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975:中国交通让美籍华人专家眼前一亮

2011-07-14 4页 doc 29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9033

暂无简介

举报
1975:中国交通让美籍华人专家眼前一亮1975:中国交通让美籍华人专家眼前一亮 (2011-03-31 09:35:00) 翻出香港《七十年代》1975年12月号刊登张秋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都市交通概况》。张秋先生系美籍华人,当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华市交通工程局局长、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甲种会员,他在1974年12月至1975年2月到中国大陆访问后感触良多,写下了这篇文章,把当时中国的交通状况与美国做了比较。今天读来,亮点多多——比如文中的这两段:  ——美国历年以来,因为汽车太多而产生的社会病态,例如车祸死亡(每年五万多)、空气染污、车声震耳及汽油短缺等等,...
1975:中国交通让美籍华人专家眼前一亮
1975:中国交通让美籍华人专家眼前一亮 (2011-03-31 09:35:00) 翻出香港《七十年代》1975年12月号刊登张秋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都市交通概况》。张秋先生系美籍华人,当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华市交通工程局局长、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甲种会员,他在1974年12月至1975年2月到中国大陆访问后感触良多,写下了这篇文章,把当时中国的交通状况与美国做了比较。今天读来,亮点多多——比如文中的这两段:  ——美国历年以来,因为汽车太多而产生的社会病态,例如车祸死亡(每年五万多)、空气染污、车声震耳及汽油短缺等等,在中国也都不存在。  ——看不到巡逻的交通警察,但是司机们看来都很礼让及遵守交通规定。所以我回美国后深深地感到,提高行车效率及促进交通安全的治本良药是优越的社会。      序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下旬,我由中国回到美国后,就接到了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的邀请,要我在年会中谈谈中国的交通。这协会有五千多会员,散布于很多国家,但大部分都在美国。在过去举行的四十四次年会中,从未有人讲过或写过中国的交通。我接受了邀请,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让世界的交通工程师们知道一下,中国人早已不坐轿子及人力车了。  我在中国旅行了五十六天,参观了八个城市,包括上海及北京。除了在城内街道上及郊外公路上,看看车辆交通情况外,我又与上海同济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与学员们,以及上海市革委会城建局及北京交通部公路局的技术人员们,开会座谈以增进了解而互相学习。所以我就以我的所见及所闻,整理出了一份《中国都市交通概况》的报道。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日,我在美国西雅图市所举行的第四十五届世界交通工程师年会中,演讲了半小时。这份报道也在年会技术特刊中刊出。  兹将该资料重新整理,用中文写成一篇报道,特借《七十年代》月刊一角披露,以便海外对于都市交通有兴趣的同胞们参考及批评。  小汽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才二十六年,故仍是一个年轻而在发展中的国家。街道上的车辆有小汽车、大小旅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及自行车等。往日那些不人道的轿子及人力车,早已被淘汰了。在安东尼奥尼那部影片《中国》中出现的手拉车,在大都市中也早已看不到了。中国车辆靠右行驶,与美国一样。  中国现在还没有私人所有的小汽车,所以在城市中也看不到那种美国式的汽车长龙。这种汽车长龙并不是好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病态。近年来美国一些开明人士,也一再提倡减少汽车。只是一般的美国人,已数代成了“汽车狂”,再加上汽车工业资本家们的阻挠,故无甚改革成效。中国人民虽然没有私人小汽车,但由于土地开发计划采用多元制(美国用单元制),即住家、工作、购物、医院、学校等等全在一块儿或是相隔不远,故靠步行或是自行车,就能满足每日生活所必需的活动了。  中国已经能自造机动车辆。在上海时我曾去参观过“上海汽车厂”。国内数间汽车厂全部加紧生产,故近年来汽车的产量是年年提高。中国造的汽车,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从马达到轮胎全是地道的中国货。与四九年前比较,那时连汽车零件都得进口,真是天地之差了。中国目前也无汽车买卖,故造成的汽车全分配给单位。大城市中,如北京及上海,汽车看来特别多些。由于国家仍在发展中,大城市街道上的汽车一定还会年年增加的。  道路  中国城市都有老区与新区之分,这两区内的道路看来也全然不同。老区的道路很窄。房屋距街也很近,故道路加宽也很困难。新区在解放前全是郊野,故道路看来很够国际标准。很多道路都是花园道,路中央有安全岛,岛上有花草树木。路两旁有人行道及成行的树。  大城市中的小汽车虽然不算太多,但是市革委会仍很注意交通阻塞而完成了很多的交通计划。上海造了一条环城路来减少市中心的车辆。上海狭窄的南京路,在解放后也加宽了。听说加宽的方法是把旧的人行道及商店橱窗向内缩进几公尺,然后再把旧的人行道改成路面。这种加宽计划,也只有在为公忘私的社会制度中才能行得通。在广州我看到一个新造的道路立体交叉点。北京那条宽阔的长安街,听说不久也要加设立体交叉点了。在我旅行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的铁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点。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北京道路旁的反光安全镜子。全放在九十度的转弯处或是视线不足的交叉点,以促进交通安全。美国的道路,有很多处可以装置这种安全镜,可是由于社会风气不良,无法采用安全镜,因为:1)镜子会被人搬回自己家中作纪念品;2)镜子会被醉汉或变态狂徒扔酒瓶或以石块击碎;3)镜面会积满尘埃。     中国没有超速驾车的问题。现在的中国社会车祸很少,远不及美国每年枉死于车轮下的五万多人的数字。     我也坐车在郊外公路上跑了几次。我看到的几条公路都是两线道(每方向有一线道)。公路都有坚硬的路面及路肩。中国公路交通法规定,大卡车要让路给小汽车。公路上的司机都遵守这条规定。  中国的道路机构是一元化制度,所有的道路都归交通部公路局管辖。不象美国的多元化路政,致市有市道,县有县道,州有州道,而中央有国道,大家彼此牵制而争执。所以中国道路计划的实施及经费调拨,比美国方便多了。信号灯未去中国以前,曾听人说中国的信号灯是“红行绿止”,因为“红”在中国代表伟大。我到中国后上街一看,才知道这又是某些人的无中生有。中国的信号灯与世界各国的一样,也是“红止绿行”。与美国不同的是排列次序。中国信号灯的排列是绿黄红由上而下,而美国的排列刚好倒过来。     中国的无阻左转信号是黄绿二灯同亮,全国都采用此法。美国的无阻左转信号是绿箭头。仔细比较一下,我倒觉得中国的无阻左转信号灯的,比美国的经济而实用。经济者可省去那个箭头灯。实用者是左转司机仍看到黄灯,可以提高警觉。在美国只要绿箭灯一亮,左转司机就横冲直闯了。很多美国的交通工程师们也同意我的见解。  北京的信号灯每一方向都有两个信号灯,一左一右,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中国的信号灯在目前都是由交通警察操纵的。他们坐在交叉点旁或中央的高架警亭内,看由四方而来的车辆情况而亮红灯或绿灯,效率很高。当然,若交叉点通过的车辆太多时,可能有困难了。行车标志及路面划线中国街道中所用的行车标志不太多,故一般的街道看起来比美国清爽明朗得多。     在中国街道的交叉点,是看不到在美国常用的“停”或“让”的标志的。除了信号灯以外,没有别的行车控制。很多交叉点是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内种有花草以美化市容。     中国行车标志的设计很象联合国的式样。在上海好几处地方,都看到活动型的不准停车标志,由此可看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之安定及道德水平之高。     因为汽车不算太多,所以路面上的划线或印字也不多。有些城市街道上没有划中心线。“行人横道”线划得很多。两条白线之间的距离约有六米(美国通常是三米)。白线全用虚线以免浪费油漆。很多街道在靠边部分,有用白色虚线划出的自行车道,如此使自行车与汽车分开行驶。看来自行车与汽车相处得很好。在美国可就麻烦了。     近年来有些美国人开始用自行车了,因为汽车独霸街道已七十多年,对于自行车不知如何应付,故车祸时生。单一九七二年,美国就有一千一百多人,因为用自行车而丧生于汽车轮下。     虽然中国街道上的行车标志及路面划线不太多,也看不到巡逻的交通警察,但是司机们看来都很礼让及遵守交通规定。所以我回美国后深深地感到,提高行车效率及促进交通安全的治本良药是优越的社会制度。都市公共交通中国城市及郊区的公共交通,都办理得很好,而且仍在发展改进中。     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是讲生意经的。近十几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已改为公营了,经费来自人民所纳的公共交通税。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得太快,再加上官僚式的经营,一般的公共交通都陷入半瘫痪状态。相反地,中国没有所得税,更没有公共交通税这名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交通成了人民的生活用品。工作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经营,故各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欣欣向荣。     中国的公共汽车多数是双截式的。无轨电车也很多。车资不贵而照旅程来计算。我看到的八个城市,都没有有轨电车。上海以前的有轨电车,也已全部拆除了。     北京有地下铁道。全部地下铁道计划尚未完成而仍在建造中。有一段已完工,并已在一九七○年通车。自行车在中国,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不象美国人的浪费,一向都把自行车当成了玩具,直到最近数年,才又有些美国人恢复用自行车做交通工具了。     自行车是一种轻巧灵活的私人车辆,故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如上班、购物、探访、娱乐等等,都可用自行车来解决。城市旧区的街道狭窄,故更适用于自行车。     中国物价稳定,人人有工作,故家家户户都在银行内有存款。人民的购买力很强,商店内天天挤满了人,所以自行车就成了国内流行的三转之一(另二转是手表及缝纫机)。很多家庭有好几部自行车,车子都是洗得干干净净而擦得亮亮的。  结束语  中国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中国不是一个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家,所以中国都市没有象美国都市那样严重的汽车阻塞及停泊问题。     美国历年以来,因为汽车太多而产生的社会病态,例如车祸死亡(每年五万多)、空气染污、车声震耳及汽油短缺等等,在中国也都不存在。     轿子及人力车早已在中国淘汰了。在北京和上海,手拉车早已绝迹了。街上所常见的车辆是卡车、大型或小型旅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及自行车。     所有的车辆,除了极小部分,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     目前中国的市内交通是以自行车及公共交通为主。     城市与城市间的交通,由火车、长途公共汽车、定期轮船及飞机来联系。中国还是一个在发展中的国家,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所以目前的交通方式,看来还要维持一段时期。     但是由于车辆及石油的产量,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年年提高,故大都市,如北京及上海,街道上的交通流量也年年增加。恐怕不久的将来,在这些大都市的主要道路交叉点,在上下班车辆忙碌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车辆阻塞的现象。
/
本文档为【1975:中国交通让美籍华人专家眼前一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