用后可明显提高 AD患者 的认知功能,其机理可能是提高可溶性淀粉质蛋白前 体的释放和抑制 fjI淀粉样蛋白生成[2 。该类药物的 主要问是胃肠道副反应很严重,受试者多不能忍 受。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对 M 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 力还不够。 2.2 阻止 AJ3形成和沉积的药物 在 AD患者的脑组织中有大量的淀粉样蛋白沉 积,会对细胞膜、突触及轴索产生损害,因此,可以通 过阻止淀粉样蛋白的合成和沉积来治疗 AD,如利用 7分泌酶抑制剂以减少 AJ3的形成。目前已有多个通 过筛选获得的 7分泌酶抑制剂,如 BMS-289948E 引、 I Y一411,575L。 ,文献报道这些药物确实存在一定效 果,但是副作用仍然十分严重,如 I Y_411,575会导 致胸腺萎缩、炎症细胞浸润l_2引。研究发现,8分泌酶 基因缺陷型小鼠不产生 Ap,提示 p分泌酶抑制剂可 能是生成 Ap的关键限速酶,抑制 p分泌酶的药物可 能具有更佳的效果。2000年,Elan和 Wyeth—Ayerst 公司研发的疫苗 AN1792和 Q 21的临床实验表 明,免疫干预治疗是治疗 AD的一个重要方向,可应 用 A8多肽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启动免疫应答来 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达到清除斑块的目的。另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卷 第 l1期 2007年 l1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1 Medicine VolJ 3 No.11 NOV.2007 给 AD患者注射 AB抗体,也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 能 。 2.3 促代谢 药物 这一类药物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通过 增强神经元代谢功能以提高患者注意力、学习能力及 记忆力,而不是作用于某一个特定的神经介质系统。 临床应用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动物实验,并由动物实验 结果 『Jl临床使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吡拉 西坦是这类药中被研究最多的药物,动物实验表明, 它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有积极作用,使用 PET扫描也 证实使用此药对葡萄糖代谢有改善,但其临床使用的 效果却不如动物实验那么明显,目前有研究倾向于大 剂量使用可能有效_2 。同类产品还有奥拉西坦、奈 非西坦、阿尼西坦及普拉西坦。 2.4 影响 自由基代谢的药物 自由基引起 B一淀粉样蛋白沉积,与细胞膜产生反 应,导致细胞内氧化过程,造成 自由基释放、神经膜损 伤,可能是 AD的病理变化的重要原因。减少自由基 生成的药物和保护神经元免受 自由基影响的药物有 可能减慢病变的过程,因此,抗氧化剂可能有治疗 AD的作用。北美的一项多中心的临床观察证明,自 由基清除剂 EGb2761对 AD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 明确的改善作用l2 。维生素 E和丙炔苯丙胺(L-de— preny1)等抗氧化剂也具有自由基代谢的神经保护作 用 。 2.5 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增生 而影响AD的疾病过程。有指出,使用抗炎药物 与 AD的发病之问有明显的负相关l2 。流行病学研 究显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或消炎镇痛药的老人患 AD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提示抗炎药物具 有潜在治疗 AD的价值。布洛芬、萘普生及新一代的 环氧合酶抑制剂正被引入 AD的临床研究。 2.6 激素类药物 HendersonE。叫等人的研究发现,使用雌激素的妇 女 AD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未使用雌激素的妇女,因而 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来延缓和预防老年女性的 AD 是很有希望的。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具有抗氧化能 力、减少淀粉样蛋白沉积对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元 的修复功能、防止神经细胞死亡有关。正常人的神经 细胞可以不断地产生新的离子通道及受体,产生新的 蛋白质及膜,而 AD患者神经细胞的这一修复功能受 损,造成淀粉样蛋白和缠结的沉积。 2.7 钙 离子拮抗剂 AD患者细胞膜上钙泵功能受损,细胞内钙离子 超载,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动物实验表 明l3 ,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可以改善 AD模型动 物的行为障碍。有不少研究报道,钙离子拮抗剂还可 以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过程。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维拉帕米、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 药物。 3 结论 随着医疗界对 AD的研究和重视,AD的发病机 制进一步明确。目前的AD治疗药物中,以乙酰胆碱 酯酶抑制剂最为常用,其它的药物一般用于AD的辅 助治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从分子水平上对 AD的 认识逐渐深入,但是作为发病率排在全球第 4位的 AD,仍然需要科学界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证实其机制,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江三多,冯国鄞,吴晓东.Alzheimer病与载脂蛋白 E4等 位基因的关联I-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1): 15. [2] Strittmatter W J,Sannders A M,Goedert M Isoform- 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apolipoprotein E with microtu— 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implications for Alzheimer disease[J].Natl Acad Sci USA,1994(91):11183 11186. [3] 胡昔权,钱采韵 ,窦祖林.Alzheimer病与老年脑中 8淀 粉样蛋白免疫组化的研究I-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8(24):6-9. [4] Huynh DP.Ho W ,Pulst SM.Characterization and ex— pression of presenilin 1 in mouse brain[J].Neurore— port,1996,7(15—17):2423—2428. I-s] Shen J,Bronson RT,Chen DF.Skeletal and CNS de— fects in Presenilin-1 deficient mice[J].Cell,1997(89): 629—639. I-6] Monterio J S.Increased apoptosis arising from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associated preseni— lin-1 mutation(N1411)I-J].J Cell Biol,1997,139(2): 485—495. [7] Mann D,Pickering Browns,Takerchi八 Amyloid angi— opathy and variability in amyloid beta deposition is de— termined by mutation position in presenilin-1一linked Alzheimer’S disease[J].Am J Pathol,2001,158(6): 2]65. 一 8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卷 第 ll期 2007年 l1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1 Medicine Vo1.3 No.11 Nov.2007 r8] Harrism M E,Hensley K,Butterfield D A .Direct evi— dence of oxidative i~ury produced by the Alzheimer’s beta-amyloid petide(1-40)in culture hippicampal neu— rons[J].Exper Neurol,1995,131(92):193. [9] Mecocci P,Mac Garvey U,Peal MF.Oxidative damage to mitochondrial DNA is increased in Alzheimer’s Dis— ease[J].Neurology,1995,45(1):51. [1O] 陈明,李爱嫒.Alzheimer病与神经元钙稳态[J].生命 的化学,1997,17(3):46—49. [11] Tokutake S.Nagase H,Morisaki S.Aluminum detec— ted in senile plaques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is con— tained in lipo fuscin granules with silicon,probably as aluminusilicate[J].Neurosci lett,1995,185(2):99—102. [12] Armstrong RA,Winsper SJ,Blair JA.Aluminium and Alzheimer s disease: review of possible pathogenic mechanisms[J].Dementia,1996,11(24):489—490. [13] Edelberg H K.The bi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J]. Mechanisms of Aging and Development,1996(91):95. r14] Landereth GE,Heneka MT.Anti—inflammatory ac— tions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d receptor gam—_ ma agnists in Alzheimer’s diease[J].Neurobiol Aging, 2001(22):937—944. 1-15] Hull M,lieb K,Fiebich BL.Pathways of inflammato— ry activ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potential targets for disease modifying drugs[J].Curr Med Chem,2002 (9):83—88. [16] 陈新平.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6(5):152—154. [17] Rogers S L,Farlow M R,Doody R S.A 24一week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donepezil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l,1998 (50):136-145. [18] Froelich L.Gertz H J,Heun R Donepezil for Alzheimer’s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IX)N— ALD study. A multicenter 24一week clinical trial in Germ any[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4,18 (1):37—43. [19] 唐希灿.石杉碱甲(双益平):一种有望治疗早老性痴呆 症的药物[J].中国药理学报,1996,17:481—484. [2O] 钟志耕,梁可珍.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 29例临床 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25. [21] 李永坤,朱远贵,陈晓春.Mt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 默病的分子机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1): 一 86 — 59262. [22] Delapp N,Wu S,Belagaje R Effects of the M1 agonist [23] [24] [25] [26] [27] [28] [29] [3O] [31] xanomeline on processing of human beta —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transfected into Chinese hamster ova— ry— M1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8,224(1):156—160. Andersona J J,Holtza G,Baskin P P.Reductions in Beta—amyloid concentration in vivo by the gamma- secretase inhibitors BMS-289948 and BMS-299897[J]. Biochem Pharm aco1,2005,68:689. Wong G T,Manfra D,Poulet F /^L Chronic treatment with the gamma—secret inhibior LY~411,575 inhibits beta—。amyloid peptide production and alters lymphopo ie‘— ses and intestinal cell ferentiation[J].J Biol Chem, 2004(279):12876. Hock C,Maddalena A,Rasching A,et a1.Treatment with selective muscarinic ml agonist talsaclidine decrea— ses cerebrospinal fluid level of A beta 42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Amyloid,2003(10):1. Greenberg S M,Bacskai B J,Hyman B T.Alzheimer’s double-edged vaccine[J].Nat Med,2003(9):389. Croisile B,Trillet M,Fondarai J.Long—term and high dose piracetam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s[J]. Neurology,1993,43(2):301. Bars P L,Katz M M ,Berm an N. A placebo con— trolled,double blind randomized tria1 of an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for dementia[J].JAMA,1997,278(16) :1327. Breitner J C,Gau A,Welsh K A.Inverse associ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s and Alzheimer’s dis— ease:initia1 resultsof a cotwln contro1 study[J].Neu— rology,1994,44(2):227. Henderson V W .Paganini-Hill A,Emanuel C K.Es— 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n older women.-compari— sons between Alzheimer’s disease cases and non-de— mented control subjects[J].Arch Neurol,1994,51 (9):816. Popovic M ,Caballero B M ,Popovic N.Neuroprotec— tive effect of chronic verapamil treatment on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deficits in an experimental Alzheimer’s disease in rats[J].Int J Neurosci,1997,92 (1—2):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