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2011-06-06 4页 pdf 458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0534

暂无简介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20 8 世界遗产专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2总第198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顾金孚 王显成 ..一 ,.........- ..- .-- ......- -.月...............................- ..- ......- ..- ..- ..........- ..- ..- ..- ..- ......- ............................⋯ ⋯ , [摘要】非物质丈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得到认可,政府和学界都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20 8 世界遗产专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2总第198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顾金孚 王显成 ..一 ,.........- ..- .-- ......- -.月...............................- ..- ......- ..- ..- ..........- ..- ..- ..- ..- ......- ............................⋯ ⋯ , [摘要】非物质丈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得到认可,政府和学界都对非物质丈化遗产的旅 游开发现出很大的热情,摧游开发对非物质丈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非物质文 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热潮下,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誉惕非物质文化遗产摧游开发过程中的不良倾向, 才有利于促进非物质丈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非物质丈化遗产;旅游开发;互动功能;不良倾向;开发原则 中图分类号:Fso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仪阵一召926(2(X)8)02一刃208一(阵 基金项目: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2007习Lv一B一08) 作者简介:顾金孚(1963一),浙江嘉兴人,副教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分院院长,嘉兴市非物质文化研究 基地副主任;王显成《1卯8一》,硕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嘉兴 3l4()35 我国于2(X玛年8月正式加人了《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引起社会的 关注,成为举国上下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都 在积极讨论怎样才能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场讨论中旅游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尽管也有人反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 开发,但还是有很多学者与各级政府都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寄予了厚望,纷纷提出了自己 的观点并扶助行动。以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中 国期刊网(~ .cnki.net)为例,2005年9月前有 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论文不到20篇, 但半年后该主题文章已经达到60篇。到2007年 5月底,该主题的文章已经达到了520篇。在一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热潮中,我们必 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冷静的思考,否则不但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利,也会影响旅 游业的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具有互动功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重要的旅游资源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涵,是旅游业的依 托。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 产一样既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传 承民族文化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 珍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我国 的京剧、昆曲、东北二人转、庙会、少数民族歌舞和 习俗等都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其丰富的内容有 着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的重要 内涵。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手工 艺品(如剪纸、泥塑、雕刻等)则是重要的旅游商 品。实践证明,文化遗产保护得越好,其利用价值 也就越大,旅游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才会得到进一 步发展。一旦传统文化因过度开发或保护不力而 丧失殆尽,旅游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便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 遗产,对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旅游活动能展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 为了满足游客对本土文化真实性的需求,当 地人会尽可能地展现民族文化中特色的、本质的 部分。许多比较成功的民俗旅游点,民族歌舞的 表演者都是当地村民,他们白天从事农业或者接 待游客,晚上则跳舞唱歌展示民族文化。歌舞大 都是根据当地原生态特色民族文化进行加工创 造。旅游开发的需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挖 掘和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保 护和宣传空间。丽江的纳西族民族音乐在旅游开 发中得到了弘扬,并且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和特 别的保护。“文化展示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内在的 联系:游客们想参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和丰富 多样的风俗习惯,地方的人们既想赚钱又想展示 他们自己引以自豪的文化。因此,民族特色作为 万方数据 (母南民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2总第198期 本刊月址:。 拙6ao.net 209 一项商品通过服饰、舞蹈、歌曲以及节日获得了新 生命”。川 (三)旅游开发能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资金的 加强 “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云南民族歌舞在成功 地搭台促进经济唱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 困方面功不可没。“99世博会”、路南石林“火把 节”期间,彝家大型民俗歌舞“祭火神”、“火把节 的传说”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和簧火晚会,吸引 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据有关方面统计3天内国内 外游客达7万多人,旅游收人达386万元。[z]除了 国家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拨款外,旅游开 发所获得的资金也将有一部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这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资金 上的保证得到了加强。 (四)非物质文化的开发能促进群众保护意识 的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旅 游者对民族歌舞的欣赏、赞叹,唤起了当地人对自 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唤醒了当地居民保护与传 承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旅游可 以为当地的居民带来可观的收人,而经济收人也 将会带动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 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旅游为非物质文化 的保护培养了群众基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就 使当地居民进一步意识到“以民族文化为内核的 旅游业需要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纳西人要走 向世界,是以一个纳西人的形象,而不是西装革 履、旗袍短裙”[3J的形象展现,这种形式加强了当 地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保护与传播。 二、普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不良 倾向 (一)以“物质”代替“非物质”将丧失其文化 的内洒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单独地作为一种意识 形态而存在,它总是要通过相应的物质载体表现 出来,二者紧密结合。非物质文化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文化成果的物化形态,如物态化的古 琴等;第二层面是文化活动过程,表现为时间和空 间的有机结合,包括记忆、仪式、信仰等;第三层面 是文化精神,即物质对象中所凝结并显现出来的 深邃、祟高的精神价值,这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 内核。ts]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保护 时并不是仅仅将其物化形态的东西放人博物馆保 存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保护其内在的精神内核。 藏区的广大僧俗民众,在寺庙里或者在家中供奉 “唐卡”,传统的唐卡制作有严格的仪式,制作完了 还要“开光”。因此它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信 仰的载体。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将唐 卡简单地当作商品推向市场,其观念的内涵被抽 掉了,其制作的方式、和进程也与既往大相径 庭了。尽管物质的唐卡仍然存在,但其在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中所蕴涵的民众价值观却丢失了。因 此旅游开发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就必须考虑到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这几个层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有形遗产相结合作为一个系统来保护。 (二)以“保护”之名行“商业”之实有悖于保 护初衷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然成了热门,仿佛发 现了它们像出土文物宝贝一样,也可以卖个大价 钱,让人们眼睛一亮。自从尝到物质文化遗产如 长城、故宫被联合国批准下来后给我们带来巨大 的经济利益以后,许多地方找到了借水行船的一 种发财思路,只要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 国批准下来,便像是可以立刻守候在老虎机吐钱 的口边,就等着大把大把地接钱了。[6]一些地方政 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地 方知名度的招牌,将非物质文遗产的保护和评审 当成一个商机,因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表 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虽然也为申报非物质文化 遗产而投人了巨大的资金,但是却认识到的主要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是希望通过申遗 取得更大的经济回报,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与精神价值关注不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 产只一个招商引资的幌子。在这样的保护动机促 使下,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内核并没有得 到保护,只是片面地维护了一个传统文化的外在 形式而已,这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是相 悖的。 (三)以“保护”之名实行创收,胆碍了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发展 旅游开发从理论上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 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应该是有益 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的。比如旅游区 的表演为艺人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有稳定的收人, 从而能安心的从事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旅 游区客流量大,通过在景区的展演扩大非物质文 化的影响,唤起更多人们对它的喜爱,从而使其得 万方数据 210 世界遗产专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2总第198期 以保护和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的旅游开 发形式是无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濒 危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以皮影戏为例,简单、重 复的演出,极不利于皮影戏艺人艺术的提高和发 展,更谈不上创新。有的地区为了节省开支,常年 表演的只有几个剧目;为了吸引游客,表演剧目不 演传统本戏,只演一些打斗的、热闹的简短“武 戏”,每次表演三五分钟,每天表演规定场数。在 这些地方的演出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重复操作, 只要锣鼓敲的热闹,动作搞的激烈一些,耍个三五 分钟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当地文化的精神实质。 至于真正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即兴创作” (国内多数地区影戏表演时无剧本可依,更多的是 根据剧本梗概即兴发挥)完全舍弃了。这些“剧 目”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不存在创 新的问题。而相对稳定而“优越”的环境,也会使 艺人产生一种惰性。 (四)仅为旅游开发而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居民的情感需求 现代城市人或者旅游者甚至学者有一个梦想 或者热望:让僻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 “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保持其淳朴性、原始性,住 原始的房子、穿传统的服饰、唱百年不变的歌谣, 让他们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成为传统文化 的“活化石”。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为了满足游客 的好奇心,要求“一成不变”往往忽略了当地民族、 当地原住民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在旅游开发 中应该尊重当地民众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 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的愿望是无可非议 的。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 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而不能仅仅 为了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牺牲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原始”性与他们应该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 (五)以粗俗节目表演代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在于,它是广大民众 的生活方式,而一旦这种生活方式被当作谋取利 润的商品时,它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61旅游业中 千篇一律的演示、模仿使非物质文化的各种表现 形式在性质、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当一种生活方式泛滥成商品时就很难再完好地保 持其原来的功能。例如,不少地方出现了旅游场 所及内容雷同和粗制滥造的趋势,许多民俗村的 民居都是房檐上挂几串辣椒,房内摆一台织布机, 游客进门三件事:喝茶、跳舞、坐花轿。这些毫无 品味和千篇一律的旅游活动,实在令人感到乏味。 所有这些,不仅对旅客产生了文化认识上的误导 和扭曲,更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生 态平衡的破坏、原生状态的破坏和正常传承的破 坏,同时也损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弥足珍贵的 优秀文化传统。长此以往,旅游活动自然丧失原 有的吸引力从而使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保护性旅游开发应遵循可续持发展的原 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利用是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工、改造或包装,使其能够在新 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新的存在形态,或将其 运用到旅游领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身 来讲,保护工作重于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程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 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对非物质进行开发时只 有先整理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才有可 能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抢救的 时机稍纵即逝,但是开发利用却可以长久地进行,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 (二)关注非物质文化中的内核进行整体性保 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承载着生活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内 涵,是广大民众生活当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例如,诸多民族的不成文法多是以 口头传承的艺术作品形式表现出来的,侗族的“款 词”、瑶族和苗族的“石牌话”都是最好的代表。非 物质文化还是民族价值观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 寄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与此同时, 蕴涵在各民族文化当中的价值观念又构成了这一 文化的灵魂。非物质文化事象的本质基础在于它 的价值,即在于当地人群同这一文化的关系。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关注民众同这一部分遗产 的情感联系,只有取得当地人们的十分关注与支 持,才能大力发掘和精心保护蕴涵在这一传统中 的价值观念。这样,保护才具有了本质性的意义, 才能使之呈现为活的文化。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 事象,都是存在于整个民族文化系统当中的,抢救 和保护这部分遗产,不能割断和脱离开它与相关 环境和背景的联系。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开发者 忽略了它与存在环境的血肉联系,我们的保护初 万方数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丈社科版) 2008/02总第198期 木刊月址:叭朋以秘 6ao.脱忿211 衷有时不可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可能会 适得其反。 (三)科学非物质遗产,合理区分、分类保 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有着不同的类别,在旅游开发中 必须将有价值的原始状态、不可再生、不能复制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以复制并能够规模经营的 非物质文化准确区分开来。对于前者要严格保 护,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和生存环境的优 化;而对于后者,则可以在正确指导和科学规划与 管理下,进行适度开发与利用。只有科学规划非 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区分,实施分类保护与开 发,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 有利于非物质文化在旅游事业中的开发。鉴于 此,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开发 这两个领域中,开辟新的研究课题,力求从理论到 实践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学术、管理、操作 体系。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通过法律、经济等 手段对非物质文化加以保护和开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到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国家; 第二类,国际组织;第三类比较繁杂,社区、群体、 个人、非政府组织等。政府与其他保护主体相比 具有特殊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法令法规,设置必要的执法机构,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实行法制化管理,有效 地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低档次、盲目、 急功近利行为以及滥开乱编的破坏行为,从法律 层面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的健康有序发 展。政府也能运用、财政、金融、税务、价格、 工商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手段,引导民族非物质文 化遗产旅游开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资助个人、企业和社会团 体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 旅游开发的良好环境。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是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同时政府的 主导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 持和管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可能随着现 代化的步伐逐渐消亡。 (五)适度引进高科技技术对非物质遗产进行 保护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非物质文 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科技力量的支 持力度,积极引人高科技手段,提高非物质文化资 源的保护效率。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过多的 使用科学技术或科学技术的介人又会使非物质文 化遗产失去内在意蕴和神秘气息,成为一种传统 文化的外在躯壳。比如“摊”曾是中国最古老的一 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活动,无论是 摊舞还是摊戏,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蕴含 了古代人类生活信仰各方面的信息,但是随着科 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代替与模仿会使带有 神秘文化色彩的摊文化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可见引进高科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应有 适度性,对于原始状态、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抢救,以加以保护;而对 可以复制的非物质文化,切勿滥用高科技进行模 仿,否则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丧失其原有的意蕴。 参考文献: 〔1]斯蒂文.郝瑞著,巴莫阿依等译.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 族认同一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 社,20叉). 【2]张瑛,高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行政管 理研究— 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Jl.贵州民族研究,21洲拓(4). 【3]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 以云南省丽江县纳西 族文化为例【M].中国旅游出版社,20(场. 〔4]龙红.论人类无形文化遗产〔J].广西社会科学,2oo5(l). 【5]肖复兴.文化遗产与老虎机〔OL〕.京报网httP:刀~ . bjd.com .e可目酬纲左的7肠/已加7以刃7多89758.卜tnl. 〔6]刘魁力.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河南社会科学,2加7(1). 收稿日期:2007一10一23 责任编辑 吴生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