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1-06-02 33页 doc 510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025

暂无简介

举报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概要 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概要 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本专题第1目“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企图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说明由于外国的入侵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第2目“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原因。第3目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暴行;以及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过程,烘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互动课堂 一、国门洞开 (一)原因 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二)经过 1.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美.法等国也加入了侵华的行列。 2.1894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战后,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以攫取利润。 4.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l国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三)危害 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灭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上,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3.经济上,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一)瓜分狂潮的背景 1895年,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瓜分狂潮的经过 1.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2.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胶州湾。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三)瓜分狂潮的危害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四)瓜分狂潮的结局 1.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目的:是企图利用“机会均等”的手段,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从而为美国处用其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争夺创造条件。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结果、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矛盾,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是为了 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B.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C.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思路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应抓住其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分析。A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是直接原因,D是借口。 [答案]B 2.1842年,“天朝上国”惨败于英国的根本 原因是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思路解析]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 [答案]D 3.1840—1900年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思路解析]从整体上把握、概括,注意时间限制。 [答案]: 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①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思路解析]根据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 [答案]: 同: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异:《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中设厂的规定。 ②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突出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奴役,以及对中国人民压迫。 5. 《辛丑条约》中哪一项内容突出反映了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夯基与达标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思路解析]西方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对外开辟的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答案]B 2.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 ①宁波 ②广州 ③重庆 ④上海 ⑤苏州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 根据条约的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C 3.“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 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 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 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 [思路解析] 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抓住“一体均沾”就是享有所有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答案] C 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思路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经济扩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即资本输出。 [答案] D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思路解析]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 [答案] B 6..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 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C.封建经济为主,大部分主权丧失 D.地主阶级与外国势力共同统治的社会 [思路解析] 此题学生容易错A。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答案]C 7.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思路解析]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答案] A 8.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 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 B.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 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 D.《辛丑条约》签订时 [思路解析] 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分割殖民地,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列民地的严重危机。 [答案]B 9.“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开端其中“三国”是指 A.美、英、法 B.俄、英、法 C.俄、日、法 D.俄、德、法 [思路解析]日本割辽东半岛,影响俄国在中国的利益,俄国纠合了德国和法国,向日本照会,干涉还辽。 [答案]D 10.“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 [思路解析]考查“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念。”。“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答案]C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3)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 (4)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3)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 (4)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三、问答题 1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有关内容,阐述这一变化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从中取得了“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而便利了英国上平倾销到东南沿海,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除了取得“开放沙市.重庆等地为商埠”的特权之外,还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一特权就体现了帝国主义对外资本输出的侵略特征,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目的是逐渐扩大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便大量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资本输出的表现是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修路、开矿等,这一方面更加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 成长日记 开心时光 林则徐巧布尿壶阵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两广总督林则徐积极备战,但怎奈军队武器装备落后,于是下令制造新炮。在新炮尚未造好之前,经常遭到英舰袭击。林则徐为筹谋良策苦苦思索,往往废寝忘食。   这一天早晨,浓云笼罩着海面,英舰艇又来偷袭广州。当舰艇驶近虎门时,突然发现满海都是清军的红缨笠在游动。   “发现清军水兵!”英国侵略军指挥官大喊着,对所有战舰发出命令:“枪炮手准备射击!”红缨笠渐渐接近敌舰。“目标红缨笠,预备,放!”指挥官喊声刚落,枪炮同时齐鸣,掀起条条水柱。一阵浓烟过后,海面上出现无数黄蜂,一齐向英舰飞过去,蜇得英军“哇哇”直叫。指挥官也被蜇得脸青脖子肿,掉转船头逃跑。   海上哪来这么多黄蜂?原来是林则徐布下的尿壶阵,尿壶里装满黄蜂,封住壶口,罩上清军的红缨笠伪装成水军,等退潮时放出海面。英军误认是水勇,开枪击破尿壶,黄蜂就飞出来了。   洋鬼子吃了亏,恼羞成怒。第二天,指挥官命士兵个个穿皮衣,套手套,罩面具。舰艇驶近虎门,指挥官发现海上又浮游着无数尿壶,不免哈哈大笑道:“东亚病夫,能有多少计谋?”即下令把尿壶捞起,用火把将黄蜂烧死。兵士们小心翼翼地把尿壶钩上船,用火烧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轰! 轰!轰!”舰上顿时响起一阵阵爆炸声。英军死的死.伤的伤,哭爹叫娘.抱头鼠窜。未被炸死的那些英军,慌忙驾起着火的舰艇溜之大吉。 高考题聚焦 1.(2004广东)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答题时可灵活运用排除法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兴起并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开埠通商使外国输华商品激增,所以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2004江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思路解析]“继续”是指带有延续性的行为。因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性质都是为侵略中国的战争。因而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背景和方式虽然类似,但不能明显地体现“延续性”,因此,A、C两项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共同发动的,故D项表述错误。因此选B。 [答案]B 3.(2005上海)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下列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冯子材守镇南关 B.李秀成打洋枪队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林则徐虎门硝烟 [思路解析] 关键要审题清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民族灾难;二是民族抗争史。因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林则徐的禁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答案]D 4.(05春季文综)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历史结论的,主要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认识,解答时还应根据“最能表明”的限制。清政府对中国人民禁止反帝的承诺,表明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5.(04广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 )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订对史实的“精确”掌握,《马关条约》规定朝鲜“独立自主”,实际上是中国承认日本人控制朝鲜,但到1910年才完全吞并朝鲜;条约签后,俄日在东北地区的利益直接冲突;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索取赎辽费后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据此排除BCD三项。《马关条约》后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争做中国债主。 [答案] A 6.(04全国文综三)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思路解析] 此题主要是考查历史概念的基本内容,试题难度不大,但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备选项的表述。《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口和开设工厂等内容,但“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帝国主义通过“争做中国债主”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 B 走进新高考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思路解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打开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因此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答案]C 2.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美 D.英法美 [答案] A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 A.中国资源被掠夺 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封建衰落 D.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路解析]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就是主权不独立,遭到破坏。 [答案] B 4.中国近代史列强最早割占的领土是 A.台湾 B.旅顺 C.九龙 D.香港岛 [思路解析] 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4年《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 [答案] D 5.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答案] A 6.《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这三个国家是 ①俄国 ②德国 ③法国 ④英国 ⑤美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思路解析]《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影响俄国在中国的利益,于是纠合了德国和法国,照会日本,干涉还辽。 [答案] C 7.右图是19世纪末在渤海及其附近地区被迫开放的口岸和外国强占的“租借地”的示意图,其中英国强占的租借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思路解析] ②所示为威海卫,回忆瓜分狂潮中英国强租威海卫。 [答案] B 8.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 [思路解析] 回忆“门户开放”的内容:“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其目的就是要把美国的势力伸入到中国。A、D是影响,B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 C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3)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 (4)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3)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4)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成长日记 志鸿之窗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圆明园从康熙年间开始兴建,一直到咸丰,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雍正时,开始把它建成“避喧听政”的行宫,使之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在圆明园的东面,拓建长春园;东南拓建万春园。圆明三园的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院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被誉为“中国的珍珠”.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随邓世昌殉国的义犬 邓世昌养有一条心爱的狼狗,叫“太阳犬”。在他长期水师生涯中,一直跟着他。每次出舰归来,它总是第一个跳上岸。刘公岛的人一见到它,就知道邓世昌回来。有时候舰艇靠不上岸,太阳犬便泅水登岸,传递信息。甲午海战时,致远舰重撞日舰多艘后,逐渐下沉,邓世昌右腿也被击伤,太阳犬就为他舔着伤口,邓世昌下令致远舰去撞吉野,致远舰不幸中鱼雷下沉,邓世昌坠水后,随从丢救生圈救他浮出海面,他看到全舰将士壮烈牺牲,悲愤至极,不愿独生,自沉海中,此时,太阳犬突然凫过来,叼住他的发辫,要把他拖上岸去。邓世昌将爱犬推开,可太阳犬叼着不放。最后邓世昌用手将太阳犬头按入水中,双双殉国。后人称烈士.义犬为“双绝”。为了纪念与邓世昌一起殉难的义犬,在邓公祠邓世昌塑像旁,特意塑了一条卧着的狼狗。 李鸿章马关谈判轶闻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去日本谈判,在第三次会议结束后,李鸿章回来的路上遇刺客枪击,打中左颊眼下方,日本内阁总理亲自来慰问,天皇还派御医为他治伤,行刺的是一个叫小山元助的26岁的青年,后判为无期徒刑,12年后被释放,因伤势不重,不久又继续谈判。后来李鸿章去德国访问时,德国建议到医院拆X光检查一下,发现弹头嵌在左颊骨中,当时德国也是刚开始使用,此时X光才发现7个月。李鸿章是用X光检查枪伤的第一中国人。 李鸿章去日本谈判前,使用电讯密码已被日本完全破译,所以李鸿章来日本与清政府的一切联系,全部被日本掌握,其破译22次,密码失密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最终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失败与此也有密切关系。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互动课堂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原因: 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②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③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经过 ①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②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3.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1)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领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2)俄英侵略新疆:俄英竞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半年,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③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④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 3.新疆设立行省 1884年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①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②海战经过:了解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③结果:日舰率先逃离战场。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①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③结果: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④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一起,向京津地区发展。 ②义和团英勇抵抗列强侵略,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③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和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1.上图反映的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斗争 B.是中国近代人民群众自发地反抗外国侵略者规模较大的一次英勇斗争 C.反帝爱国运动 D.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思路解析]图中所反映的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答案]B 2.19世纪70年代,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的西方国家是    A.英俄    B.英法    C.法俄    D.俄德 [思路解题]考查对知识的再现。 [答案]A 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作用是: [思路解题]从主权、对边疆的管辖方面思考。 [答案] 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4.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根本原因是: A.“避战保船” B.李鸿章妥协 C.清政府腐败 D.指挥失误 [思路解题]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甲战争失败的标志。 [答案] C 5.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应指 A.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B.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被迫签约 [思路解题]抓住“去年今日割台湾”,应为《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 [答案] D 6.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 请简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由来。 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有何重大意义? 充分表现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夯基与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抓住“人民群众”、“自发”等词。 [答案]A 2.19世纪70年代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俄 C.英德 D.俄法 [思路解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 [答案]B 3.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政府代表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纪泽 [思路解题]容易错选A。左宗棠率军武力收复新疆,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谈判迫使俄国归还伊犁。 [答案]D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中俄签订《改订条约》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④曾纪泽出使俄国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思路解题]考查学生知识点的准确掌握。①为1881年,②为1878年,③为1884年,④为1880年。 [答案]B 5.黄海海战中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领是 A.刘步蟾 B .邓世昌 C.叶祖珪 D.丁汝昌 [思路解题]考查黄海海战的史实再现。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 [答案]B 6.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洋务派卖国 B.中国经济落后 C.西方制度先进 D.封建统治的腐朽 [思路解题]考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D 7.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湾斗争中,英勇抗击日军的爱国人士有 ①刘永福 ②徐骧 ③丘逢甲 ④唐景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思路解题]考查知识的再现。 [答案]A 8.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的正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D.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尖锐 [思路解题]考查“扶清灭洋”口号提出的背景。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爆发的。 [答案]C 9.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本意理解得比较确切的是 A.维持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保卫大清国,反对外国势力入侵 C.维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侵略 D.扶持大清皇帝,反对一切外国事物 [思路解题]考查能“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产生于甲午战后中华民族面临瓜分危机的严重时刻。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众,在此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毅然挺身而出,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响亮地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将斗争锋芒明确地指向了帝国主义侵略者,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共同愿望。 [答案]C 10.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 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 B.招抚一—镇压一利用 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 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 [思路解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的概括能力。 [答案]A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 (1)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楚。 (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问答题 12.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清政府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如两度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等。 (2)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如“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 (3)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如清军在人民支持下向南疆推进等。 (4)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如曾纪泽赴俄谈判等。 成长日记 开心时光 李鸿章马关遇刺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使,赴日本议和。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等人,分乘两艘德国轮船,前往日本马关(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谈判议和。 谈判一直持续到3月24日,双方仍未达成一致。当天的谈判结束后,满怀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乘轿返回引接寺,就在李鸿章的轿子快到驿馆时,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持手枪的日本男子,随行保卫人员还未来得及反应,那人照准李鸿章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流满面,当场昏厥过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担任保卫任务的日本警察大惊失色,纷纷拔剑抽枪,冲向刺客,几经搏斗,刺客终被擒获。 行刺李鸿章的凶手,名叫小山六之助,21岁,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他曾公开宣称:“日本放弃占领北京,是日本的耻辱,同中国讲和现在为时尚早。”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被捕后,作为国事犯受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然而,1907年8月,小山六之助服刑仅12年,日本当局就以“在监狱表现好”为由,将其释放。 高考题聚焦 (2003年全国)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 .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解析]:此题可能给不少考生带来了困难。其实对楹联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逐一分析,还是不难选择的。首先,题干前两字点明了“新疆”,其次,“提挈自东西”中有东有西。选项中的四个人物基本上属于同一时期,都是晚清名臣,只是在新疆建功立业的仅有左宗棠一人。因为左宗棠东面平定发捻,西面收复新疆,自然是“提挈自东西”了。 [答案]:B 走进新高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说法错误是 A.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B.斗争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C.斗争最终不能阻止英国的侵略活动 D.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抗侵略的斗争 [思路解析]D项表述不准确,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答案]D 2. 19世纪70年代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俄 C.英德 D.俄法 [思路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1685年,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强占伊犁。 [答案]B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中俄签订《改订条约》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④曾纪泽出使俄国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思路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点的准确掌握。①为1881年,②为1878年,③为1884年,④为1880年。 [答案]C 4.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 ①邓世昌 ②丁汝昌 ③林永升 ④刘步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思路解析]考查知识的再现。邓世昌的“致远”号被鱼雷击中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林永升的“经远”号被鱼雷击中船体下沉。 [答案]C 5.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以及后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黄海海战使主力被歼 B.势力对比敌强我弱 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 D.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方针 [思路解析]考查知识的再现。黄海海战时,日本准备充分,北洋水师是仓促应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C 6.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湾斗争中,英勇抗击日军的爱国人士有 ①刘永福 ②徐骧 ③丘逢甲 ④唐景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唐景崧是当时台湾巡抚,日军入侵台湾时,逃往厦门。 [答案] A 7.义和团运动是下列哪一矛盾的必然产物? A.阶级矛盾 B.宗教矛盾 C.民族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思路解析]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爆发的,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C 8.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 B.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 [思路解析]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不能提出科学的斗争纲领和口号,致使对清政府认识不足,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答案]A 9.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思路解析]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斗争目标上分析得出。 [答案]C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与左宗棠发生了海防、塞防之争。 材料一:李鸿章对海防.塞防关系的论述:“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材料二:左宗棠对海防塞防关系的论述:“新疆不固,则蒙古不保。不仅陕西.甘肃.山西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隶关山亦无宴眠之日。”“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材料三:李鸿章对收复伊犁的态度:“收复伊犁,尚不如不收回为愈。” 材料四:左宗棠对收回伊犁的态度:“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请回答: (1)李鸿章.左宗棠争论的起因是什么?二人的分歧主要在哪里? (2)收回伊犁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根据材料三和四,指出李.左对收回伊犁的分歧。伊犁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3)你如何评价李.左在这一问题上的言论? 参考答案:(1)19世纪7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乘机侵占伊犁;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中国赔款50万两白银。由此引发了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移塞防经费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海防塞防并重。 (2)李鸿章看到了中国海防薄弱,加强海防,应可取;但不重塞防不可取。左宗棠的海防.塞防并重,具有远见卓识。尤其是其进军新疆,剿灭阿古柏,使新疆重归祖国,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拳匪纪事》 材料二: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折 材料三: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义和团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三中,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清政府采取“安抚”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是它的真实目的吗? 参考答案:(1)反对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外国侵略者。(2)由剿灭到安抚。因为义和团运动发展迅猛,已非武力所能镇压;同时也是为了让义和团对付外国侵略者。(3)控制和利用义和团。不是。镇压是根本目的。 三、创新提高 12.1995年4月,《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台湾在国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东南沿海的门户。台湾的割占,破坏了海防,更便利帝国主义入侵沿海。③给台湾带来灾难。日占台湾的目的地掠夺台湾,将台湾变成日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成为日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的掠夺,破坏了台湾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贫困落后。因此,百年百人团的所作所为,是对历史的歪曲,严重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其实质是对祖国的背叛,充分暴露了他们分裂祖国,要求台独的丑恶行径。 13.“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试结合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史实评价这一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农民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尤其是近代,它深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同时,农民采取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这决定了他们在革命中具有保守性。所以,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是由其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其革命性:用武装斗争的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其落后性:以宗教形式发动,盲目排外。 认识: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力量;但它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自身解放。 成长日记 志鸿之窗 环保先驱左宗棠 光绪七年(1881年),左宗棠调往江宁(南京)任两江总督。一日,左宗棠出郊外,问左右:“此为何山?”答曰:“狮子山。”左宗棠笑道:“狮子无毛,威仪何在。”下属忙解释说,此山原树木葱茏,因民间炊事伐薪所致。同时,左宗棠还了解到,外埠虽有煤炭供应,如用江船运送,也只能远泊下关,然而离城二三十里,所需费用较大,一般百姓很难享用。为解决百姓生计,左宗棠派员去周边城镇调集大批煤炭,按户定量平价卖给居民,并且官府出资购买松杉种苗百万余株,遍植山野,并颁文:严禁砍伐。 为了平定新疆叛乱和驱逐英俄殖民势力,左宗棠又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了无生气,且又水土不服,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绵延三百多里,名曰“道柳”。据左宗棠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还大规模地兴办蚕桑事业,两次从湖州运桑秧到新疆栽种移接,并请专人到新疆传授养蚕.缫丝.织造等技术,在甘肃也栽种桑树千余株。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互动课堂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中国内战的局势给日本造成了可乘之机。日本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失踪,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很快,平津沦陷。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3.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害,其中包括惨遭蹂躏的2万名妇女。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到华南的大片领土。 4.日军在侵华过程中,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残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 5.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 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可进行如下梳理)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国民党爱国官兵 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长城抗战——爱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关内人民 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爱国民主人士 3. 1935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运动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共号召,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 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斡旋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张.杨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 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发展过程详见“教学过程”部分) 2.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
/
本文档为【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