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

2011-06-22 50页 doc 209KB 4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609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饮片第六部分:中药300品功效与应用 中药饮片培训大纲 一、了解饮片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理论知识: 1、中药基础知识;中药300品(来源、功效及应用);别名与处方应付; 2、中药配伍及禁忌;组方合开中药;特殊用法(单包、捣碎等); 3、斗谱的编排原则与中药调剂; 4、方剂基础知识:组方原则;常用基础方剂30首的药物组成、功效、组方特点; 三、实践知识: 1、识药300品; 2、计量器具的熟练使用,审方、调剂、复核、打包等反复练习; 3、实践掌握常用货位100品; 4、处方识别:识字迹,识别名,识组方; 5、掌握整个饮片销售服...
中药饮片
第六部分:中药300品功效与应用 中药饮片培训大纲 一、了解饮片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理论知识: 1、中药基础知识;中药300品(来源、功效及应用);别名与处方应付; 2、中药配伍及禁忌;组方合开中药;特殊用法(单包、捣碎等); 3、斗谱的编排原则与中药调剂; 4、方剂基础知识:组方原则;常用基础方剂30首的药物组成、功效、组方特点; 三、实践知识: 1、识药300品; 2、计量器具的熟练使用,审方、调剂、复核、打包等反复练习; 3、实践掌握常用货位100品; 4、处方识别:识字迹,识别名,识组方; 5、掌握整个饮片销售服务。 饮片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懂药 1、品种不全,不知如何补充,所以方子抓不全; 2、不认识中药(包括来货验收,如果没有品名、编码,就不认识是什么药); 3、不了解药性、功效,无法向顾客解释相关问题; 4、不知道哪些中药需要特殊处理,如单包,捣碎,研磨及其它有特殊使用的等。 二、不懂方 1、对顾客拿来的方子不认识,(因为很多中医大夫写字较草); 2、看不懂药品的“别名”(中药有一药多名的很多); 3、看不出配伍禁忌; 4、看不出组方的治疗作用。 三、不懂如何与顾客沟通 专业不精,顾客不信服,无法与顾客进行沟通; 比如:关于饮片价格问题的解释,一个方子划下来,和其它药店相比,我们没有优势,但中药与成药不同,它有等级之分,我们的中药质量在长春市场里占上等,所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卖点。营业员在与顾客交流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这一点打动顾客。关于质量的说法有很多,如杂质多少、生品与制品的不同、长期贮存不当生虫、发霉等;质量决定药效,吃药是为了治病,再便宜的药没有质量的保证,就谈不上好的疗效。对比说服法,可以让顾客同时在两家买同一付药,从外观品质与内在疗效都有区别,顾客自然就会明白贵有贵的道理。 中药饮片培训课程目录 第一部分:中药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常用中药300味(按功效分类) 第三部分:药品的正名与处方应付 第四部分:中药应用 第五部分:中药斗谱的编排、调剂操作 第六部分:中药300品功效与应用 第七部分:中药处方 第一部分: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药的来源与采集(用药部位) 1、植物药: 全草:地上部分——益母草、薄荷、紫苏;连根入药——车前草、大蓟、小蓟;嫩苗——茵陈蒿;带叶花梢——夏枯草。 叶类——大青叶、楷杷叶、艾叶;(霜桑叶) 花——含苞欲放的金银花、槐花、辛夷;刚开放时的月季花;花粉期的蒲黄; 果实——未成熟的枳实、青皮、乌梅;略熟时的枸杞子、女贞子;成熟时的瓜蒌、马兜铃; 根与根茎——天麻、苍术、葛根、桔梗、玉竹; 树皮或根皮——黄柏、厚朴、杜仲;牡丹皮、地骨皮; 2、动物药:鸡内金——鸡砂囊的角质内壁;阿胶——驴皮胶 3、矿物药;石膏——硫酸钙;朱砂——硫化贡 4、其它类:如菌类:茯苓、灵芝等 二、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必要的加工过程。 炮制目的:1、消除或降低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如川乌、草乌; 2改变药性,如地黄(熟地); 3、便于贮藏或制剂,如贝壳类,动物药焙制等; 4、去除杂质,用药准确;如远志去心; 常见炮制方法: 修制——纯净(挑、拣、簸、刮、刷);粉碎(捣、碾、镑、锉);切制(切、铡)。 水制——淋、洗、泡、漂(昆布、海藻)、浸、润(软化切制)、水飞(炉甘石); 火制——炒(炒黄、焦、炭;清炒、辅料炒)、炙(用醋、蜜、盐水等液体辅料拌炒)、煅(有猛火煅烧使质地松脆--紫石英)、煨(煨肉豆蔻); 水火共制——煮(酒煮黄芩)、蒸(首乌)、淬(醋淬鳖甲)、单(杏仁、桃仁) 三、中药性能:利用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 1、四气作用:寒、凉——消除热证;温、热——消除寒证; 2、五味作用:辛味—发散、行气、活血,如红花; 甘味—补益、和中、缓急,如甘草; 酸(涩)味—收敛、固涩,如五味子、乌梅; 苦味—通泄、清泄、降泄、燥湿,如黄柏; 咸味—软坚散结、泻下,如昆布、海藻; 淡味—渗湿、利尿,如茯苓等 附:常用中药术语 1、道地中药:药物产地与药物疗效有密切关系,在药名在标明产地,称为“道地中药”。如河南武陟牛膝、安徽亳州白芍、浙江桐乡杭菊、山东平邑金银花等。 2、药引:处方中的辅佐药,作用有二,一是引药归经,即引导药物的药力达到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二是协助主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如: 药物类——防风、羌活、甘草、生姜、大枣; 食物类——蛋黄、蛋清、蜂蜜; 其他类——酒、醋、盐、茶叶等。 3、忌口:病人服药,忌食某些食物,称为“忌口”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膻等刺激性食物。 4、脚注:指医师开处方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处加的注解。其作用是简明地标示要求调剂人对该药的饮片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 脚注内容:炮制法、煎法、服法 常见脚注术语: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 第二部分:常用中药300味(按功效分类) 1、解药 1)辛温解表——麻黄、桂枝、紫苏(苏梗、苏叶)、白芷、苍耳子、荆芥、防风、羌活、辛夷; 2)辛凉解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野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2、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 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兰根)、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北豆根)、白花蛇舌草、白鲜皮、金荞麦; 5)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 3、泻下药 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3)峻下药——牵牛子; 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已、秦艽、豨莶草、木瓜、络石藤、徐长卿、桑枝、桑寄生、五加皮、白花蛇(乌梢蛇、蛇蜕)、海桐皮、海风藤、千年健; 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金钱草、海金沙、石韦、萆薢、茵陈蒿、地肤子、萹蓄、瞿麦、灯心草; 7、温里药——附子(乌头)、干姜(炮姜)、肉桂、吴茱萸、细辛、丁香(母丁香)、高良姜、小茴香(八角茴香); 8、理气药——橘皮(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青皮、枳实(枳壳)、佛手、香橼、木香、香附、乌药、沉香、川楝子、荔枝核、薤白、玫瑰花; 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 10、驱虫药——槟榔(大腹皮);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槐花(槐角)、侧柏叶、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藕节; 12、活血化瘀药——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莪术、三棱、丹参、虎杖、益母草(茺蔚子)、鸡血藤、桃仁、红花、五灵脂、牛膝、穿山甲、蟅虫、水蛭、王不留行、苏木;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药——半夏、桔梗、旋复花、白前、前胡、瓜蒌、贝母、竹茹、浮海石、胖大海; 2)止咳平喘药——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苏子、桑白皮、枇杷叶、白果、银杏叶; 14、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花; 15、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代赭石、钩藤、天麻、刺蒺藜、决明子、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罗布麻; 16、开窃药——麝香、冰片、石菖蒲; 17、补虚药 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 2)补阳药——鹿茸、巴戟天、肉苁蓉、仙茅、淫羊藿、胡芦巴、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益智仁、冬虫夏草、蛤蚧、菟丝子、沙苑子、锁阳、韭子、阳起石; 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夜交藤)、白芍、阿胶、龙眼肉; 4)补阴药——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枸杞子、桑椹、墨旱莲、女贞子、龟板、鳖甲、黑芝麻; 18、收涩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浮小麦、肉豆蔻、赤石脂、罂粟壳、莲子(莲须、莲子心、莲房、荷叶)、芡实、山茱萸、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乌贼骨; 19、涌吐药——; 20、外用药及其它——硫黄、雄黄、砒石、炉甘石、硼砂、明矾、大蒜、斑蝥、蟾酥、马钱子、蛇床子、蜂房、血竭、樟脑、大风子、木槿皮(土槿皮)、丝瓜络、松香、孩儿茶; 第三部分:药品的正名与应付 正名与应付 正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名为“正名”。未收入药典的,以通用名称为准。 处方中直接写药物正名,常需要付炒、炙、煅等炮制后的药品,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或减低毒性。 1、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清炒或炒的商品,如苏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牛蒡子、决明子、僵蚕、麦芽、莱菔子、酸枣仁、白术、枳壳、芡实、冬瓜子等。 2、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蜜制品的:桑皮、枇杷叶、瓜蒌仁、百合等 3、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盐制品的:橘核、蒺藜、车前子、小茴香、补骨脂、胡芦巴、益智仁、巴戟天、杜仲等 4、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醋制品的: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莪术、大戟、甘遂、芫花、。 5、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滑石粉炒制品的:水蛭、象皮、刺猬皮、狗肾、鹿鞭。 6、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炒炭的:蒲黄、血余、棕榈、侧柏叶、地榆。 7、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煅制品:龙骨、龙齿、牡蛎、磁石、赭石、炉甘石、瓦楞子、海浮石。 8、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砂烫、蛤粉烫品种的:穿山甲、骨碎补、狗肾。 9、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姜汁制品的:竹茹、厚朴。 10、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付酒制品的: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 11、直接写药物正名时,付漂去咸味的:昆布、海藻、海螵蛸。 处方药品的合写 二蒺藜:刺蒺藜、沙苑子; 二芍或赤白芍:赤芍、白芍 二术:苍术、白术; 二苓:赤苓、茯苓; 二乌:制川乌、制草乌; 二活:羌活、独活; 二冬:天冬、麦冬; 二胡:柴胡、前胡; 二防:防风、防己; 二地:生地、熟地; 知柏:知母、黄柏; 二母:知母、浙贝母 二芽:炒谷芽、炒麦芽; 生熟麦芽:生麦芽、炒麦芽; 二丑:黑丑、白丑; 二决明:生石决明,决明子; 三仙:神曲、山楂、麦芽; 焦三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 焦四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焦槟榔; 生龙牡:生龙骨、生牡蛎; 龙牡:煅龙骨、煅牡蛎 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 中药别名 丁香——公丁香、紫丁香、大花丁香; 八角茴香——大茴香、八角、大料; 人参——糖参、白参、红参、园参、野山参; 人参叶——参叶; 九香虫——屁巴虫、打屁虫(清炒); 儿茶——孩儿茶、棕儿茶; 刀豆——刀豆子、大刀豆; 万年青——冲天七、开口剑; 三七——参三七、田七、山漆(三七或三七粉);汉三七 三棱——荆三棱、京三棱、山棱(麸炒);醋三棱(醋炒) 干姜——干姜片 炮姜——炮姜炭、姜炭、黑姜、干姜炭; 土荆皮——土槿皮; 土茯苓——冷饭团、仙遗粮; 土鳖虫——庶虫、土元、地鳖虫; 大血藤——红藤、红血藤; 大青叶——大青; 大枣——干枣、红枣、小红枣、乌枣; 大黄——生大黄、大黄、川大黄、锦纹、川锦纹、川军(生大黄片); 酒大黄、酒军、炒大黄(酒炙大黄);大黄炭、川军炭、锦纹炭(大黄炭);熟大黄、酒炙熟大黄、熟军、炙军(酒炙熟大黄); 大蓟——大蓟、刺秸子、刺蓟、驴扎嘴(大蓟);大蓟炭(炒炭); 大腹皮——槟榔皮、大腹毛、大毛; 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南山豆根; 山柰——香三柰; 山茱萸——山萸肉、山萸、酒炙山茱萸、杭山萸、枣皮(去核); 山药——山药(生山药);炒山药(麸炒);土山药(土炒);淮山药、怀山药 山楂——生山楂、生山楂片、生楂片(生山楂片);山楂(炒山楂);焦山楂(炒焦); 山慈菇——毛慈菇、茅慈菇; 千年健——千年见、一包针、年健; 千金子——续随子; 川木通——白木通; 川贝母——川贝、青贝、松贝、黄炉贝; 制川乌——川乌、乌头、川乌头; 川芎——芎穹(生品);酒川芎(酒炒); 川楝子——金铃子、楝实; 广防己——防己、木防己、防己片、广防己片; 广金钱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过路黄 广藿香——藿香;藿香梗;藿香叶; 女贞子——冬青子(酒炙); 小茴香——盐炒小茴香;茴香 马齿苋——马舌菜 天仙子——莨菪子 天仙藤——马兜铃藤; 天冬——天门冬、明天冬; 天竺黄——竺黄、竺黄精、竹黄; 天花粉——花粉、栝楼根、蒌根; 天南星——炙南星、南星(制品); 天麻——天麻片;明天麻、赤箭 天葵子——紫贝天葵; 木瓜——宣木瓜、木瓜片; 木香——广木香(木香片);煨木香(煨木香片); 木贼——木贼草; 木蝴蝶——千张纸、玉蝴蝶; 木鳖子——木别子(生品); 瓦楞子——瓦楞子(煅);生瓦楞子(生); 王不留行——留行子、王不留、王不留行(炒);生王不留行(炒);奶米 五味子——北五味、辽五味、炙王味子(醋炙); 车前子——车前子、炒车前子、盐车前子(盐炒); 太子参——太子参、童参、孩儿参(生); 化橘红——橘红、化橘红(生);炙橘红(蜜炙); 牛黄——丑宝、犀黄; 牛蒡子——牛子、牛蒡、鼠粘子、恶实、大力子(炒); 牛膝——怀牛膝;牛夕 升麻——绿升麻(升麻);炙升麻(蜜炙);升麻炭; 片姜黄——姜黄(生); 乌药——台乌药、乌药片; 乌梢蛇——酒炙乌梢蛇; 乌梅——酸梅(乌梅);乌梅肉;乌梅炭; 丹参——紫丹参(丹参);酒丹参(酒炙); 巴戟天——巴戟肉、巴戟、炙巴戟、炙巴戟天(盐炙); 水蛭——蚂蟥、炙水蛭; 艾叶——艾叶、艾叶炭(炭);生艾叶(生);艾绒;艾条; 玉竹——葳蕤、萎蕤、肥玉竹(生); 甘草——甘草(生);炙甘草(蜜炙); 甘遂——甘遂(醋炙); 石决明——石决明(生);煅石决明(煅); 石膏——石膏(生);煅石膏(煅); 龙胆——龙胆草、胆草(生);胆草炭、龙胆炭(炭); 龙眼肉——桂圆肉、龙眼(净品);元肉、桂元 北沙参——沙参、莱阳沙参(生); 冬虫夏草——虫草、冬虫草; 冬葵果——冬葵子; 白芍——白芍(生);酒白芍(酒炙);炒白芍(清炒); 白附子——制白附子片(姜矾制);生白附子片(生); 白矾——明矾(生);枯矾(煅); 白及——白及粉、白及片; 白果——银杏、白果(生);炒白果(清炒); 白术——白术(麸炒);焦白术(炒焦);土白术(土炒);于术(野);贡术 白前——白前(生);炙白前(蜜炙); 白扁豆——白扁豆(生);炒白扁豆(清炒); 白薇——白薇(生);炙白薇(蜜炙); 瓜蒌——栝楼、瓜蒌、全瓜蒌(瓜蒌丝); 瓜蒌子——瓜蒌仁(炒); 玄参——元参(生);黑玄参 半夏——生半夏;清半夏(矾制);姜半夏(姜矾制);半夏、法半夏; 地枫皮——钻地风、地风、地枫; 地骨皮——枸根皮; 地黄——地黄、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黄);生地炭(炒炭); 熟地黄——熟地;熟地炭; 地榆——地榆炭、地榆(炭);生地榆(生地榆片); 西洋参——洋参、花旗参; 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 百合——百合(生);炙百合(蜜炙); 百部——百部(生);炙百部(蜜炙); 当归——当归(全归片);当归身(去芦尾);归尾;酒当归(酒炙);当归炭(炒炭); 肉豆蔻——肉蔻、肉果、玉果、煨肉豆蔻; 肉苁蓉——大芸、淡大芸、寸芸、酒苁蓉(酒炙); 竹茹——竹茹(生);姜竹茹(姜汁); 朱砂——辰砂、朱砂粉(水飞);丹砂 延胡索——元胡、延胡、元胡索、玄胡索、醋元胡、炒元胡(醋炙);玄胡 血余炭——血余; 全蝎——全虫(盐水制);蝎子 灯心草——灯心草(生);灯心炭(煅);朱灯心(朱砂拌灯心); 决明子——决明子、草决明(炒);生决明子(生); 冰片——梅片、龙脑冰片; 安息香——息香; 防己——粉防己、汉防己、(生);木防己 防风——北防风、口防风; 红大戟——大戟(醋炙);生大戟; 红花——草红花;南红花、红蓝花; 麦芽——麦芽、炒麦芽(炒);生麦芽(生); 远志——制远志、远志肉(甘草水制); 杜仲——杜仲、炒杜仲(盐水炒);生杜仲(生); 豆蔻——白豆蔻、白蔻仁; 芫花——老鼠花、头痛花、药鱼草、醋炙芫花;生芫花(生); 花椒——川椒、蜀椒; 花蕊石——花蕊石、煅花蕊石(煅);生花蕊石(生); 芥子——芥子、白芥子、芥茉子(炒);生芥子(生); 苍术——苍术、茅苍术、关苍术、北苍术(麸炒); 苍耳子——苍耳子、炒苍耳子、苍耳(炒); 芡实——芡实、芡实米、鸡头米(麸炒); 芦根——芦根、苇根、苇茎; 苏木——苏木花; 赤小豆——红小豆、红豆; 赤石脂——煅赤石脂、煅石脂、石脂(煅); 赤芍——赤芍药、山赤芍; 两面针——入地金牛、双面针、两背针; 连翘——连轺、老翘、青翘; 吴茱萸——吴萸(甘草炙); 牡丹皮——丹皮、粉丹皮(生);丹皮炭; 牡蛎——牡蛎、煅牡蛎、牡蛎壳(煅);生牡蛎(生); 何首乌——何首乌、首乌、制首乌、制何首乌(黑豆汁炙);生首乌; 伸筋草——舒筋草、狮子草; 佛手——川佛手、广佛手、佛手片; 皂角刺——皂刺、皂刺针;猪牙皂 谷芽——谷芽、炒谷芽、香谷芽(炒);生谷芽(生); 谷精草——谷草珠; 龟板——炙龟板(砂烫醋淬); 辛夷——辛夷花、木笔花;望春花 沙苑子——沙蒺藜、潼蒺藜、沙苑蒺藜; 沉香——沉水香、沉香木;沉香粉; 羌活——川羌、西羌活; 诃子——毛诃子、诃子肉、诃黎勒; 补骨脂——破故纸、故纸、盐骨脂(盐炙); 阿魏——臭阿魏; 陈皮——橘皮、广陈皮、新会皮; 附子——附子、黑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白顺片);盐附子(盐附子片); 忍冬藤——金银藤; 鸡内金——鸡肫内金、炒鸡内金(醋炙); 鸡骨草——红母鸡草; 鸡冠花——鸡公花; 青风藤——大风藤、排风藤; 青皮——均青皮、醋青皮(醋); 青蒿——蒿子、臭蒿; 青黛——靛花、靛沫花、蓝靛、青黛靛; 青礞石——礞石、煅青礞石; 枇杷叶——杷叶、广杷叶、炙杷叶(蜜炙); 板蓝根——大青根、板蓝根片; 苦木——苦胆木、苦皮树; 苦杏仁——杏仁、炒杏仁、炒苦杏仁; 苦参——野槐、地槐; 苦楝皮——苦楝; 苘麻子——青麻子、白麻子; 郁李仁——李仁、小李仁; 郁金——玉金、郁金片(生);醋郁金(醋炙); 虎杖——阴阳莲、在叶蛇总管、虎杖根、斑杖根; 岩白菜——岩壁菜、石白菜; 昆布——裙带菜; 罗布麻叶——罗布麻; 知母——毛知母、肥知母、生知母; 垂盆草——狗牙齿、佛甲草; 使君子——留球子(生); 侧柏叶——侧柏、侧柏炭(炭);生侧柏叶(生); 佩兰——佩兰叶、香佩兰; 金沸草——旋覆花秧; 金钱草——铜钱草、路边草; 金银花——银花、二花、双花;忍冬花 金樱子——金樱子、倒挂金钩(生);炙金樱子(蜜炙); 狗脊——烫狗脊、金毛狗(砂烫);金毛狗脊 鱼腥草——蕺菜、臭草; 京大戟——大戟、草大戟、红芽大戟(醋炙); 炉甘石——甘石、浮水甘石、龙脑甘石(煅); 泽泻——泽泻、建泽泻(泽泻片);炒泽泻、盐泽泻(盐炙); 卷柏——卷柏、还魂草(生);卷柏炭; 珍珠母——真珠母、煅珍珠母(煅); 枳壳——枳壳、炒枳壳、川枳壳(麸炒); 枳实——枳实、小枳实、炒枳实(麸炒); 柏子仁——柏子仁、柏仁;侧柏仁 栀子——生栀子(生);山栀、越桃、栀子(姜炒);焦栀子(炒焦); 胡芦巴——芦巴子(盐炙); 荆芥——全荆芥; 南沙参——南沙参(生);炒南沙参(米炒); 南鹤虱——鹤虱、北鹤虱、天名精子(生); 草乌——草乌、制草乌、草乌头(制);生草乌(生); 草果——草果、炒草果、草果仁、炒草果仁(炒); 茜草——茜草(生);茜草炭; 荜澄茄——山鸡椒; 茯苓——云苓、白茯苓; 砂仁——广砂仁、砂米、缩砂仁;阳春砂、春砂仁 牵牛子——白牵牛子、炒白牵牛子、白丑、炒白丑(炒); 厚朴——炙厚朴、川厚朴、川朴、温朴、紫油厚朴、姜厚朴(姜汁炙); 威灵仙——灵仙、铁丝灵仙、铁脚灵仙; 骨碎补——申姜、毛姜、猴姜(砂烫); 钩藤——双钩、双钩藤; 钟乳石——钟乳石、煅钟乳石、石钟乳(煅); 香加皮——北五加、杠柳皮; 香附——香附、醋炙香附、醋香附、香附子、炒香附、炙香附、莎草根(醋炙);香附米 香橼——陈香橼、香元; 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禹余粮——禹余粮、禹粮石(煅); 独活——独活、川独活、大活、西大活(生); 胖大海——大海、安南子、蓬大海; 洋金花——曼陀罗花、风茄花、洋金花(生); 前胡——信前胡、前胡(生);炙前胡(蜜炙); 首乌藤——夜交藤、何首乌藤; 穿山甲——山甲片、山甲珠、炮山甲、甲珠(砂烫醋淬); 秦艽——西大艽、左秦艽、大艽; 秦皮——白蜡树皮、苦枥白蜡树皮; 桔梗——北桔梗、南桔梗、苦桔梗、玉桔梗; 桃仁——桃仁、山桃仁、(炒桃仁); 莱菔子——炒莱菔子、萝卜子、炒卜子(炒); 莲子——莲子肉、莲实、建莲肉; 夏枯草——夏枯球;枯草 莲房——莲房(生);莲房炭; 莪术——莪术(醋炙);生莪术(生);文术 荷叶——荷叶(丝);荷叶炭; 柴胡——柴胡(北柴胡片);醋柴胡(醋炙);南柴胡(南柴胡); 党参——党参(生);米炒党参(米炒);炙党参(蜜炙); 浙贝母——浙贝、大贝、象贝; 海螵蛸——乌贼骨、乌鱼骨; 益智——益智仁(盐炙); 桑叶——桑叶、霜桑叶(生);炙桑叶(蜜炙);冬桑叶 桑白皮——桑白皮、炙桑白皮、炙桑皮(蜜炙);生桑皮、生桑白皮(生);双皮 桑螵蛸——桑螵、桑螵蛸(蒸); 黄芩——黄芩、枯芩(生);炒黄芩、酒黄芩(酒炙);黄芩炭;元芩 黄连——黄连、味连、雅连、川连(生);酒黄连、酒川连(酒炙);姜黄连、姜连(姜汁炙);萸黄连、萸连(吴茱萸制);黄连炭、川连炭; 黄柏——黄柏(生丝);酒黄柏、酒柏(酒炙);盐黄柏、炒黄柏(盐炒);黄柏炭、川柏炭; 黄芪——黄芪、炙黄芪(蜜炙);生黄芪(生片);生芪 黄精——黄精、炙黄精(酒炙); 蛇蜕——蛇蜕、龙衣(酒炙); 旋覆花——旋覆花、蜜旋覆花(蜜炙); 商陆——商陆(醋炙); 鹿茸——黄毛鹿茸(梅花鹿茸);青毛鹿茸(马鹿茸); 麻黄——麻黄、生麻黄(生);炙麻黄(蜜炙);麻黄绒(生); 淫羊藿——淫羊藿、仙灵脾、炙淫羊藿(羊油炙);羊藿 贯众——绵马贯众、贯众(生);贯众炭; 绵萆薢——萆薢;粉萆薢(生); 棕榈——棕板、棕边、陈棕炭、棕边炭(炭); 款冬花——款冬花、冬花(生);炙冬花、炙款冬花(蜜炙); 葛根——葛根、粉葛根(生);煨葛根;甘葛 紫石英——醋煅紫石英; 紫菀——紫菀(生);炙紫菀(蜜炙); 蛤壳——蛤壳(生);蛤粉(煅); 椿皮——樗根皮、樗白皮、椿根皮(麸炒); 蒺藜——白蒺藜、刺蒺藜、炒蒺藜(盐炒); 蒲黄——蒲黄、蒲黄炭(炭);生蒲黄(生); 槟榔——大白、大腹子、海南子、槟榔(生);焦槟榔(炒焦); 酸枣仁——酸枣仁、炒枣仁、炒酸枣仁(炒); 蔓荆子——炒蔓荆子; 罂粟壳——米壳、炙米壳、炙罂粟壳、(蜜炙);御米壳 赭石——代赭石、赭石、煅赭石(醋淬); 蕲蛇——蕲蛇、白花蛇、五步蛇(酒炙); 僵蚕——天虫、白僵蚕、炒僵蚕(麸炒); 橘核——盐炙橘核; 薏苡仁——薏米、苡仁、炒苡仁(麸炒);生薏米、生薏仁、生苡仁(生);焦薏米(炒焦);土薏米(土炒); 藕节——藕节、老节(生);藕节炭(炭); 鳖甲——鳖甲、别甲、炙鳖甲(砂烫醋淬); 麝香——寸香、当门子、脐香、元寸(麝香仁); 蝉蜕——蝉衣、蝉退; 穿心莲——一见喜、苦胆草; 拳参——紫参; 玄明粉——元明粉; 火麻仁——大麻仁、麻子仁; 巴豆——江子、刚子; 徐长卿——寮刁竹; 蚕沙——蚕矢; 泽漆——猫儿眼睛草; 薤白——小根蒜; 娑罗子——苏罗子、开心果; 绿萼梅——绿梅花、白梅花、红梅花; 神曲——六神曲;六曲 槐花——槐米; 仙鹤草——脱力草; 灶心土——伏龙肝; 虻虫——牛虻; 月季花——月月红; 刘寄奴——化食丹; 浮海石——石花、海浮石; 竹沥——竹油; 矮地茶——平地木、紫金牛、老勿大; 饴糖——胶饴; 紫河车——胎盘、人胞; 黄狗肾——狗鞭; 阿胶​——驴皮胶;阿胶珠 麦门冬——寸冬、麦冬; 墨旱莲——旱莲草、鳢肠; 黑脂麻——黑芝麻、巨胜子; 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蒂 常山——鸡骨常山; 胆矾——鸭嘴绿胆矾;兰矾 雄黄——明雄黄、雄精、腰黄; 砒石——信石、砒霜、白砒、红砒; 轻粉——汞粉、水银粉; 升药——升丹、三仙丹; 铅丹——黄丹、广丹、东丹; 硼砂——月石、蓬砂; 斑蝥——斑蚝、花班毛; 马钱子——番木鳖; 血竭——麒麟竭; 樟脑——潮脑、脑子; 守宫——天龙、壁虎; 枸杞子——枸杞、杞果 五倍子——肚倍、角倍 续断——川断 五灵脂——灵脂 益母草——坤草 桑寄生——寄生 瞿麦——巨麦 蒲公英——公英、黄花地丁 紫花地丁——地丁 地龙——蚯蚓、广地龙; 茵陈蒿——茵陈、绵茵陈; 胡黄连——胡连 高良姜——良姜 第四部分:中药应用 一、中药配伍及禁忌 1、配伍方法:单行——独参汤——人参; 相须——石膏配知母; 相使——茯苓配黄芪; 相畏(相杀)——半夏配生姜; 相恶——人参配莱菔子; 相反——十八反、十九畏; 2、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 内容: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备注: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 瓜蒌(全瓜篓、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 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内容: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烈性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馎莫相依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生,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 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忌: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甚至造成堕胎的中药为妊娠禁忌用药。 禁用药(毒性中药,绝对禁止使用)——马钱子; 忌用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应避免使用)——天仙子、轻粉、斑蝥、雄黄、三棱、莪术、水蛭、关木通、土鳖虫、川牛膝、千金子、巴豆、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丁公藤、芒硝、玄明粉、阿魏、猪牙皂、益母草、麝香、附子、虻虫、天山雪莲花、鳖甲胶等; 慎用药(一般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或药性辛热)——蟾酥、华山参、硫黄、干漆、姜黄、急性子、瞿麦、制川乌、制草乌、番泻叶、白附子、枳实、三七、大黄、王不留行、西红花、红花、肉桂、苏木、虎杖、卷柏、漏芦、穿山甲、桃仁、凌霄花、牛膝、郁李仁、枳壳、天南星、冰片、禹余粮、常山、赭石等。 二、中药的用法与用量 1、用法:多宜温服;发散风寒的宜热服;滋补药饭前服,安神药睡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大的宜饭后服。 一付中药,一天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 煎服方法:  首先将中药放入砂锅中(忌铁、铜锅)用清水浸泡30~60分钟,放水量须高出药面3厘米左右,放于炉火上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15~25分钟,滤出再放入清水再煎,须连煎2~3次,最后将所煎药液混匀,药液一般控制在500~800毫升左右,每天煎一付,分早、晚服用。 特殊煎法: 先煎:矿石、贝壳、动物角甲类,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30分,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珍珠母、龟板、鳖甲、鹿角霜;有毒饮片先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如制川乌、制草乌。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不宜煎煮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它药煎好前5-10分入煎即可,如薄荷、砂仁、鱼腥草、豆蔻、沉香等;久煎成分易被破坏,如钩藤、苦杏仁、大黄、徐长卿等。 包煎:含粘液质多的易粘糊锅底,如车前子、葶苈子;含绒毛的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辛夷;花粉等细小药物,避免漂浮影响有效成分剪出,如蒲黄、海金沙、蛤粉等。 另煎:贵重中药,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或减少成分被其它药渣吸附损失。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茸片等。 冲服:一些用量少,贵重中药宜研成粉末有药液冲服如三七粉、羚羊角粉、紫河车粉、蕲蛇、琥珀、沉香、鹿茸等。有些药物入煎剂有效成分被破坏,需研末冲服,如雷丸。 烊化:胶类、密膏类,如阿胶、鹿角胶、鳖甲角、蜂蜜。 2、用量:成人一般中药内服每付每味3-5克;部分可为15-20克; 1两=50克;1钱=5克(16进制1两=30克;1钱=3克) 毒性中药:口服多入丸散;外用多研末调敷或入膏药中;用量多为0.001克以上. 毒性中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雪上一枝蒿、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天仙子、洋金花、闹羊花、斑蝥、青娘虫、红娘虫、蟾酥。 第五部分:中药斗谱的编排、调剂操作规程 斗谱是一组药柜中各斗及斗内前后格饮片存放顺序的规律。不应该忽视中药斗谱的编排规律,不辨药性,零乱杂陈,任意改变存放顺序,给调剂人员带来操作的不便,甚至出现差错事故。 1、药斗设置:一般是多格抽屉式组合柜,“横七竖八”。每个大斗分为3格,每格一品饮片,药斗最下层专设3个特大斗,用于存放质地轻泡、销量较大的饮片。 2、斗谱编排原则: 摆放依据:中医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和中药性能而设,饮片摆放时尽量将处方中经常配伍应用的饮片存放在一起,便于调剂时查找。 (1)常用饮片应放在斗架的中上层;如当归、白芍与川芎;黄芪、党参与甘草;黄芩、黄连与黄柏;陈皮、枳壳与枳实;山药、泽泻与牡丹皮等。 (2)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应放在斗架的最高层;如月季花、玫瑰花与白梅花;络石藤、青风藤与海风藤;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等。 (3)质重饮片和易造成污染的饮片应放在斗架的低层。如磁石、赫石与紫石英;龙骨、龙齿与牡蛎;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 (4)质地松泡且用量大的应放在斗架最下层的大药斗内;如通草、茵陈、竹茹、荷叶、金钱草、番泻叶、淫羊藿等。 3、特殊中药的存放 (1)形状类似的不能放在一起;如山药与天花粉;炙甘草与炙黄芪。 (2)配伍相反、相畏的不能放在一起;如乌头类与半夏的炮制品、瓜蒌;人参与五灵脂;丁香与郁金等。 (3)为防止灰尘污染,有些中药不能放在一般的药斗内;如龙眼肉、青黛、玄明粉、蒲黄等;宜放在瓷罐中。 (4)细料药品(昂贵的、稀少的)不能存放在一般药斗内;如西红花、 西洋参、鹿茸、海龙、海马等。 (5)毒性中药与麻醉中药决不能放在一般药斗内。如生川乌、生草乌、罂粟壳等。 饮片调剂的供应 1、查斗:检查药与名是否相符;品种是否短缺;检查药品日消耗量,是否应补量;检查药品清洁度、有无生虫变质等。 2、装斗:药斗装量不可过满,防止抽拉时药物溢出造成相互掺混;一般药装入容积的4/5,种子及粒圆细小的应装入3/5。装药不可用力按压以免使药碎乱影响外观。 有的饮片在补货时需要事先处理,如过筛,全草入药或种子类。 外形相似的装斗前核对准名签;对细小粉末或种子应垫纸盛装。 掌握先入先出的原则装斗和销售,做到用旧储新。 药品贮藏量不宜超过日销量的30倍,不得少于日销量的10倍。 查看药品质量时,发现吸潮、变色、结块、蛛网、虫蛀、发霉现象及时保养与处理。 调剂操作规程 1、收方(审方):重点审查处方中药名是否写潦草不清、药味重复、药量模糊或遗漏;毒性药、峻烈药超量或笔误;处方中有无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方中是否有不适合前煮的药物(朱砂、芦荟);问清药付数(有可以代煎中药的门店问清是自煎还是代煎);对方中缺味药,审方时必须先告知。 作为一名中药调剂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熟透医生书写笔路和用药规律,还应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结合自己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较熟练地识别和处理收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计价:严格按照公司商品价格进行核价,不得任意抬高或降低药价,更不可估价;对于分等级的品种,应注明或告知顾客与调剂人员;原方复配时,应重新核价,不能随原价。 3、调配:先行洁净工具,调整器具;调配时要随时参看处方,不能凭记忆操作,对每味药应按处方先后顺序及药物的片形、质地、颜色逐味单列排放,以方便对药味的复核,避免差错。 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先煎、后下、包煎等应按常规单包处理并注明。 4、复核:为保证用药安全,防止调剂错误或遗漏,对调配完的处方和药味,必须进行复核。(此项工作应由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药师负责。)复核的重点内容:调配的药味与应付的是否一致,称取的分量、质量是否与处方相符;药品无虫蛀、发霉变质、该制不制、该捣不捣、生炙不分;有特殊煎服的是否已作单包和说明;代煎药还须复核煎药凭证与处方姓名、时间、药剂数相符。 5、发药:核对药品(药剂)、顾客、交款凭证等;交待煎法、用法、服法及饮食禁忌;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更须详细向患者交待清楚。药品包装是否坚固,药袋有无破损等。 需临时捣碎的常用饮片:此类药不能给整药,但也不能提前捣碎放置时间过长,(捣碎后最多不应超过1周) 川楝子、牛蒡子、白果、白扁豆、瓜蒌子、决明子、红豆蔻、豆蔻、芥子、诃子、郁李仁、使君子、胡椒、荜茇、草豆蔻、草果、荔枝核、、牵牛子、砂仁、桃仁、莱菔子、益智、酸枣仁、蔓荆子、橘核等。贝母、白矾、海马、鹿角霜、穿山甲、鳖甲、龟甲、儿茶、肉桂等。 第六部分:中药300品功效与应用 1、解表药 1)辛温解表——麻黄、桂枝、紫苏(苏梗、苏叶)、白芷、苍耳子(苍耳草)、生姜(姜皮)、香薷、荆芥(荆芥穗)、防风、羌活、辛夷、藁本; 桂枝 来源:樟科肉桂嫩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的痰饮证;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及症瘕等。 防风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用于外风)。 其它:麻黄宜先煎;紫苏、生姜解鱼蟹毒;香薷用于夏季乘凉、饮冷或风寒与暑湿感冒证;羌活适用于上半身风湿疼痛;白芷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鼻渊头痛;藁本善于风寒所致巅顶剧痛,痛连齿颊,偏头痛;苍耳子、辛夷用于鼻渊、头痛;辛夷煎服用纱布包煎;葱白不能与蜂蜜同服; 2)辛凉解表——薄荷、牛蒡子、蝉蜕、淡豆豉、桑叶、菊花(野菊花)、蔓荆子、葛根、柴胡、升麻、浮萍、木贼; 薄荷 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头痛、发热、目赤、咽喉肿痛;麻疹初期,疹发不畅;肝气郁滞,胸肋胀痛。(入煎剂后下)。 蝉蜕 功能主治: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外感发热,温病初起,疹出不畅;肝经风热,目赤、多翳、多泪;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菊花(野菊花) 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据产地与花色不同分白菊花、黄菊花、杭菊花、滁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用于外感风热和温病初起的发热、头昏;肝经火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配伍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 野菊花:清热解毒,用于疔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其它:牛蒡子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及咽喉不利,麻疹初起和痄腮;淡豆豉可解表除烦;桑叶用于疏风清热和肝经实热所致目赤涩痛、多泪;蔓荆子用于风热所致偏头痛,目赤痛;葛根用于湿热泻痢,热病烦渴(消渴证),高血压脑病,葛花可解酒醒脾;柴胡解半表半里之邪及肝气郁结证,也可用于气虚下陷证;升麻可升阳举陷,用于中气虚弱引起的内脏下垂;浮萍用于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木贼可明目退翳,止便血与痔疮出血。 2、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谷精草、密蒙花、青箱子、寒水石、鸭跖草; 夏枯草 来源:唇形科植物夏枯草带花的果穗。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肝热与阳亢型高血压。 其它:生石膏可泻肺热及胃火,煅石膏多外用于湿疹,水炎烫伤;知母泻肺胃实热,还可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火旺,消渴;芦根可清肺胃之热、利小便;天花粉用于热病伤津,肺热燥咳,注射液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淡竹叶可用于热病口渴,心与小肠热盛,口舌生疮与小便于工作淋病;栀子可清热除烦,肝胆湿热所致黄疸,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密蒙花可清肝明目退翳。 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黄芩 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病证,如黄疸、泻痢、热淋、痈肿疮毒;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内热迫血妄行所致吐、咳、便、衄血及血崩;胎热不安。 其它:黄连可用于肠胃湿热所致泻痢、呕吐,热病神昏及痈疮肿毒,耳目肿痛;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疮疡肿毒,湿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等;龙胆草用于湿热黄疸,湿疹及肝经热极生风所致高热惊厥,手足抽搐,肝胆实热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苦参用于湿热诸证,皮肤瘙痒,脓疱疮,疥癣,小便不利湿热涩痛。 3)清热凉血药——犀角(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犀角(水牛角)用于血热出血,热病神昏,热毒发斑;生地黄用于热入血分的各种出血,热盛伤阴口渴、便秘等;玄参用于热入气分伤阴口干身热,热入血分发斑,咽喉肿痛,疮毒,瘰疬;牡丹皮可清实热、退虚热,治疮毒;赤芍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紫草可凉血解毒,治疗斑疹、烫伤、火伤;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兰根)、青黛、穿心莲、牛黄、半边莲、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北豆根)、马勃、马齿苋、白头翁、秦皮、鸦胆子、红藤、败酱草(墓头回)、白花蛇舌草、熊胆、白蔹、白鲜皮、漏芦、山慈姑、金荞麦、地锦草、绿豆(绿豆衣)、蚤休、拳参、垂盆草; 金银花(忍冬藤) 来源: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疮、痈、疖肿,热毒泻痢。清解暑热,清头目。忍冬藤多用于痈肿疮毒。 牛黄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用于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痉挛抽搐;中风、惊风、癫痫等热阻心窍所致的神昏、口噤;热毒郁结所致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其它: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善于清心散上焦之热和热毒蕴结所致的疮毒、瘰疬,被称为疮家圣药;蒲公英可治热毒疮疡和内痈、乳痈、咽喉痛及小便湿热不利;紫花地丁与公英相似,但长于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可用于丹毒、口疮、咽喉肿痛;板兰根以解毒散结见长;青黛用于血热出血,小儿惊风,热咳痰喘、痄腮;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湿热泻痢、湿疹、热淋;半边莲用于毒蛇咬伤、蜂蝎刺螫,足面浮肿;土茯苓用于梅毒、火毒痈疖、热淋;鱼腥草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小便涩痛;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山豆根用于热毒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北豆根还有降血压作用和抗癌活性。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白头翁用于湿热下痢脓血;鸦胆子可截疟治痢、腐蚀赘疣,;红藤和败酱为治肠痈腹痛之要药;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现代用于胃癌、食管癌和直肠癌等;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白蔹可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白鲜皮用于湿热疮疹,黄水淋漓,肌肤湿烂和皮肤瘙痒;漏芦多用于乳痈和乳汁不下。 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不宜久煎;地骨皮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消渴尿多; 3、泻下药 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大黄 来源:蓼科植物大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血热出血;热毒疮疡和烧伤;妇科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等;生品泻下力较强,入汤剂后下,酒制活血作用较好,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芒硝用于实热大便秘结及口疮、咽痛、目赤等(西瓜霜),亦可外敷治乳痈;番泻叶用于泻下导滞,治疗便秘,小量缓下,大量峻下;芦荟用于习惯性便秘和热结便秘,小儿疳积,也可外用治癣或杀虫,入丸散不入汤剂。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此类药物富含油脂,能润肠滑肠,使大便软化排出。多用于年老体虚,产后阴虚,血虚的便秘人群。 3)峻下药——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甘遂、大戟、芫花;此类药物均有毒,泻下作用峻猛,会引起剧烈腹泻,多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等症。 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已、秦艽、豨莶草、臭梧桐、木瓜、络石藤、徐长卿、桑枝、桑寄生、五加皮、白花蛇(乌梢蛇、蛇蜕)、海桐皮、蚕沙、寻骨风、海风藤、千年健、松节; 白花蛇(乌梢蛇、蛇蜕) 来源:蝮蛇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定惊。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麻风,顽癣和皮肤瘙痒;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乌梢蛇作用与白花蛇相似但力弱;蛇蜕用于祛风定惊,止痒退翳。 其它:独活用于风湿痹痛,尤其是以下部痹证为宜,兼可用于风湿表证,皮肤湿痒;威灵仙用于风湿痹痛,性善走,祛风止痛作用较强,也可用于诸骨鲠咽;防已与桑枝用于风湿痹痛,利水消肿;秦艽用于风湿痹痛,手足拘挛,骨蒸潮热,利湿退黄;豨莶草也可用于湿疹瘙痒及高血压病;木瓜也可用于吐泻转筋,消化不良;徐长卿也可用于湿疹顽癣和毒蛇咬伤;桑寄生也可补肝肾,养血安胎。 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藿香 来源: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化湿,解暑,止呕。用于湿阻中焦证,暑湿证所致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泄泻等,一般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藿香正吃散。 其它:苍术可燥湿健脾,祛风湿。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风寒湿痹,痿软无力,也可明目,用于夜盲证;厚朴可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佩兰与藿香功能相似;砂仁也可温中安胺,用于妊娠呕吐;白豆蔻和草豆蔻也可止呕;草果可截疟。 6、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金钱草、海金沙、石韦、萆薢、茵陈蒿、地肤子、冬瓜皮(冬瓜子)、赤小豆、泽漆、萹蓄、瞿麦、灯心草、冬葵子; 茯苓 来源:多也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心悸,失眠。 金钱草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用于淋证,泻热排石,尤其是泌尿系统结石;湿热黄疸,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其它:猪苓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带下。其利水作用较茯苓强;泽泻可利水渗湿泻下焦之热;薏苡仁也可用于健脾,祛风湿痹痛,肺痈,肠痈;车前子也可用于暑湿泄泻,目赤,内障,视物不清,肺热咳嗽;车前草与车前子相似,还可清热解毒;滑石可利尿通淋,清解暑热;木通利尿通淋,泄热通乳;通草清热利水,通乳;、海金沙利水通淋;石韦利水通淋,肺热咳喘,止血;萆薢可利湿浊,用于膏淋,祛风湿痹痛,腰痛;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疸;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冬瓜皮利水消肿;冬瓜子清肺化痰排脓;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萹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瞿麦利水通淋;灯心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喉痹。 7、温里药——附子(乌头)、干姜(炮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荜茇、丁香(母丁香)、高良姜、小茴香(八角茴香)、胡椒; 附子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加工品.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证,可助心阳,补肾阳;阳虚证,肾、脾、心诸脏阳气虚弱均适用;痹痛。先煎30-60分钟。 其它:乌头(川乌,草乌可祛风湿,散寒止痛);干姜可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用于脾胃寒证,脘腹冷痛,亡阳证,寒饮咳嗽气喘;炮姜温里作用弱,但可止血;肉桂可用于肾阳不足,脘腹冷痛,寒湿痹痛,痈肿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吴茱萸用于脘腹冷痛,疝痛,头痛,呕吐吞酸,外用醋调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疗口舌生疮;细辛可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牙痛,痹痛,寒痰伏肺咳嗽气喘,鼻渊;花椒可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泄泻和蛔虫腹痛;荜茇温中止痛同时可用于龋齿疼痛;丁香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同时可用于肾阳不足所致阳萎,脚弱;母丁香作用与公丁香相似但力弱;小茴香同时可用于寒疝疼痛,睾丸偏坠;八角茴香功效与小茴香相近;高良、胡椒姜可温中止痛。 8、理气药——橘皮(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青皮、枳实(枳壳)、佛手、香橼、木香、香附、乌药、沉香、川楝子、荔枝核、青木香、薤白、檀香、柿蒂、甘松、玫瑰花、九香虫; 橘皮(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同属植物成熟果实的果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湿浊中阴所致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以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橘核多用于疝气、睾丸肿痛;橘络可用于咳嗽胸痛;橘叶可用于胁痛、乳痈、乳房结块;化橘红可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不化)。 其它:青皮为幼果,性较陈皮峻烈,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痛,食积不化,症瘕积聚;枳实可用于食积腹痛,便秘,泻痢里急后重,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枳壳作用较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佛手和香橼均可舒肝理气、和中化痰;木香可行气调中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气虚、运化失常证;香附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乌药可用于寒郁气滞,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寒疝及痛经,肾阳不足小便频数、遗尿;沉香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胃寒呕吐、呃逆,肾不纳气之虚喘;川楝子可行气止痛,杀虫疗癣;荔枝核可用于寒疝睾丸肿痛,妇女气滞血瘀的经前痛和产后痛;青木香、薤白用于寒凝胸中所致胸痹;檀香可治冠心病;柿蒂可降逆止呃;玫瑰花可理气和血。 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 山楂用于食积不化,肉积不消,腹痛、腹胀泄泻及产后恶露不尽,疝气偏坠疼痛,现代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神曲消食和胃;麦芽消食和中,回乳;谷芽消食作用与麦芽相比较缓;鸡内金可运脾消食,固精止遗,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遗尿、遗精;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用于食积不化,痰涎壅盛,气喘咳嗽。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大腹皮)、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贯众、榧子、芜荑;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虫证患者常见绕脐腹痛,呕吐涎沫,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鼻、耳瘙痒,久则出现面色萎黄,形瘦腹大,或浮肿乏力。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紫珠、白茅根、槐花(槐角)、侧柏叶、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艾叶、灶心土、藕节;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人体内各种出血证,其特点是活血止血,止血不留瘀;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尤其长于止痛。 艾叶 来源:菊科植物艾的叶片。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于出血证。对妇女崩漏下血尤为适宜;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以及带下。 其它:大蓟可凉血止血,散瘀消痈,用于出血证和疮痈肿毒,现也用于高血压病、肝炎;小蓟用于血热出血和热毒疮痈;地榆可凉血止血,用于出血证和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白茅根用于血热出血证和热淋,小便不利,小肿;槐花可凉血止血,而以止下部止血为主;(槐角止血作用弱,但泻热强,且有润肠作用;)侧柏叶可凉血止血,祛痰止咳;外用可治疗脂溢性皮炎(酒泡七天);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现用于滴虫性阴道炎和阴痒、疟疾;白及除可收敛止血,尚可消肿生肌,用于疮痈肿毒和手足皲裂、肺痈
/
本文档为【中药饮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