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2011-06-17 9页 doc 71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9099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10322112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 毕业论文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专 业 现代养殖技术与加工 学生姓名 周 宏 毕业班级 养殖1031班 指导教师 陈 润 芳 完成日期 2005年11月 目 录 摘要................................................3 1 仔猪拉稀原因分析....................................3 1.1病理性拉稀.............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10322112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系 毕业论文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专 业 现代养殖技术与加工 学生姓名 周 宏 毕业班级 养殖1031班 指导教师 陈 润 芳 完成日期 2005年11月 目 录 摘要................................................3 1 仔猪拉稀原因分析....................................3 1.1病理性拉稀.......................................3 1.2生理性拉稀......................................3 1.3断奶应激性拉稀..................................4 1.4其他原因引起的拉稀..............................5 2 病理性原因分析......................................6 2.1仔猪黄痢.......................................6 2.2仔猪白痢.......................................6 2.3仔猪红痢.......................................6 3仔猪拉稀的综合防治措施...............................6 3.1预防措施.......................................6 3.2治疗方法 .......................................8 4、4.总结..............................................8 致谢................................................... 9 参考文献................................................9 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养殖1031班 周宏 摘要:仔猪拉稀是长期困扰养猪业而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养猪生产者和饲料生产者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据调查,仔猪的拉稀问题相当普遍,腹泻率一般在20%左右,死亡率在2%~ 4%左右,但在有些条件交差的猪场,断奶后仔猪的腹泻率可达到70%~80% ,死亡率达到15%~20%,有的甚至高达60%。为养猪生产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仔猪拉稀也是目前仔猪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仔猪拉稀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仔猪拉稀病理和防治的研究应用具有重大的开发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仔猪 拉稀 原因 措施 1.仔猪拉稀原因分析 仔猪拉稀的原因由多方面引起,其具体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原因、环境原因、疾病原因、管理原因等多方面。具体如下: 1.1病理性拉稀 1.1.1细菌性拉稀: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圆环病毒等引起的仔猪拉稀,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增生性回肠炎等。 1.1.2病毒性拉稀:由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拉稀,如流行性拉稀、传染性胃肠炎、猪瘟、伪狂犬病等。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拉稀和轮状病毒感染,以呕吐、水样拉稀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底粘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 1.1.3寄生虫性拉稀: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较为常见,发生地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 1.1.4由母猪产后综合症引起的拉稀,如低血糖症等。 1.2生理性拉稀 1.2.1免疫反应抑制 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母猪初乳中免疫蛋白含量高达7%,而新生仔猪的肠壁通透性较大,能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以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大为减少,仅为0.5% ,仔猪主要依靠主动免疫。可是,当给仔猪提早断奶时,由于仔猪出现反应,而降低仔猪抗体水平,抑制细胞的免疫力,使仔猪抵抗力减弱,故容易发生腹泻。 1.2.2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由于仔猪胃液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灭活。其次仔猪消化生理机能是逐渐发育成熟的。1月龄左右的仔猪,其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如果此时,从饲料中摄取过量植物蛋白质,对仔猪来说很不适应,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腹泻。 1.2.3胃肠道菌群的变化   胃肠功能正常时,肠道里有益与有害微生物处于互相制约状态,保持平衡,使猪不发病。如果早期断奶,由于出现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抑制,消化酶活性降低等,造成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损害,使其抵抗力降低,原先存在肠道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便乘机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发生。 1.2.4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消化酶是指仔猪消化道里的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等。当仔猪早期断奶时,断奶后1周,这些酶的活性显著降低,降到断奶前水平的1/3。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断奶后,乳糖消失,使乳糖来源终止,胃酸分泌很少,此时胃的PH值上升(酸度降低),这直接影响上述消化酶的活性,使仔猪消化功能降低、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1.3断奶应激性拉稀 常发生于断奶后4-10天,粪便为水样,严重者肛门失禁,有时边吃料边排粪。断奶应激、饲料变化、卫生不良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特别是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很容易就致病,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据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发生拉稀。 1.3.1环境应激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子分离.食物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下降,消化不良而发生拉稀.(仔猪从原出生地、生长地移至别处不习惯,温差太大等)。 1.3.2营养性应激 没奶吃,只吃料不习惯。 1.3.3心理应激 母子分离不习惯。 1.4其他原因引起的拉稀 1.4.1霉菌毒素引起的拉稀 因大宗原料如玉米等含有霉菌毒素而引起仔猪拉稀(有时虽然肉眼看不见,面看起来原料没有变质,但实际上霉菌毒素含量已超过)。 1.4.2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至水泻样拉稀,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拉稀。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1.4.2.1哺乳母猪突然换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母猪哺乳需要大量的能量而改变饲料配方,加大饲料中能量的比例,当饲料中能量饲料如玉米比例添加量超过60%时,仔猪很快就会出现拉稀这时主要表现为黄白痢症状,这是因为突然能量饲料形成的乳汁过于浓稠,乳汁含量高,而形成的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打乱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导致了仔猪的拉稀. 1.4.2.2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饲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饲料中米糠,油饼,鱼粉等比例过高,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采后无法消化而拉稀;饲料霉变本身含有大量的毒素,可以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絮乱而拉稀,喂青绿饲料过多,或轻泻饲料如麦麸等比例过大,就容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而拉稀. 1.4.2.3仔猪供水不足:仔猪开食后,往往食欲很旺盛,如果此时供水不足,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感染细菌发生拉稀. 1.4.2.4哺乳母猪患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导致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絮乱,引起乳汁变性,导致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拉稀. 1.4.4母猪过肥: 产前母猪过肥,产后母乳过浓易引起仔猪白痢,主要是消化不良所致。 2.病理性原因分析 2.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7日龄以内多发,一般发生在7-30日龄以内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也最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主要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同窝中其他仔猪相继发生拉稀,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的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精神萎顿,吃奶减少或不吃,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剖检以肠道病变为主,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的内容物和气体。 2.2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流行性,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上以排出灰白色、糊状、有腥臭昧稀粪为特征.病猪拱背,行动迟缓,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栏舍污秽、母猪乳汁不足或过于浓稠等匀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发展。病程2-7天,如能积极治疗,合理饲养,一般死亡很少,大部可自行康复。 2.3仔猪红痢:仔猪红痢(又称 型魏氏梭菌型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 出血性肠炎或坏死性肠炎:由 型魏氏梭菌引起,发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以排出粉红色或棕色稀粪便为特征。粪内常含灰色坏死性碎片生。由丙型魏氏梭菌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排红色粘液粪便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常常是全窝发病全窝死亡,发病季节不明显。剖检病变主要为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淋巴肿胀。 3.仔猪拉稀的综合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3.1.1搞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首先是母猪哺乳期间不要随便改变饲料的配方或更换饲料,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在配制母猪料,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不能超过60%;粗蛋白的含量不能低于18%,要多喂青饲料,母猪产前7天开始减料,产仔当天不喂饲料,产后逐渐加料,使母猪能够均匀地分泌出性状优良、数量充足的乳汁,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其次应保证母猪初乳期内基本健康无病,给母猪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夏季要防热降温,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曾强母猪的体质;及时的清除粪便,保持圈舍卫生干燥,母猪产前5天将产圈打扫干净,铺上干草,用0.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消毒,并把每个乳汁挤掉几滴,再仔猪吃奶。然后每2-3天猪舍和环境各消毒一次,每周应对母猪乳房用消毒药消毒1次. 3.1.2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仔猪的保温,除增加垫草外用保温伞保温板或红外线灯泡增温,预防仔猪受凉而发生拉稀。同时做到仔猪一出生,用拜有利口服1ml,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预防仔猪黄病。并视情况对仔猪进行滴服其他抗菌药液,效果更好,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内药物。为了防治仔猪肠道菌群失调,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足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复用。用细菌制剂等就不能再用抗生素)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器官的发育,减少仔猪的拉稀。 3.1.3加强预防免疫 3.1.3.1母猪免疫:母猪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菌苗5ml,2周后再注射10ml,预防仔猪红痢。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d免疫注射1次,预防仔猪黄白痢。 3.1.3.2仔猪免疫:(1)用细菌制剂喂仔猪。用促菌生等在仔猪吃乳前喂服,然后哺乳,预防黄白痢;(2)用红痢血清注射。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 3.1.4使用疫苗免疫:大多数仔猪拉稀病用药物防治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使用疫苗做免疫预防。免疫时采用.本地菌株制备的疫苗效果最好 建议免疫程序如下: 病症 疫苗 时间 仔猪黄白痢 乳猪黄白痢遗传工程活疫苗仔猪 黄痢疫苗 母猪产前20—25天口服 母猪分娩前40天、15天各注射一次,每次2毫升 仔猪红痢 仔猪肠毒血症C型干粉菌苗 经产猪产前3天一次,初产猪产前30天、15天各一次,每次2毫升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菌苗 仔猪30日龄肌注1毫升 猪流行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 母猪临产前15-30天接种4毫升新生籽猪紧急接种每头0.5毫升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 母猪产前15-45天肌肉和鼻内各接种1毫升 3.2治疗方法 3.2.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在确诊的基础上进行.细菌性腹泻时.应通过药敏试验或根据本地感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仔猪拉稀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仔猪就会死于脱水和继发感染。临床上我们根据不同情区别对待。 在仔猪发病初期,仅出现拉稀,尚有一定的食欲与饮欲,可在肌肉或皮肤下注射抗菌药物。1天2次,连用2-3天。在发病中期,仔猪初拉稀外,食欲废绝,身体明显消瘦,有脱水症状。在注射抗菌药物的同时,进行口服补液。方法是:根据猪只大小,用胃导管一次投服药液300-1000ml。药液的配置以口服补液盐为基础,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或加点收敛药物。配合一些葡萄糖和维生素等壮补药。对极度衰竭的严重病猪,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进行静脉输液,在输入的葡萄糖盐水中,加入适量的抗菌素、地塞米松2ml和10%VC1-2ml;为防止酸中毒,还可以用3%-5%碳酸氢钠。 此外,我们通常还采用了以下治疗(1)用0.1%亚硒酸钠1ml一次注射,防止仔猪下痢;(2)用1.0-1.5ml/(Kg.体重)乳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用3天;(3)取白术、苍术、山药、泽泻各50克,共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泡20分钟,混于精料中喂母猪,每日1次,连喂2日,哺乳仔猪吃乳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3.2.2利用微生物竞争抑制原理进行治疗 口服有益微生物制剂通过凋节肠道内的氧气或PH 值可竞争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恢复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环境.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这类制剂有“促菌生”、“凋痢生”、EM制剂。 4.总结 仔猪与母猪的饲养管理都十分的重要是密不可分,仔猪的拉稀的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为了在养殖中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在仔猪饲养管理中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治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致谢: 感谢三年来关心教育我的院系部领导、班主任陈润芳老师、中兽医老师李远明老师、动物疫病老师阳刚老师、微生物老师杨仕琼老师养猪学老师曾饶琼老师、家畜解剖学老师肖吉德老师、实验室的张老师以及关心支持帮助我的人,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论文指导老师陈润芳老师,感谢她对我在这次论文写作中的耐心教导和热心帮助。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主编,兽医微生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2] 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 [3] 代广军主编,集约化养猪实用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4] 葛兆宏主编,动物微生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 [5] 董彝主编,实用猪病临床类症鉴别,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6] 贺生中主编,家畜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 [7] 误曾竖主编,养猪场猪病防治,金盾出版社,2002.7 [8] 高作信主编,兽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2002.4 [9] 张统环、宫庆林主编,养猪实用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 [10] 张永泰主编,高效养猪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1] 李宝林主编,仔猪饲养与疾病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2] 韩俊文主编,养猪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咨询电话:15208188517 QQ:1060971756
/
本文档为【浅谈仔猪拉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