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

2011-07-12 39页 ppt 137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5253

暂无简介

举报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null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 心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既与生物因素有关,更离不开环境,会受到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随时发生改变。因此,对心理活动及其异常的判断,就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分别从社会、心理、生理等多个方向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这里的心理问题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异常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异常1.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够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
null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 心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既与生物因素有关,更离不开环境,会受到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随时发生改变。因此,对心理活动及其异常的判断,就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分别从社会、心理、生理等多个方向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这里的心理问题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异常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异常1.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够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叶一舵,2001) 其一、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功能(机能) 状态,个体自我调节功能(机能) 的自觉发挥是这种状态的内在的规定性。 其二、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的状态。 其三、心理健康作为心理的一种功能, 它既是一种状态, 也是一个过程。 其四、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内外条件的制约。null2.心理异常:心理变态、相关的术语还有心理异常、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问题等,这些术语会交叉使用。 心理异常的实质是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谓功能障碍,在医学上常常是指那些与器质性病变相对的、难以用一般的检查方法所证明的障碍,而这些正是心理异常的特征。 二、一般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二、一般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主,因此有必要找到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的其他类型“ 质”的区别,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根据这种思考, 上海师大傅安球(1999)认为, 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 应该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而这些基本特征则可被视作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 第一, 一般心理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性第一, 一般心理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性与特定情境建立稳定而独特的联系。 例如: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尽管也有明显的情景性,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驾车外出时的过度紧张等, 但这种情景性是极其广泛的, 大凡“ 第一次”都有可能产生这种过度反应, 因为“ 第一次”碰到某种情景, 无经验可言, 心理准备就有可能不足而张惶失措。同时, 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也能因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使致不断适应而逐步缓解以致消失, 如经常登台演出、经常驾车外出, 则必定习以为常而不再出现过度紧张反应。然而一般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则不然, 即一般心理问题仅由特定的情景所诱发, 在其他情景中则不会出现。如学生考试情景中的过度紧张反应心悸、手颤抖、冒冷汗等只对“ 考试情景”“ 情有独钟” , 在其他情景即使是在第一次出现的情景中也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而且即使特定情景屡屡出现, 如考试情景反复出现, 具有对考试存在过度紧张反应的学生, 也不会由于逐渐适应而有所缓解, 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愈演愈烈, 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甚至昏厥等使人难以理解的剧烈反应。当然, 如果对考试情景的过度紧张反应因不断适应而有所缓解乃至消失, 则就不能列为一般心理问题, 或者一般心理问题业已得到了自我矫正。null第二, 一般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 一般心理问题并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持续出现的,只有在为数不多的特定情景的刺激下才会发生, 而在其他情景中则不会出现类似心理问题, 即具有某种一般心理问题的人, 在大多数非特定情景的时间里, 并不表现出心理异常问题。如对考试具有过度紧张反应的学生, 在其他非考试情景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表现正常, 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同时,一般心理问题也不稳定, 大部分一般心理问题都会自行缓解甚至自行矫正, 有的一般心理问题也会累积、迁延、演变而发展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异常。如对考试情景的过度紧张反应就会或者因心理自我调整而逐渐缓解、消失, 或者久而久之演变为考试恐惧症。null第三, 一般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 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不存在因精神活动损害而伴随的诸如自知力和定向力缺损、智力迟滞、情感淡漠、病态幻觉、妄想以及各种程度的意识水平降低和丧失等病理变化现象。也就是说, 一般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病理性症状, 不存在与常人比较有明显不同的各种病理性精神症状。这是区别其他类型心理异常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三、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三、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心理健康的标准(叶一舵,2001)心理健康的的本质是适应。 这包括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生存适应和发展适应。 适应是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具有发展机能。1 比较判断法1 比较判断法此方法主要是将个体目前的心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首先要有一个正常的判断标准作为比较和参照。 1.1 纵向比较法 这是将个体过去若干年一贯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作为正常参照,即将个体现在的行为表现与其过去贯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看其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1.2 横向比较法 这是将多数人的总体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作为正常参照,即将某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周围多数人的心理活动比较,看其差别是否非常明显和显著,持续的时间是否超出了合理的限度或强度。null1.3 背景比较法 这是将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与其所生活的背景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对照。任何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对环境的反应,所以应该注意结合人的心理背景及其所处具体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这种心理反应失去了环境的依托或与环境变化无关,或反应不恰当,都提示有心理异常的可能。如,得到了父母去世的消息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伤心、自责等负性的情绪体验,但如果难过、伤心等情绪低落的出现没有任何原因,或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或强度过大,就有心理异常的可能。2 常识判断法2 常识判断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我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认识与了解进行的粗略的和非专业的判断。这也是自古沿袭下来的区分正常与异常行为的大致标准,是一种感性标准。因此,这种判断方法实际也是一种比较的方法,是将人们的常识作为正常参照。 2.1 是否有怪异离奇的言谈、思维、动作和行为 如果个体的言谈内容、思维活动方式及动作行为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都与其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其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境遇等不相一致,显得离奇、怪诞,令人不可思议,难以接受和理解,我们一般就会认为该个体出现了异常心理。 2.2 不当的心理体验和表现 大多数人之所以被认为正常,原因之一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基本是适当的,不是过分的或不足的。反应过度了,可能被认为是异常,而相应出现的心理活动却没有出现,也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null2.3 社会功能的完整性 每个人都要完成某些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并起到相应的社会作用。如果个体长期承担不了自己的社会功能,扮演不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就可能被认为心理活动不够正常。 2.4 影响与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正常工作 个体生存在社会环境中,其言行举止必须与环境、与他人互相协调,不能给他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干扰,否则就将被认为是不正常。3 专业判断法3 专业判断法3.1 个体主观的内心体验 由于心理现象的主观性,所以个体心理是否出现了异常,首先就是根据个人自己内心的主观体验判断,而这些主观体验一般是难以被看到的。如,能体验到自己内心出现了焦虑、紧张、担心、害怕、恐惧、抑郁等不愉快的感受,或感到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等。   这种异常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参照自己本身的经验,根据过去几十年对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和体会做出来的。参照这个标准,个体才认为自己目前的心理出现了异常。一般情况下,个体的这些异常心理体验被认为是个体的主诉症状。这种判别标准最常用于各种比较轻度的心理障碍者身上,如很多罹患神经症者就是以这种主诉症状为主的。 但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者没有精神痛苦的状况却不适用。null3.2 其他人的主观社会经验 这是基于群体对某个体的认识和了解,是他人的经验,或者说是观察者对某人的认识和看法。根据群体的社会经验,某个体在类似社会环境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出现过某些行为,但在最近一段时间,这些情况却频繁的发生在该个体身上。如,一个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谈、性格内向、讨人喜欢的人,却忽然变得非常外向开朗,整日话语不断,喋喋不休,令人生厌。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该个体出现了心理异常。 也存在集体的堕落和失态的危险。3.3 社会文化方面的判断标准3.3 社会文化方面的判断标准这是一个适应性标准,即观察个体是否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每个个体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依照自己生存、生活的社会对自己的和要求来行事的。个体的行为举止乃至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适应各种道德规范、社会准则、法律法规等的要求和约束的结果。 而所有的社会都对正常与异常、健康与疾病有一套内容广泛的社会规范,它是由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信念所决定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这些社会规范并不统一,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中,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群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同一行为表现,不同的文化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是用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社会准则、法律法规等作为判断个体心理活动正常与否的参照标准的。凡是能适应这些社会道德标准、规范、法律等社会潜规则的心理现象,就被认为是正常的,不能适应就被认为是异常的。 例如:一个人赤身裸体在大街上走——中国人认为其疯了;西方人认为他是个嬉皮士或者持不同政见者;同性恋者的认识。null 由于存在着时代变迁、地域差别、社会文化迥异、风俗习惯不同等因素,所以对心理障碍的各种症状表现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去看待。如,虽然社会上罹患心理障碍的人有很多,其症状表现也变化多端,但所有这些表现中的非典恐怖症状则是从2003年春天,当人们知道了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无论其心理症状多么复杂和变化多端,也都不可能有非典恐怖症状。所以,如果个体不能再按照社会所要求的方式行事,出现了不适应社会的情况,就很有可能被认为出现了异常。再譬如,有人没有任何明显原因出现了半夜不睡觉,并攀扒房间中的暖气管道玩耍的行为。如果此人是一名刚满周岁的幼儿,没有人会认为他的表现不正常;如果此人是成年人,那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怀疑他的这种行为是否正常。3.4 统计学的判断标准3.4 统计学的判断标准这是利用数据来衡量和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是现代西方科技产物,来源于心理测验的结果。这些结果显示,人群中各种心理状态基本是呈正态分布的。绝大多数人( 95%以上)的心理特征居于中间范围,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处于两端的少数人则被认为是处于偏态或异常的。这种统计学的标准为将心理特征的数量化提供了依据,并且检查方法规范,容易操作,结果相对客观、直观,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和对照。因此受到了较普遍的欢迎。各种心理测验实际就是应用了这种统计学的判断标准。null3.5 医学判断标准 这种标准是从心理现象的生物学属性角度考虑的,是把各种异常心理现象当作躯体疾患来看待。认为个体身上如果出现了被认为是病态的心理现象或行为,或存在着相应的病理方面的证据或根据,就可以认为是属于某种心理障碍。如,颅脑受到外伤或罹患脑炎后,可能引起个体的智商水平下降,可能还会出现其他异常心理活动。这种医学标准由于具有可测量的、较客观的生物学指标,实际就把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纳入了纯粹医学模式。null3.6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 这种标准认为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为正常,心理发展水平较同龄人明显偏低者为异常。 这一标准主要的问题是,客观性不够,缺乏操作性,另外也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对心理发展水平偏高者的解释缺乏力度。null3.7 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 人本主义学者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的人才是健康的。主要代表观点有: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 罗杰斯:“机能充分发挥者” 奥尔波特:“成熟者” 弗洛姆:“创发者” 心理健康标准确立的两条研究思路:心理健康标准确立的两条研究思路:一是遵循“众数原则”的思路(前六条)。其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1.在任何时候,组成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健康的,不健康的永远是少数; 2. 社会是健康的,不健康的永远是个体。也就是说,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是正常的,偏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行为可视为异常。 二是遵循“精英原则”的思路(第七条)。其中以马斯洛为代表,采用“尖端样本统计学”方法,提出心理健康标准。推论出大部分人是不健康的。 4 心理学判断法4 心理学判断法这是一个理性的标准,或者说实际只是一个原则,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也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并受到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左右和影响。这是由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伍正谊教授,以当代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本质的认识和看法为依据,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提出来的。4.1 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4.1 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功能。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无论是从形式角度还是内容方面,都必须,也应该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一致。这些都是观察和评价个体心理活动与动作行为的关键,称为统一性标准。从这个标准看,个体的所作所为,应该符合其生活的客观环境,并被周围的人理解和认可。这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统一。如果个体的心理活动(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客观世界)失去这种和谐统一,异常的心理活动就必然不能被理解,就必然会被认为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被认为出现了心理障碍。于是,现实生活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和事物,就会出现在心理活动中,导致幻觉等心理症状的出现,或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歪曲,产生错觉、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4.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4.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类的心理活动虽然可以被人为地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实际却是一个完整、协调的统一体,心理活动各方面具有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平衡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心理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支柱和依据。如果各心理活动之间失去了这种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协调一致性,就导致了心理功能的下降,导致了人际交往和其他社会功能的损害或丧失,就可以被称为是异常心理或心理障碍。4.3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4.3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个性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长期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总的心理外貌。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人格一旦形成,便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正好标明个体的正常反映功能和良好的适应功能。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这种稳定性一般是不容易发生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稳定性出现问题,个体没有办法按照常规去适应环境,而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就没有办法再容纳该个体。此时,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该个体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是否正常的又一个标准。 小结: 小结: 从上述这几个标准中不难发现,区分个体心理活动是否正常的所有界限都是相对的。如果心理症状表现的非常明显,哪个标准都适用;若心理症状表现的较轻微,任何一个标准都难于独立承担重任。只有把个体及其心理现象或行为,与他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常规比较,并和他一贯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加以比较,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判断其有无异常或病态的心理症状 。5、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的表现5、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的表现A.分神 含义: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 但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分神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 在一般活动尤其是感兴趣的活动中则很少发生。 例如:在考试场合, 有分神心理问题的学生, 尽管其心理活动指向了考卷, 但却常常心猿意马, 看错题或者答漏题, 甚至眼注视看某道考题, 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着另道考题, 严重时还会时不时对着考卷发呆, 半天才回过神来。 区分:分神与一般意义上的注意分散不同, 后者通常由内外干扰造成在任何活动中都可发生, 属正常心理现象, 前者只出现在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特定活动中, 属心理失调现象分神与注意衰退等心理障碍也不同, 后者是注意兴奋性在指向性和集中性上全面减弱的表现, 是注意全方位的迟钝缓慢, 前者注意兴奋性的减弱是局部的, 仅表现在集中性上, 有明显的活动针对性。nullB.期待性焦虑 含义:期待性焦虑是指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会出现最坏的结局, 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所表现出的消极心态。期待性焦虑通常发生在以往屡遭挫折的活动进行前夕, 在从事这些活动之前, 由于主观上有一种威胁感, 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紧张焦虑反应。 例如:考试屡屡受挫的学生,一旦进人考试复习阶段,就会焦躁不安, 时时处于恐惧状态之中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迎考复习。但考试过后, 时过境迁,不管考试成绩如何,期待性焦虑也会烟消云散。 区分:期待性焦虑与正常焦虑不同,后者人皆有之,是重视某个事件或某项活动的必然反应,且能随着焦虑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适应, 前者是对屡遭失败的特定活动“后怕”的过度反应,不仅对这些活动难以适应,而且还会出现焦虑反应愈演愈烈的倾向期待性焦虑与作为心理疾病的焦虑症也不同,后者尽管也常常出现期待性焦虑, 但毫无原因,只感到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后者仅发生在对自己有威胁,以往又很少有成功经验的特定活动前夕。C.冷漠C.冷漠含义: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通常因受人漠视、轻视、歧视或欺骗、侮辱、暗算等心理创伤所致。 例如:一般表现在其所属的不和谐的群体或完全陌生的群体中, 在这些群体中常常显示出摸不关心、冷眼视之, 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 也不多管闲事, 一付冷若冰霜、与己无涉的样子。但在关怀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中, 则依然开朗、热情、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再如,一个男孩的母亲因病去世,他却怎么也哭不出来,而且该玩玩,该笑笑,其重要原因是父母工作太忙而对他很少关心。 区分:冷摸与情感淡漠等心理障碍不同, 后者是情感反应的缺乏、内心体验的缺失, 即使对足以引起大喜大悲的刺激也无动于衷,前者则是情感反应有选择的自我抑制, 是对受伤害情景有限度弥散的消极反应。D.暴躁D.暴躁含义:暴躁是指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缺陷。 产生条件:暴躁通常在相处极为随意的熟人或家庭成员中表现出来, 因无所顾忌, 一不顺心就激动愤怒,给人一种脾气极坏的感觉。在陌生人面前则能为要保持良好形象而忍耐控制。 区分:暴躁与病理性激情等心理障碍不同, 后者的情绪暴发和冲动行为来势凶猛而残暴, 常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 事后多不能回忆, 前者则能控制且意识清醒仅有意识狭窄的表现。E.自卑E.自卑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 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产生条件:自卑感通常产生于屡屡受挫或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之后。由于屡遭挫折, 就会情不自禁地怀疑自己的能力, 认为自己无能;由于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其转化为自我否定评价, 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失去自信, 结果对那些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区别:自卑不同于自责, 自责可以是正常心理现象, 是对做错事而感到内疚的表现, 也可以是具有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心理失常, 常伴有犯罪感并频频自伤自罚, 多见于抑郁症。自卑则是某种情景下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是自感无能而失去正常自信的一种表现。F.空虚F.空虚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没有生活目标所致。 产生条件:空虚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 通常在以下两种情景下产生, 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 习惯并满足于享受, 不思追求。另一种是心比天高, 既不屑追求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追求自己也感到难以达到的目标,结果是无所追求。因为不思追求和无所追求, 精神就无从着落,心灵就虚无空荡。 区分:空虚与慵懒不同,慵懒是心理上的懒散, 是惰性使然,慵懒虽然会导致空虚, 但未必表现为空虚, 相反, 如习惯并满足了慵懒, 常常也会有一种消极的“ 充实感、空虚则是对生活失去兴趣, 是无聊寂寞的表现, 是心理上的“ 没劲” 。G.无端烦恼G.无端烦恼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 产生条件:无端烦恼产生的情景比较宽阔, 但都是通过主观想象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 如生活顺利时担心天有不测风云而生烦恼,子女尚幼担心将来考不上大学而生烦恼,身体偶有不适担心催患重病而生烦恼恋爱顺利担心对方变心而生烦恼⋯⋯因而常会感到烦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杞人忧天”就是这种无端烦恼的生动写照。 无端烦恼与生活中正常的烦恼不同,正常烦恼皆有具体原因,如为生活拮据而烦恼,为失恋而烦恼等等,人皆有之无端烦恼则是莫明烦恼、自寻烦恼,是无中生有地自我折磨,烦恼是徒劳而毫无结果的。H.消沉H.消沉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 产生条件:消沉通常在力不从心而使渴望变成失望、处处失意而抱怨命运不济以及受错误人生观影响而看破红尘时发生, 这时就会萎靡颓废、浑浑皿噩, 似乎已经“ 心死” 。 区分:消沉与委顿不完全相同,委顿虽也表现为精神不振,但同时也伴有躯体疲乏且常由躯体过度疲乏引起,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消沉则由失去实现希望的信心造成,与躯体疲乏无关,且持续时间也较长。i.偏执i.偏执偏执是指表现为极端执拗、刚愎的人格缺陷。 产生条件:有了些许成绩就自以为能力非凡而理应与成功相伴,听到不同意见就争辩反驳, 一付即使不得理也不饶人的架势,有人胜过自己就忌恨和攻击, 显得目中无人、唯我独尊。遇到挫折绝不勒马回头, 始终自以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总之,只相信自己而不信任别人,显得异常执拗任性、刚愎自用。 区分:偏执与生活中常见的固执不同, 固执是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不能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是“ 自尊心”过强的表现,通常不伴有自我能力非凡的错误认知。偏执则是以自我为中心, 是“自信心”过强的表现, 凡事耿耿于怀,好走极端,给人一种难以容忍的感觉。J.孤僻J.孤僻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缺陷。 产生条件:孤僻通常在以下一些情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别人不愿理睬自己而伤及自尊,与人交往而受到讥讽、侮弄、奚落和指责,遇到挫折而产生自卑等情况时,往往就会自我封闭,郁郁寡欢,拒人以千里之外,独来独往,高群索居,一付自我禁锢的样子,倘若与人不得不交往,也缺乏热情与活力。 区分:孤僻与孤独不同,孤独是孤单寂寞的心态, 通常渴望与人交往,独处时会产生被人遗弃的感觉,但与人交往时一切如常。孤僻则不合群,常伴有对他人戒备和鄙视心理,使人感到行为怪僻、奇特。K.敌对K.敌对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 产生条件:当他人轻视、指责和伤害自己时,不管是否是自己主观上的错觉,都会怒目相对、冷摸仇视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不管是否惹自己,都会冷眼相视、动辄非难。 区分:敌对虽是攻击行为的潜在状态,但与攻击不完全相同,攻击是对他人的有意侵犯和破坏行为,从言语上的谩骂到行动上的暴力,都属于攻击的范畴。敌对则是一种敌视、对抗的情绪状态,一般仅限于攻击欲望而不转化为攻击行为,尽管敌对有时也有非难举动, 但非难只是设置障碍,不具有攻击的进攻性和侵犯性。L.狂热L.狂热狂热是指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盲目热衷的、过度的、不合情理的热情的情绪缺陷。 产生条件:狂热一般在迷恋、倾慕、感染和冲动的情景下发生。沉缅电脑游戏等是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结果,狂慕歌星等是倾慕而难以自制的结果,盲信伟人是受到伟人业绩、品格、气质等感染的结果,过火举动则是冲动而不听劝告、不顾后果而不易控制的结果。 区分:狂热与热情不同, 热情比较稳定持久、广泛、深厚和合乎情理,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狂热则显得短暂、狭窄、浅显和违背情理,是一种消极的缺乏理智的情绪缺陷。null一般心理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 还有记忆减退、注意转移困难、急躁、多疑、狭隘、冲动、狂妄、怯场、怯懦、压抑和心理疲劳等等, 因限于篇幅, 不一一赘述。 另外,心理异常的诊断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对医生、心理工作者要求很高。你有志愿做这一挑战性工作,那就严格要求自己,别给病人误诊。
/
本文档为【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