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暑的现场急救

中暑的现场急救

2011-05-26 18页 ppt 75KB 30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022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暑的现场急救null 中 署 第二临床医学院 急救医学教研室 南充市中心医院 卓衍华 副教授 一、定 义一、定 义中暑(heat stroke)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严重紊乱,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分为三型: 1、中署高热又称热射病(heat stroke, hyper...
中暑的现场急救
null 中 署 第二临床医学院 急救医学教研室 南充市中心医院 卓衍华 副教授 一、定 义一、定 义中暑(heat stroke)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严重紊乱,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分为三型: 1、中署高热又称热射病(heat stroke, hyperpyrexia),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上以高热、无汗、昏迷为主要症状; 2、中署痉挛又称热痉挛(heat cramp)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 3、中署衰竭又称热衰竭(heat exhaustion)主要因周围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 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2. 传导与对流 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 3. 蒸发 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 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通常室温(15-25˚c)下,人体散热分别依靠辐射(60%)、蒸发(25%)、对流(12%)、传导(3%)。 产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经皮肤血管的血流增加三、病因及诱因三、病因及诱因在高温(室温>35˚c)或在强热辐射下从事长时间劳动,如无足够防暑降温,可发生中暑;在气温不太高而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也可中暑。 诱因: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最近有过发热、穿紧身不透风衣裤、水土不服;及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震颤麻痹、智能低下者、应用阿托品等常为中暑诱因。此外,长期大剂量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在高温季节易中暑。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机体由于种种原因产热大于散热或 散热受阻,则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引 起器官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中署高热(热射病 ) 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生理性散热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起初,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呼吸频率、扩张皮肤血管等加快散热;以后,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骤升,引起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热射病。实验证明,体温>42˚C时蛋白质可变性,体温>50˚C时,数分钟后所有细胞均死亡。尸检发现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肺、肝、肾等有病理改变,胸膜、腹膜、小肠等有散在出血点。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中署痉挛(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丢失过多,如仅补充大量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高温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大量出汗后仅饮不含盐的饮料,可致失盐>失水,从而引起热痉孪。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中署衰竭(热衰竭) 热衰竭可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均较严重;也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从而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 休克症状。 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中署痉挛(热痉挛 ) 常发生在高温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大量出汗,后突然出现阵发性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肠平滑肌痉挛和疼痛。有低钠、低氯血症和肌酸尿症。 中署衰竭(热衰竭 ) 常发生在未适应高温作业的新工人和体弱者。常无高热。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可有晕厥、抽搐。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可有低钠、低钾血症。 中署高热(热射病) 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DIC。WBC总数和中性比例增多,蛋白尿和管型尿,血尿素氮、ALT、AST、LDH、CPK增高,血pH降低,β-EP升高。可有各种心律失常,ST段压低,T波改变。太阳辐射引起的称日射病。 六、诊断六、诊断热射病要与乙型脑炎、胸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热痉挛伴腹痛要与各种急腹症相鉴别。热衰竭要与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低血糖等相鉴别。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 11508-89),将中暑分为以下3级: 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3、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种类型。 七、急救处理七、急救处理先兆与轻症中暑 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可选服人丹、十滴水、开胸顺气丸、藿香正气片等,用一心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穴;体温高者给予冷敷或酒精擦浴。必要时可静滴5%GNS1000-2000ml。经上述处理后30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七、急救处理七、急救处理重症中暑 热痉挛 在补足体液情况下,仍有四肢肌肉抽搐和痉挛性疼痛,可缓慢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热衰竭 快速静滴5%GNS2000-3000ml。如血压仍未回升,可适当加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kPa以上。 七、急救处理七、急救处理重症中暑 中署高热(热射病) 预后严重,死亡率可达30%,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物理降温: 有条件的可迅速转移到空调房间,可用降温毯、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进行降温或 将患者浸浴在4˚C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每隔15,测肛温,肛温降至38.5˚C停止降温,移至空调室观察。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患者移至空调室酒精擦浴。用空调车转运。null药物降温: 1. 氯丙嗪: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使机体产热减少,降低耗氧量。 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静滴1-2h观察血压。低血压时酌情加用间羟胺等α受体兴奋剂。 2.地塞米松:5-10mg,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的肌体的应激反应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疗效。 3.654-2针剂:10-20mg加入5%糖水或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 纳洛酮治疗:纳洛酮0.8mg加25%GSml静脉注射,30-90,重复; 七、急救处理七、急救处理支持疗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供氧,纠正失水、低血容量及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七、急救处理七、急救处理对症处理: 当患者发生抽搐时静注地西泮或肌注苯巴比妥纳,心衰者使用洋地黄,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对早期急性肾衰竭者用利尿剂或行腹膜透析、肝细胞损害者给予保肝治疗;积极治疗休克,控制感染,同时加强护理。 恢复期的治疗: 八、预 防八、预 防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 热适应锻炼; 补充含盐清凉饮料与营养; 改善劳动环境与居住条件; 重视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 执行有关高温作业禁忌症规定。
/
本文档为【中暑的现场急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