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

2011-07-13 5页 pdf 319KB 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6082

暂无简介

举报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 2007年第 11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1 1,2007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研究 . . 杨 艺 彭 静2 . (1.桂林工学院 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广西龙脊壮族地区是桂北具有代表性的高寒山区稻作区,其民俗文化 内容源于稻作农业文化 的母体。 文章通过对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内容生成及延展过程 的讨论 ....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
2007年第 11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1 1,2007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研究 . . 杨 艺 彭 静2 . (1.桂林工学院 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广西龙脊壮族地区是桂北具有代性的高寒山区稻作区,其民俗文化 内容源于稻作农业文化 的母体。 文章通过对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内容生成及延展过程 的讨论 .分析其稻作节 日文化多重 内涵及文化传承变迁状 况 ,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现代化语境下 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龙脊壮族;稻作文化 ;稻作节 日 中图分类号:K 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2X(2007)11—0007—04 龙脊 ,是龙胜县龙脊壮族聚居区的简称 ,位于广 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桂林市西境。壮族是龙脊的主体 民族,源于岭南百越的西瓯骆越支系。考古学资料证 明,岭南是我国历史上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生活 于该区域的壮族是极具代表性的古老稻作民族。广 西龙脊壮族明代从南丹、河池等地区迁徙而来。他们 带着百越祖先的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 .在“九山半水 半分 田”的龙脊地区开辟了举世闻名的梯田.发展了 稻作耕作技术 ,传承了稻作民俗文化。本文着重研究 的是龙脊壮族稻作文化体系中的节 日文化,节 日作 为民族文化众多子系统之一 ,是民族文化延续 、传播 _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规范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宗 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内容。文章将 在稻作节 日文化的探究中把握龙脊壮族古老稻作文 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及其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 借鉴意义。 一 、龙脊壮族稻作节日链条 龙脊壮族地区节日众多,月月有节,季季有节, 内容繁杂,仪规各异,逢节必过,其节日文化衍生自 稻作农耕文化母体 。日本学者直江广智就指出 :“水 稻的栽培强化了时节的规律感 .根据这样的规律 .一 年被分成若干时节,这样的时节便形成了主要的岁 时节令。”稻作生产的周期性特征,民族产生了一系 列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包含祭祀、祈报 意义的特殊时 日,与春种、夏锄 、秋收、冬藏的生产性 节律相对应,形成了春祈 、夏伏 、秋报、冬酬的稻作生 活节律。 壮族稻作文化史是一个既独立又开放 的体系, 一 直保持着与中原文化的接触 ,吸收并借鉴了汉族 稻作栽培技术和农耕技巧,开发引进新品种,明清以 后的广西龙脊壮族已经能灵巧运用二十四节气以指 导水稻耕作 ,围绕整个农事生产过程.从选秧 、育秧 、 栽秧 、祈雨 、锄草、除虫害到收割 、归仓、尝新 、过年 , 每一阶段黏附并产生相应的祭祀祈祝礼仪 ,形成了 完整的稻作节 日链。 (一)备耕阶段。立春时分 ,人们开始谋划新一年 的耕种 ,主要农事是翻 田、积肥、修水利、整农具 ,同 时辞旧迎新 ,欢庆丰年的节日活动也开始了,主要有 春节。二月春分,雨水增多,百虫苏醒 ,家家户户打扫 庭院,拜祭诸神 ,祈求风调雨顺 ,无虫无灾 ,人畜安 康,主要节 日是春社节。 (二 )播种阶段。清明一过 ,水稻种植进入播种 期。该阶段主要工作是施肥 、耙田、浸种、作 田、撒谷 、 栽秧。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 ,龙脊壮人都积聚了最 大力量 ,把新一年希望寄托在播种上。节 日有三月三 歌节、牛王节。 ’ (三)中耕及田间管理阶段。农历五至六月,这一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 目“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成果(06JDXM850001) 收稿 日期 :2007—09—06 作者简介:杨艺(1978一),女,广西河池人,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旅游民俗。 彭静 (1977一),女 ,广西桂林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化,文化地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8 · 杨 艺 彭 静: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研究 第 ll期 阶段是秧苗的成长阶段 ,田间护理十分重要,耕耘松 土、施肥灌溉,要防治病疫虫害。这一时期的节 日是 药王节、莫一大王诞生 日。 (四)收获阶段。农历七至八月间,立秋过后,稻谷 抽穗长实,颗粒渐饱满,农民准备农具,进行秋收,并开 始欢庆稻谷的成熟。这期间节日有尝新节、中元节。 (五)归仓阶段。农历九至十二月间,谷物的收割 进入最后阶段 ,霜降过后基本将谷物收割 、晒干、归 仓完毕 ,这时期的节 日丰富喜庆 ,有重阳节、丰收节、 吃冬节、送灶节。 二、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内容的 生成——原始信仰观念 新石器时代 ,壮族先民西瓯骆越种植水稻的方 法主要是火耕。宋代范成大在《劳畲耕》诗序中描述 了岭南耕畲的情形:“春初砍山,终木尽蹶。至当种 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籍其灰以粪。明日雨 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则反是。”原始的 刀耕火种,水稻生产只有两个环节:一是播种,二是 收获。在水稻生产模式还未完善,稻作节日也只具备 模糊的形式。每当播种之际,收割之时,人们会在稻 田里跳起简单的舞步,以希冀、欢乐的心情表达愿望 和庆贺收获,形成“种时庆祝,收时庆祝”的稻作生产 仪礼。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种植 结构形成 ,稻谷成为主要食物 ,稻谷的丰歉,收成的 好坏与稻作民族的稻作生活息息相关,祭祀祈报主 进入生活重心,原始的稻作礼仪与原始信仰观念 相结合,构成稻作节日文化最本质核心的内容。 (一)自然信仰内容。恩格斯曾指出:“最初的宗 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 ,季节更换等等庆祝活动。一 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产物, 都被搬进它的宗教里。”龙脊壮族稻作节日中自然信 仰对象众多 ,有对稻作生产背景生态的信仰,如对土 地的信仰。龙脊壮族的自然信仰中,土地的地位是至 高无上的,土地神便是一位万能的神灵。土地神在该 地区也称为社神。《说文》中载:“社,土地也。”每年农 历二月的春社 日便是龙脊壮族的社节。这 日同姓族 杀猪杀羊 ,共同祭祀社王,祈祷人寿年丰。同时寨老 宣讲乡规民约,安排生产和唱古缘歌传播生产经验。 最后还要集众会餐。有对稻作事物本身的信仰,如谷 神信仰。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的时候,要过 尝新节。尝新这天,为纪念谷神撒下谷种,拯救万民, 龙脊壮族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来绿稻叶供在神龛 上祭祀谷神 ,并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供上 ,烧香、点 亮油灯。家家户户都煮大甄新米饭和丰盛菜肴,吃青 祈求好收成。 自然信仰物的多层次化折射出龙脊壮族人民以 统一、完整的生态观,实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天地万物 的融合和谐 ,使 自己的祈报意愿得到全方位的表达。 (--)图腾信仰 内容。 自然信仰中人们把眼光放 在自然力和自然物上,而图腾信仰人们把眼光放在 人的自身。原始初民们希望通过了解自己与自然物 的关系,认识自身,他们首先着眼于和自己最接近或 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从 中找到与 自 己有关的血缘关系,图腾信仰由此而生。牛便是龙脊 壮族地区的主要图腾信仰之一。 牛在稻作农耕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牛耕一 直是水稻种植主要的耕作方式,该地区人民皆敬牛、 爱牛 ,以牛为其家族亲属。每年四月初八是该地区壮 族要过隆重热闹的牛王节。相传这天为牛生日,各户 备好草料拌以米糠、薯类、鸡蛋、黑糯饭喂牛,让牛休 息一天。家家户户蒸五色糯饭,以枫叶汁染成黑色, 合家围炉堂欢食。同时以五色糯饭赠送亲友,以示共 庆牛王节 日。节 日当天 ,在江边寨举行盛大歌会,龙 脊十三寨青年男女 ,无不应期参加 ,畅怀对歌 ,彻夜 不散。节日中对牛神的信仰皆具象化为种种护牛、爱 牛行为,也使得人们的精神信仰与生活实际达成了 一 致。 (三)祖神信仰内容。祖神信仰是人们在灵魂不 灭观念指导下对氏族或家族的祖先进行祭祀和传颂 功德的原始宗教仪式。首先对氏族英雄神的祭祀是 龙脊壮族祖神信仰的一大内容。龙脊壮族祖神信仰 的人神谱系中,莫一大王是有较高地位的英雄神。龙 脊壮族民间相传莫一为宋代的壮族英雄 ,神通广大, 能呼风雨、驱鬼神、敌盗寇 、护百姓。人民为了纪念 他 ,尊之为神,在家中香火堂右上角通常供奉书有 “敕奉通天圣帝莫一大王”的神位。相传农历六月初 二 日为莫一大王的诞辰 日.是 日壮族各户皆备酒肉 设祭。凡逢子午年,还集众杀猪,举行大祭,祈祷人畜 平安。 另外祖神信仰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对已故先人 的敬奉。人们普遍认为祖辈虽代代离世,但他们的灵 魂依旧关注着后代儿孙的一切。给予在天之灵的庇 护,因此从年初的祈年到三、四月的春祈、五、六月稻 谷初黄时的祈报 、七、八月的尝新和九、十月间庆收, 该地区的节 日习俗中都穿插着虔诚庄严的祖灵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ll期 杨 艺 彭 静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研究 ·9 · 祀。在先祖、诸神的关注、庇护下,人们的心理得到永 久持续的慰籍。 三、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 内容的延展 有学者把节日庆典仪式称作为 “一种无言的交 际方式”,和语言一样是种符号体系。“这就是说 ,庆 典中使用的食品、服装 、饰物 、面具、乐器等物品以及 它们的材料、形状 、色彩、气味等性质,不同物品的同 时出现及其出现的排列方式 .不同物品先后出现时 的次序 ,庆典的时间、地点以及各项活动的程序 ,所 有这一切在庆典中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指称 ’或象征 意义。它们丧失了平时的涵义 .而成为象征另一事物 或指称另一意义的代码 .或称符号 。”节日习俗中的 每个文化要素就是一个仪式符号 ,按照一定的民俗 法则将其组合成为有意义的组合。龙脊壮族的稻作 节日礼仪、礼俗便是系列群体符号有规则组合的结 果 ,从中表现其文化主题。 (一)求吉祈报主题。春祈秋报时农业稻作的基 本特征。年初到年末,人们在节 日礼仪中加人具有象 征意义、指代意味的仪式行为 .从而求得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无灾无害.人寿年丰。求吉祈报 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 是实物表现 以稻米酬神祭祖.这是龙脊壮族 稻作节 日礼仪中的重要事象。稻米是人们一年到头 辛苦劳作,全部精力集中得来的产物 ,在稻作生活的 年节纪庆的日子 .“稻米”便作为最隆重的礼物祭献 给诸神。春节,龙脊壮族地区要打糍粑 ,包粽子,每年 除夕起 ,即把一个约lO斤至2O斤糯米包成的特大粽 粑“母粽”和若干个小粽粑摆在案台上祭祖 .直到元 宵节再次隆重祭祖之后,才把供品撤掉,然后全家按 长幼次序分食祭品,分享祖荫。此外 ,二月二的春社 日.三月三歌节 、四月八牛王节、五月药王节 、六月尝 新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十月丰收节、十一月 吃冬节都有以稻米做成五色糯米饭或打糍粑祭祖祭 神的习俗。 二是行为表现。弗雷泽讨论巫术产生时提出了 “相似律”和“触染律”两个原则 ,龙脊稻作节 日中部 分礼仪习俗和仪式行为中便是通过原则传达了祈报 求吉主题。如每年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间,该地的打扁 担习俗。打扁担也叫打舂堂,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 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 刻而槽 ,一槽两边.约排了柠 .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 槽舷 ,皆有遍拍 .槽声若鼓 ,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 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打扁担时,大家围在长凳两 边每人拿着扁担.双手握扁担中部 ,按传统节奏用扁 担两端敲打长凳.打法变化多端。表演动作模仿打 谷 、车水 、栽秧 、椿米、织布 、赶牛、下地等劳动活动, 有上下对撑 有站立和下蹲 有原地和行进 还有转 身和跳跃等 .节 日期间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 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 .响遍了壮族山乡。节 日里 的打扁担活动对稻作生产过程的模拟再现 .既是对 全年生产活动的 .更是祈望通过以轰轰烈烈 、喜 庆热闹的类同性表演影响到来年的稻作生产 ,产生 “同类相生”,“果必因同”的效果。 (二)娱乐宣泄主题。“百 日之劳,一 日之乐”。稻 作农业的特点是人们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周期劳动 才在特定季节获得所需食物,这种周期的生产方式 使人与 自然所构成的宇宙有秩序的循环进行,春夏 秋冬,男耕女织 ,养儿育女 ,生老病死 ,与此同时这种 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压力。神秘莫测的自然物及 自然 灾害使人们无法摆脱的外在压力 .对未来和生命的 控制也使人们感到源 自自身的心理压力。为消除这 种压力 ,人们需要相应的仪式来帮助 自己。于是,节 日起 了作用 ,开始由娱神转向娱人 ,至此 ,龙脊壮族 节日文化的审美意识也渐渐走向成熟,离神越来越 远 ,离人越来越近。它中断了稻作生活平常有序的常 态 ,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可以释放生命原始冲 动而尽情欢乐的文化空间 ,让人们一反常态。 有饮食的反常态。龙脊壮族 日常饮食相当简朴, 早、中餐一般吃稀饭 .晚餐吃干饭,配以简单菜肴。而 节 日便要杀猪宰羊 ,打鱼杀鸡 ,加工各种风味美食 , 尽量铺陈,以示丰足。不同节 日,食品的花样也不断 更换 ,如春节以粽 、糕等制品为主,“三月三”要吃五 色糯米饭 ,牛王节要做“牛角“凉粽,春秋社 日及收获 时节必定要打糍粑。龙脊壮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 木薯酒 ,度数都不太高 ,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 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 .配以鸡 杂称为鸡杂酒 ,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 肝酒时要一饮而尽 ,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 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节 日常常互相宴客,畅谈欢 饮,往往不醉无归。服饰上也一反常 日简单大方 、适 于劳作的风格 ,尽量华丽新奇 ,色彩鲜艳。节 日里行 为表现上也是大胆舒放 ,肆意狂欢 ,春节.三月三 、牛 王节、中元节都有大型的对歌集会。尤其三月三歌 节,各寨的男女老幼 ,从 四面八方集合到对歌地点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10· 杨 艺 彭 静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研究 第 l1期 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歌词内容 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 、现实生活 、生产知识等 等。男女老少在这歌墟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歌墟 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抢花炮 、演壮戏、耍杂 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日 的气氛中。对男女青年而言,三月三更是他们进行交 际的好时机。男女间一旦有意便互唱爱慕歌、交情 歌。情感表达大胆而真挚。 无论以何种方式,稻作节日里,人们都使自己的 精神得到了抒发和愉悦。这种抒发可以是表达心灵 对神灵的朝圣 ,也可以是强化美好的理想愿望,或释 放种种被生活压抑的追求渴望,或寄托对英雄的感 恩追思。总之,在稻作节日这个综合的“文化网”内, 通过娱乐宣泄,龙脊壮族人民的心理得到补偿 ,达成 与天、与神及与自身的和谐平衡,使人们在生活恢复 常态之后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四、龙脊壮族稻作节 日文化传承、变迁 (一)稻作节日文化的传承 文化的传承分为横向及纵向两种。横向传承主 要是同一族群在同一时空环境下实现的节 日文化信 息的传递,文化在一代人之间得以蔓延和发展。稻作 节 日文化的横向传递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及文化场 境中进行,节期中产生了特殊的“文化场”,集中了时 间、空间、视觉、听觉 、味觉 、嗅觉 以及静态 的、动态 的、历时的、共时的等多种文化动因,诸种文化因子 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流、碰撞,演绎着缤纷的文化内 容,稻作文化信息就在此综合复杂的文化场境中传 承表达。譬如年节,在新旧交替、时节转换的时间内, 年节从形 、声、色、意等方面展示出辞旧迎新、祭神祈 福、期望风调雨顺、人畜安康、五谷丰登的主题内容, 于是有闹春牛、吃糍粑、对山歌、说吉语等节日事象, 在流光溢彩、喜庆吉祥的文化氛围中,,节日祭祀、祈 报 、纪念 、娱乐 内涵得到强调升华 ,节 日文化从不同 角度以各种符号形式进入了人们的意识形态,.文化 得以传承。 ‘ 纵向传承在龙脊壮族的上下代进行,上一代通 过 口头、行为及心理等传承方式将节 日文化信息传 递到下一代。保证了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口 头传承是稻作节日文化纵向传承的主要方式,通过 神话、传说、故事的讲述,民谚歌谣的传唱等口头行 为实现。龙脊壮族人民皆喜歌善作,“唱”是他们表达 思想、传情达意以及进行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重大 节气活动中更是以歌代言,无歌不成节。三月三、春 节期间的大型歌会上,不仅男女青年踊跃参加 ,老人 小孩也歌兴浓浓。老一辈的歌手唱的是农事歌、节气 歌、起源歌等 ,借此机会教育后代,传授农作知识和 民族文化。行为传承是节 日文化最直观、形象的传承 方式。龙脊壮族男子步人成年后便可加入到重大节 日中的家祭、祖祭及族祭行列中,上辈会将相关节日 的程序及礼仪一一传授,在仪式操作过程中让后辈 习得节 日文化传统。心理传承是传承的关键一环。当 稻作节 日文化形成某种固定的观念和意识 ,在族群 的心理性格中达成共识 ,得到普遍认可和赞同时,节 日文化精神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意识中固定内容。稻 作节日文化精神植根于稻作农耕文化,龙脊壮族青 少年从小便浸泡于稻作节 日民俗内容中,他们对于 稻作节 日文化精神的切身体认,都在特定节 日文化 仪式氛围中从心理上予以认同。 (二)稻作节 日文化变迁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变 化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 ·伍兹指出: “文化变迁通常是指一个 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 任何变更 ,无论这种变更是内部的发展所引起的,或 者由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而产生 的。”龙脊壮族节日文化的文化变迁有其内部自身文 化调整的原因。也有由外部文化背景的改变 ,民族文 化交流碰撞所引起。总体上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 的变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主要表现 为节日食俗、节日服饰的变化。节日饮食上除保持以 稻米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外,更加入汉族、瑶族等民族 的饮食习惯,如中秋食月饼,年节打油茶等。节 日服 饰上趋于简朴 。而青年人服饰与汉族趋同。物质层面 的变迁处于文化变迁的最表层 ,因而是变化最明显 的层次。其次是规范层面,即习俗层面的文化变迁。 节 日仪式 由繁趋简,由以家族为单位活动转化为以 家庭为单位活动。家族意识的淡化 。家族祭祀性节 日 逐渐缩小其影响力。第三是观念层面即民族价值观 念和审美情趣的变迁。这是文化变迁的最深层次 ,也 是变迁程度较小的层次。龙脊稻作节 日文化其原生 的价值审美层面如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祈福禳灾、 驱恶避瘟等文化内容趋于淡化,尤其宗教祭祀意识 层面淡化,节日的娱乐功能,现实经济功能强化。文 化的发展让人们失去对鬼神的敬畏 。传统节 日中宗 教祭祀程序被简化或被取消,而刺激人们求新求美 求好的各种物质、精神的诱惑则不 (下转第3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1期 李贤民:《水浒传》流传过程 中对和谐社会 的负面影响 ·37· 社.2002. [7]王学泰.《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 [J].文史哲 ,2004,(4): 117—126. [8]毛泽东.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J]. 中国农 民,1926,(1):13—20 [责任编辑:吴 强] Tales ofthe Marshes Come Down Course Reverse Influence of Society Li Xianm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 1 0665,China) Abstract:Tales of the Marshes owing to compare press close to common people,SO come down Vast,in midst of Chinaman influence maximum,thus include owing to it cultivate emerge‘‘errantry habit’’and‘‘brigand habit”,all difficult to avoidance.We should with clear—headed,using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law yardstick to go unscramble、 analyze do by Tales of the Marshes liangshan bawcock behavior,shall his obverse inheri continue,employ ours ex— cellence tradition culture CalTy forward,another purge his thing of draft,be propitious to construct of the harmo— nious society. Key words:Tales of the Marshes;come down ;reverse influence (上接第 10页)可抗拒,于是经济观念 、市场意识便 明显加强。 当人类社会步入2O世纪现代产业 的发达时期 , 现代文明的新纪元也从此开始。一直处于稻作农业 富的生存智慧 .为几千年来民族地区文化的和谐发 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是新时期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 运作与区域民族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 文明单一、安稳生活模式制约下的龙脊壮族稻作节 参考文献: 日文化在现代化科学文化、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也发 生了较大程度的跃升、变化 。传统节 日观念受到冲 击 ,新的文化观念不断进入 ,形成了新旧交替、并存 的局面.使得这种人与 自然的相处中所形成的“整体 文化观”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文化适应的过程。但 是,植根于其中朴素而深邃的原始信仰观念,尤其是 稻作节 日文化中蕴涵的“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等生态 伦理观念,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伦理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虽然植根于传统农业文化 .却蕴藏着丰 [1][日]直江广智.中国民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维克多·特纳.庆典 [M].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社 .1993. [4][英]弗雷泽.金枝 [M].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 [5][美]克莱德·伍兹.文化变迁[M].施惟达,胡华生译.昆明: 云南教育 出版社 ,1989. [责任编辑:邢植朝]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of Rice-planting Festival in Zhang Area of Guangxi Longji Yang Yi ,Peng Jing~ (1.The School of Travel,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 1 004;2.Institute of Ethnic Studies,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 1 0665,China) Abstract:Zhuang area of Guangxi longji is the representative high and cold mountain of f rice—planting in the noah of the Guangxi.Its folk custom come from The culture of rice—planting.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rice— planting festival's producing and extending,this thesis will analysed intension of rice-planting festival and the situation of culture's spread and change.Base on the analysis,this thesis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 about 1 rice— planting festival S devdopment in modernization. Key words:Zhuang of longji;rice-planting culture;festival of rice—planting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