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2011-05-24 5页 pdf 255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3002

暂无简介

举报
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杜国庠先生与陈寅恪先生 ——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姜伯勤 [提 要]杜国库先生担任广东学术界主要领导期间,尽可能保证陈寅恪先生的良好工作条件。他 对陈寅恪先生的真诚尊重。源于他崇高的人品,深厚的人文精神,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良知。 [关键词】杜国库陈寅恪 “弹词”渊源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髓2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114X(2009)06一0099一04 1956年12月16日午后,我作为一个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和中山大学历史系1955级乙 班20位青年同学一起,到广州...
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杜国庠先生与陈寅恪先生 ——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姜伯勤 [提 要]杜国库先生担任广东学术界主要领导期间,尽可能保证陈寅恪先生的良好工作条件。他 对陈寅恪先生的真诚尊重。源于他崇高的人品,深厚的人文精神,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良知。 [关键词】杜国库陈寅恪 “弹词”渊源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髓2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114X(2009)06一0099一04 1956年12月16日午后,我作为一个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和中山大学历史系1955级乙 班20位青年同学一起,到广州东山杜国庠先生寓所,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拜望请益。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拜访。 我中学时熟读郭沫若自传《少年时代》和《革命春秋》,后来又读过郭老所写的《洪波 曲》。郭沫若先生那种流水行云的文章,生动记述了“墨者杜老”的形象,使我景仰不已。 在1956年那个难忘的“科学的春天”里,我和同一科研小组的江异日同学、黄绍衣同学。 在刘节先生指导下,做了一部《张衡传》。江异日同学是部队文化教员转业的,他中学时已能写 林琴南体的小说,因而负担了这部稿子十分之八的篇幅。黄绍衣同学是潮汕地区著名留日教育 家、中山大学早年之中文数学两系教授黄际遇先生的嫡孙,也是杜国庠先生的乡亲,担任这部传 记稿子的文学史部分,约占总篇幅十分之一。我担任另外十分之一篇幅,是思想史部分,篇名 《张衡的反图谶思想及其必然性》山。我的主要参考中有旧版的候外庐、杜守素(杜国庠)、邱 汉生诸先生合著的《中国思想通史》。由于黄绍衣学兄不时向我述说潮州乡贤杜国庠先生如何了 不起,我也就尽量搜读了杜老关于先秦诸子和两汉思想的有关著作。“墨者杜老”在我的心中, 更清晰化为一位学富五车的硕学大家。 当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杜老之家时,只见这是一栋三四十年代建造的东山常见的二层住 所。杜老的公子说话带有潮汕口音,十分亲切地把我们迎进屋内。终于亲眼拜见了杜老,一位极 万方数据 具魅力的清癯而和蔼的长者。 笔者在1989年杜老诞辰100周年时,写了一篇《论杜国庠与河上肇》的文章,其中写到这 次访问,文章说: 杜老的书房里挂着一件田汉先生写的条幅,所记为杜夫人抗战期间万里寻夫事。另 有一幅李可染先生写的牧牛图⋯⋯ 杜老对青年侃侃而谈,说到求学、革命和治学的经历,讲了大革命、金山中学、上 海的斗争经历。讲了杜夫人抗战期间千里寻夫的故事。杜老还说“陈寅恪先生和陈垣 先生是爱国学者”,告诫青年要向二陈先生学习而不应偏激。不久前我见到黄宣民同 学,他亦回忆起杜老讲二陈先生爱国的话。④ 20年后的今天,适逢纪念杜老诞辰120周年之际,笔者恭撰此文,是想进一步阐发爱国学 者杜老如何赞扬并保护爱国学者陈寅恪先生这一主。 记得1956年12月16日那次拜见中,杜老说到陈寅恪先生爱国时,还说到北京解放前夕, 国民党曾派专机接陈先生去台湾,陈先生不去,而南来广州任教。 据曾在杜老身边工作的李稚甫先生回忆: 杜老去访问陈老时,多次向陈先生请教、讨论有关魏晋清谈与玄学的关系,以及佛 教传入后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谈得很欢洽,杜老很自然地就了解到陈老的生 活、健康等情况,并向陶铸同志作了反映,在可能范围内,由中大加以落实,对陈老作 了许多照顾。如陈老近盲,只有微弱视力,便在其住宅前,用白水泥铺了一条小道供他 散步。在工作上配了助手,派了专门护士照料健康,在困难时期又保证了付食品供应。 陈老得到这样的尊重,工作热情高涨。④ 又说: 杜老对陈老带病坚持撰述的情况是了解的。⋯⋯在1950年⋯⋯北京已成立了⋯⋯ 中国史学会,杜老有意在广州组织分会⋯⋯陈寅老、容庚、刘节、梁方仲、商承祚等, 均被推为委员,我亦被推为委员兼秘书。这是广东成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也是全国最 早成立的史学分会。攀 从1953年起,杜老担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所以在保证陈寅恪先生得到良好工作条件的问题上,能使得上劲。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是党政高级领导,是有长期革命资历的左翼文化人,然而,“他 看了批判陈寅恪的文章后,指出这是人身攻击和谩骂,根本不讲道理,也没有什么学术味道”⑤。 这种正直的精神和学术的良知,使我们由衷地景仰,并永志不忘。 总之,杜老对陈寅恪先生是真诚的尊重的,这源于杜老的崇高人品,崇高的人文精神,广阔 的国际性学术视野和学术上的“良知”。 杜老有广阔的世界性学术视野。杜老有家学渊源,父就是以教书为生的晚清秀才,7岁已熟 读四书五经。1907年,18岁的杜先生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学成归国,当年9月应聘北京大学 讲师。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指派杜先生为岭东地区最高学府潮州金山中学校长。抗战时期, 从事进步文化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从事墨子等先秦诸子研究,成绩卓著⑥。 100 万方数据 陈寅恪先生的家学以及13岁至36岁的国外留学经历为世所熟知,已不须在此赘述。 总之,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深湛的学养,使两位大先生相互尊重。两位先生的各自学术成就及 其比较,在此亦难以备述。这里,仅以一斑窥全豹,说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两位先生都从各自 的研究中注意到“弹词”在古代的渊源,并对此作过正规的学理性研究。 “弹词”,又名苏摊,是一种以苏州方言进行的说唱艺术,其中不乏文学精品。杜国库先生 1944年写了一篇《论苟子的(成相篇)——介绍二千余年前的一篇通俗文学》。其中,引用卢 文昭《苟子集解·成相篇·注》,有云:“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 又引俞樾的见解,谓“成相”之“相”,“此相字即‘舂不相’之‘.相’。《礼记》《曲礼》 郑注日,‘相谓送杵声’。俞樾说,‘盖古人于劳役之事,必为歌讴以相劝勉”~。 杜老说:相是送杵的声音,像举大木者呼邪许一样,发展起来就成为一种歌讴,即舂者的劳 动歌⑨。如《成相篇》中有云:“治复一,修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又如,“水至平,端不 倾,心术如此像圣人”凹,确实可与弹词比较的有韵的歌曲。 而陈寅恪先生在《寒柳堂集·论再生缘》中指出:“及长游学四方,从师受天竺希腊之文, 读其史诗名著⋯⋯然其构章遣词,繁复冗长,实与弹词七字唱无甚差异”。又云,“又中岁以后, 研治元白长庆体诗,穷其流变广涉唐五代俗讲之文,于弹词七字唱之体,益复有所心会”。如才 女陈端生所著弹词《再生缘》中有:“搔首呼天欲问天,问天天道可能还⋯⋯管隙敢窥千古事, 毫端戏写再生缘⋯⋯写几回,离合悲欢奇际会,写几回,忠奸贵贱险波澜”∞。这里通篇的七字 唱中间,偶尔也夹着三字唱。可见,杜老所引卢氏关于荀子成相篇,“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 之祖”,是有根有据的。 我们常说,最为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我们还要说,严谨的历史文学研究,也往往要追溯到 民俗学上的源流。 《陈寅恪集·诗集》《答龙榆生》有云:“西天不住住南天”(1954年1月)凹。 关于“西天不住”,我们可以在何炳棣先生《读史阅世六十年》一书中,看到1945年的 《旅途观感》一节,那里写道: 这时陈寅恪师也在加尔各答等候飞机赴英讲学。他两年前已应牛津之聘为汉学讲座 教授。与陈师同行的有邵循正、沈有鼎和孙毓棠三位,他们都将充任牛津的汉学导师 (tutor)。陈师双目网膜已半脱落,最忌强烈震动。由于我身材比较高大,所以陈师登飞 机时由我扶持。令我终身难忘的是,在登机的前几天,陈师突然有所感触,特别当着 我,对美国人尽情地发浅,“欧州人看不起中国人还只是放在心里,美国人最可恶,看 不起中国人往往露于颜色”。凹 这段实录,就是陈寅恪先生“不住西天”的这一宣示的背景。 至于“住南天”,陈序经先生对陈寅恪先生的礼聘和杜国庠先生对陈寅恪先生的礼遇,可以 作为这一宣告的注脚。 正是在《答龙榆生》一诗写作的一个月以后,陈先生又有《癸已除夕题晓莹画梅》,诗云: 晴雪映朝霞,相依守岁华。莫言天地闭,春色已交加。(1954年2月2日)。凹 而唐晓莹师母早在1951年1月16日所作《岭南大学欢送军干大会有感》一诗中写道: 101 万方数据 参军荣校复荣亲,抗美授朝壮(或作战)士身,珍果荣华彩车送(或作万里征程 今话别),空前感况岭南人。@ 诗为心声,从1950年到1954年,陈寅恪先生与夫人达了颂赞“春色交加”的好心情,表 达了爱国的热忱。这印证了杜老说陈寅恪先生是爱国学者的断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杜老作为 那时主持广东高教工作和社会科学的辉煌的业绩。 ①姜伯勤:《张衡的反图谶思想及其越然性》(以科 研小组名义发表),栽广州《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周报之专页),1956年。 ②姜伯勤:(ee杜国库与河上肇》,栽《杜国库学术 思想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94 —195页。 ③④李稚甫:<蔼然长者学术宗师——回忆在杜国庠 同志身边工作的日子》,载《杜国库学术思想研究》,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2、223页。 ⑤林洪、曾牧野、张难生、张磊:《遗泽永在风范常 存一纪念杜国库同志诞生一百周年》,裁《杜国库 学术思想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第166页。 ⑥熊泽初、黄学盛:《杜国库传略》,裁《杜国库学 术思想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 235—260页。 ⑦⑧杜国库:《论荀子的(成相篇>——介绍二千余 年前的一篇通俗文学》,《杜国库选集》,广州:广东 102 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7页。参见董治安、郑杰 文:《荀子汇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⑨《杜国库选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166页。 ⑩陈寅恪:(ee再生缘>,见陈美延编《陈寅恪集·寒 柳堂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l一4页。 ⑩@陈寅恪:《答龙榆生》。陈美延编《陈寅恪集·诗 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102、103页。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香港:商务印书馆, 2004年,第209页。 ⑩陈美延编:《陈寅恪集·诗集》,北京:三联书店, 2001年,第105页。 作者简介:姜伯勤,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 士生导师。广州510275 [编辑江中孝】 万方数据 杜国庠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 南天"句 作者: 姜伯勤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510275 刊名: 广东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年,卷(期): 2009,""(6)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姜伯勤:《张衡的反图讖思想及其必然性》(以科研小组名义发表),载广州《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中山大学 周报之专页),1956年. 2.姜伯勤:《论杜国庠与河上肇》,载《杜国庠学术思想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94~195页. 3.[4]李稚甫:《蔼然长者学术宗师--回忆在杜国庠同志身边工作的日子》,载《杜国庠学术思想研究》,广州:广东 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2、223页. 4.林洪、曾牧野、张难生、张磊:《遗泽永在风范常存--纪念杜国庠同志诞生一百周年》,载《杜国庠学术思想研究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66页. 5.熊泽初、黄学盛:《杜国庠传略》,载《杜国庠学术思想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35~260页. 6.[8]杜国庠:《论荀子的〈成相篇〉--介绍二千余年前的一篇通俗文学》,《杜国庠选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157页.参见董治安、郑杰文:《荀子汇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7.《杜国庠选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6页. 8.陈寅恪:《论再生缘》,见陈美延编《陈寅恪集·寒柳堂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1~4页. 9.[13]陈寅恪:《答龙榆生》,陈美延编《陈寅恪集·诗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102、103页. 10.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09页. 11.陈美延编:《陈寅恪集·诗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105页.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dshkx200906015.aspx 授权使用:延安大学(yadx),授权号:ac1565c0-910f-4899-ba1e-9e3d00adf438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9日
/
本文档为【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