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淳熙三山志

2011-07-07 50页 doc 114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4741

暂无简介

举报
淳熙三山志关于《淳熙三山志》 关于《淳熙三山志》   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书。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资料,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末附山川)、土俗九门。所记五代十国事迹,可补正史的缺失。其中版籍、财赋两门,系通判陈傅良执笔,内容翔实,参考价值较高。该书是传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为研究福州地方史...
淳熙三山志
关于《淳熙三山志》 关于《淳熙三山志》   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末附山川)、土俗九门。所记五代十国事迹,可补正史的缺失。其中版籍、财赋两门,系通判陈傅良执笔,翔实,参考价值较高。该书是传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在明清之际罕有流传。原本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增补。现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本、清乾隆张德荣抄本及四库全书本。   ●序     予领郡暇日,访无诸以来遗迹故俗。闻晋太康既置郡之一百一十三年,太守陶夔始有撰记,又四百五十六年至唐,郡人林谞复增为之,皆散佚无存者;独最后一百九十二年,本朝庆历三年,郡人林世程所作传于世,自言视前志颇究悉。然不过地里、山川、人士、物产之大概,(底本作“然不过地里□□□士物产之大概”,缺三字,库本作“然不过地理人物土俗之大概”。崇抄作“然不过地里山川人士物产之大概”,据补。)裒次亦复缺略。迄今又一百三十九年,兴废增改,率非其故矣,(底本作“率非□□□”,缺三字,库本作“率非旧制”。崇抄作“率非其故矣”,据补。)缺不书者十九。     夫追维往昔之事,不可复记,世常以为恨。(底本作“□常以为恨”,缺一字,库本作“窃常以为恨”。崇抄作“世常以为恨”,据补。)至耳目所接,谓未遽泯没,则又不急于纪录,岁月因循,忽莫省忆,使来者复恨之。斯古今通病,所为甚惜也。(底本作“斯古今□□□为甚惜也”,缺三字,库本作“斯亦守土者之责也”。崇抄作“斯古今通病所为甚惜也”,据补。)乃约诸里居与仕于此者相与纂集,(崇抄作“任于此者相与纂集”。)讨寻断简,援据公牍,采诸老长所传,(底本作“老长所传”,崇抄同,库本作“长老所传”。)得诸里闾所记。上穷千载建创之始,中阅累朝因革之由,而益之以今日之所闻见。厥类惟九,靡不论载。岂惟使四方知是邦于是为盛,抑向古者有考焉。     书成,为四十卷。名曰《三山志》。     淳熙九年五月八日丁丑,清源梁克家序。   ●目录   卷第一 地理类一     叙州   卷第二 地理类二     叙县       闽县       连江县       侯官县       长溪县       长乐县   卷第三 地理类三     叙县       福清县       古田县       永福县       闽清县       宁德县       罗源县       怀安县   卷第四 地理类四     子城     罗城     夹城     外城     城途     子城坊巷     罗、夹城坊巷     内外城壕   卷第五 地理类五     驿铺       城中       西路       南路       北西 取建宁后路       北 取温州路     渡   卷第六 地理类六     江潮     海道   卷第七 公廨类一     府治     转运行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行司     西外宗正司     帅属廨舍     通判厅     职官厅     曹官厅     教授厅     驻泊都监、监押厅     将官厅     监务廨舍     监甲仗库廨舍     巡检厅     巡辖马铺厅     试院     都仓     盐仓     安抚司盐仓     军资库     公使库     安抚司公使库     安抚司抵当库     经总制库     作院     使院     衙院     都税务     临河务     楼店务     修造场     抽木场     窑务     船场     灰场     炭场   卷第八 公廨类二     启运宫 奉迎神御所     社稷坛     庙 学     祠 庙   卷第九 公廨类三     诸县官厅     诸县社坛     诸县庙学     诸县仓库     诸县镇务     诸县祠庙   卷第十 版籍类一     垦田     户口     僧道   卷第十一 版籍类二     官庄田   卷第十二 版籍类三     赡学田     职田     沙洲田     海田   卷第十三 版籍类四     州县役人   卷第十四 版籍类五     州县役人     海船户     炉户   卷第十五 版籍类六     水利   卷第十六 版籍类七     水利   卷第十七 财赋类     岁收     他司应副钱物     岁贡   卷第十八 兵防类一     诸厢、禁军   卷第十九 兵防类二     诸寨土军   卷第二十 秩官类一     郡守   卷第二十一 秩官类二     郡守   卷第二十二 秩官类三     郡守   卷第二十三 秩官类四     安抚司官     州司官     安抚司兵官     州司武官   卷第二十四 秩官类五     县官     宫观、岳庙、宗室     安抚司使臣     州司使臣     提刑司使臣     归朝、归正、归附、忠顺官   卷第二十五 秩官类六     启运宫官     西外宗正司官     提刑司官     转运使、副     提举常平茶事     提举学事     走马承受   卷第二十六 人物类一     科名       唐       后唐       本朝   卷第二十七 人物类二     科名       本朝   卷第二十八 人物类三     科名       本朝   卷第二十九 人物类四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 人物类五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一 人物类六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二 人物类七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三 寺观类一     僧寺   卷第三十四 寺观类二     僧寺       连江县       侯官县   卷第三十五 寺观类三     僧寺       长溪县       长乐县   卷第三十六 寺观类四     僧寺       福清县       古田县   卷第三十七 寺观类五     僧寺       永福县       闽清县       宁德县   卷第三十八 寺观类六     僧寺       罗源县       怀安县     道观 山附   卷第三十九 土俗类一     土贡     戒谕     谣谶   卷第四十 土俗类二     岁时       元日       立春       上元       寒食       上巳       三月廿八       四月八       端午       七夕       中元       重阳       冬至       岁除   卷第四十一 土俗类三     物产       谷       货       丝麻       果实       菜蓏       花       药   卷第四十二 土俗类四     物产       木       竹       草       藤       畜扰       兽       禽族       水族       虫   附录     《宋史·梁克家传》     《直斋书录解题》     《宋史·儒林·陈傅良传》     明万历考订重刊《三山志》序     明万历重刻淳熙《三山志》后跋     《潜研堂集》跋《三山志》     《宋史·朱貔孙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八)     淳熙《三山志·跋》(曝书亭集)     《三山志》程庆馀题记     《竹间十日话》论《三山志》     识《三山志》     后记   ●卷第一 地理类一   ○叙州          《周礼》:职方掌天下之图与其地,七闽与焉。七者,所服国数也。     初,夏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二十世至勾践,又六世,无疆为楚所灭,【《通鉴》周显王三十五年。】子孙播越海上。七世至无诸、摇,姓驺氏。【(底本作“亡诸”,今统一作“无诸”。以下不另出校。)一曰骆氏。】     秦始皇二十六年既并天下,置三十六郡。乃使尉屠睢平百越,废为君长,【(底本作“废为君最”,据崇抄、库本、《史记》改。)】以其地为闽中郡。【按:《史记·始皇帝纪》,二十六年分三十六郡。三十二年,使蒙恬破胡。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东越传》:(即《史记·东越列传》。)“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盖在置诸郡之后,史缺其年。】诸侯伐秦,无诸、摇帅闽中兵从番君灭秦。项羽主命,弗王。以故,佐汉伐楚。     高帝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王故地,都冶。【苏林注《严助传》曰:“冶,山名,今名东冶。”林,魏黄初人,当得之。今瓯冶池山是也。(底本作“瓯冶地山”,据库本、崇抄改。)唐元和八年,刺史裴次元于其南辟为球场,即山为亭,作诗题于其壁,自为《序》,大略云:“场北有山,维石岩岩。峰峦巉峭耸其左,林壑幽邃在其右。是用启涤高深,必尽其趣;建创亭宇,咸适其宜。勒为二十咏,有望京山、观海亭、双松岭、登山路、天泉池、玩琴台、筋竹岩、枇杷川、秋芦冈、桃李坞、芳茗原、山阴亭、含清洞、红蕉坪、越壑桥、独秀峰、筼筜坳、八角亭、磐石椒、白土谷诗各一章,章六句。”内《望京山》云:“积高依郡城,迥拔凌霄汉。”盖始以“望京”名之也。时观察推官冯审为《记》,刻石,大略言次元“报政之暇,燕游城之东偏,曰左衙营,遂命开治。化硗确为坦夷,(底本作“址夷”,库本作“夷址”,据崇抄改。)去荆棘于丛薄,以为球场。其北乃连接山麓,翳荟荒榛。公日一往或再往焉,扪萝蹑石,不惮危峭。转石而峰峦出,浚坳而池塘见。为潭、为洞、为岛、为沼,窈窕深邃,安可殚极,凡二十有九,所声于歌咏者二十篇。”盖又有涟漪亭、东阳坡、分路桥、乾冈岑、木瓜亭、石堤桥、海榴亭、松筠陌、夜合亭未为诗也。至大中十年,亭壁之诗已无存者。刺史杨发访于邑客,得其本,为鑱诸碑阴而识之。其后,碑石埋沍。((底本作“埋沍”,库本作“埋没”,崇抄作“埋湮”。又,底本于“沍”字下、“皇朝”前虚一格,原为尊崇本朝而提格,非缺字,库本填入“洎”字,不取。))皇朝熙宁二年夏,新子城。役人裒土,于宣毅营北将军山下得之。乃辇而置于郡中日新堂之西庑,有程大卿师孟题记,今存。其言宣毅营,即旧左衙营,今广节营也。将军山,即唐望京山,旧冶山也。按《治平图》,则曰泉山;《熙宁图》名为将军,未详所始。经累代营造修筑,山形今卑小矣。然观唐元和中犹巉峭幽邃如许,则秦、汉间益可知。闽越王故城即此山西北。】孝惠三年,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应劭注“东海”曰:“在吴郡东南滨海。”徐广注“东瓯”曰:“今之永宁也。”永宁即今永嘉。师古曰:“今泉州”,盖指福州。非也。】吴王濞败,子驹亡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屡劝击之。建元三年,闽越围东瓯。帝遣严助发会稽兵浮海救之。闽越闻风而遁。【其年,东瓯举国徙江淮。】六年,其王郢擅击南越。【《严助传》:“闽王以八月举兵于冶南。”盖兵已离所都,由南路以往。】复遣王恢、韩安国两道击之。弟余善鏦杀郢,遣使者上符节,请所立。【《严助传》云:“不敢自立,以待天子之明诏。余善意欲汉立之耳。”】汉以繇君丑独不与谋。【张晏曰:“繇,邑号”。】使立为繇王,奉无诸祭祀。余善威行国中,民多属,遂窃自立为王。帝闻之,因立为东越王。【汉只封丑王繇邑,以奉闽祀,有意于郡县之矣。及余善自立以继郢,(底本作“绘郢”,据库本、崇抄改。)乃因而封之。按:司马迁作《东越传》,总闽越、东瓯为名。立为东越王者,尽王此闽越、东瓯之地也。自秦以会稽郡之南皆为闽中郡。汉高、惠始分为二。建元三年,东瓯既徙江淮,其地无所属,闽越并有之。至此,乃尽以封余善,故曰东越王。班固《汉书》用迁之文,乃以东瓯请举国徙中国,改为“东越请举国徙中国”。其名始不辨矣。盖汉唯有东越、南越。此则“东越”其统名也。与繇王并处。既立余善,亦不废繇王,故曰“与繇王并处”。】元鼎五年,余善请从击南越,不至。汉将请伐之。兵临境,乃反。【《朱买臣传》:“时东越数反覆,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可破灭也’。”是时,元鼎六年,余善之立,已二十五年矣。买臣故言旧时东越王只守泉山之险,今乃去之而南,可直指其巢穴而取之。盖谓所都之地。颜师古曰:“即今泉州之山”,谓福州也。自隋文平陈,改丰州为泉州。唐开元置“福州折冲”,亦号“泉山府兵”,皆即今瓯冶山为名尔。(据所述,泉山即冶山,亦即瓯冶池山。天泉池,或即瓯冶池之原名。泉山当亦因此得名。)唐裴次元作《天泉池》诗题其山亭云:“游鳞息枯池,(底本作“□鳞息枯池”,缺一字,库本作“鱼鳞息枯池”,据崇抄补。)广之使涵泳。疏凿得蒙泉,澄明睹秦镜。”今山下犹有泉一泓。绍兴间,薛殿撰弼创泉山堂其侧,盖识古也。旧城在此山西北,越王山之南。《越山寺记》乃云:“山本泉山。因迁今城,乃指故都以‘越王’名之”,非也。后之人又不详究始末,以余善与丑为共王其地,疑各别在一处。有以泉山为在莲华山下,有指鼓山为说,皆失之。买臣言:“更徙处南〔行〕,(底本作“更徙处南去泉山五百里”,据《汉书·朱买臣传》补“行”字。)去泉山五百里”,即所谓“泉南”,犹言“冶南”也。泉山堂侧有龙王祠。王参政之望因祷雨获应,更名“喜雨”。】诏朱买臣与韩说出句章,【今慈溪。】浮海东往;杨仆出武林;【今钱唐。】王温舒出梅岭;【今虔化。】越侯出若耶、白沙【今会稽有若耶溪。】击之。【汉时,东越四境民物稀旷。史言“守武林”,“田余干”,(底本作“由馀干”,崇抄同,据库本改。)“入寻阳”,可见矣。】元封元年入东越。繇王居股杀余善,以其众降。帝以其阻、悍、数反覆。改封居股东成侯,万户。【《汉》:“东成在九江郡。”】迁其民江淮间,遂虚其地。或窜山谷,后稍稍出,因自立为冶县。【前、后汉及晋以来《地理志》并无此县名。《前汉志》虽有“治县”,疑是“冶”字。然考之《后汉志》,乃是章安,今台州临海县地也。惟《晋志》云:“武帝灭之,徙其人,名为东冶。”《旧唐志》云:“其逃亡者自立为冶县”,得之。】汉置会稽南部都尉于塞上,以禁备之。【治回浦,鄞县南回浦乡,汉边县,有障塞尉,掌禁备羌夷犯塞者。自武帝既废东越,遂于塞上置“治”县,以处近境之民。又置回浦以为南部都尉治所。故《前汉志》此两县最在会稽郡诸县之后。颜师古注“治县”曰:“本闽越地。”注“回浦”曰:“南部都尉治”,是也。“治”县在今临海,旧东瓯地,闽王郢至余善皆得而有之,又秦统名为“闽中”,谓之“本闽越地”可也。而《宋书志》,沈约所作,乃引司马彪云:“章安,故冶地”。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又引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地”,盖以“治”字为“冶”字。后人因之,遂以汉尝置冶县于此。且无诸都冶,摇都东瓯,自是两处。若置冶县,岂于东瓯界中又置?(底本作“岂于东瓯界中又冶”,库本同,据崇抄改。)今州治去临海一千二百里,若置县在此,其界至临海;则《前汉表》县大率方百里,又安得一县如此之远乎?况“治”县,始改为章安,续又分章安南为永宁;不应永宁介乎其中,(底本作“不□永宁介乎其中”,缺一字,库本作“不将永宁介乎其中”,据崇抄补。)而南北断为两境,皆名冶县。故今《前、后汉志》及唐《元和郡国志》皆作“治”字。《宋志》又云:“后分冶地为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此固后汉至吴时所分。吴时,多指东越之地呼为东冶,故云尔。以为汉尝置冶县于此,(底本作“治县于此”,据库本、崇抄改。)则误。】光武时,罢都尉。【时遂废回浦县。】后复置南部。【建安元年,孙策令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东冶时,方立此名。及晏败,以贺齐代之。八年,始置府于建安。】建安初,始有侯官等五县。【《旧记》(“旧记”,即林世程《闽中记》,下皆同。)谓光武以为东侯官,未见其据。建安元年,孙策渡浙江。会稽太守王朗浮海奔东冶。侯官长商升不纳,赖虞翻说之,乃为起兵。策复遣将击之。是时,县皆豪杰自立,可知也。未几,升降于贺齐。(底本作“外降于贺齐”,据库本、崇抄及《三国志》改。)建安、南平、汉兴三县复反。又其后,东冶五县反。四县名见前,其一,史缺书。自孙氏时,五县既平,始随立为县。或者,乃以遁逃者出,汉复立为冶县,亦误矣。】吴景帝时,置曲郍都尉,领谪徒造船于此。【《旧记》:开元寺东直巷,吴时都尉营,号“船场”。】永安三年,置建安郡治,建安、侯官属焉。【时建安属县:(底本作“建安土县”,据崇抄、库本改。)吴兴、东平、建阳、将乐、昭武、延平。建衡元年,李勗从建安海道击交趾。】     晋太康三年,始以侯官为晋安郡,严高为守。初治故都,迁今城。县八。【原丰、新罗、宛平、同安、侯官、罗江、晋安、温麻。】隶扬州。【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史,时东越已虚矣。吴时,以丹阳郡为刺史治所,今建康。晋因之。】元康元年隶江州。【时以疆土旷远,统理尤难,分置江州。以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七郡,荆湖之武昌、桂阳、安成三郡置。(底本作“佳阳安城”,崇抄同,库本作“襄阳安城”,据《晋书·地理志》改。)刺史治所初在豫章,咸康六年移治浔阳,今江州。】宋泰始四年,改为晋平郡。【《旧记》云:元嘉中改为昌国。考《宋书》无。】县五。【按:《宋志》:晋安太守领县五: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而无新罗、宛平、同安者,并省也。或以为是时析置南安郡,非也。《宋志》即无此南安郡。其晋安县,即今南安之地。故知是并省。】寻复故。【《宋书》:晋安王子勋败,遂改为晋平,以封休祐,似嫌其名称。六年,休祐死。明年,徙其十三子于晋平。齐建元四年,封王子懋为晋安王,相距十余年。史缺更复。】梁天监中,置南安郡。【以晋安县地置。时始置龙溪县,遂以晋安县为南安郡而属焉。按《隋志》:梁武帝天监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其后频事经略,开拓闽越。谓此。】普通六年,【(底本作“晋通”,据崇抄改。)】遂以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属东扬州。【先是,宋武帝恶江州疆大,常欲分之。孝建元年,因讨平臧质,(底本“臧质”前二字残损不明,据崇抄、库本补。)遂分扬州之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为东扬州。刺史治所在会稽,至是遂以三郡属之,从其近也。】陈永定初,升为闽州,领三郡,始为刺史治所。【时以陈宝应为闽州刺史。】天嘉六年,州罢。【以宝应败故,废。】还属东扬。光大元年,复升为丰州。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泉州。废建安、南安二郡来属。大业初,复为闽州。三年,改为建安郡。【治闽县。】县四。【闽、建安、南安、龙溪。】唐武德元年改为建州。四年,移建州于建安。【是时,闽县属建州。】六年,析置泉州。【《旧唐志》云:“贞观初为泉州”,非也。四年,移建州。五年,以南安为丰州。六年,置泉州。宜以《新唐书》为正。(底本作“宜以新唐为正”,库本同,据崇抄于“唐”字下补“书”字。)】县五。【闽、侯官、长乐、连江、长溪。】八年,置都督府,领建、丰三州。【《寰宇记》云:“武德四年,为丰州外都督,领泉、建、潮。”《会要》云:“武德八年改为丰州都督府”。按:《新唐书》,武德四年未有泉州。五年始置丰州于南安。《寰宇记》年与州名及所领皆误;《会要》州名误。宜以《元和志》为正。】贞观初,隶岭南道,废丰州来属,县六。【万安,今福清,圣历二年置。】景云二年,改为闽州都督府。【是岁六月,分天下,置汴、齐、兖、魏、冀、并、蒲、鄜、泾、秦、益、绵、遂、荆、岐、通、梁、襄、扬、越、安、润、洪、潭二十四郡都督。闰六月,置按察使。七月,停新置都督府。是时,二十四郡都督之命并不行。惟闽州都督乃是岁正月指挥,不在停废之列。】领泉、建、漳、潮五州。【先是,垂拱二年,析置漳州。圣历二年,以旧丰州为武荣州。是岁,以武荣州为泉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都督府。【或曰:以董奉福上名。】十九年,置泉山府兵。【《治平志》:“按察使席豫奏:福、泉等州山洞僻远,江海广深,请于福州置上折冲府兵千二百人。】二十一年,置经略使。【《治平志》有:八月十二日敕。】二十二年,以漳、潮归岭南,督泉、建、汀四州。【二十一年,置汀州。】天宝元年,改隶江南东道。寻改为长乐郡。【改刺史为太守,仍为长乐经略使。】县八。【古田、尤溪。】复领漳、潮二州。十载,复以漳、潮归岭南。【《旧记》云:“二年”,非。】至德二载,置经略军、宁海军。乾元元年,改为都防御使兼宁海军使,复为福州都督府。【改太守为刺史,置防御使以治军事,刺史兼之。】上元元年,升节度使,领州六,【《旧记》云:“代宗时领温州”。《治平记》云:“宝应元年,袁晁反,攻陷台、温、明三州。李承昭率兵破之。遂以温州来属。未几,归越州。按:《唐书》:“台州人袁晁僭号,改元宝胜。李光弼遣将破之于衢州。广德二年,晁伏诛。免越州今岁田租之半。三州给复一年。”其间来属未详,姑载之。县九。永泰。析侯官、尤溪置。】大历六年,罢节度,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崇抄作“罢节度使都督置团练观察处置等使”,略异。)以潮州归岭南。】乾符五年,黄巢入闽,焮荡几尽。中和四年,陈岩逐其帅郑镒,自称观察使。光启二年,王潮据泉州,岩表为刺史。岩卒,其妇弟范晖自称留后,骄暴失众心。众道潮以来,【(崇抄作“众迎潮以来”。)潮遣弟审知攻之。景福二年入福州。乾宁元年,授潮观察使。三年,《唐表》作“四年”。(底本作“唐袁”。据库本、崇抄改。)】升为威武军,拜节度使。四年,卒。【潮自光、寿南渡,由赣州入漳浦,(底本作“山赣川”,库本作“由赣川”,据崇抄改。)据泉、福。十二年,葬晋江。】审知立。【初,潮未至,民谣曰:“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至是验。】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县十。【乾化元年,以梅溪场为闽清县。】贞明六年,升为大都督府。唐同光三年,卒,子延翰立。天成元年,伪建国,称大闽国王。【(底本作“大明国王”,据库本、崇抄改。)】十二月,延禀杀延翰,推延钧为节度观察留后。长兴四年,僭号,改元龙启。升为长乐府。县十四。【是岁,以罗源场为罗源县,感德场为宁德县,归化场为德化县,建州永顺场为顺昌县,咸属。】子继鹏为尹。清泰二年,继鹏弑立,改元通文。晋天福四年,朱文进等害之。季父延羲立,改元永隆。明年,延政始贰。后三年,延政僭号于建州,国号殷。【以将乐为镛州,延平镇为镡州。】开运元年,文进杀延羲自立。晋因授以节度。国人寻杀之,迎延政于建州。明年,延政称闽王。以福州为东都,领州七,【(底本作“领州十”,按,原领福、建、泉、漳、汀五州加镛、镡二州,当是七州,“十”当为“七”之误书。库本、崇抄作“领州七”,据改。)】县十三,【是岁,析出顺昌。】子继昌留守。列校李仁达杀继昌,立僧卓岩明,【雪峰僧,莆田人。】未几,杀之自立。其年,延政为南唐所灭。【自光启二年丙午入闽,有神僧黄■〈涅,工代土〉筑,(底本作“黄■〈涅,工代土〉筑”,崇抄、库本作“黄■〈涅,工代土〉槃”。)人就问之。僧云:“骑马来,骑马去。”灭之明年,岁复丙午。盖六十年。】汉乾祐元年,仁达举国归吴越。县十一。【是岁,改镡州为剑州,以尤溪隶之。三年,又以德化归泉州。】周广顺元年,改为彰武军。【避周太祖名。今法祥院有建隆三年《石□殿记》:(底本作“石□殿记”,缺一字,他本同。)“功德主上军散兵马使充彰武军省勾院使徐廷镐。”】皇朝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复为威武军。领州六、军一,【镛州,失所废年月。是岁,析建州之邵武为邵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四年,领军二。【是岁,析泉之莆田,置兴化军。】六年,县十二。【是岁,析闽县九乡置怀安。】雍熙二年,始为福建路。嘉祐四年,带钤辖。大观元年,升为帅府。四年,罢。建炎三年,复升为帅府。自太康置守,至今淳熙八年,凡九百年。考占星土。盖斗、牛、须女之分也。【(底本作“须□”,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周礼》以经星十二次,辨九州之地,以观妖祥”。内吴越属“星纪”。《前汉志》谓交趾、南海等郡,皆其分野。(底本作“分□”,缺一字,据崇抄补。)《晋志》:自南斗十二度至女七度为吴越,(底本作“□志”,缺一字,据崇抄并《晋书·天文志》补。)特言其大界也。非止谓本州。】     广轮之数具列于后云:【(底本作“具列于后亡”,据崇抄改。)】     东--西 四百五十里。     南--北 五百七十八里。     东南--西北 四百九十四里。     东北--西南 千八十里。      东 百九十里至海。      西 二百六十里至界首,又百二十五里至南剑州。      南 百七十八里至界首,又六十三里至兴化军。      北 四百里至界首,又百三十里至建宁府政和县。      东南 二百八里至海。      西南 五百四十里至界首,又四百二十五里至南剑州。      东北 五百四十里至界首,又三百二十里至温州。      西北 二百八十六里至界首,又百十八里至南剑州。   《三山志》卷第一终   ●卷第二 地理类二   叙县          闽,宅东南,负山而舐海。【(底本作“负山而舐海”,库本同,崇抄作“负山而抵海”。)】由建、剑至嵩溪,岩壑夹驶不留。其间州、县若镇,虽仅启廓,竟不能容与十数里。道出甘洲,山川揖逊,乃百里如掌。海潮涨卤至东峡,【(东峡位置,对西峡而言。本志“驿铺”、“江潮”等篇所述“西峡”皆指今乌龙江峡口,则东峡当别在其东闽安镇一带江流狭束处。)】激淡潮而西。脉络敷贯,委蛇详缓。州治其中,有中州气象。县十二,濒海七。【福清,距海六十里;长乐,二十里;闽,五十里;连江,二十里;罗源,十五里;宁德,县东;长溪,十里。依山三。古田、闽清、永福。挟江二。侯官、怀安。】按国初吏部格:【(底本于“吏部格”之旁,以小字校改“格”为“括”,崇抄及库本皆作“格”字,据改。)】“户二千以上为‘望’,千五百以上为‘紧’,千为‘中’,五百为‘下’。”今“中”县,并主、客户皆万以上。姑以建置先后为次云。       闽县       连江县       侯官县       长溪县       长乐县   ○闽县        〔望〕          州东南隅。闽越故都--冶。汉末为侯官。吴属建安。晋太康三年,置晋安郡,省典船校尉,【(本志卷一《叙州》有“吴景帝时置曲郍都尉”之说,于此《叙县》中复有“省典船校尉”,卷二十《职官》又作“曲那都尉”,注“又曰典船校尉”,知是东吴时之同一官职,并存之。)立原丰。置原丰县,郡治在焉。】侯官仍旧。隋平陈,郡废,改县曰原丰。【与侯官俱为原丰。】开皇十二年,改为闽。至大业初,置郡,复治闽县。伪闽龙启元年,【长兴四年。】改为长乐。三年,仍旧。永隆三年,【天福六年。】又为长乐。四年,仍旧。     东--西 九十三里。     南--北 八十里六十步。      东 连江县界,九十二里。      西 侯官县界,一里。      南 福清县界,八十里。      北 怀安县界,县治后,绝河。      东南 长乐县界,七十五里。      西南 怀安县界,十七里。      东北 怀安县界,二十里。      西北 怀安县界,一里。     十二乡 三十七里     凤池西乡 县东南。旧名双桂乡。有都尉、联荣、上仁、棠阴、崇贤五里。今并为崇贤。     崇贤里 县治,在城。     凤池东乡 县东二十里。旧无东字。有清谨、新昌与今三里为五。今并焉。     归善里 (底本作“归善里里”,衍一“里”字,据库本、崇抄删。)前、后屿。     鼓山里 阮洋、灰崎、磕下石、剑山(石如剑痕,临江)。     桑溪里 猎岭。     晋安东乡 县东七十里。旧无“东”字。     海曲里 湖江山,在海中。     合浦南里 浮崎、洋屿、猴屿、闽安镇。     北里 (旧名海滨里)铁场、殷屿、翁崎。     海畔里 王晡山(海中)、海雷石(波涛所穿,其下成窍,风摇则訇然有声)。     晋安西乡 县东五里,旧名灵芝。有清平、永乐、习贤、易俗、孝义为五里,今并为三里。闽越王郢塚霥,县东田乡。     孝义里 鹧鸪、秋竹、鹅鼻岭。     瑞聖里 大乘前、竹屿、横屿。     易俗里 舶塔头、东岳前、奉真桥(元丰三年,道士颜象环作)、草参亭桥(靖国年作)、茶园山(王延禀为李仁达败,奔之)(底本作“奔之”,库本同,崇抄作“奔之处”。)、茶山馆(旧闽县尉廨也。崇宁三年敕以常平钱置漏泽园,遂于此创。今为东禅菜园,即鸡公巷口也)。     高盖南乡 县南十五里。旧无“南”字。有仁德、方胜与今三里为五。今并焉。     时升里 (旧龙政里)浮桥头、下渡。     仁丰里 盖竹、高盖、仙人井。(底本作“仙人非”,据崇抄改。)     光德里 高湖。     高盖北乡 县南十里。旧乌石乡,(底本作“乌石乡”,崇抄同,库本作“鸟石乡”。)有周鼎、下惟、(底本作“下惟”,库本同,崇抄作“下帷”。)令德与今二里为五。今并焉。     加崇里 王坂洋、横山头、河口、乌石洋、(底本作“乌石洋”,崇抄同,库本作“鸟石洋”。)上、中、下航、钓龙台(闽王时,江边号新市堤。翁承閤还朝,审知饯行于此)。     高惠里 木道、河口、五龙塘。     崇善东乡 县南七十里。旧名希福东乡,凡四里。     还珠北里 扈屿。     南里 横屿。     荣绣里 麻溪。(旧名西集里。淳祐戊申,待制侍郎陈公塏为乡帅。诰词云:“荣哉此行!何殊昼绣。”知闽县师舆从士民之请,立“荣绣坊”于大义。盖陈氏世居此地。乡贵观文殿学士毅斋郑公性之书扁。里遂以“荣绣”名)。(荣绣里名及以下注文,皆记淳熙成志后六十余年事,当是后人所加。各本皆有之。但文字各有出入:底本作“陈公塇”,库本作“陈公瑄”,崇抄作“陈公塏”,查本志三十一卷朱貔孙序及《宋史·陈塏传》,当是“塏”字,据改。又底本“知闽县帅与徒士民之请”,崇抄作“知闽县帅从士民之请”,库本作“知闽县师舆从士民之请”。查本志“公廨类二·善溪庙”条,记及陈塏为乡帅,率知闽县师舆致祷事,可互证,因据库本改。又“荣绣里”是淳祐后改之里名,本志水利、僧寺等卷仍书“西集里”。又此里为“陈氏世居之地”,又称塏为“乡帅”。查《宋史·陈塏传》作“嘉兴人”,当是迁居久后还乡任职者。)     方岳里     崇善西乡 县南七十里。旧名希福西乡。(底本作“旧多希福西乡”,参前条“崇善东乡”注文,知是“旧名希福西乡”之误,正之。)有永庆、慕贤与今三里为五。今并焉。     待仕里 塔林、方山。     清廉里 段塘、虎头。(底本作“虎□”,缺一字,库本同,据崇抄补。)     灵岫里 馆前、刘屿。     开化东乡 县东九十五里。旧无东字。有受善里与今二里为三。今并焉。     光俗里 营前、筹崎、竹屿。     至德里 洞江、澧渎。     开化西乡 县东南三十里。旧温泉乡。有归化、崇信与今三里为五。今并焉。     归仁里 卢螺、石步。     永福里 旧永安里、城门山。     高详里     赞贤乡 县南百里。(底本作“县南百□”,缺一字,据崇抄补。)     绍惠里 琅崎。     钦仁里 焦溪。     归义里 蔗崎、枕屿。     积善里 青布、苦竹。     安仁乡 县东十七里。     接贤里 白浮。     仁惠里 城门、龙泉、卢下。     永盛南里 石鼈。(后为雷所震,断之。今半犹存。)     北里 (旧胜残里)磕下、筋竹、石山(有自然井水甘美)。     开化里 洋下、连坂、林浦边、郡崎、上下董。   ○连江县        〔望〕          州东北九十里。【《旧记》:百六十里。】晋太康四年,以温麻船屯立。【《晋志》、《宋志》皆有温麻县。】隋开皇中,省入闽县。唐武德六年,复析置。其年改为连江。【以县治连接江水,故名。崇宁三年,尚书省以县万户,(底本作“以孙万户”,库本作“以系万户”,据崇抄改。)拟差京朝官知。】     东--西 九十五里。     南--北 百十五里。      东 海,二十里。      西 怀安县界,四十里。      南 闽县界,二十五里。      北 罗源县界,四十五里。      东南 海,三十五里。      西南 闽县界,二十五里。      东北 罗源县界,百二十里。      西北 怀安县界,九十里。     七乡旧五乡 二十四里     宁善乡 县东南四十里。旧有丰邑,后并。     钦平上里 东塘村。     下里 白沙浦通津桥(初,梁石为步,中流以舟济,号中济。政和甲午为十八梁)。     崇德里 桑屿、东路、上下于塘(在海中)、(库本、崇抄作“竽塘”。)关岭、蛤沙、北交(旧有镇,今废)、大小亭山(昔黄氏兄弟载宝没于此,遂二处立庙)。     永福乡 县南二十四里。     新安里 荻芦。     安庆里 赤沙渡、赤沙馆。郑崎。     永贵里 (旧有上、下里亭,并。)船步渡、荻芦寨(有渡)、二沙镇(今废)、后浦。     太平乡 县西四十里。     光化里 罗崙渡、潘渡。     清河里     临江里 泗口、汤洋、长圆、卢溪(旧有北岭镇,后废)。     安仁里 上屯、东岸、白岩、中屯、陂西、天凿、长溪、下屯、菜洋、东岸渡、七猴渡。     名闻下乡 县西北七十七里。     安义里 辛洋溪、丹洋、下屯、洪路。     中鹄里 南坂山、黄岩村。(旧名通化。唐张莹尝有诗:“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景德中,以更里名)。     敦贤里 翠林山。     安定里 洋尾、东充。     名闻上乡     加贤里 九弯溪、西际。     下里 麦浦。     进贤里 东塘、黄坑。     归仁里 (旧属太平乡)米令桥头。     五贤上乡 县东北百五十里。     集政里 上洪、(崇抄有旁注改“洪”为“鸿”。)白鹄、下廉、麻村、临海。     安德里 状元坊(以郑侍讲鉴两优释褐,名)。     招贤下里 (旧不分上、下里)峡口镇(今废)。     五贤下乡     保安里 瓷窑、管渎。     建兴里 浮曦、赤石村。     招贤上里   ○侯官县   〔望〕          州西南百步。唐武德六年置,治州西江岸,水陆三十一里。贞观五年,省入闽县。长安二年,析闽县西十二乡复置。贞元五年,洪水漂坏。后团练观察使郑叔则奏,移入州城。元和二年,省;五年,复置。【先是同长乐省,(底本作“先见同长乐省”,崇抄同,据库本改。)仍置场征,世不便,(库本作“民不便”。)遂复置。】伪闽龙启元年,改为闽兴,以长乐为侯官。三年,皆复旧。     东--西 百八十里。     南--北 二百九十里。      东 闽县界,五十步。      西 永福县界,八十里。      南 闽县加崇里,二里。      北 怀安县崎山界,五里。界首至县,二十里。      东南 闽县宁越门,一里。      西南 永福县筇溪村,五十里。界首至县,五十里。      东北 怀安县界,二里。      西北 闽清县仁溪埕,百里。界首至县,三十里。     十乡 五十里     桂枝乡 县西南二里。以唐陈去疾登元和十四年科第,改名。刘若虚作“陈淑”。《唐登科记》无“陈淑”,有“陈蜀,闽县人”。     荣亲里 (旧名延福。咸平五年,刘若虚登第,授大理评事,知温州永嘉县。解任归乡时,王父母、父母俱无恙。谢侯泌因改今名以宠之。若虚自记,仍赋诗)。     聚星里 城内。     永平里 城内。     东孝悌乡 县南八十里(旧无东字)。     安平里 陈湖。     驯翚里 小目溪。     永钦里 柳桥。     处仁里 (旧属桂枝乡)。     孝顺里 (城西草市)。     美宅里 祭酒岭(俗呼为“进酒”。湛温,光州人,事王延翰,官至御史大夫、国子祭酒。时,延禀守建州,与延翰有隙,遣使觇之。延翰命温往饯,因鸩之。温叹曰:“唇亡则齿寒,吾宁以一身代万人肝脑涂地。”引卮独酌,毙于岭下)。     西孝悌乡 县西百里。旧修文乡。     扬名里 赤岸。     惠化里 赤岸。     齐礼里 塘岸。     招贤里 石门。     顺平里 石门。     胜业乡 县西十五里。     新安里 瓦埕。     孝成里 新道、玉山(宿猿洞之西南,伪闽望祀之所)。     正节里 廊回。     方兴里 后坞。     方乐里 洪塘。     修仁乡 县西南七十里。     永康里 横棣。     迁蝗里 南屿。     绥平里 坎下。     灵凤里 高崎。     海平里 昙崎。     永安乡 县西北百六十里。     嘉祥东里 大湖洋。     西里 白沙。     保安上里 大目溪(崇庆院前丰泽潭。相传:龙每二年一兴,(底本作“相传龙□二年一兴”,缺一字,库本作“相传有龙二年一兴”,崇抄作“相传龙每二年一兴”,据补。)兴则暴雨涨溪,冲梁突岸。乃以铁缆缆之,上铸铁佛,缝罅皆藏铁。自此不为患)。     下里 蒙溪。     永兴里 鼋村。     清化里 鼋村。     守仁里 仁溪、汤背。     石门乡 县西北八十五里。     九功上里 甘蔗。     下里 甘蔗。     归德里 唐举。     万安里 彭蜞。     东太平乡 县西北百二十里。     兴禾里 屿头。     东安里 黄沙岭。     安仁里 雪峰、汤院。     加川里 后尾。     畴川里 后尾。     西太平乡 县西北百二十里(旧原丰)。     仁德里 大、小若。(底本有关各处皆作“大小若”,库本同,崇抄原亦作“若”字,又再添加“竹”头,遂成“箬”字。按今地名是“大、小箬”,或非宋代原名,仍从其旧。)     旗亭里     志节里     惇和里     永宁里 (以上四里,地名侯官镇)     五芝乡 县西南百里,旧令善乡。     闽光里 (《方舆记》:月屿。出蟟蛤,号蟟沙(底本作“出潦蛤,号潦沙”,库本同,据崇抄改。)     清政里 (旧曰“贞正”,避仁庙讳,改)白鹤。     三秀里 黄岸、江口。     新兴里 古灵。     吉壤里 龙湖。   ○长溪县        〔望〕          州东北。水陆五百四十五里。【《旧记》:八百五十六里。】唐武德六年,析连江置。寻省以为宁远镇。长安二年复置。【县南有溪数十里,通海。】宁远故城遗址今尚存。【或言:“长溪,唐尝升为松州。”按《旧唐志》:武德中,括州管松、嘉、台三州。(底本作“括州管松、嘉、合三州”,库本同,据崇抄改“合”为“台”。)七年,废松州为松阳。则长溪未尝为松州也。】     东--西 八百四十五里。     南--北 六百三十里。      东 海,十里。自海至榆星屿,二百里。      西 建宁府界,二百三十里。界首至政和县,百七十里。      南 海,百里。      北 处州界,三百六十里。界首至龙泉县,三百里。      东南 海,十里。      西南 宁德县界,百五十里。界首至县三十五里。      东北 温州界,二百里。界首至平阳,一百里。      西北 处州界,四百里。界首至县,三百里。      四乡 二十二里     劝儒乡 县东北。唐林嵩登乾符二年第,观察使李晦表请改乡里,因敕赐今名。     擢秀里 (底本作“折秀里”,库本同,据崇抄改。)赤岸、盐埕、文翁桥、饭溪、沙江渡、龙首桥、三沙峰火寨。(“三沙峰火寨”,崇抄于“峰”旁添改“烽”字,疑非旧名。)     望海里 敛村、太姥山、村、(底本作“□村”,缺一字,库本作“文村”,据崇抄补。)三陀九岭、(崇抄作“王陀九岭”。)益溪、大小圆塘、白露、盐埕(六十六灶)。     遥香里 白林桥、翁潭、王孙、雁溪、三尖。     育仁里 南北镇、后埕、沙埕(县四里)。     廉江里 桐山、骆驼岭、百秤。(崇抄作“百祥”。)     灵霍乡 县西南六十里。     万安里 大小黄沙、狮头、盐埕(与擢秀里百二十五灶)、金波桥、宣化桥、(底本“宣□桥”,缺一字,据崇抄补。)戢田(县北)、龙首山(崇抄作“龙贡山”。)(西胁有清泉,病者饮辄愈)。     温麻里 石背、东湾、盐田。     柘阳里 盖竹、蝉洋、重鱼、罗浮。(崇抄作“罗鱼”。)     沿江里 古漏、苏洋、大流港。     秦溪东里 东属、下益、才良。(底本作“下益才良”,崇抄作“下盃方良”,库本作“下盃才良”。)     西里 大小籰、黄崎、深浦。     永乐乡 县西北二百里。     仁风里 龙皋、茜洋、黄兰、秦溪口、白沙、大梅。(底本作“大海”,库本同,据崇抄改。)     西兴里 白沙、廉村、薛家坂(唐进士薛补缺令之所居。其孙芳杜,为人正直。既死。乡人为立祠,与令之同祠。立亭曰“清风”)。(底本作“唐□□□□□今之所居”,缺五字,且误“令之”为“今之”,又“为人□直”、“与□之同祠”皆缺字,据库本补。)     钦德里 缪洋、鸡屿、牛岭。     平溪里 大小鱼溪、西溪、麻竹、斜滩。     归化东里 察洋、湖边。       西里 松潭溪、船潭。     安东乡 县东南九十里。     安民里 (县南十里。地形饮海中作蜂腰。(底本作“蜂要”,库本同,据崇抄改。)东名上限,西名下限。往尝截之通潮,以不能而止。岁春夏交,有跨鱼掩至,其积如山)盐埕、沙舌、高平山(俗传:菖洪尝游其上,有丹鼎、丹灶)。     新南里 吒崎(旧有浙津驿在八尺琅玕头,今废)。     连海里(底本作“建海里”,据库本、崇抄改。) 蚶砚石、苦竹(滨海之民,多“滬业”。《舆地志》:“海滨渔捕,张两翼,潮上,即没以取鱼。谓之“滬业”)。(底本作“扈业”,崇抄同,库本作“滬业”。按,陆龟蒙《渔具咏序》云:“列竹于海澨曰滬”,据改。)     招贤里 (旧无)上下角、西臼、蛎澳、大小金盐埕(同安民里输宁德县)。   ○长乐县        〔紧〕          州东南百里。【曾师建《记》:百二十里,潮信也。】唐武德六年,析闽县地为新宁县,在敦素里平川。【距今县十五里。】寻改为长乐。上元元年,防御使董玠以其卑湫,移治吴航头。元和三年,省入福唐县。五年,复置。伪闽龙启元年,改为侯官县。三年,仍旧。永隆三年,改闽县为长乐,长乐为安昌,明年仍旧。     东--西 百二十里。     南--北 六十五里。      东 海澳,三十五里。      西 闽县界,一里。水路百二十里至县。      南 福清县界,五十里。      北 山外大海,取连江县界,(底本作“取”,崇抄同,库本作“去”。)百二十里。      东南 千零里至东洛。水路百二十里。      西南 泉元里至石尤岭,(各本均只作“尤岭”二字。按其下“泉元里”条,有“石尤岭”。又卷三“福清县”亦记“北长乐县石尤岭分水为界”,知脱一“石”字,补之。)三十五里,福清县界。      东北 新开里到当西澳,水路百二十里,外连江县界。      西北 宾兴里至闽县苦竹溪,水路十五里。(底本作“小路”,据崇抄改。)     四乡旧七乡 三十二里     善政乡 县西一里,并永泰乡为之。(廉风、建兴、崇德、敦素、崇贤,旧属永泰。)     宾贤里 (旧德致里。因邹异中经明行修科改。)河南临水渡,出首石(县主山,高二十余丈,广数十里,中有泉。四望皆水也,又名“四水口”)、县驿(县南十五步)、临水驿(县西一里)、吴航头(相传夫差略地至此,未必然)。     逍遥里 黄弹岭。     进贤里 桃坑(源出董平山)。     廉风里 董平山。     建兴里 (距海半里)。     清平里 沙坑。(距海半里。县滨海处多沙,风飏飞积,小成坡,大成山,岁岁迁徙无定,扑面眯目,(底本作“扑面昧日”,据库本、崇抄改。)无所不至;而米谷、饮食中殊无之。亦异也。)     崇德里 北湖(距海三里)。     敦素里 (旧县治,距海五里)     崇贤里 晁石。     仁义里 获溪桥(源出大山阳,流入演江,江阔九里,深十一丈,东流二十里入海。昔有二龙起于江中,白归山阳,则白龙潭也;黑居山阴,则祥云潭也。有人于潭侧获卵壳,大如斗)。     昌化乡 县东南十里,并依德乡为之(海滨、崇化、良田、千零。旧属依德)。     絃歌里 石梁。     海滨里 东石。     崇化里 流水。     良田里 江田。     千零里 社下、钟门驿(今无)。     崇仁里 湖东。     和风里 河下、双髻石。     招贤里 竹■〈土寻〉。     永胜里 千历。     二难乡 县西南五里,旧崇丘乡。以潘循、潘衢同登祥符元年第,改。后并安时乡之昆由、依福、灵石、泉元、归义里。     同荣里 (疑更“归义”为之)参溪、破石潭(下有石柱庙)、抟纱潭(深不可测,尝有以纱一抟测之,不至其底)。     崇丘里 大边、洋门。     信德里 小边。     嵩平里 白田。     (上三里,旧属闽县。咸平二年,以煎盐之乡与闽县惟界一岭,私贩丛至。踰境即非所部,闽之弓手仓卒莫至,遂以隶之)     泉元里 石尤岭、白岩山。     依福里 (前曾村)     灵石里 小门。     昆由里 百石堰、黄龙潭(底本作“黄龙潭”,库本、崇抄皆作“黄新潭”。)(岁旱,雩之。昔有巫者妻沤麻潭侧,见黄龙首藉其上,驰以告其夫,夫以告县。往祈之,俄而大雨)。     芳桂乡 东北二十五里。     新开里 梅花村。     方乐里 东皇村。     大宏里 (以林犯御名思中宏词,(林慎思,长乐人,字虔中,唐咸通十年,以博学宏词第进士。本志因南宋孝宗名“慎”,故避讳以“犯御名”三字代之。)奏名)大石、渡桥。     万安里 相村、祥云潭(旧名“玄云”。祥符中,避圣祖名,改。旱,祷即应)。     敦化里 古烂岭。   《三山志》卷第二终   卷第三 地理类三     叙县       福清县       古田县       永福县       闽清县       宁德县       罗源县       怀安县   ○福清县        〔望〕          州东南百二十里。【《旧记》百七十七里。】唐圣历二年,析长乐南八乡置万安县。【因乡为名。】天宝元年,改为福唐。梁开平二年,改为永昌。唐同光元年,复为福唐。伪闽龙启元年,改为福清。【或曰:“晋天福初改为南台县”。考,未见。】     东——西 百二十里。     南——北 百四十七里。      东 大海,五十里。      西 兴化军百丈岭分水为界,六十里。      南 大海,百二十里。      北 长乐县石尤岭分水为界,二十五里。      东南 海。      西南 莆田县县岭分水为界,六十里。      东北 长乐县薛田岭分水为界,五十里。      西北 闽县常思岭分水为界,六十五里。     七乡旧十乡 三十六里     太平乡 县东五里。旧有龙兴、崇宾里,后入永东、永西、海坛三里。     永东里 通海桥(俗名河头,舟楫所萃。天聖五年,以木为之。元祐中,增十三间,名坦履。绍兴中,知县黄童以桥南势卑,增筑八梁)。     永西里     修仁里 (旧属永乐乡)     海坛里 (海中间,八百里,户三千)     万安乡 县西南,四十里。旧有文秀乡,以翁谏议承赞得名;嘉祐省,隶万安。     万安里     新丰里 (旧属太平乡)     灵德里     苏田里 (旧属文秀乡,有里、外,今并。)万安桥、铁场桥。     光贤里 (旧属文秀乡。翁承赞之居)     安香里 (旧属文秀乡。相传雪峰真觉僧归莆中,囊山僧妙应迓之,举香问讯)     崇德乡 县东南五十里。山亭乡,旧有遵义、遵教、灵瑞、时和里,今并附近诸乡。     钦唐里     惇和南里 (旧有惇和北里,今并)     归化北里     南夷北里 (旧属山亭乡)     拜井里 (闽王审知筑占计洋,凿井无水,拜而得之)     安夷南里 (旧属山亭乡。)     孝义乡 县南二十五里。旧有万寿、桑里。后并。     栖仁里     江阴里 (旧属崇德乡)     临江里 径江、蹑云桥(元丰初作。名鳌江桥。政和五年为亭。淳熙初,改今名)。(底本于“临江里”下有此注文,库本同,崇抄所无。)     南匿里 (旧属万安乡)     归化南里 
/
本文档为【淳熙三山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